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

7

2024-06-25 09:52:07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小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表现呈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种分化可能源自学生个体的差异,如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但更重要的是,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感到缺乏挑战。差异化教学,作为一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强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本文首先从差异化教学的基本特征入手,对这一教学策略运用进行深入探讨。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小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表现呈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种分化可能源自学生个体的差异,如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但更重要的是,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感到缺乏挑战。差异化教学,作为一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强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本文首先从差异化教学的基本特征入手,对这一教学策略运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初中生,初中数学教学

  教育改革正深入推进,社会各界对教育领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数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进行高效教学是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差异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模式强调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进行教学,旨在最大限度上满足每个学生的独特学习需求。

  然而,从实际教学过程中观察,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更具针对性的差异化教学策略,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image.png

  一、差异化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个体差异化

  课堂教学中,因学生能力水平各不相同,教师需要掌握学情特点,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提升对学生的吸引力,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活动,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达到提升综合素养目标。在研究中发现学生的差异化不仅表现在学习能力方面,也会从现实生活中反馈出来,只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学习能力与效果。

  (二)目标差异化

  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能力水平差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在目标的指引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保持学习主动性,逐渐提升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中教师需要及时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不同表现,以调查所得内容为主,制订出适合的教学计划,发挥自身指导作用,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学科知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辅导差异化

  数学差异化教学中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创新,以学生现实情况为主,做好教育指导工作,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锻炼学以致用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做好教育创新,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差异教学,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均可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问题

  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应当在课堂上扮演主导角色,而学生的任务是聆听和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观念,然而,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驰。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体性地位。在这一理念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被鼓励积极参与,通过探索、讨论和实践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方式方法问题

  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差异化教学的作用,对于这些先进的教学方式缺乏深度的理解和分析。这导致他们在应用这些方法时,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挖掘其内在的教育价值。这种浅尝辄止的态度与做法,使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数学教学内容问题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还秉持过时的教学观念,导致课堂上呈现的多为多年前的旧内容,缺乏及时地更新与优化。有的教学时往往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单一讲解,随后仅是安排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没有实施差异化的教学。这种做法使许多学生感到数学课堂枯燥无趣,从而会导致学生慢慢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征、兴趣爱好都各不相同,差异化教学是指为不同学生选择不同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差异化教学,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立差异化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后,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不同,设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当学生达成不同教学目标后,将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将其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促进其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的提升,从而发挥出差异化教学的重要作用。

  如在讲述“直角三角形习题课”知识时,需要学生掌握图形观察方法,尝试针对其性质进行叙述,同时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习题计算。而在设置较高教学目标时,需要学生掌握好解题方法,利用所掌握的解题技巧尝试画出辅助线,并借助分析法找出解决问题方法。在面对A类学生时,应当发挥较高教学目标指引作用,提供专门的练习题。而面对C类学生时,需要做好基础教学目标引入。对于B类学生来讲,不仅需要完成基本目标,同时也要尝试完成较高目标。只有掌握学生具体情况,才能设计出适合的目标,才能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所以在目标设计中需要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让层次不同的学生掌握适合的知识点,发挥知识促进学生发展作用。

  (二)进行差异化的分组教学

  在差异化教学中,科学分层是重要的前提,分层好坏将直接影响差异化教学是否成功。为了不增加后进生的心理负担,在分层前需要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在了解其心理特征的情况下,对分层目的、意义讲解清楚。学生成绩不同客观存在,分层的目的就是不人为地设计出相应的等级,而是通过差异化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逐渐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达到提升成绩效果,让学生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中发挥自身潜能,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在缩小差距的基础上达到整体优化效果。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保证分组流动性、科学性,充分激发出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根据学生自我选择及相关调整,笔者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接受能力比较强,在学习上自觉性较高,成绩也相对优秀一些;B层学生基础知识、智力水平比较一般,但学习上相对自觉,成绩中等;C层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态度比较消极,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成绩比较差。但分层并非一成不变,经由一段时间学习后,可以结合学生的情况做出一些调整。实践证明,分组教学下师生可以一同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况,从而不断激励其进步与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想要发挥差异化教学作用,就需要从教学过程入手,明确学生具体情况,关注其能力与特长,以此来设计出专属的教育方案。在进行差异化分组时还需要结合日常学习情况,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内容,确定学生学习特点,为差异化教学做好准备。只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才能够提升分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在适合的小组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逐渐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三)根据教学规律实施差异化教学

  学生反思能力的提升不应局限在学习上,也要关注其学习品质等方面。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将反思落实到各个环节中,实现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在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教师需要提前针对资料进行整理,提炼出重点内容,以直接讲述的方式展示知识点,要求学生解题与记忆。但是从实际上来讲,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一些学生容易在学习完知识后出现直接套用等问题,并未对知识的原理形成正确认识。而在使用差异化教学模式后,需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提供有效的指导措施,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如在讲述“勾股定理”知识时,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继续探究。在制作思维导图以前,应当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做好细节补充,完成思维导图绘制,在确定中心主题的基础上完成知识表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需要加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欲望。随后教师需要利用好留白,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在延伸教学空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记忆数学知识。在制作思维导图时,需要将不同知识点串联在一起,确保绘制内容的规范性,不得出现混乱等问题。在确定好关键词以后,应当划分出分支,利用关键词引出新的关键词。

image.png

  (四)构建差异化的评价体系

  在过去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的,但是在统一化的评价方式下,容易造成学生压力不断增加,甚至还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等,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等。而在差异化教学模式的使用下,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做好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完成评价因素汇总,为班级中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和鼓励,从而激励其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开设线上形式的课程,如果学生学有余力,可以在学习平台上为其渗透数学思维。同时对现有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调整,帮助其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课堂中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习目标,明确需要学习的内容,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教师也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为学生提供适合进行知识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学习中逐渐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主动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融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如在讲述“轴对称”知识时,需要组织学生观察现实生活,找出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尝试分析出其特点等。

  (五)对作业进行差异化布置

  布置作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研究中发现教师在布置完作业后,一些学生能够快速完成作业任务,但是也有一些学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与精力,甚至还会出现难以完成等问题。而在差异化教学方法运用下,依照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差异化作业,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知识,所以可以布置拓展训练活动。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需要完成课后内容,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尝试进行拓展。而对于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只需要掌握好课堂中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进行知识汇总,选择典型问题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只有为学生布置出适合的作业,才能发挥学生优势,转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数学学习。

  所以教师需要做好差异化作业设计工作,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为学生以后的人生选择提供更多勇气。课后作业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巩固知识点、提升学以致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就需要做好作业设计工作,便于学生针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复习,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确定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爱好等提供课后作业,给学生选择机会,激发学生作业完成主动性。或是可以为学生提供合作作业,鼓励学生之间针对知识点进行探究,在相互帮助中共同理解数学知识。

  (六)开展差异化的合作学习

  不同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各有其优劣势。初中阶段男生一般具有比较理性的思维能力,但是感性思维与细心程度就会弱一些,女生则正好相反,在感性思维与细心程度上比较强,在理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上则有所欠缺。该特征在初中数学学习、测验中表现比较明显。按照该特征,教师可以引导男生和女性开展合作学习,强化女生在理性思维、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强男生在感性思维与细心方面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最终促进其整体水平的提升。

  综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其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积极参与度,教师需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具体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应对教学目标、方法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划分和调整。通过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青.在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中应用希沃“知识胶囊”的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2):77-79.

  [2]徐瑾劫,赵旋.课堂公平视域下的教学改进及对策研究——基于中国上海OECD全球教学洞察视频研究数据的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4):42-48.

  [3]程东亚,豆改弟.西藏理科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拉萨市初中数学学科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3):103-109.

  [4]沈巧泉.紧扣主体差异特性实现有效问题教学——提升初中数学问题性教学效能策略运用刍议[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9):125+187.

  [5]段元美,闫志明,张克俊,郑丽红.初中数学教师TPACK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烟台市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4):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