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回归自然”的幼儿活动价值及实施探讨论文

2024-06-18 11:20:12 来源: 作者:caixiaona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激励下,教师应积极为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融入创新理念,推动幼儿成长环境走向高层次、高品质。“回归自然”教育思想的融入开启了幼儿教育教学的新高度,促进了幼儿的快乐参与及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基于“回归自然”教育思想,探讨了“回归自然”与幼儿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回归自然”促使幼儿发展的活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回归自然”促进幼儿发展的实施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激励下,教师应积极为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融入创新理念,推动幼儿成长环境走向高层次、高品质。“回归自然”教育思想的融入开启了幼儿教育教学的新高度,促进了幼儿的快乐参与及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基于“回归自然”教育思想,探讨了“回归自然”与幼儿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回归自然”促使幼儿发展的活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回归自然”促进幼儿发展的实施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回归自然”教育思想;幼儿活动内在关系价值;实施方法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一方面,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中。另一方面,卢梭还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回归自然”。自然环境能够对幼儿产生优良的视觉刺激、情绪感染与心理暗示,优化幼儿的活动体验。为了提升幼儿活动的体验性,本文基于卢梭的“回归自然”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师应立足于“回归自然”去科学设计幼儿户外活动,遵从儿童的自然天性科学设计户外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智慧设计、自然诱导、快乐体验的人文环境,从而提升幼儿活动的体验性与品质性,并为幼儿传递高价值的思维启迪、探究导引与活力催发。
一、“回归自然”教育思想与幼儿发展的内在关系
在“回归自然”教育思想中,幼儿能够逐渐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强的亲切感、融入感与快乐感,有效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意识、热爱情愫与爱护观念。可见,将“回归自然”教育思想融入幼儿教育,能够推动幼儿活动向思想型、教育化与素养型的方向发展,促使幼儿活动提质增效,架构科学化的育人环境。由此可见,“回归自然”教育思想不仅是幼儿实现科学发展的人文推动力,还能提升幼儿的能力水平,成为幼儿快乐活动、多维拓展、自主表现、健康成长的平台支撑。
卢梭“回归自然”的教育思想通过为幼儿提供模拟化自然情境,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获得高层次的探究思维启迪与高品质的自然知识集聚,因而拥有高效的价值,促进幼儿快乐成长。这样,“回归自然”的教育思想就会成为幼儿融入自然环境、感悟生态规律、提升生活常识的“知识码头”,也会成为教师促进幼儿知识集聚、能力训练与科学发展的教学支点。
二、“回归自然”教育思想在幼儿活动中的价值
“回归自然”教育思想隐含着突出的生本教育理念与建构主义理论,能够有效提升幼儿活动的设计高度、体验功能及实效价值。
首先,环境价值。在“回归自然”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幼儿活动提供清新温馨的情境支持,借助视觉吸引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猎奇心理与体验动机,促使幼儿全面融入快乐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应立足“回归自然”教育思想为幼儿量身定做趣味性、生本化、新奇性的活动环境,提升幼儿活动的实效性。
其次,人文价值。在“回归自然”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幼儿活动提供定制的智慧人文设计,以教师的设计方法与育人素养为教学支点,为幼儿提供模拟性、体验化及沉浸式的快乐活动。如教师为幼儿提供主题性、定制化及沉浸式的户外体育活动环境,帮助幼儿获得融入大自然的快乐体验,推进幼儿的快乐活动与健康成长。
最后,体验价值。在“回归自然”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幼儿的快乐成长提供自然化情境吸引、趣味性参与体验、交互型主体互助与沉浸式活动方式,能够有效推进科学育人观与幼儿户外游戏活动的深层次整合。这样,幼儿就能够获得较高价值的游戏体验活动类型,推动幼儿进入兴趣盎然、能量充沛的良好认知态势之中,为活动提供高水平的主体支持与能动推进。因此,“回归自然”教育思想是教师在幼儿教育范畴内践行科学育人观的有效抓手。
三、运用“回归自然”教育思想融入幼儿活动的实施路径
教师不仅要科学考量“回归自然”教育思想与幼儿发展的兼容性与价值性,还要深度探讨“回归自然”教育思想的实施方法,借助自然情境与快乐体验促进幼儿的快乐发展。
(一)知道:借助情境体验大自然
体验是幼儿获得知识,了解知识的第一步。大自然的环境与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然化、趣味性、仿真性及沉浸式的活动情境,借助高体验、高品质的游戏环境给予幼儿强烈的视觉刺激,进而科学调控幼儿的情绪倾向与心理态势。因此,需要教师为幼儿创设出人文定制的游戏活动情境,在猎奇心理的推动下全面融入快乐活动中。
在游戏活动“快乐菜园”中,教师不仅要为幼儿提供一定面积的沙子作为种植蔬菜的土地,还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蔬菜玩具模型。例如,可以选取西红柿、白菜、大萝卜、茄子、冬瓜、南瓜、大葱、蒜、胡萝卜、黄瓜、豆角等,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蔬菜模型。而且,教师还要将沙子土地进行仿真处理,将其分割成为一个个小型的长方形,形成菜畦模样,提升环境模拟的品质性与体验化。然后,教师与幼儿还要将蔬菜模型分类别地进行模块分配,更要注重蔬菜种植的整齐划一,科学构建出高质量的菜园情境。这样,幼儿在其中进行游戏活动时就会拥有高水平的情境支持,有助于提升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与活动体验性。所以,情境创设是游戏活动“快乐菜园”的首要工程,直接决定着游戏活动的趣味性与体验化。
(二)懂得:借助人文培养自然意识
想要深度“回归自然”,教师就要培养幼儿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对幼儿进行自然教育与环保教育,引导幼儿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而提升幼儿的思想意识与文化素养。因此,将“环保”的种子早早根植于幼儿的思想意识之中,加速幼儿的良好发展。
在游戏活动“快乐菜园”中,幼儿完成教师安排的采摘活动与运输活动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幼儿设计“品尝活动”,为幼儿提供洗黄瓜、洗西红柿、洗胡萝卜等活动,并将洗好的蔬菜放到塑料盘子里,摆在幼儿面前,支持幼儿进行模拟性品尝活动。而且,教师还要组织幼儿在蔬菜情境中说一说个人喜爱吃的蔬菜名称,共同交流不同蔬菜的不同味道。最后,教师还要启迪幼儿美味的蔬菜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特殊恩泽,任何人都要珍惜蔬菜与粮食,启迪幼儿形成感恩心理与珍惜意识。所以,“蔬菜品尝”有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科学培养幼儿的感恩心理与人文素养,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理解:借助活动践行回归自然
从知道到理解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为幼儿创设出开心快乐的活动方式,推动幼儿沉浸于趣味活动之中,践行回归自然的感受,进而理解自然。户外型游戏活动是“回归自然”教育思想践行的活动载体,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材料投放、游戏主题、活动内容、参与体验等,设计优质的育人活动,促进幼儿在真实的互动中自然地、幸福地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小型的手推车,引导幼儿开展农活体验,借助原有的材料情境与小型手推车支持幼儿开展独立自主的蔬菜收获活动。这样,幼儿就能够将蔬菜从沙地里采摘下来,然后放在小型手推车上,并将采摘后的蔬菜运送到教师指定的位置。同时,幼儿还要轮流进行小型手推车活动,切身体验“一车收获”的喜悦之情,全身心地融入游戏活动“快乐菜园”之中。这样,幼儿就会在游戏活动“快乐菜园”中切身体验到采摘活动、运输活动的快乐,真正融入游戏活动“快乐菜园”中。所以,游戏活动“快乐菜园”能够为幼儿提供模拟性蔬菜收获劳动,帮助幼儿切身体验菜园劳动的快乐。
综上所述,“回归自然”教育思想具有情境性、体验化、沉浸式等特点,能够促使幼儿在赏心悦目的活动环境中集聚丰富多彩的自然常识,并借助幼儿的快乐体验提升“回归自然”教育思想的实效价值及育人功能。因此,教师应以“回归自然”教育思想为教学支架,科学推进幼儿的快乐活动与健康成长,并借助情境定制开启“回归自然”,借助快乐交互落实“回归自然”,借助人文培养提升“回归自然”教育思想,从而惠及幼儿的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秦兰.回归“自然”“自然”回归—开展幼儿探究型主题活动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9(Z4):70-72.
[2]倪燕.源于本土,回归自然—大班幼儿户外游戏主题“秋收”的生成与发展有感[J].华夏教师,2016(6):72-73.
[3]梅燕芳.浅谈“回归自然”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J].学周刊,2016(4):210-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