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运用整体思维有效实施整本书阅读评价——以部编版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为例论文

运用整体思维有效实施整本书阅读评价——以部编版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为例论文

5

2024-06-06 11:37:29    来源:    作者:xujingjing

摘要:整体思维,就是将思维的对象置于整体范畴下进行思考,是基于整体的、系统的思维方式。整本书阅读,则是指通过阅读整本书籍来获得全面、深入的知识和思考的过程。文章探究了如何运用整体思维,基于教材单元主题,结合“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的特点,制定整本书阅读评价目标,在此基础上统筹课时安排,系统设计阅读任务,实施动态评价,以期帮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最终发展阅读能力。

  【摘要】整体思维,就是将思维的对象置于整体范畴下进行思考,是基于整体的、系统的思维方式。整本书阅读,则是指通过阅读整本书籍来获得全面、深入的知识和思考的过程。文章探究了如何运用整体思维,基于教材单元主题,结合“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的特点,制定整本书阅读评价目标,在此基础上统筹课时安排,系统设计阅读任务,实施动态评价,以期帮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最终发展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体思维;整本书阅读;评价;快乐读书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整本书阅读”正式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进入小学语文课程体系[1]。整本书阅读摆脱了长期以来被定位为“课外阅读”的身份,真正成为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将思维的对象置于整体范畴下进行思考,是基于整体的、系统的思维方式。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倡导喜欢读书,不在具体字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而重在整体感悟。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乎。”提倡“由博返约”也是整体思维的体现。

  新课标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明确指出:“注意考查整本书阅读全过程,以阅读态度、阅读方法、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教学提示首先强调了整本书阅读评价要关注阅读全过程,接着从评价依据、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维度做出了评价提示[2]。

  在整本书阅读评价中,如何制定评价目标、设计合适的评价项目,真正促进学生爱阅读、乐阅读,是一线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笔者认为,运用整体思维有利于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益。
       一、基于整体思维,明确评价重点

  部编版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为“小故事、大道理”。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三本书。该“快乐读书吧”所在单元是专门的寓言单元,教材编排的寓言丰富多样,《守株待兔》是小古文形式的中国古代寓言,《陶罐和铁罐》属于当代寓言,《鹿角和鹿腿》出自《伊索寓言》,《池子与河流》是诗歌形式的克雷洛夫寓言。“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与教材选文彼此呼应,旨在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寓言的兴趣,学习和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关键词是“明白道理”。四篇课文的课后习题在引导学生读懂故事、领悟道理的方法指导上由浅入深,互为补充,体现了思维进阶的特点。

  整体观照单元教材编排,提示教师要将《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整本书阅读的评价重点确定为读懂故事和明白道理两个维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二、基于整体思维,明确评价目标

  整体思维的核心思想是系统规划和目标设计。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将教学设计界定为“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整本书阅读的评价要注重评价目标的设计,从单元教学整体目标的高度,设计“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的评价目标[3]。

  寓言,用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寄托意味深刻的道理。作者创作寓言不是为了单纯讲故事,而是借故事蕴含的道理,或直接或委婉地讽喻、劝诫他人。基于整体思维观照单元教材,本单元归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国古代寓言》和《伊索寓言》的评价重点落在理解寓意上,要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在阅读大量寓言的过程中,在故事与寓意的链接上学习归纳推理,在古今中外寓言的比较阅读中分析归纳,在想象劝说故事中的人物和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中学习辩证思考[4]。基于对单元教材的整体把握,确定本单元整本书阅读评价目标如下:①通读两本书。学生通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选读《克雷洛夫寓言》。②读懂寓言故事。学习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借助“四格漫画”等工具读懂故事内容,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乐趣。③读明白道理。在比较阅读中发现中国古代寓言和古希腊寓言在人物设定、表达方式上的异同,发现“A和B”式的寓言结构,比较阅读“智人”类寓言和“愚人”类寓言,探究人物“可笑之处”“可取之处”,培养思辨思维。

  三、统筹课时安排,保证评价时间

  有效实施整本书阅读评价的重要前提是整本书的导读和阅读推进要纳入单元整体教学规划[5]。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快乐读书吧”的导读课、分享课纳入单元课时进行统筹安排。只有保证时间,让阅读从“课外”到“课内”才能真正落实阅读评价。以本单元为例,需整体规划和设计学习活动,对单元教材进行顺序调整、内容增删,将整本书阅读、评价与课文学习穿插安排,以板块式推进单元教学流程,为整本书阅读、推进与评价留足时间,形成特殊的寓言单元教学内容体系。

  聚焦“读故事、悟道理”的单元学习主题和整体统筹的思维,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安排如表1所示。从以上安排可以发现:笔者将《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的导读安排在课文《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之后,将整本书阅读嵌入整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池子与河流》的教学,进行《克雷洛夫寓言》导读,这样的课时设置有利于将单篇课文与整本书阅读进行统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第7、8课时开展《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的推进课及阶段评价,既能检测学生的阶段阅读情况,又能引导学生再次巩固运用“四格漫画”“抓起因、经过、结果三要素”等工具读懂故事内容及比较中国寓言、希腊寓言的异同点等。

image.png

  四、基于整体思维,实施多维评价

  (一)设计评价积分表,多维评价

  整本书阅读的“整本”不仅有“量”的规定,更有“质”的要求,即整体的而非零散的,系统的而非零碎的。整本书阅读评价表的设计应从整体入手,无论是阅读数量、阅读习惯还是阅读收获,都应着眼于“整本”。同时,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围绕整本书阅读评价目标,将整本书阅读具化为一个个易完成的、小梯度的子任务,通过完成和评价子任务,驱动整本书阅读的持续开展。本次“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评价围绕“读故事、悟道理”的主题,设置“初阶(通读)——中阶(读懂)ℴℴ高阶(读透)”的进阶式评价体系和评价项目,以积分制进行过程性评价,多角度指导学生读懂故事、感悟寓意,多维度评价学生阅读成效。具体如表2所示。

  (二)家校联动,多元评价

  新课标指出:“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提出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整本书阅读的时间跨度长、学生自主性强,更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真正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6]。在本次共读寓言的“通读”阶段,家长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学生阅读的时长、阅读状态,是否通过喜马拉雅等平台听寓言等。家长参与评价延展了整本书阅读评价的空间,也推动了亲子阅读。同桌或四人小组评价也是高效的评价方式,如在《伊索寓言》中圈画寓意,在《中国古代寓言》中对寓言进行四个关键词的批注,都可以在同桌或小组内互评互享。在中阶“读懂”阶段,学生结合自己制作的“四格漫画”在四人小组内讲故事,同桌之间讲述自己喜欢的两则寓言故事,学生同时具有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双重身份,有利于学生互学互进。在阅读推进课中,还可以让同桌之间玩一玩“我说寓意你说故事名称”“我说成语意思,你说成语”等“我说你答”的小游戏,再次检测学生通读两本书的情况。

image.png

  (三)动态积分,激励评价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过程性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在“阶段性评价”建议中特别指出:“应关注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的阶段性评价,釆用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读书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整本书阅读因其过程评价的延时性和阅读的个性化特点,更加凸显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而技术手段的支持可以为整本书阅读评价提供便捷。如学生在《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导读课和推进课中的课堂表现,由教师观察,在希沃“班级优化大师”平台进行积分记录;学生在初阶、中阶阶段进行的同桌、四人小组互评也由小组长在“班级优化大师”进行积分记录。同时,学生人手一份“快乐读书吧”单元整体评价单,学生可以在这份积分榜单上进行自我评价和同桌评价,每完成一项任务就进行积分登记。纸质评价单和“班级优化大师”的动态统计相辅相成,学生在动态积分的过程评价中不断得到激励。动态积分有利于学生保持阅读的热情,也能真正让整本书阅读评价贯穿阅读的全过程。
       综上,运用整体思维,基于教材单元主题,结合“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的特点,制定整本书阅读评价目标,在此基础上统筹课时安排,系统设计阅读任务,实施动态评价,如此可逐步实现提高整本书教学实效,教会学生读整本书,帮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最终发展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沈志媚.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载体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20(26).

  [3]石群,赵芝萍.“伴随式”评价:儿童整本书阅读评价的新思路[J].语文建设,2021(22).

  [4]戎敏.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新思维[J].语文建设,2018(36).

  [5]王新琼.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质量评价标准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6]王东艳.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技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