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论文

2023-01-06 14:27:19 来源: 作者:shaozhun
摘要:摘要:融合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从目标融合、内容融合、过程融合、评价融合四大维度实施教学,可以把统筹各学科,加强学科之间的配合,发挥综合育人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摘要:融合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在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点,从目标融合、内容融合、过程融合、评价融合四大维度实施教学,可以把统筹各学科,加强学科之间的配合,发挥综合育人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信息技术;融合教学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统筹各学科,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多学科融合已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融合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素养,融合教学关注学生融合素养的培养,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美术与信息技术能力的综合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在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方面,多数教师只是停留于视频播放、课件使用的基本层面,而很少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融合起来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可以针对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寻找这些学科之间的异同点,展开求同存异的教学,可以使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再停留于表层,而是在真正对美术与信息技术进行全面梳理、整合的基础上,提取融合因子,实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展评方式的深度融合,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协同发展提升。
一、目标融合
美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不同,教师采取融合策略来制定教学目标可以促进融合教学的实施与落实。要想实现美术与信息技术的真正融合,就需要对美术课程标准与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读,明确课堂教学的融合点在哪里。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提取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交叉点,采取融合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获得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学科单一、学生知识面狭窄现象的产生,让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教学互相促进,相融共生,把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二、内容融合
美术与信息技术有许多交叉内容,也就是说美术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学习与美术相关。教学中,需要教师先对美术学习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梳理、整合,找到交叉点,以此来确定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课程融合点,确定融合后的内容为课堂教学内容。
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展示设计作品欣赏”教学为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艺术观念的不断更新,视觉传达设计也更加新颖,丰富的形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带给人们崭新的视觉感受。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把本单元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学习内容特点,把信息技术与美术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可以极大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实现以“术”育“美”的融合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融合教学理念下,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教师把美术学习内容与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可以促进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融共通,让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三、过程融合
融合教育旨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人才,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融合过程,以让学生在融合学习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融合学习的兴趣与价值,提升综合能力。在融合理念指引下的美术教学,要依据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探究出适用于美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实现过程融合。
(一)融合欣赏,拓宽学习空间
在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中,教师收集美术与信息技术中需要学生欣赏的素材,通过课堂欣赏与学习交流的形式,把握美术作品的特点。如教学七年级下册“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先从网上收集更多具有艺术情趣与意境的图片资料,学生搜索资料的过程其实也是欣赏大量具有情趣美和意境美图片的过程。在欣赏这些图片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引导学生对这些图片美在哪里进行交流。接下来,教师再把教材中的图片呈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感受到趣味生动、情境交融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众多美术艺术家所追求的目标。在学生欣赏美、感知美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对这些图片按照情趣美与意境美进行分类,并向学生介绍不同美术作品在艺术美上的特点,增进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有助于对学生创作灵感的激发。又如,在七年级下册“色彩的魅力”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魅力,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对图片色彩明暗、强弱、对比、色调、纯度的调节等让学生感受到色彩之间的区别,学习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来表达欢快与沉静等感觉。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注重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融合,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二)融合探究,提升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美术学习提供了大量知识储备与学习空间,网络中关于美术的素材很广,教师基于教学需要采取融合探究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单,让学生借助学习单自主探究,可以帮助学生促进对美术知识内容的了解与认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信息技术辅助美术学习的优势。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经过了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学习过程,促进了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
“编结艺术”一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编结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感受传统编结艺术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掌握编结的方法步骤,学习制作中国结等,从中体验编结艺术的乐趣。依据学习内容特点,教师先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编结的图片,感受编结的艺术之美,再让学生观看编结的制作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让学生通过自主预习,了解编结的基本知识,再把自己的学习困难提出来,便于课堂交流学习。又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彩塑》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导学单:
(1)什么是彩塑?(自主学习)
(2)中国彩塑的品种有哪些?(自主学习)
(3)彩塑造型需要注意些什么?(自主学习)
(4)你对民间彩塑有哪些了解?(网络搜索)
有了导学单的助力作用,学生在学习美术时目的性会更加明确,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导学单在课堂教学中作用的发挥,把学生的探究学习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品位,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融合训练,拓展实践训练
在美术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中,对美术教学中学习训练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来实施。《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介……”。教师依据课程需要鼓励学生把美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可以让学生高效、快速地把自己的表达意图表现出来,凸显出融合的教学价值。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平面设计的盛宴”教学为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欣赏平面设计作品,认识平面设计的范围与基础特点,了解平面设计的门类、各种设计语言等。教学重难点是了解平面设计作品的门类、各种设计语言,感知平面设计作品传递的信息等。基于平面设计与信息技术的密切关系,教师就可以把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从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字体设计、图像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等方面感受平面设计的盛宴。教师融合美术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实现二者的双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美术训练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打开学生的学习空间,拓宽学生的学习视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融合学习的乐趣。
四、评价融合
在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己美术及信息技术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学生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进行修改,提升学生的审美及信息技术水平。《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了“多种评价形式”的要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依托多媒体、网络、移动设备等交互技术,建立起多元融合和多层开放的评价体系,以体现出融合评价过程开放、传播广泛、易于保存、便捷高效等特点。
(一)利用数字媒体,促进多元融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依据美术、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可以促进展评机制的多元融合。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装点居室”一课时,教学要求学生动手制作有趣的手工靠垫、坐套等美化家居的装饰等。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依据自己家里的背景等选择合适的颜色与装饰品对自己的家里进行装饰,在学生装饰完毕之后,让学生把自己装饰的家居拍摄以后传到班级网上,让其他同学观看、评价。在这里,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是家长或者社会人士等。评价内容可以体现出美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特点,学生们通过观看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的作品及作品中的留言与评价等,可以提升审美鉴赏能力,评选出美术的“设计之星”“创意之星”等,教学评价以信息技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实现美术与信息技术的多元融合。教师采取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避免传统以教师单一评价为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等,凸显融合评价的教学价值。
(二)利用交互技术,体现多层开放
融合评价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发挥现代化设备的功能,建立网络平台发布系统,如利用各种学习软件以及公众号、智慧教育平台等推送学生的作品。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技术,以凸显出融合评价的教学价值。如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动漫形象设计”一课时,创作出极具特色的形象是动漫作品成功的关键。动漫角色造型设计的风格包括漫画风格、写实风格、其他绘画风格等,动漫角色的表现特点有夸张、拟人等,教学时,教师注重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并且借助网络对学生的动漫设计作品进行评价。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网络或者公众号上,采取网络点赞、星级评定等形式以充分体现出网络评价机制在美术教学中的便捷、高效等特点。美术与信息技术的交互融合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网状的学习评价体系,形成完善的学习系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从美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角度展开教学,可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拓宽学科的视角,实现美术与信息技术学习质量的双双提升。作为一名教师,要具有跨学科融合意识,找到学生学习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点,注重学生学习的相融互通等,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掌握技术技能、创造新的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宁.“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1(24):79-80.
[2]王秋荣.智慧教育平台助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1(S1):75-77.
[3]赖丽梅.“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学的融合[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08):108-110.
[4]刘锋.基于信息技术优化初中美术教学实践探究[J].中小学电教,2021(Z2):4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