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19

2024-06-01 16:08:33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在不同层面的具体表现,然后探析了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包括社会层面加强支持、学校层面优化管理、教师层面自我教育。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在不同层面的具体表现,然后探析了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包括社会层面加强支持、学校层面优化管理、教师层面自我教育。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费登伯格在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jobburnout)一词。很快,有关这一概念的探讨就变成了研究的热门话题。然而,目前在心理学界对教师职业倦怠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各种行业相关的专业人士都持有不同的解读和界定标准。外国专家就职业倦怠的有关理论进行过不少探讨与研究。马斯拉奇和莱特觉得员工倦怠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因素,即情感崩溃、人格解体,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他们的看法是在研究职业怠倦时不仅要重视个人受到的各种压力,个体现阶段的单位氛围对其造成的压迫感也要引起足够的关注。概言之,中学教师在学校承受的压迫感是他们形成职业倦怠最基本的来源,即在处理这种压力时,教师渐渐感到无力,进而会出现情绪低沉,工作积极性降低的现象。故本文在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原因进行挖掘的基础上,探索了中学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在不同层面的具体表现

  职业倦怠典型症状主要有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以及无助感增强和成就感减弱。基于此,中学教师职业倦怠在身体、社会、情绪和智力方面的症状表现具体如下。

  身体方面,主要表现为难以自行恢复的疲惫、入睡困难、半夜惊醒或早醒、偏头疼、肠胃不适,更有甚者会存在呼吸障碍、肌肉酸痛和僵硬、重复发烧、精力过度紧绷、亢奋,头脑中也会不停出现让人烦躁的事情等现象。此外,身体上存在的典型症状是睡眠障碍,如有些人会失眠,还有些人会过度睡眠,总是犯困睡不醒。

  社会方面,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师社会行为出现偏差,不管与学生共处还是与同事相处都会出现矛盾。很多教师在上班时感觉精力不济,常觉得疲惫不堪,缺乏对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情绪层面,对教师来说,他们普遍拒绝接纳工作倦怠状态,也不会去探究倦怠的深层原因,只是想尽办法把责任推给别人。如果长此以往,中学教师就会在能力方面产生深深的自卑感,认为这才是出现问题的根源[1]。

  智力方面,职业倦怠会对教师的智商产生无法忽略的影响。教师在上班时,必须随时接收周边资讯并进行反馈。如果产生职业倦怠,他们就会抵触各种消息,这样不但会影响消息接收,甚至会导致其无法处理好这些消息,具体表现为无法集中注意力、迷茫不知所措等。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二、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一)大环境方面的无奈

  1.家长对中学教师抱有太高的期待。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是其发展的飞跃时期。这个时期的他们正处于生理成熟而心理未成熟阶段,这给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社会经济日渐发展,信息化时代到来,家长获取信息特别便利,进而形成了对中学教师的高要求和高标准,这在不知不觉中加大了教师的压力,加之平时也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中学教师在心理层面对自己的工作有些排斥,随着时间持续延长,就容易产生情感衰竭,进而导致他们产生职业倦怠。

  2.中学教师薪酬不高,受尊重程度不高。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教师的薪酬偏低。近段时间,教师的薪酬待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关注,也做过一些工作来改善教师待遇问题。不过,根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辛苦程度,以及与社会上其他职业相较而言,教师目前的薪酬水平其实仍然不高。经济收入水平拉低了中学教师群体的自尊水平,再加上其他群体尊重教师的良好社会风气还没有完全形成,中学教师群体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已经沦为弱势群体,加之媒体放大了个别中学教师不良行为的影响,使得中学教师群体体验不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而低成就感正是职业倦怠的主要标准[2]。

  (二)学校组织方面的压力

  对中学教师来讲,教学设施比较先进、办公室相对温馨、教室比较宽敞明亮,他们的感受也会比较良好,出现消沉低落、悲伤、烦躁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而当学校的教学设施陈旧、办公室拥挤吵闹、教室阴暗潮湿的时候,教师出现低落、悲伤、烦躁的情绪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对教学工作的投入程度也会大大降低。部分学校在解决教师出现问题方面不太完善,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治理方式相对不先进和治理结果不如人意。举例来说,很大一部分学校仍然坚持让教师刷脸坐班,没有课、没有作业批阅也不能远离学校,导致教师必须耗时耗力来应对这些政策,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3]。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很多中学教师会有一些情绪上的压抑感,加之中学管理层缺乏激励机制,导致他们的人际关系紧张,容易让中学教师在工作中耗竭情绪情感,同时也无法体验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甚至会产生对现状的无力感,若存在这些状态,就意味着中学教师陷入了职业倦怠的状态。

  (三)职业特征带来的压力

  中学教师职业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以及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无边界性。一方面,中学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中学教师要承担多方面的任务,扮演多个身份,如班级的领导者、学生心灵的呵护者等。对教师而言,把所有的任务都做得无可挑剔、天衣无缝是非常困难的。大多数时候,中学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羁绊让其深感苦恼。因此,他们常常能体会到无奈、无助和无力感,而这会大大降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长此以往,中学教师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自我感受日益低沉和失落,就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另一方面,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无边界性。中学教师的工作场域是没有相对明确的边界的,课上课下,更有甚者学校外面都会是教师的工作场域。由于受教育者的发展,除了受到校园内的熏陶,社会与家庭也会对其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故教师不能仅把自我的影响力放在课程中或是校园内,还应该走出校园,协调多方面的力量,让各方形成合力。但这样不利于教师自我休息,也不利于他们精力的恢复,长此以往,会让他们情绪衰竭,进而导致他们产生职业倦怠。

  (四)教师自身的压力

  “教师的自我价值感越高,那么导致他产生职业倦怠的概率越低,原因是教师自身具备降低职业倦怠这种消极状态的本事。”[4]目前,中学教师完善的智能框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学才干,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并且通过调查研究进行验证,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但在现实中,两方面都具备的教师较少。正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压力,导致现阶段中学教师低自尊、低自我成就感,进而产生了职业倦怠。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三、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基于以上所述的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应从社会、学校及教师三个层面入手,探索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从而帮助中学教师摆脱职业倦怠,以更加积极的状态进行工作。

  (一)社会层面加强支持

  国家要给予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持,提高中学教师的社会地位。首先,国家应加大研究力度,在学校教育法规方面保障中学教师的合法权益。其次,关注社会多元问题,解决教师工作的后顾之忧。政府层面应在财力物力方面对教育行业给予有力支撑,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中学教师解决工资待遇、工资晋升、工作环境等问题。地方政府应考虑如何让教师在校内的住宿空间更宽敞,让在城区的中学教师在住房方面更加舒心。政府也应考虑教师的刚需住房问题,对此,可以另外分配住宅,将学校宿舍供应给购房资金短缺的教师。同时,要兼顾如下准则,即教学便捷、上下班通行顺畅。这些准则旨在让教师的住宿问题能够被很好地解决[5]。最后,通过纸质媒体、网络媒体宣传教师模范,使群众广泛认识到中学教师是具备专业素养才可以从事的职业,认可中学教师职业的独特性和社会价值,理解和尊重这一职业。总结上述三个方面可以发现,保障中学教师合法权益、提升大众对中学教师群体的接纳程度,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削弱教师去人格化,也会提升教师自我成就感,进而可以对抗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

  (二)学校层面优化管理

  第一,定期集中做报告并举办讲座,使中学教师树立良好的心态,从而提升中学教师的幸福感及加强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具体来说,学校应该诚邀区域内外口碑良好的专家、学者、名师举办讲座,开阔本校教师教育教学事业视野,再次点燃中学教师刚入职时的教育情怀,促使其主动乐观地探究自我提升的路径,提高教书育人能力,让教师的素养和个人成就感得以提升,从而避免产生职业倦怠;另外,学校要聘任区域内外知名心理学专家为中学教师做报告,让中学教师懂得幸福不是通过被动地休息、享乐来获取的,而是要努力拼搏,通过在教学中提升自己而获得更稳定持久的幸福感,重新燃起中学教师的工作激情,使其更加投入教学工作、沉浸式体验教学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工作、生活中产生心流体验,这种开心的生活体验和努力拼搏的教学状态能为其带来巨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第二,建立公平公正的评判机制,让中学教师的归属感得以满足。针对教师进行评判时必须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要做到不偏不倚。既确保每位教师知晓,还要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设定标准,如针对中学教师的知识能力、情绪态度多层面地进行评判,同时采用学生、督导、家长等多主体考核评价方式。另外,要提升教师在学校的被接纳感,学校应该以所有事宜公开透明为开端,确保制度实施的流程能被第一时间传达给每一位教师,让教师获得更多的参与权、建议权,且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监督者,当然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启发中学教师互相协作,构建一个交流畅通、气氛融洽的团队。另外,学校营造优良的教学氛围可以促使中学教师重燃工作热情,降低情感耗竭,进而降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

  第三,定期组织丰富的活动,激励中学教师成长。主管教学的管理者可以组织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研讨分享或相似科目的教师赛教活动,以此推动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更上新台阶,培养更加精湛的专业教学技能,同时要主动了解各个年龄阶段中学教师的专长,并让具备专长的教师组成引领团队,以便带动学校教师整体素养再上新台阶。为促使教师团队变得更加和谐,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外出活动,让教师畅通地交流,以此增进教师彼此间的情感。经过畅通的探讨和分享,不仅能够激活教师的教学工作潜力,也可以提升他们对学校各方面的满意度,进而顺理成章地使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得以降低[6]。

  第四,对困难教师应给予特别照顾。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教师,学校在经过调查熟知他们的现实状况以后,应适度给予经济补助和阶段性的物质补贴,为这些困难教师群体提供帮助。对此,学校应该每年向上级部门申请困难补助资金,为经济方面需要帮助的教师提供帮助,让他们顺利渡过生活的难关。这样做不仅在物质层面让教师感受到温暖和照顾,也使得他们在心理层面获得莫大的支持感,这样他们每次面对各种挫折艰难,就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加以应对[7],进而可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第五,管理方式立足人本主义关怀。学校领导层在整体提升升学质量的过程中,要关注教师群体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顶梁柱作用,如若没有教师的参与,所谓的前沿教育观点会显得抽象和笼统,因此管理者在完善教育观点的同时,也要注意完善教学政策,尤其要在教师心理层面做到充分尊重和关爱,不得以粗暴生硬的教条、毫无人性的政策权衡任何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效果,否则,会让教师在完成上级下达的教学任务时显得被动,这样不但会降低教师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其教学的创造性[8]。所以,学校领导层要做到如下四点:首先,就学校领导层而言,对在校的每一位教师工作以外的生活都要做到尊重、呵护和无条件的关心,尽最大可能关注到教师的合理化需求,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落实;其次,学校领导层要做到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教师群体对于教学进程、教学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切实深入地参与其中;再次,学校领导层在考察中要兼顾教师擅长的领域与闪光点,并给予充分关注,让教师的闪光点能发扬光大,从而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以对抗职业倦怠;最后,塑造教师群体良好的人际关系,当然,学校领导层也要注意提升完善自我,让校园中充满关爱、和平、美好和积极向上等积极因素,营造阳光、积极的学校气氛。安心、平和和舒适的校园氛围可以激活教师的动机和热情,使其能开开心心地工作、快快乐乐地生活[9]。

  (三)教师层面自我教育

  第一,寻求教学工作的支撑点,专注体验教学工作历程。比如,教师用专注且能产生心流的方式投入教学过程,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在看见学生经过自己的教授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天天变得成熟时,会有很强烈的成就感,从而能够获得教学幸福感。当然,学生也会以自我优秀的成绩和尊重回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辛苦付出,基于此,教师会在教学工作中精力倍增,成就感显著提升,感到日益幸福,而这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应对职业倦怠[10]。基于此,中学教师应不断尝试变换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要使其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擅长的方面,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时与教师进行良好的互动,给予教师更多良好的感受和反馈,如此能很好地缓解中学教师职业倦怠。

  第二,学会调适自我情绪。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调适自我情绪的方式,以此应对在教育教学中的消沉和悲伤的状态,让自己学会从积极的角度看待任何事物的技能[11]。当然,很多时候教学任务是无趣的,甚至是有压迫性的,这要求教师学习简单易操作的心理调节方法,提升自己对挫折的耐受性,还要掌握提升幸福感的方式。教学过程中遇到超负荷的困顿时,教师要主动调适,如可以间歇性地进行高强度的锻炼,可以给自己一些时间全神贯注地聆听喜欢的乐曲,也可以欣赏一些比较赏心悦目的作品等,这些都能增加一些额外的心理能量,而这些心理能量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应对和消解职业倦怠[12]。另外,中学教师也可以向亲友寻求支持。比如,可以选择一些知心安全的朋友向其倾诉心事和苦闷,如此,他/她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分析解读教师的苦恼,从而便于教师从苦恼中抽离出来;也可以找家人倾诉,让家人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共情、接纳教师,从而使教师能很好地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增进教师和朋友、家人间的情感联系,进而促使教师可以开心地生活、积极地工作[13]。

  第三,塑造阳光心态,健全教师人格。一方面,中学教师要培养自信独立的人格,不要被别人的评价和观点影响,要抓住机会培养自己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及解读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要设定自我成长的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且注意制定目标的时候不要太高太空,要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甚至很多时候可以降低目标的难度,让自己能够便捷地达成,这样工作有奔头、有目标,生活上才会有滋有味,同时,每一阶段小目标的达成,都可以提升中学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和价值感,进而能够提升其心理能量,而这些心理能量能帮助教师很好地应对职业倦怠[14-15]。中学教师也要努力拓宽自己的朋友圈,通过与其他行业个体的交流,积极提升个人素养,以及培养自我更宽阔的心胸,这在很大程度上能让自我愉悦,也能借这些机会发现新的兴趣,这不仅能对抗职业倦怠,也能促使其丰富和提升自我。

  四、结语

  通过社会层面的支持、学校层面人本主义的管理模式,以及中学教师积极的自我调适等具体措施和途径,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会得到有效缓解或降低。由此,教师工作态度积极、主动热情,教师幸福指数也会不断提升,进而可使整个校园师生和谐,友好相处,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向光富.中学教师工作倦怠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及其关系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2]李江霞.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学成效的关系之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3.

  [3]杨秀玉.西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69-73.

  [4]朱晓颖.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科研,2006(10):17-19.

  [5]成克炜.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及消解策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108-111.

  [6]马雅菊,王有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8(11):845-847.

  [7]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4(5):568-574.

  [8]鄢丽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与管理对策:以江西省修水县英才学校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211-212.

  [9]吴真,赵子真.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康复,2005(8):80-81.

  [10]王国香,刘长江,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J].应用心理学,2005(2):82-86.

  [11]徐富明,吉峰,钞秋玲.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13-14.

  [12]金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2016(9):235-237.

  [13]梁悦.四川中小学教师人格特点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8):115-117.

  [14]郜旭芳.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与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15]王伟红.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管理因素及应对策略[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