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交往理念下初中英语学科育人的策略探究—以Unit 4 Task为例论文

交往理念下初中英语学科育人的策略探究—以Unit 4 Task为例论文

1

2024-06-28 14:34:56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介绍交往的相关内容,认为教学具有交往的性质。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实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4 Task为例,探索交往理念下初中英语学科育人的策略,即基于生本交往,感知习得知识;聚焦师生交往,提升思维品质;鼓励生生交往,培养合作意识;深入自我交往,塑造优秀品格。

  【摘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介绍交往的相关内容,认为教学具有交往的性质。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实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4 Task为例,探索交往理念下初中英语学科育人的策略,即基于生本交往,感知习得知识;聚焦师生交往,提升思维品质;鼓励生生交往,培养合作意识;深入自我交往,塑造优秀品格。

  【关键词】交往;学科育人;初中英语;核心素养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教育部2022)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开展教学工作。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其教学理念应由重知识向重知识、能力、素养转化,由单向的传递性教学变为多方位的交往教学。

  然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从教师层面看,一部分教师只注重语言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能够对实践探究给予重视,但是在任务设计上存在不足。从学生层面看,大部分学生课堂上不愿开口,缺少思想交流或情感互动,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因此,师生为了共同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对话、理解、共识等互动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应创设多维度情境,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接触、体验和理解语言,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和迁移语言知识。学生通过活动合作探究、分享观点、解决问题,最终学会学习,更好地实现英语学科育人价值,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一、相关依据

  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教学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交往实践活动。教学具有交往的性质,从本质上来说,教学即交往,没有交往就无所谓教学。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文化的单向传递活动,而是一种引向深处的交往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及学生之间的交往具有工具性的意义:交往促进了教学反馈,促进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沟通乃至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促进了观点的碰撞、心智的激发、情意的感染及价值体系的生成与建构(陈旭远、杨宏丽2006)。

  英语学科育人是指除了使学生学习英语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外,还要促进他们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英语课程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2022)。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有意识地突出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助力其不断提升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从而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交往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是学科育人的重要路径。交往英语教学活动可由充满情境和逻辑的真实交往组成,促使学生在交往中生成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不仅锻炼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交往理念下初中英语学科育人的策略

  交往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提倡三种形态的交往方式: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往、学生与他人的交往、学生与自我的交往。与学习内容的交往即与知识发生交互;与他人的交往指在课堂上师生与生生之间的多维度交往,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人际互动的愉悦体验;与自我的交往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体悟,即学生自我内部经验的改造与重建的过程(徐志刚2018)。

  下面,以一节读写结合公开课为例,探索交往理念下落实初中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策略。

  教学内容为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4 Task,话题是Do it yourself,主题为“人与自我”。教学目标是基于写作目的、文体和要求,通过师生交往分析范文结构、内容、语言;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范文中用于介绍步骤、分析问题和描写感受的生动表达方式;最后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实现与自我交往,并从中感悟到做事要有耐心、细心、恒心,遇到问题不能轻易放弃。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本、师生、生生、自我等多维度交往中,以语言为媒介,以活动为载体,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反思内化,从而提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一)基于生本交往,感知习得知识

  课堂是教师、学生、教学文本之间多向交往的过程。静态的文本可以视作一个有待“交往”的对象,学生以自己的语言与文本形成“交往”,达成理解,形成对话(陈林2012)。在生本交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知晓其学习需求,关注其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要引导学生探索文本主题、理解文本内容,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

  1.导入文本主题,挖掘育人元素

  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教育部2022)。其中“人与自我”子主题包括劳动实践、劳动品质与工匠精神,勤于动手,乐于实践,敢于创新。本课主题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劳动实践,是鲜活的育人素材,需要教师深挖其育人元素,鼓励学生认识劳动价值,享受劳动快乐,做到知行合一,实现课程育人。

  课前,教师布置DIY手工作业,让学生在写作前呈现自己的作品。

  【教学片段1】

  上课伊始,教师与学生进行free talk,通过“What is Andrew crazy about?What did he do by himself?Do you think he is good at DIY and why?”这几个问题复习Reading部分的内容并导入本课主题;接着,呈现与本课主题DIY相关的词汇,如cut、stick、paint、cover、spell、complete等;然后,以问题“What type is the article?”引导学生知晓语篇的体裁—日记。

  【设计说明】教师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使主题意义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教师通过本单元的旧知导入本课主题,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树立探究主题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体裁,为后面更好地理解文本结构框架、明晰文体特征作了铺垫。

  2.理清文本内容,积累写作要素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充分理解课文中的语言与思想,然后模仿运用词汇、句型、段落、篇章结构、文体特征等进行写作(庄英如2016)。任何文本都是由一定的思维模式和结构组成的,分析文本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行文的逻辑关系;充分感知文本有利于学生识别段落衔接、提取好词佳句、鉴赏语言之美、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片段2】

  首先,学生阅读文本并思考以下问题:“What did Suzy make?Why did Suzy goto Sandy’shome to make the card?How did she make it?What is her hope?”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结构。

  其次,学生根据文本回答苏西(Suzy)是如何制作贺卡的。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一堂课学习的连接词first、next、then、after that、finally等,帮助他们重新描述制作步骤,既增强文本的连贯性,又提高生本对话的逻辑性。

  【设计说明】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与知识交往的空间,从而保障这一交往形式的真实发生(葛婷婷2019)。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获取、梳理、概括、整合、比较相关文本信息,了解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教师通过设计相关问题、呈现思维导图、关注语篇衔接、赏析语言特点,促进学生在与文本交往的过程中感知、习得知识,搭建写作支架,建构写作思维。

  (二)聚焦师生交往,提升思维品质

  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战场”。在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分享表达、学会倾听、分析综合、推理判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周华2020)。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设计多层次、多维度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并以对话的形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教师的建议,从而形成独特的观点,拔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1.构建交往课堂,发展批判思维

  交往课堂是以语言为媒介、对话为主要方式的交往活动,是学生与教师连结的纽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构建对话课堂。教师通过多层次的问题设计鼓励学生产生交流的意愿,引导他们不断探究知识、质疑文本、分享观点,并及时发现问题、理性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片段3】

  在梳理完第二段和第三段后,教师发现这篇日记没有对话描写,为了突出故事的语言风格,使情节更加引人入胜,让学生领略不同的语境,提出以下开放性问题:“If you were Suzy,what would you say to yourself?If you were Sandy,what would you say to Suzy?”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课前完成DIY作品时遇到的困难及当时的感受:“When you have problems,what will you do?”学生各抒己见,分享体验。教师追问:“What’s the special meaning of the card for Suzy?Will Suzy’s mother like the card?What will she react?”帮助学生挖掘文本隐藏的深层次信息,使其通过理性判断,分析并找出文本的不足,批判地评价范文并提出改进良策,以提高语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挖掘对话用语,丰富语言表达,为学生运用语言知识提供了良好的锻炼机会。此外,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课本走向生活,充分发挥想象,将从文本中学到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故事中,并积极思考,大胆准确表达,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此过程中,教师“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德育内容,从而真正实现学科育人。

  2.模拟真实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是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且与学生的生活有较强的关联性,使他们在学习完相关内容后,能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体会和理解(郭翔2021)。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密不可分,教师要努力创设思辨性活动,鼓励学生在情境交往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内化,并运用本课所学语言知识,通过分析、判断、内化、运用、批判、创造等思维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创新思维。

  【教学片段4】

  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创设情境:“If tomorrow is your mother’s birthday,what will you make for her and why?”学生两人一组,根据教师设置的情境进行对话。教师进一步提问:“All of you have already done DIY jobs,who will you give your DIY gift to?And how did you make it?”(课前已经布置了DIY手工作业)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再现有意义的劳动过程,模仿范文内容进行有效输出,并融入当时DIY的具体动作、遇到的困难、心理感受、对话描述等方面,从而为后续的写作任务作铺垫。

  【设计说明】教学片段4采用师生交往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交流,内化文本内容、结构、语言等,并创造性地进行思考,发挥创新能力。师生多层次交流促使学生的思维从学习模仿到自我创新的高效迁移,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

  (三)鼓励生生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生生交往是学生个体或个体与同伴之间为达成预设目标而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协作互助的学习交往形式。交往理念下的英语课堂不仅需要生本交往、师生交往,生生对话、合作探究也是重要的课堂形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在生生愉悦交往的过程中,积极与同伴合作,主动表达自我,倾听他人观点,相互交流、思维碰撞、取长补短,既能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又能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片段5】

  在研读完范文文本后,教师结合单元主题及Welcome、Reading、Grammar、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内容,渗透“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遇到问题不放弃”的德育内涵。教师提出以下问题:“What can we learn from doing DIY jobs?”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全班交流如下:“We get lots of life experience and a feeling of achievement./We need to be patient and careful./Doing DIY jobs can make us more creative and modest.”

  教师再次呈现文本结构,鼓励学生四人一组赏析语言特点,内化语言知识,扩充相关信息,丰富写作语言,并以小组为单位从自己DIY过程步骤、问题、心理、对话中任选一项进行遣词造句、语言归纳。教师观察每组的讨论情况,并与个别学生进行单独交流,建议组内两人口述,一人负责记录,一人在全班分享成果,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完成任务。

  【设计说明】学生在生生互动交流中总结与DIY故事相关的单词、短语和句式,创造性地构思和表达,实现对范文的延伸,并为自己的写作搭建足够的支架,使写作水到渠成。同时,小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形成共创、共生、共享的写作素材,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了其团队合作意识。

  (四)深入自我交往,塑造优秀品格

  自我交往是交往活动中高层次的交往形式。写作是自我交往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写和思考,完成自我重塑、建构交往的过程(葛婷婷2019)。读写结合或读后续写是常见的自我交往方式。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他人交流后,通过自主思考和独立写作,内化并输出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完成自我反思与重建的交往过程。自我交往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其优秀的品格。

  【教学片段6】

  在学生分享自己的DIY故事后,教师设计如下写作任务:根据板书(见下图)的写作“支架”,独立完成一篇题目为My DIY story的短文,将与他人交往的口头表达转化为与自我交往的书面语言,进入自我内化、自我建构、自我拔高的的阶段。

image.png

  学生当堂写作原文示例:

  My brother likes eating cookies very much,so I decided to make some for him last weekend.I made the cookies when he wasn’t at home because I wanted to keep it secret.My mum is good at DIY.She can help me and tell me what I should do.

  First,I read the instructions and prepared lots of things such as milk,flour and butter.Then,I put butter,milk,eggs and some sugar into the bowl and mixed them.Next I put flour into the bowl several times,but when I did this,I made a mistake.The flour fell onto the floor and the whole floor was white.“What a pity!”I said.But my mum said“Don’t give up.”and she helped me clean the floor and stir all the things in the bowl.Finally,we put these things into the oven.It took us about 2 hours to finish it.

  When my brother saw the cookies,he looked so happy.It made me happy too.I learned a lot from DIY and got joy when I worked with my mum.

  【设计说明】教学片段6体现了读写结合的自我交往方式,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相结合,语言模仿与创造活动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DIY亲身经历和实践感悟,输出体现优秀品格的高质量文本。从学生习作可以看出,该生借鉴了范文的结构图式,用所学内容解决自己制作曲奇饼干时遇到的新问题,懂得做事要有耐心、恒心,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自评、互评促进了学生与自我及他人的多向交往,使其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了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的有机融合。

  结语

  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语言及思想交往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本、师生、生生及与自我的交往中运用英语,在体会和领悟中提升英语综合能力。交往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更加重视师生间的对话、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课堂教学设计贴切学生的自我认知。在交往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通过交流获得知识;通过对话与交流活动促进思维训练,提升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交往,在交往中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勇敢探索,在探索中涵养品格。

  引用文献

  陈林.2012.交往,学生对文本应有的行动[J].中小学教师培训,(7):53-55.

  陈旭远,杨宏丽.2006.论交往教学[J].教育研究,(9):37-42.

  葛婷婷.2019.思辨活动与情感交往并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0):35-41.

  郭翔.2021.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文化意识培养目标的实践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38-43.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徐志刚.2018.“情感—交往”型课堂的操作要义[J].中小学德育,(9):31-35.

  周华.2020.交往英语课堂:理论与实践[J].教育视界(外语教学),(4):51-54.

  庄英如.2016.高中英语读写结合写作教学中阅读源文的选择与任务设计[J].中学外语教与学,(6):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