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向学123”模式提升农村小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实践研究论文

2024-06-13 10:48:16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农村小学由于办学条件、教学水平等原因,仍面临发展困难。如何提升小学生学习内驱力成为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紧迫任务。文章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和小学生成长特点,从教学实践出发,立足提升学生内驱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积极探索教育新模式,提出以“积极向学123”模式,探索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新方法、新途径。
摘要:农村小学由于办学条件、教学水平等原因,仍面临发展困难。如何提升小学生学习内驱力成为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紧迫任务。文章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和小学生成长特点,从教学实践出发,立足提升学生内驱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积极探索教育新模式,提出以“积极向学123”模式,探索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积极向学123”模式农村小学生学习内驱力实践研究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奠定知识基础的最佳时期。如何提升小学教育价值,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让学生更有信心和能力面对未来的挑战,成为小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小学(以下简称大场小学)教学实践,针对小学教学目标任务,从积极心理引导出发,充分利用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积极向学123”模式。
一、学习内驱力和“积极向学123”模式的主要内涵
1.学习内驱力
内驱力属于心理学的一个专业术语,主要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通俗来讲,就是心理影响行为,推动个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内部动力。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内驱力就是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提升学习内驱力,就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要求进步,以主动态度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主动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2.“积极向学123”模式
“积极向学123”模式是教师结合大场小学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提升学习内驱力的教学方法。“1”是指一种积极心理学的引导。根据农村小学生身心特点,注重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增强主观能动性。“2”是指两种育人方式融合。通过家庭、学校共同合作育人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育人相结合,致力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3”就指三种实践路径。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小学生心理特点,关注引导和激发他们优点,帮助他们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和健康行为模式,主要依托以下三种途径: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小学生家校协同育人机制;二是不断探索积极心理学引导下指向学习驱动力的课堂教学实践;三是构建完善的农村小学生学习内驱力发展评价体系(如图1所示),旨在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习内驱力。“积极向学123”模式是在大场小学多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出的,是创新农村小学教育思路、扩展创新教育思维的一种大胆尝试。
二、以“积极向学123”模式提升农村小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实践途径
大场小学地处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大场镇,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现有在校学生450人、教师53人。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受经济条件、环境条件和成长环境所限,部分学生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理普遍较为敏感,存在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学习焦虑等心理行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在学习上产生不良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大场小学教师从现实问题出发,结合小学生心理成长特点,立足“1”种积极心理学引导,积极探索家校共育和五育并举育人“2”种方式,丰富“3”种教学实践途径,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逐步形成了“积极向学123”模式。
1.建立健全小学生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积极向学123”模式强调学校与家庭要密切配合,以积极向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切实发挥学校、家庭对积极向学的促进作用,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构建健康健全的教育网络,共同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实现学校课堂与家庭生活的有效衔接,与家庭共同构建高效的教育教学体系。大场小学注重教师与家长的经常性沟通,向家长传递现代教育理念、传授心理健康专业知识,让家长了解自家孩子在校情况,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开展情绪管理、心理教学、亲子课堂等活动,引导家长积极融入家校育人机制,在生活中发现学生问题,及时与学校沟通并进行辅导,引导孩子积极进取,开朗乐观。
大场小学注重发挥家校育人机制作用,定期组织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进入课堂,观摩小学教学情况,正确引导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往往比较脆弱,教师和家长要给予足够关怀和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要积极探索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家长、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学生开展定期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疏导学生心理,消除心理障碍,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注重从学生身边事情出发,选取有现实意义、学生最关心最困惑的话题,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感悟,逐步形成稳定的心理品质。
2.深入探索积极心理学引导下指向学习驱动力的课堂教学实践
课堂教学实践是“积极向学123”模式三种重要途径之一。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课程教学方案。大场小学每学期都组织心理健康月、阳光成长营等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学习积极心理学内容,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从课堂教学入手,根据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认识到,必须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找寻教学资源,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利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灌输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融入课堂教学。通过课堂实践,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小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充分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差异,认真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熟悉的日常生活素材吸引学生,为学生创造自我思考、自我展示、自我体验的空间。
3.不断健全完善农村小学生学习内驱力发展评价体系
学习内驱力发展评价体系是“积极向学123”模式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实践,大场小学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习内驱力发展评价体系。
一是要构建多维度矩阵式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包括课堂学习情况、学习积极性、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完成质量、日常学习习惯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续提升和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此基础上,学校不断细化对学生日常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的评价,形成长效机制,通过积极运用评价结果,不断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不断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二是评价过程要注重情感渗透。小学生具有渴望被关注和表扬的心理特点。评价是对人的具体关注,小学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重要影响。通过评价,学生一段时间的思想、行为特征与学业进展得到真实反映,学生也深刻体会到教师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爱、成长中的关切和悉心指导,这成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重要力量。通过采取鼓励和指点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增长了信心,逐步形成了良好学习兴趣和品格习惯。
三是要完善量化评价标准。评价的目的在于肯定学生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动机,检查学习缺漏,明确下阶段学习目标,也为教师调整教学节奏教学进程提供根据。要采用量化的方式,形成常规量化表,明确分数值,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果等日常学习活动进行打分,让学生对自己每个阶段的学习有整体感知。比如,大场小学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A、B、C三个档次,每个档次再细分为三个层次,让学生清楚量化内容,提供可供选择的量化标准。通过多样化的量化评价,调动各类积极因素,让处于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的成长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通过量化分数,反思自我表现,逐步让评价外在驱动力转化为学习内在驱动力。
三、结语
经过在大场小学数年的研究和实践,“积极向学123”模式逐步完善,形成了家校共育、五育并举的协同融合机制,课堂教学内容方式、内驱力发展评价体系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对小学各年级、各层次学生都产生了良好的自我鞭策作用,学生学习内驱力明显提升,适当的压力变成了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自信自律自强意识都在增强。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将持续创新完善“积极向学123”模式,从学校、教师、家庭多方面协同发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着力提升小学教育价值,为中学教育乃至人生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树基.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116-117.
[2]张兰.贯彻“行知思想”优化数学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20):83-84.
[3]杜纯超.生活回归回归生活—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视角谈小学体育教育创新之路[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2):252-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