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023-01-30 14:50:39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文章首先简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然后说明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接着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之后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误区,最后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突破路径。
摘要:文章首先简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然后说明了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接着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之后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误区,最后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突破路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氛围
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更擅长以知识讲授为主进行教学,让学生硬性记忆知识,忽视了学生能力、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长期缺乏有效的思考、实践。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重视能力培养、思维开发,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实践的机会。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手段,具有诸多优势与特点,应用价值较为突出。因此,联系实际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十分必要。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简述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基于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法,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同时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高智慧学习体系[1]。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应将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理念,构建探究式学习课堂,这样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心态、乐观态度,使学生处于自主学习状态,结合自身对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知识,提出具有自己思维特色的问题解决方案。在此期间,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着重强调学生学习活动,认为学生学习应与任务相结合,利用任务让学生持续具备学习兴趣与动机,并在由教师创设的真实教学环境下,让学生带着真实任务主动探索、完成任务,以赋予学生学习主动权。在实际应用中,更注重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经验过程,并促使学生基于自身原有经验、知识理论,持续拓展新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
最初,任务驱动教学法通常被应用于一些实践操作类课程,随着该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应用范围有所拓展。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首先,学生主体、教师指导。任务驱动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即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为此,教师应将课堂交还到学生手中,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在课堂上,学生自由思考、自主探索,教师从旁协助、指导,使学生探讨知识、问题,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2]。其次,注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目前,针对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各个阶段教育中均有所落实,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旨在使学生完成学习探索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得到较好的开发,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升,这符合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再次,课堂氛围较为活跃。课上学生会针对学习任务进行积极讨论,且教师、学生均为参与者,这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壁垒,实现有效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最后,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任务驱动教学法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实施,即教师通过为学习小组布置任务,推动成员集思广益,在共同目标驱使下完成主动探索,以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成就感,并在相互帮助下,最终得出正确答案,由此实现“被动—主动”的学习转变。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初中数学学科涉及较多知识点,其中大多数知识点均与生活存在紧密关联,因此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授课时,应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过程。一般来说,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针对性原则。任务设计必须具有针对性,因为任务驱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任务的统一驱动下,自主探索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良好体验,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必须针对某一课时,找准着重点,合理设计任务,且任务应尽可能贴合学生探索实际,以学生认知为出发点,鼓励其自主探索,而不是将教材知识直接摆在学生面前,同时要引导学生按照既定方向探索,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3]。其次,开放性原则。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以多样性内容为主,尽量减少同质性任务数量,防止千篇一律的任务设计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如动手实践、实验探索、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选择;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提前规划,即在布置任务后,为学生提供准备空间,如可将其作为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做好一应准备,并在课上完成自主探讨,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持续推进,素质教育、“双减”政策相继落实,这使得初中数学传统教学方法受到冲击,相应的教学要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第一,学生主体,教师指导。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起组织与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生本课堂。同时,教师应处于辅助位置,通过课上与学生互动、沟通,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共同探索数学问题,以便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便于了解学生的不足。
第二,课堂应更加生动、自然、活泼,具有鲜明个性。新形势下,自主探究学习已经成为初中数学学习的主流形式,这是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学生无法通过记忆理解其中深意,只有自己亲身体验、探索才能形成深刻印象,做到知识内化,因此教师必须寻求有效方法,构建高效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注重个体化差异。因材施教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大要求,主要是指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不能按照“一刀切”的方式完成授课,这样会进一步拉大学生间的差距。今后的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需尊重学生个体化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学习目标,这样既符合学生成长的客观需要,也能够起到锻炼效果,并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个人能力。
第四,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师生互动、合作探讨的课堂模式。初中数学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素材,以便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的数学问题,最终使数学知识的呈现更加形象化、生动化。同时,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数学课堂变革,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满足感、幸福感,培养其长效学习意识。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一)有助于促进传统教学观念转变
传统教学观念是初中数学教师教学遵循的主要思想原则,但此观念强调将数学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教学方法则以“硬性教育”为主,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就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构建数学课堂,并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完成数学学习过程,即从教师主导课堂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翻转了师生位置,这样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助于加快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保证学生积极、认真学习的重要前提,若课堂氛围紧张、沉闷,学生学习情绪很有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思维成长的关键时期,加之青春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情绪干扰,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探究全新的教学方法。而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改变“一言堂”的教学弊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更加具有个性发挥空间,且在小组合作、探索过程中,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核心素养教学要求相符,将教与学二者合一,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
(三)有助于优化学生学习方法
目前,初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存在思维僵化的现象,主要是受单一教学方式的影响,即数学教师主导课堂,学生缺乏思考、学习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很难依照自身学习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进度。而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促使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完成探索过程,同时基于现有认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互动、沟通和交流,得出结论,拓展思维。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查找、搜集、整理、加工资料并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顺利地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进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不断发展[4]。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初中数学教师不应关注如何在讲台前讲授知识,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背后,侧重对学生的启发、诱导,且对于任务的设计和解决不设唯一答案、标准答案,也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探究,而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将理论联系实际,并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创新性思维、团结协作能力等,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与核心素养要求相符,能够为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虽然初中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较为普遍,且教师也开始依托小组合作设计学习任务,为学生自主学习有关知识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条件。然而,部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理解偏差,步入了应用的误区,从而影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第一,教学目标不明确。任务驱动作为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因此教学目标设计同样应以学生为中心。但从现阶段教学目标设计情况来看,普遍不具备针对性,甚至不明确,且任务合理性也随之受到影响。另外,尽管部分教学内容不适用于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仍然会强行设计,这就与教学理念相悖,难以发挥最佳效果[5]。
第二,学习任务设计与学生实际相差甚远,贴合度较差。初中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具有局限性,且主要来自课本教材与教师讲授,再加上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不足,因此很难对超出自身理解范畴的内容进行跨越式思考。而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往往会忽视这一点,只是以教学大纲为标准,未能考虑到学生是否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学习任务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导致学习任务设计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另外,
学生学习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依靠教师教授,传统讲授式、“灌输式”课堂未发生本质变化。
第三,小组合作进展缓慢。任务驱动教学主要依靠小组合作来完成,这是由于初中学生的能力、思维、认知存在局限性,很难独立完成对有关问题的思考与探索,而借助小组合作可以弥补相关缺陷,实现全员探讨。然而,从当前数学课上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缺少主动性,导致合作学习有效性明显降低,很难发挥作用。与此同时,部分教师授课完全是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包括时间安排,即其在课上会安排固定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索,导致教学最终流于形式。
第四,忽视任务评价。学习任务完成后的评价环节,能够让初中数学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然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过程中,这一环节并未受到重视,学生与教师均没有进行反思,且分析任务完成过程,导致部分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进而影响了后续教学进度。
五、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突破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思维僵化的情况,缺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若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一状况,教师就必须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突破数学教学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探究学习环境。
(一)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目标既可以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常情况下,教学目标既不可以设计过高,也不可以设计得过低,因为过高的教学目标会使得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导致教学目标形同虚设;过低的教学目标会使学生缺乏学习斗志,导致教学目标毫无意义[6]。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保证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以便为后续学习任务设计提供参考。一方西部素质教育2022年10月第8卷第20期面,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毫无依据,脱离学生的发展需求,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等,然后依据这些详细信息,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的设定不能一味按照既定教学路线,还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置层次性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使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被排除在课堂之外,这样最终能够提高全员参与度,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比如,教师在讲授“勾股定理”相关内容时,就需要先明确课程整体教学目标,为后续任务分配、设计提供方向。①教师应带领学生探索勾股定理,且学生需经历整个验证过程,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知识体验,而后进行总结,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即学生应在自主学习后掌握勾股定理的有关知识,形成深刻认知;②教师要使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即学生在掌握勾股定理的有关内容后,要能够在问题中加以运用;③教师要使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有关历史,感受我国数学知识的源远流长和数学价值的伟大,从而增强爱国情操,激发学习热情。如此,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为后续学习任务的合理化设计提供充分保障。
(二)确认整体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应从学生个体角度出发,基于差异化、层次化整体确认。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既不能设计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也不能设计难度较小的学习任务,而是要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设计难易程度相当的学习任务[7]。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应以当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提炼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确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还需筛选出与学生生活极为相近的任务,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任务的完成难度,同时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数学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授“函数”相关内容时,可以“超市购物”为主题创设情境,然后以情境为依托设置整体学习任务,并借由这一学习任务让学生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函数关系,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应设置以下层次:①探讨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并用精简的语言进行概括;②尝试列出函数方程,并给出理由;③在实践中验证函数是否准确,完成计算。通过这种层次化学习任务的布置,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在能力范围内进行思考,促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形态,即从无法独立思考逐渐转变为具备独立思考条件,实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转变,最终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主要形式。教师必须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由探讨数学知识,而不是在了解知识后按照既定思路进行探讨。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原则将学生分组,并使小组间整体水平相近,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小组长的选择可采用毛遂自荐、成员推举的方式,或者由教师指定,再由学生表决,以保证选择的民主性,这样能够减少小组内部可能出现的矛盾问题,为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准备。其次,制订弹性小组合作计划,并要求学生在合作中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完成学习任务。期间,教师可给予点拨和指导。最后,各小组依次展示学习成果,并由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探讨结果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以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教师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相关内容时,可以出示一道例题,以此作为学习任务,并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各小组探究具体的解题方式。当各小组都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派代表介绍本小组的解题思路[8]。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会受自身认知差异的影响,产生各种学习问题,进而影响小组合作的学习进度,这时教师应从旁协助,即当学生遇到思考瓶颈时,可利用微课、PPT等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抓住思考重点,总结思考经验,顺利突破学习难点。
(四)任务完成后进行评价反债
任务完成后,初中数学教师应组织所有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的不足,以及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弊端,并在今后不断优化、完善,以保证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师生必须全员参与,分享经由本次课程获得的知识体验与感受,改变以往由教师单方面评价学生的机制,最终构建多元化评价模式[9]。首先,评价标准多元化。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本身就是基于实践、创新、思考、自主探索延伸出来的教学方法,因此评价不能完全依照传统教学指标,而是要从学生学习态度、能力、过程等多个维度进行讨论,使评价指标更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制定定性、定量指标,形成综合指标,全面反映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取得的成果,避免出现评价过于片面的情况。其次,评价方式多元化。这主要包括小组互评、组内成员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且评价不应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意见及时自省,与学生共同查缺补漏,清楚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今后共同改正,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学生必须遵循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正确看待个人能力与任务完成的情况,不可以掩饰错误、不足,以保证评价反馈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10]。最后,评价视角多元化。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指导者,是学生的引路人。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疏忽大意的问题,且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要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突出优势。教师要观察学生在任务完成中表现出的学习态度、精神品质、行为习惯等,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以便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案,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打好基础。此外,教师应给予学生激励,虽然评价反馈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而后督促学生加以改正,但教师需要把控好尺度,不能过度否定学生,造成学生学习自信心缺失,其要善于利用激励性语言,在精神上、心理上鼓舞学生,为其今后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主动探索数学问题提供充足动力。
六、结语
目前,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为学校教育工作带来诸多便利,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现阶段产生的一种独特教学方法。其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正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认整体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开展学习活动、任务完成后进行评价反馈等,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合理应用于数学课堂,使该教学法能够较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为其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卓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1(36):87-88.
[2]逯艳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实践应用[J].读与写,2017,14(34):154.
[3]顾啸敏.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A1):67.
[4]吴兴荣.任务驱动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20):30.
[5]王小雨.任务驱动法,焕发初中数学课堂新活力[J].新智慧,2018(14):65.
[6]翟秀艳.基于任务驱动建构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0):89-90.
[7]王义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任务驱动法应用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6):32-33.
[8]杨芳艳.任务驱动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教育界,2016(16):56.
[9]龙运植.任务驱动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组织方略探讨[J].速读(下旬),2017(10):215.
[10]林元溪.任务驱动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9(8):63.
参考文献:
[1]张卓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1(36):87-88.
[2]逯艳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实践应用[J].读与写,2017,14(34):154.
[3]顾啸敏.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A1):67.
[4]吴兴荣.任务驱动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20):30.
[5]王小雨.任务驱动法,焕发初中数学课堂新活力[J].新智慧,2018(14):65.
[6]翟秀艳.基于任务驱动建构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0):89-90.
[7]王义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任务驱动法应用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6):32-33.
[8]杨芳艳.任务驱动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教育界,2016(16):56.
[9]龙运植.任务驱动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组织方略探讨[J].速读(下旬),2017(10):215.
[10]林元溪.任务驱动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9(8):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