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路径论文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路径论文

4

2024-06-01 16:01:36    来源:    作者:liangnanxi

摘要:为了提高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文章从反向设计、正向实施、持续改进三个方面阐述了基于OBE理念的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路径。

  摘要:为了提高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文章从反向设计、正向实施、持续改进三个方面阐述了基于OBE理念的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临床医学人才培养;OBE理念;高职

  OBE理念以成果产出、学生中心、持续改进为核心。以极具代表性的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为例,该学院将OBE理念引入专业设计和课程开发中,运用逆向思维法形成反向教学设计和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模式[1]。范圣法等[2]强调OBE理念下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够体现学生能力的毕业要求,构建支撑毕业要求实现的课程体系,设计合理的课程目标及考核方式,明确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标准。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和呼伦贝尔学院在OBE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反向设计调研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预期的学习产出,使课程体系、教学策略及学习产出评价的重构取得了一定成效[3-4]。概言之,OBE理念强调只有反向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明确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只有正向实施教学过程,才能懂得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只有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才能评价教师教得怎么样和学生学得怎么样。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的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5]。为实现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培养过程与岗位对接、培养重点与能力对接、培养模式与职业发展对接,在OBE理念的指导下,笔者探索了一条适合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闭环路径,具体如下。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路径论文

  一、反向设计

  以大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角色所需的知识、技术等可量化的学习成果为起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性设计[6-7]。以学生毕业后应达成的用人单位相关要求为逻辑起点,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再通过分解明确实现这些目标应具备的毕业要求核心能力及指标点,进而构建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实现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明确毕业要求核心能力及指标点

  为破解学校热、医院冷、产教“两张皮”的问题,围绕医院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医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两个问题,对临床医学在岗医师和往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一方面,委派专任教师到实习医院顶岗实践访谈专家,归纳临床医学各科室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具体选择不同区域、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27家实习医院,对临床医学内、外、妇、儿等主要科室在岗医师进行胜任临床医学职业岗位应具备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学专业医生除了应具备精湛的诊疗技术,还应该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灵活的语言沟通技巧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委托辅导员对往届毕业生进行在校期间理论课、实践课与目前实际工作岗位一致性的问卷调查,以获得高职临床医学毕业生应具备技术能力的信息反馈。结果显示,学校专业课授课内容与临床医院常见病种类、诊治方法和技能操作有偏差。以上调查结果证明了临床医院需要什么决定了医学生的学习成果就应该是什么,即以成果为导向的重要性。

  在根据教育利益相关需求定制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范畴内,参考在岗医师和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经学校评估组专家讨论,归纳了适合社会发展需要、行业职场需求及学生愿景的7项毕业要求核心能力,再通过分解明确每一项核心能力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如表1所示。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路径论文

  (二)构建课程体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既要蕴含显性知识,又要有隐性知识和内在素质,因为学生毕业后带走的不是考试分数,而是一种为胜任未来工作所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即学生毕业后所收获的知识、技能、素质等各方面能力的组合。为此,有必要构建能够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以素质、知识、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素质体系由思想道德与法治、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等公共人文课程组成;知识体系由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和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医学专业课程组成;能力体系由临床见习、轮岗实习、定岗实习等临床实践课程组成。

  二、正向实施

  在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的课程目标教学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合理的评价依据,能够判断预期学习能力的达成[8-9]。OBE理念重视学习成果,将人才培养目标归纳为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的某些能力,将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成果,用学习成果表达职业能力。教学实施以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进行课程设计并开展教学活动,以确保教学全过程的适应性。

  (一)制定课程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应结合毕业要求指标点来制定,准确表达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获得的能力。因此,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的出发点既不是教材内容,也不是教师想教什么,而是最终学习成果。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依据毕业要求指标点制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可衡量、易于评估。这样制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才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以“妇产科学”课程教学目标制定为例,如表2所示。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路径论文

  (二)建立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二维关系矩阵

  每一条毕业要求指标点都应有相关课程教学目标作为支撑。首先,厘清每项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之间的映射关系。课程教学目标6(掌握妇科和产科常用技能操作的适应症、禁忌证和注意事项,能够熟练地进行妇科检查、宫颈癌筛查、产前检查等操作,具有妇产科基本技能操作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2.1(掌握查体的适应症和禁忌证,能够进行基本诊疗操作)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学特点,能够根据疾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归纳出疾病的诊断要点,具备对妇科炎症、妇科内分泌等常见病和多发病作出初步诊断和评估治疗方案的能力)和课程目标3(掌握妊娠生理、妊娠诊断的方法,能够分析得出病理妊娠和轻型妊娠期并发症的诊断要点,具备对产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共同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1(能够梳理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对常见病和多发病做出初步诊断)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2(掌握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能够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识别妇科肿瘤等重大疾病,具备解释进一步辅助检查或治疗理由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3.2(能够识别重大疾病并提出治疗建议)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5(掌握孕期保健常见症状处理方法、计划生育注意事项和高危妊娠监测手段,能够宣讲孕期保健知识及妇女受孕和节育措施,具有预防咨询和健康宣教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4.1(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评估治疗方案,并提供相关疾病的健康宣教和咨询)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4(掌握正常分娩的机制及处理方法,能够应用于降低异常分娩和严重妊娠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具备对产科急危重症急救和转诊的能力)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4.2(对急危重症初步急救处理或正确转诊)的实现。其次,利用二维关系矩阵表达毕业要求指标点与每项课程教学目标的反向支撑关系,从而构建妇产科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路径论文

  (三)教学实施

  1.精选教学内容。一方面,以毕业要求指标点为依据,删除重复的、烦冗的、不太必要的教学内容,聚焦重要和最新的成果。以宫颈癌为例,宫颈癌的发病部位包括正常宫颈组织学特点和宫颈癌的好发部位两部分内容,其中正常宫颈组织学特点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已详细讲解,为了避免重复,在“妇产科学”课程中可删除相关内容,而宫颈癌的好发部位中转化区的组织学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未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提及,因此在“妇产科学”课程中应进行重点阐述。另一方面,从学生期望达到的最终学习成果出发,不断增加教学内容难度,引导学生达到最终学习成果。例如,宫颈癌章节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3.2其中之一是识别重大疾病,支撑其实现的课程教学目标2其中之一是要具备解释进一步辅助检查的能力。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正常宫颈组织学特点,此内容较为简单,是理解转化区组织学特点的基础;其次,详细讲解不同时期转化区部位特点的不同,此内容略显复杂,是理解进行辅助检查原因的基础;最后,重点阐述为了防止漏诊,辅助检查时不同时期取材部位不同,此内容对于宫颈癌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即学生最终获得的学习成果—识别重大疾病。如此,通过逐层增加难度,优化教学内容,最终可实现教学目标,支撑毕业要求。

  2.巧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方面,教师可选用情景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团队合作、语言沟通表达等能力。例如,实施情景式教学法,教师协同软件设计者制作VR教学视频,模拟临床医院门诊情景,包括由医生、患者、医疗器械、医用敷料等组成的虚拟诊疗环境。学生通过手机观看VR教学视频,点击开始按钮后通过医患对话采集病史;点击下一步自选医用敷料,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操作,系统自动弹出n条检查结果,点击不同检查结果提示不同诊断;学生分析后点击下一步选择治疗方案,系统自动判断对错,错误者重新选择后会自动弹出医患对话框,播放医生对患者疾病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建议。学生通过VR视频观摩和操作,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真实过程,也为实现毕业要求指标点3.2(能够识别重大疾病并提出治疗建议)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借助雨课堂、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例如,基于雨课堂随堂测试的自测自评功能,教师在破解教学难点过程中,可将知识点以选择题的形式插入雨课堂课件,在学生利用手机选择答案结束后,教师点击查看详情,以了解学生的作答情况,并根据后台实时数据反馈,对正确率、错误率和作答正确学生名单、作答错误学生名单等进行筛选,从而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依据,而且也为学生自评改进提供了证据,是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好助手。

  三、持续改进

  建立以成果为导向、赋能改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达成并取得较好的闭环改进效果[10-11]。以成果产出为起点,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对应的毕业要求指标点,选择合适的考核内容和方法,用考核证据评价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有效达成度,针对上一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拟采取的解决方案或改进措施。

  (一)评价内容

  依据布鲁姆知识体系,将考核内容分为理解记忆、分析应用、评价创造三类。参照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规范,结合未来工作岗位能力相关需求,将试题分为A1、A3型单项选择题和病例分析两类。A1型题主要考核专业基础课涉及的生理学、病理学等知识的理解记忆;A3型题主要考核专业课常见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等知识的分析应用。病例分析主要考核学生对疾病诊断和治疗所用知识的评价创造能力。

  (二)评价形式

  1.形成性评价。病例分析以宿舍为单位编写剧本,通过问诊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完成病史采集,根据已有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对疾病做出诊断并评估有效治疗方案。剧本上每一句话后面需要备注编辑人姓名,各组选派2人表演医生和患者,录制成图像清晰、声音洪亮且能在电子黑板上播放的15分钟以内的微视频。通过雨课堂弹幕生成词云计分,小组得分即组员得分,他组成员评分标准如下:尊重患者、态度和蔼、语言流畅计2分,根据患者的表情或肢体语言做出回应计2分,体现专业素养能力;向患者说明病史采集的目的和内容计8分,引导患者讲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计8分,体现语言沟通能力;按照疾病发展的顺序问诊和重组有效信息并进行记录计4分,体现组织信息能力;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计8分,阐述最少2个诊断要点计6分,体现诊断疾病能力;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评估治疗方案计2分,说明治疗方案的原因及注意事项计4分,体现预设治疗能力;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计4分,考虑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计2分,体现人文关怀。1个病例分析为50分,2个病例共计100分,此项按0.3的权重纳入总分。

  2.终结性评价。期末理论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小时,包括100道A1、A3型题。每个毕业要求指标点由1—2项课程教学目标支撑,每项课程教学目标由n个章目标支撑,每个章目标由n个节目标支撑,每个节目标对应n个任务清单,每个任务清单设置n个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的A1和A3型题。以毕业要求指标点3.2为例,支撑其达成的课程教学目标2是第十七章妇科肿瘤,包括宫颈癌、子宫肌瘤、滋养细胞肿瘤三节,其中子宫肌瘤有2个任务清单,任务清单1是掌握子宫肌瘤的病因和病理,设置A1型题7道;任务清单2是能够梳理子宫肌瘤的症状、体征并进一步解释辅助检查的目的,设置A3型题5道。

  通过试题考核项目和内容权重的设置,体现对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的支撑。考核项目权重和毕业要求系数一致,是根据疾病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或发病率设置的,临床上越重要或发病率越高,权重就越高。例如,宫颈癌为临床上重点预防和诊治的疾病,权重为0.5;子宫肌瘤发病率比较高,权重为0.3;滋养细胞肿瘤不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权重为0.2。考核内容权重的设置按照A1型题0.7和A3型题0.3比例设置。具体如表4所示。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路径论文

  (三)评价改进

  课程目标达成值=A1型题平均分/总分×权重+病例分析平均分/总分×权重,以宫颈癌为例,课程目标达成值约等于0.73,相同算法下,子宫肌瘤和滋养细胞疾病的课程目标达成值分别为0.66和0.64,这两个课程目标达成值都比0.69低。教师通过分析随堂测试的错误率,结合学生反馈认为,这一项目标达成值低的原因是学生接触临床机会少,使得临床辩证思维能力缺失,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高阶性和挑战度。

  经研讨提出下一步改进的方案,一方面,定期召开临床医院见习研讨会,邀请临床教学医院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首先,由学校教学主管副校长介绍临床教学医院的基本情况,强调将医院人才发展战略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对接,打通学校和医院合作的通道,形成医院和学校融通的战略联盟。其次,各教学医院教师代表以说课形式,介绍各自的教学条件、教学特色、师资队伍、学生管理等情况,并就医教协同新形势下如何提升医学生培养质量进行经验分享。最后,各医院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发言,提出关于教学内容衔接、见习生工作和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学校各部门专业负责人研究讨论并商议改进方案,将临床带教教师对见习生的评价反馈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依据;组织开展临床教学医院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会,邀请临床教学医院带教教师集中学习,并设置以下四个环节。一是现场授课,将临床带教教师分成n个小组,每个小组有n个教师进行现场授课和n名评委现场点评指导;二是同行示范,由学校当年教学能力竞赛获奖教师讲授公开课,让临床带教教师观摩学习;三是教学培训,临床带教教师观看与教学实际密切相关、内容翔实的线上培训视频,如《资源获取与视频编辑技术》《如何撰写一段完整内容的教案》等,以夯实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四是评委点评,临床带教教师参加完集中培训后,再次分组授课并由评委点评指导,从而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而培养学生在临床医院见习时的临床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当年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对教材章节和疾病内容进行筛选,同时遴选历年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仿真模拟题,归纳历年易错题和高频考点,研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点,将其归纳为课堂授课知识点,嵌入课件并做显著标记,这既可以作为授课重点内容,又能以练习题的形式进行随堂测试,以便让学生尽早了解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要点。组建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培训小组,纳入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教师作为小组成员,同时辅导员辅助组建由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往届毕业生组成的QQ群。征求部分学生意见并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和考试时间,在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周六和周日全天上课,由专任教师进行不同科目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科目和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专业科目。通过腾讯会议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答疑解题及考点分析,以提高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路径论文

  四、结语

  在OBE理念的指导下,笔者通过反向设计—正向实施—持续改进闭环路径,建立了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反馈的良性循环。OBE理念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上,面向未来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就业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只有反向调查社会需求,才能明确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只有细化课程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教学过程,才能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只有明确课程评价方式,才能知道学生是否取得了这些成果并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吴秋凤,李洪侠,沈杨.基于OBE视角的高等工程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5):97-100.

  [2]范圣法,黄婕,张先梅,等.基于“产出导向(OBE)”理念的本科教学培养体系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4):6-8.

  [3]王敏,欧阳旭平,鲍祎敏,等.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论的护理专业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4):338-341.

  [4]刘仁山.基于成果导向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以呼伦贝尔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21-25.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2017-12-19)[2023-12-20].

  [6]张霞,胡建元.基于OBE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6):227-231.

  [7]丁原春,李红梅,董术发,等.基于OBE理念的专业培养目标及能力指标的建置[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8):228-230.

  [8]李红,石素君,赵修臣,等.基于OBE理念的引线键合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7):211-213,222.

  [9]李志义,王泽武.成果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1,37(3):91-98.

  [10]马国勤.成果导向的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21,37(5):62-69.

  [11]魏维,唐聃,方睿.试论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188-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