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光电类专业双创教育一流课程探索与实践论文

光电类专业双创教育一流课程探索与实践论文

3

2024-06-26 10:33:26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在当今追求创新的经济社会中,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大学转型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为了满足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创新创业的需要,高校需从传统的教学、研究模式向创新创业型新模式转变。基于此以光电类专业为例,以“互联网+”大赛为切入点,介绍“互联网+”大赛给光电类专业双创教育一流课程带来的机遇,分析以“互联网+”大赛为切入点推进光电类专业双创教育一流课程的思路,以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优秀人才。

  摘要:在当今追求创新的经济社会中,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大学转型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为了满足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创新创业的需要,高校需从传统的教学、研究模式向创新创业型新模式转变。基于此以光电类专业为例,以“互联网+”大赛为切入点,介绍“互联网+”大赛给光电类专业双创教育一流课程带来的机遇,分析以“互联网+”大赛为切入点推进光电类专业双创教育一流课程的思路,以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双创教育;“互联网+”;一流课程;光电类专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支撑国家战略产业发展的关键专业,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普通高等院校光电信息类双创人才培养探索和实践的重要方向。因此,对光电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的探索十分必要。然而,当前的高等教育系统中,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已成为社会共识。相比之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通常还只是被视为一种新类型和特例,还没有发展成为一种高校普遍实施的教育理念[1]。

  一、“互联网+”大赛给光电类专业双创教育一流课程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大赛给双创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即能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比赛中对所学知识与技术进行运用和实践,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有助于构建一流课程。尤其是光电类专业,相关技术、工艺发展迅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积累专业知识,也需要跟随生产水平的提升而不断了解新的生产要求和问题。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如何推进光电类专业双创教育一流课程的构建也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高校有必要借助“互联网+”大赛的优势和作用,并以此为切入点,扩展光电类双创教育的教学空间。“互联网+”大赛能够协助高校解决学生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受限的问题,使学生基于积累的专业知识参与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专业能力,从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二、以“互联网+”大赛为切入点推进双创教育的意义

  随着双创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与落实,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其自主创业早已成为趋势,这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旨所在。举办“互联网+”大赛,能够将大赛结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一方面,能够促使高校教育教学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形势,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推进双创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最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另外,“互联网+”模式下的创业大赛,通常都是与企业联合举办,这就能够使光电类专业双创教育一流课程与实际生产更加接近,从而从实际出发优化课程内容。同时,大赛的主要目的就是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互联网+”技术和自主创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养成,从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从企业层面上来说,学生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的奇思妙想及比赛成果都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即能够根据现实生产的要求和问题,吸收学生的创新思想,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以“互联网+”大赛为切入点推进光电类专业双创教育的改革与优化是实现一流课程构建目标的有效路径,是将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这一目标从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有利于优化光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这正与社会发展趋势与需求相契合,换而言之,推进双创教育一流课程建设就是在为社会培养拥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以“互联网+”大赛为切入点推进光电类专业双创教育一流课程思路

  (一)建立课堂、观点、方法和要素的COME育人模型

  教学团队基于COME模型,如图1所示,发挥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优势,推进光电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主要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课堂(Classroom)、观点(Opinion)、方法(Method)和要素(Element)的COME育人模型,将光电本科学生培养成基础理论扎实、科学素养过硬、工程能力突出、创业意识强烈的创新创业光电人才。按照“两性一度”的要求,采用同伴教学法,加强对协作学习的引导,鼓励学生参与课程相关的科研项目、专利申请、会议、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并结合学生个性差异,为其选择个人发展路径提供基本依据[2-3]。

image.png

  (二)构建双创赛事学生培养平台

  经过组织和实施“互联网+”大赛,在学生团队组织上初步实现打破专业学科壁垒(如理、工、文学生跨学院、跨专业组队)、打破学院和职能部门的界限(如学院、团委、教务处、学工部等部门深度合作);在省一级和国家级赛事中争取实现政府、大学、产业、基金等良性互动,促进大学、政府和产业之间“三重螺旋链”形成,构建双创赛事学生培养平台,如图2所示。高举科技创新旗帜,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青年学生深入了解科技发展前沿,并积极参与双创活动,在双创实践中树立创新创造的观念,培养双创素养和能力。

  (三)“专业+创业”和“创新+创业”相互融合

  探索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比如工程光学、光电子技术课程,采取“理论+实验+工程训练+科技竞赛”的教学模式,推进“基础理论扎实—科学素养过硬—工程能力突出—创新创业意识强烈”层层递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邀请知名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等每隔一周讲学,借用国际青年物理学家学术竞赛模式,采用正方、反方和评论方团队协作的模式,使学生掌握光电科技的性质、规律以及光电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严谨的行为规范,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等。同时通过与其他高校、企业开展网上创新创业交流研讨会,对学生在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门解答,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使得“专业+创业”及“创新+创业”机制相互融合,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及创新创业能力。

image.png

  (四)建立“互联网+”大赛评分标准和获奖项目成果导向

  通过“互联网+”大赛评分标准和获奖项目的成果导向,从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对光电类专业进行拓展,建立一支由创新创业理论教师、专业教师和校外实践导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双创理论教师从专业基础教师中进行筛选,优秀教师到企业进行学习,通过组队的形式促进双创理论教师、专业教师和校外实践导师相互学习,有效提高双创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建立新的评价模式,注重对学生利用知识创造价值能力的考查,打破传统的学分制或论文单一评价机制,关注从知识发现到应用、从想法到结果的过程的评价和鼓励,打造一个新的评价生态,促使教师、学生、管理者将最好的资源和主要精力集中到创新创业上来,致力于打造以“通过知识创造价值”为导向的团队,构建创新创业型大学的组织“引领”哲学,即通过创新创业引领经济社会的变革,目标是追逐“永无止境的创新”和“永不停息的创业”[4-5]。

  (五)实践教学与“互联网+”大赛相融合

  由于光电类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在以“互联网+”大赛为切入点推进光电类专业双创教育一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根据双创教育以及“互联网+”大赛的要求打造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对光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在具体的实施中,需要以能力培养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原则,将光电类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打造双创教育背景下的教学体系。在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可将光电类专业的实践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即基础实验课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创新实验课程以及岗位实践课程。为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互联网+”大赛的要求,教师在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还需融入“互联网+”大赛的内容,对不同模块下的实践课程内容进行细化,使学生的专业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大赛的要求。在基础实验课程的设计中,教师需设计物理实验、基础电路实验等课程内容,强化针对学生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而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设计中,教师需将光电专业实验、光学系统课程设计、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以及照明系统课程设计的内容均作为专业综合实验的内容,使得学生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得以全面提高。而在融入双创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将开放性实验课程、创新与科研项目内容、学科竞赛以及创新方法课程等作为创新实验课程,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得以全面提高。在岗位实践课程的设计上,教师需完善毕业设计课程以及生产实习课程,并在课程考评标准上体现“互联网+”大赛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岗位素养,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符合“互联网+”大赛以及社会对于光电类专业学生的要求。

  综上所述,以“互联网+”大赛为切入点开展光电类专业双创教育的一流课程建设可全面提高光电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光电类专业毕业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院校光电类专业在建设双创教育一流课程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例如对于双创教育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具备双创教育能力的教师等。而在以“互联网+”大赛为切入点开展光电类专业双创教育一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围绕促进学生发展打造完整的课程体系,依照“互联网+”大赛的要求对光电类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做好学生培养平台的建设,打造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教学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多维立体课程体系,开展教师队伍建设,为以“互联网+”大赛为切入点开展光电类专业双创教育的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多方面的保障,促进光电类专业育人质量的全面提高,为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志军,张玲.“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8(12):46-50.

  [2]杜延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2):320-321.

  [3]吴科旭,李朝林,谢绍艳.基于终身教育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增刊1):98-100.

  [4]牛莉莉.终身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思路[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7(29):167-168.

  [5]王平.终身教育理念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4(1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