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高中英语视听教学实践与探索—以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Video Time板块为例论文

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高中英语视听教学实践与探索—以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Video Time板块为例论文

17

2024-06-28 14:58:08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分析高中英语课堂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发现存在教师文化意识淡薄、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从而使英语教学陷入有“语言”无“文化”的窘境。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Video Time板块视听教学实践,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提出建议,包括深度研读语篇,挖掘文化元素;积极构建互动课堂,学习文化知识;巧妙设置文化学习情境,促进知识迁移;重视输出可视化,融合语言与文化意识发展;丰富文化活动,坚定文化自信。

  【摘要】分析高中英语课堂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发现存在教师文化意识淡薄、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从而使英语教学陷入有“语言”无“文化”的窘境。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Video Time板块视听教学实践,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提出建议,包括深度研读语篇,挖掘文化元素;积极构建互动课堂,学习文化知识;巧妙设置文化学习情境,促进知识迁移;重视输出可视化,融合语言与文化意识发展;丰富文化活动,坚定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意识;视听教学;高中英语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在内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教育部2020)英语学科作为承载中外文化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承担着帮助学生学习中外文化,汲取中外优秀文化,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职责。高中英语课程应帮助学生学习中外文化知识、汲取文化精华;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二、高中英语课堂文化意识培养现状

  一线英语教师虽然逐渐尝试从传统知识教学转向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但是聚焦在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对于文化意识的培养少有涉猎,英语教学陷入有“语言”无“文化”的窘境。

  (一)教师文化意识淡薄

  英语课程自21世纪初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明确了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但受到认识、实践和应试等因素的影响,英语教学有“语言”无“文化”的窘境始终未得到根本改观(王蔷、葛晓培2022)。很多英语教师只看到英语学科的“工具性”,仅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而忽视了其“育人性”特点,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也是增进国际理解及形成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过程。教师片面地将文化意识等同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而对本土文化视而不见(文安强2021)。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选择通过阅读课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聚焦阅读文本分析,尚未探索利用其他课型有效培养其文化意识。另外,因为教师对文化意识的理解不到位,所以文化教学停留在对文化事实的认知上,且教学方法以讲解和“灌输”为主,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高中英语视听教学案例

  对于选择什么语篇和设计什么课型,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Video Time板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该部分属于基于主题、以视听语篇为依托的主题探索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听、说、看等技能;视频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文化知识。

image.png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Video Time板块为例,探讨在视听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授课时长:45分钟

  指导教师:杨筱冰(教育部基础教育外语专家委员会委员)

  (一)语篇分析

  文本内容: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Video Time

  主题语境:人与自然

  语篇类型:视频(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 London)

  【What】该板块的主题是“伦敦历史景点介绍”。视频全面、细致地介绍了伦敦的概况和历史文化景点,从泰晤士河上的威斯敏斯特桥(Westminster Bridge)到议会大厦(Houses of Parliament)、大本钟(Big Ben),再到伦敦塔桥(Tower Bridge)、伦敦塔(Tower of London)、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圣詹姆斯公园(St.James’s Park)、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英国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特拉法尔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等。

  【Why】伦敦是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国际化大都市。本堂课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英国文化及英国语言文化背景,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了解英国文化,比较中外文化异同,学习并运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

  【How】视频文本是旅游景点介绍文本,介绍了英国伦敦的几大著名景点。除了地点方位、自然风光的介绍外,还从历史和传统方面对景点进行介绍,如“...marks the Eastern extent of the old city”“...symbolized the city London”“...has long been used for royal funerals”等。

image.png

  (二)学情

  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英国伦敦属于世界知名大都会,学生对其比较熟悉,也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但除了对伦敦的一些景点名称有所认知外,学生并不了解历史、政治等其他方面的概况。另外,该语篇类型为视频,且无字幕,对学生的听力水平要求较高。在创新迁移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乡的历史景点,因此需要他们有一定的词汇及语言表达的积累。

  (三)教学目标

  At the end of the class,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Collect key information about historic places in London through the video.

  2.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history to London.

  3.Summarize how to introduce historic places.

  4.Introduce a famous attraction in your local city.

  (四)教学过程与实施
  Step 1:Lead-in

  Brainstorming:Students observe a typical picture(with Big Ben)of UK and answer two questions:

  Q1:Do you know this building?Which country does it belong to?

  Q2:When we refer to London,what comes to your mind?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一张大本钟的照片,让学生回答Q1问题,从而引出课堂主题。随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回答Q2,分享自己有关伦敦的已有信息。在此活动中,教师通过问题链的设置,在导入话题的同时激活学生已有背景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

  Step 2:Before watching

  Students match the place names and the photos from the video to together.

  【设计说明】通过此活动,让学生熟悉伦敦著名景点的英文名称及对应的照片资料,为下一步观看视频扫清障碍。

  Step 3:While Watching

  1.Complete the sentences below by writing 1—7 on the line(page 48).

  Task 1:Get familiar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placenames and watch the video.

  Task 2:Watch videoclips to check answers.

  【设计说明】该活动属于信息理解类活动,是本堂课的难点。因为观看无字幕的英语视频对学生来说难度较高,所以在他们观看视频前,教师带领他们熟悉伦敦著名景点的英语表达(尤其是读音)及A—H(伦敦著名景点,序号是由A开始到H)的英语释义。在核对答案时,教师不是简单地对答案,而是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并配关键字幕,从而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答案。

  2.Watch the video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London.

  Q1:What did Samuel Johnson say about London?

  A1:Samuel Johnson said that when one is tired of London,one is tired of life.

  Q2:What makes London a great city to walkin?

  A2:It is a great city to walkin because there are no hills and manythings to see.

  【设计说明】让学生通过学习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关于伦敦的名言,进一步感知伦敦作为大都会的魅力及位于泰晤士河畔的伦敦适合步行游览的理由,从而激发了解和探究伦敦的热情。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Q2,让他们联想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否有类似的地方,为后面的迁移活动作铺垫。

  Step 4:After watching

  1.Discuss the question in groups.

  教师分享自己留学伦敦的照片,并以“如果有机会再次去,想要去哪?”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讨论:What historic places in London would you like to visit?Why?

  【设计说明】本活动属于应用实践类活动。在观看视频和分析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学生引导和支撑,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考查他们通过本堂课学习后对伦敦现有了解的同时,深化他们对历史和传统的重要性的理解。

  2.Recommend a famous site in your local city.

  Q1:What historic places in our local city would visitors probably like to see most and what could you tell visitors about those places and the traditions of our local city?

  Q2:If your friend Tony wants to visit Xi’an,he wants some suggestions from you.Please recommend a famous place of your local city.

  【设计说明】该活动属于迁移创新类活动。在此环节,在学生回答完Q1,教师播放关于西安旅游的英语视频,让他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西安的历史和文化,给予其一定的支撑和输入。接着,教师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将所学伦敦景点介绍的知识进行迁移,用英语介绍自己家乡的知名景点,加强他们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了解,增强其文化意识。

  Step 5:Homework

  Collec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a historic place in our local city and make avlog to introduce it.

  (五)专家点评

  Video Time板块是人教版(2019年)高中英语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对听、说、读、看、写语言技能培养的要求。该部分内容的讲授比较有难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有丰富的中外文化知识和国际视野。Video Time板块也是对学生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及国际视野提升所设计的单元主题语境拓展部分。首先,授课教师能选择这堂课作展示,值得我们学习。其次,《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授课教师设计了相互关联、层次分明的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其中,活动的呈现、练习、产出不仅有效地体现了多样化,有一定的层次性,而且考虑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重视给他们搭“脚手架”,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最后,授课教师的角色定位准确,即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并在教学中重视评价的反拨作用,多次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然而,不足之处在于本堂课的生词比较多,导致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虽然授课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下发了相应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但是在课堂提问环节,学生回应的比较少。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重视课前预习环节。再补充一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挖掘课程的育人价值。

  四、启示与思考

  (一)深度研读语篇,发掘文化元素

  《课程标准》指出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教育部2020)。语篇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课堂教学取决于教师对语篇研读的深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隐性任务,与显性语言知识和技能相比实施起来难度较大(裴勤雯2022)。在教学前,教师应反复阅读语篇,从what、why、how三个维度分析语篇,挖掘语篇价值,通过深度研读挖掘与提取语篇中的文化元素,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比如,在本堂课中,语篇虽然只涉及伦敦的景点介绍,但是有一些句子涉及其历史和传统,更有和中华文化相似之处。教师通过挖掘,以“It is agreat city to walk in because there are no hills and manythings to see.”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所在城市的著名景点文化并进行介绍。

  (二)积极构建互动课堂,学习文化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设计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情,紧扣单元主题,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构建互动课堂。比如,在本堂课中,导入主题环节的“When we refer to London,what comes to your mind?”和理解应用环节的“What historic places in London would you like to visit?Why?”,以及创新迁移环节的“What could you tell visitors about those places and the traditions of our local city?”均属于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开展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探索主题意义。虽然看前、看中、看后每个部分都提出单独的问题,但是形成了一个问题链,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他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完成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情感的发展及思维品质的提高。

  (三)巧妙设置文化学习情境,促进知识迁移

  只有文化学习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文化体验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境设计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体现认知、理解、思考、提升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语言、体悟文化,在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中塑造文化品格,如采用图片、视频等创设较为形象、直观的情境。此外,在进行迁移时,教师可围绕问题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后再解决问题。比如,在本堂课中,教师先提问“What historic places in our local city would visitors probably like to see most?”再解决“Recommend a famous place of your local city”,让学生从英国伦敦文化介绍迁移到本土文化介绍,从而有效培养其文化意识。

  (四)重视输出可视化,融合语言与文化意识发展

  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核。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三大要素是相互融合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培养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其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文化情感的培养,同时培养文化意识的课堂教学也离不开对语言能力的锻炼。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同时要重视语言输出,重视输出可视化,并及时给予有效评价,以强化培养其文化意识的效果。比如,在本堂课的迁移创新活动中,学生用英语推荐自己家乡的著名景点,不仅拓展了文化视野,培养了文化意识,还使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锻炼。

  (五)丰富文化活动,坚定文化自信

  教育界形成的普遍共识之三,即实现学科育人目标要以学科核心内容为载体,以学科核心活动为途径,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王蔷、葛晓培2022)。除了教学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课外阅读、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从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让他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增强文化认知,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与价值观念。

  “文化意识的形成是一个从感知到意识,从意识到修养,从修养到行为的内化、提升和养成的过程。”(梅德明、王蔷2018)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文化意识的培养力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融入、文化态度的树立及文化行为的塑造,将文化意识培养纳入常规教学。其次,教师在课程开发和材料选择方面要灵活、大胆,不要局限于阅读课堂,可以考虑视听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以依托不同语篇、不同课型,设计具有指向性的教学活动,直接或间接实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目标。语言和文化“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币之两面”,两者密不可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应该是同步的,如果只有语言没有文化,那么语言学习就会陷入鹦鹉学舌、缺乏内涵、言之无物的境地(王蔷、葛晓培2022)。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离不开语言能力锻炼,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输出,重视语言知识与文化背景的有机融合,突破有“语言”无“文化”的窘境。

  引用文献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梅德明,王蔷.2018.改什么?如何教?怎样考?高中英语新课标解析[M].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裴勤雯.2022.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英语教师,(8):57-59.

  王蔷,葛晓培.2022.英语课标(2022年版):突破有“语言”无“文化”的教学窘境[J].中小学管理,(6):24-27.

  文安强.2021.从获得文化知识到发展文化意识:问题与改进路径[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