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2024-06-25 09:43:54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一流专业建设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专业社会知名度的重要抓手[1]。塔里木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14年开始招生,2019年通过学校本科专业评估,2021年通过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验收,2022年获批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2022年获批兵团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专业面向电力行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能力得到社会认可,社会知名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专业主要从明确专业定位、把握专业特色优势、专业综合改革举措方面,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摘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项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升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从明确专业定位、把握专业特色优势、专业综合改革举措等方面,探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旨在通过多措并举,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一流专业建设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专业社会知名度的重要抓手[1]。塔里木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14年开始招生,2019年通过学校本科专业评估,2021年通过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验收,2022年获批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2022年获批兵团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专业面向电力行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能力得到社会认可,社会知名度得到了大幅提升。专业主要从明确专业定位、把握专业特色优势、专业综合改革举措方面,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明确专业定位
结合塔里木大学建设兵团特点以及建设成为南疆特色一流大学的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面向电力行业、电气装备制造业等,致力于培养具备电气工程、自动控制、新能源等多学科交叉的基本理论及工程知识,精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能在电气工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及新能源开发等方面工作,为稳疆兴疆贡献力量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已经成为新疆,特别是南疆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
二、把握专业特色优势
第一,立德树人,培养政治素质过硬,能担当奉献的戍边人。塔里木大学地处南疆腹地,肩负着稳疆固疆的历史使命。其始终秉承红色传统,将立德树人贯穿专业建设全过程,培养“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新时代戍边人。
第二,新工科背景下,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建设注重以工程教育为导向,通过“强基础,重实践”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养理念,通过各类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生产实践等环节,深层次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内容建设,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3]。
第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育人为本,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专业建设面向工程技术应用,以育人为本,践行立德树人理念;面向电力行业需求实际,兼顾生产、运行、建设、管理等不同岗位,为企业输送更多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4]。
三、专业综合改革举措
(一)优化课程体系,搭建多元实践教学构架
重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结合国家和新疆电力发展规划及电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结合南疆电力发展实际,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此外,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构建基础实验、专业实践、综合训练三大层次分明的实践模块,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二)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利用好对口支援高校的资源,积极推进学生到内地高校交流学习,以点带面,拓宽学生视野,强化专业学生间的广泛交流。邀请内地高校本专业优秀教师和电力行业专家到学校讲学,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对专业的深层次了解,增强学生的专业凝聚力。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三)重视教学制定,规范过程管理
重视教学制定,利用“优教优酬”制度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实践环节注重过程管理,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全方位指导;利用教学检查座谈会制度,倾听学生意见,加强教学改进,提升教学质量。
(四)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确保教学运行平稳有序
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注重专业课程教学,抓好各类教学材料规范填写;落实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强化听课督导检查;严格落实调停课制度,确保教学运行平稳有序;注重教学评价,针对发现的教学问题及时整改,引导教师把教学工作摆在首位。
(五)多管齐下,加强学风建设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促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学风建设,营造优良学风,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专业教育实效[6]。
(六)推进专业思政建设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新疆发展规划,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逐渐广泛融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得新形势下需要重点关注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同时要践行思政育人,抓好专业思政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基于新工科背景,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有特色的一流工科专业,成为新疆电力人才的重要基地,促使专业毕业生扎根基层,为稳疆固边、为新疆电力的发展和能源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做好专业入学思政教育,让学生明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重要支撑作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科中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在专业入学教育中,教师要给学生介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和应用电学、电子学和电磁学的学科。同时,让学生明白目前学校大力发展工科专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而言是一个良好的机遇。经济发展,电力先行。专业建设应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践行“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培养特色,强化专业入学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使学生扎根新疆,特别是南疆基层电力行业一线。在开展专业入学思政教育时,教师要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讲好中国电力故事,给学生强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其他学科联系密切,属于宽口径专业,让学生明白本专业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此外,在开展专业入学思政教育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让学生明白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工科里学习起来比较辛苦的专业之一,这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严格要求自己,热爱专业,刻苦学习,把专业各项学习任务完成好。
第二,要做好专业思政教育,让学生学好专业各门课程,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形成明晰的专业认知。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要把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自豪感融入每门专业课程,多角度、全方位浸润每名学生。教师要在课内深入挖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人文思想、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课外可利用第二课堂、外出实习等环节,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国家电力成就展,给学生带来心理震撼和视觉冲击,让学生了解电力行业发展现状,亲身感受到国家电力发展取得的成就,从而能够促使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在毕业以后积极投入国家电力建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做好专业就业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国家电力行业和能源产业。在开展专业就业思政教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电气工程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不论是电气时代还是信息时代,都是建立在对电能的利用与控制上,电是能量转换的枢纽和信息的载体,电能普遍被应用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为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水平及文明程度奠定了物质基础。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将来从事的电气工程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增强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在开展专业就业思政时,教师要将本专业优秀校友扎根基层的事迹讲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先进,以优秀校友为榜样,在将来的工作中扎根基层,服务电力行业发展,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电力保障。
四、专业综合改革成效
(一)学生扎根边疆,坚守在祖国最需要的岗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契合学校办学特色,秉承“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的教育理念,培养的学生质量高、区域匹配度高、用人单位认可度高。大部分学生能到南疆地区的电力企业工作,踏实肯干,能扎根边疆、奉献在边疆,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具备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经过专业改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科创兴趣浓厚,能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并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锻炼,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科创锻炼,学生提升了科创水平。此外,还有部分毕业生积极升学,继续开展专业相关研究工作。学生整体专业水平高、综合素质强,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众多毕业生成为新疆,特别是南疆电力行业的技术骨干。
(三)课程建设水平和师资水平得到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明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建设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开始使用学习通、雨课堂、智慧树等多种“互联网+教育”手段开展课程教学,提升了课程教学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课程容量,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引导学生热爱专业、报效祖国,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建设、育人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并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学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
综上所述,随着各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的推进,“专业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握好专业宽口径的特点,拓展专业的社会服务职能,以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一系列专业建设举措,创新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变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以将专业建优、建强为目标来提升专业内涵水平和建设水平,培养一流复合型、应用型本科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鹏,刘柏森,刘海成,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黑龙江工程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21(6):69-71.
[2]常文平,廖青华,赵筱赫,等.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流专业建设实践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2):85-87,110.
[3]叶鹏,韩玥,王秀平,等.“双一流”背景下电气工程一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高教学刊,2022(4):39-42.
[4]董德智,朱云国.电气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与实施策略[J].常州工学院学报,2022(4):85-89.
[5]高国琴,李长杰,方志明,等.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电类专业基础“金三角”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30):55-58.
[6]孙丽颖,白锐,吴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流专业建设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23(2):6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