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需求的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2023-01-04 09:33:03 来源: 作者:lvyifei
摘要:摘要: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文章首先分析了动植物检验检疫行业人才需求,然后论述了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人才需求的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摘要: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文章首先分析了动植物检验检疫行业人才需求,然后论述了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人才需求的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实践教学;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人才需求
动植物检验检疫行业是关乎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民生行业,是农业和餐饮服务行业的上游经济支柱,也是食品加工产业重要原料来源的保障,而高等院校的动植物检验检疫相关专业是培养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人才的摇篮[1]。针对高质量发展需要和动植物检验检疫行业的特点,高校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开设相关领域的实验课程,并且需要将实验教学和实训实习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满足以上行业需求。动植物检验检疫实验是与动植物检验检疫学课程相配套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食品安全和国门生物安全检疫检验检测实践能力的关键课程,是锻炼学生动植源性物质检疫检验检测能力、国门生物安全检疫技术与操作、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实验课程。随着卫生检疫监测和医学检验、动植物检疫监测、农产品检验检测相关行业的各项检验检疫项目的规范和标准越来越严格,需要开展动植检业务的企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尤其是对人才的实验技能和应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动植物检验检疫实验课程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是影响该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核心因素之一。喀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正处在从师范型院校全面转型走向应用型大学的关键时期,致力于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全面转型发展。而推动动植物检验检疫实验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进行动植物检验检疫实验教学改革,对我校预防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分析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积极推进动植物检验检疫业务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建立紧密联系,从“实习实训”和“实验教学”关键入手进行改革,通过学校“实验教学”与企事业单位“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实验技能成功运用到检验检疫相关行业中和工作岗位上[2],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向与动植检验检疫行业需求相一致,实现了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的完美无缝对接。
一、动植物检验检疫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动植物检验检疫是一个对综合性、系统性、应用性、实践性、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行业。从动植物检验检疫目标和任务出发,动植物检验检疫是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海关总署等部委依照国家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对国内和进出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以及运载的交通工具、运输设备等,分别实施检验、检疫、鉴定、监督管理的统称[3],是保证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的重要措施[4]。从动植物检验检疫的意义来看,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非常重要,可以保护农、林、牧、渔业生产免受国际上重大疫情灾害影响、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与安全、保护人民健康[5]。从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的主要内容来看,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人才培养除了需要学生掌握基础化学专业的理论和实验技能,还需要其熟练地运用动植物检验检疫相关国际法规,以及食品检验学、仪器分析、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普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解剖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毒理学、统计学等课程知识和实验技能[6]。由此可见,动植物检验检疫行业对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要求极高,多数专业课程需以“技能培养”为目的,实现从“实验教学”向“实践应用”的转化。如表1所示,课题组总结了动植物检验检疫行业对部分毕业生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要求[7-12]。动植物检验检疫需要的前置课程非常多,大致可分为法学(或国际贸易、外语等)、物流管理(管理学、物流工程等)、卫生检疫、食品检验、动植物植物检疫等领域。同时,多数知识和技能都是在一线实际中应用的,技能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
二、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动植物检验检疫行业的知识背景领域来看,大致可分为法学(或国际贸易、外语等)、物流管理(管理学、物流工程等)、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等)、化学(分析化学、应用化学等)、食品(食品科学、食品安全等)、生物(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多个方面,相关专业很多。鉴于此,高等院校也设置了许多动植物检验检疫相关专业。由于这些专业广泛融合交叉,专业发展优势显著,所以社会对其相关专业人才的能力也有相对明确的要求,即要求学生掌握动植物检验检疫方面的基本理论,具备动植物疾病发生与流行规律、致病因素分析、动物疫病防控、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动植物及相关农畜产品的卫生检疫等方法和技术,能独立从事动植物检验检疫等工作。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高校现有培养专业划分较为细致,但是其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最终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基层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经深入探究可知,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实验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表2所示[13-16]。其一,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实验还未形成一门专门的实验课程,实验教程亟待编写,实验内容的系统性还有待探讨;其二,开设的实验综合性不足,或是各专业相关实验课程覆盖度不足,或是实验项目与卫生检疫监测、动植物检疫监测、农产品检验检测、食品检验检测相关行业的各项检验检疫项目匹配度和覆盖度有待提高;其三,毕业生综合应用、实践能力不足,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能有效解决行业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其四,课堂、实验、实训教学不能形成最大合力,学生能力培养效果不佳等;其五,未建立人才需求匹配程度的评价体系,未形成有效的反馈改进机制,未建立校企之间长效合作机制,或者实习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等等。
三、基于人才需求的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增加课程的协同性
教育部对本科实践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对此,高校应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据弃传统的“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育观的影响[17]。通过实验实训教学课程改革,克服目前培养模式存在的缺陷,在开展理论课程的同时注重实验实践环节,并配套学生到动植物检验检疫相关企事业单位实训实习的教学改革[18]。要想克服应用型专业职业本科毕业生“什么都学过,什么都知道一点,什么都要再培训”的培养方式方面的弊端,应针对行业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综合法学(或国际贸易、外语等)、物流管理(管理学、物流工程等)、医学、化学、食品、生物在动植物检验检疫行业的需要,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开设课程,避免各领域冗余或相关性不足的课程安排,确保课程体系既有充足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储备,又能满足行业需求。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理论课程应与动植物检验检疫实验课程相结合,并开设在同一个学期。教师应该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原则,遵循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新疆本地具体实验案例,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双向、多向互动等途径,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例如,教师可结合南疆周边国家进出口贸易中的动植物检验检疫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公共卫生防疫风险,以及新疆动植源性相关产业的地域分特征和不同地域的动植源性食品企业产品特点,在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动植源性产品、动植源性疫病虫害等作为分析检验检测检疫对象和相关实践项目,如香梨、葡萄、苹果、红枣、工业番茄、色素辣椒等在一些地域占据主导的植物源性农产品的理化项目或有害物质含量检测等,检验检疫对象一般有苹果蠹蛾、枣实蝇、欧洲樱桃实蝇、甜瓜迷实蝇、苹果枯枝病(梨火疫)、非洲猪瘟等有害生物。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教师应对动植物检验检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整合,相关的动植物检验检疫实验课程项目内容既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又要结合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进行及时修订[20];同时理论和实验课程应增加趣味性思政元素,注意重点内容的讲解和实验兴趣的培养。此外,实验教学案例要根据动植物检验检疫行业实际进行设计。通过调整,动植物检验检疫学实验课程教学会更加贴近应用型本科专业开设的初衷,从而有针对性地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专门人才。
(二)选取代表性实验内容
动植物检验检疫实验课程不必事无巨细,应有详有略,更加注重学生对整个过程的掌握情况。上动植物检验检疫实验课前,很多前置课程中已经有大量的基础实验支持该课程实验。例如,就动植物产品理化成分定量定性分析实验而言,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检验、仪器分析中已经对相关检验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解和实际操作;微生物培养、观察方面的实验已经在微生物实验课程中学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中,已对相关实验步骤和分析方法进行过系统讲解;动物医学或预防医学中,已对相关防护理论和操作实践进行过培训,由于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这些前置内容,因此在上动植物检验检疫相关实验课程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其中1至2个项目或共性仪器类实验进行重点讲解和演示操作,不必对每个项目都进行实验。如表3所示,是依据实验相关领域和前置实验基础选择性列出的部分代表性实验(部分)。
(三)实验教学与实训实习相结合,建设高质量的实习基地
建立实训实习反馈协调机制,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与“实训实习”关系,分析他们的异同和优缺点,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充分调研行业需求,调整学校实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相关行业进行实习,形成良性的“行业—学生—教学”三方反馈机制,有利于强化人才培训和满足社会需求。从内容的系统性、丰富度和实践经验进行分析,课堂实验教学和企事业单位的实训实习有各自的特点。实习实训可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的进一步加强,为学生自主解决今后工作岗位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实验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和组织学生实训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进而实现动植物检验检疫行业用人单位和学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实习基地的建设在人才培训和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一,充分调研实习单位,注重实习基地的匹配性,有选择性地建立实习基地,可确保实习实训内容符合人才培养实际,防止实习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不相关,如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实习内容可能为食品理化实验室检测、微生物检验、医学检验检测或监测、动植物检验检疫检测等实验室工作或监测相关工作,同时要注重业务内容实习,如了解动植物检验检疫相关行业的基本情况,理解其与食品安全、国门生物安全的关系和重要性,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和程序等,避免出现实习基地因事务性任务繁重而使学生偏离实习内容的情况。其二,重视与合适企事业单位搭建长远的合作关系,并结合实习单位生产实际,及时调整学生学校学习时间和实习时间,保证学生在与企事业单位互利共赢的条件下进行实习,避免出现“要而不给,不要硬塞”的情况。其三,注重实习质量,建立实习质量评价机制,构建“行业指导教师—学生实习内容—校企评价考核”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单位实习指导教师考核,校方指导教师监督管理,校方验收,企事业单位反馈等方式提高实习质量。即通过多种方式优化实习环节,在时间上、内容上、质量上达到“单位—学生—学校”三方和谐的目标。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明确理论、实验、实习各自重点职责、相互联系和界限,在建立各自有效评价体系的同时,厘清理论、实验、实习之间的联系,在薄弱环节下功夫,实现“理论促实验,实验促实习,实习促实用”,真正把“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符合社会需要,且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对此,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传统实验考核方式通常采用实验报告成绩结合单一笔试的方式,这种考核制度和方法较为粗放,极易出现抄袭、死记硬背同样得高分的情况,无法客观反映学生实际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教学改革的成效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在理论和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科学设置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中的分值比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训实习中,教师要科学设置考核环节分值比例,建立能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从实习评价环节进行优化,从内容和质量上评价实习效果,明确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学生本人、校方指导教师各方的职责,达到“单位—学生—学校”三方和谐,提高实习效果。
四、结语
本文针对动植物检验检疫专业人才培养,分析了动植物检验检疫行业需求与我校相关专业及课程的匹配程度、覆盖度及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动植物检验检疫实验课程、实验教学与实训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改革,具体从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协同性改进、结合行业实际的实验内容选取、实验教学和实训实习相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分别讨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为动植物检验检疫相关行业专业技术技能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1]李晓文,王发祥,程云辉,等.新形势下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9,46(4):176-177.
[2]任晓莉,佟春生,赵金安,等.基于OBE的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4,31(2):47,65-67.
[3]陈丽壁张,李林强.动植物检验检疫重要性及其作用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34):184-185.
[4]鞠兴荣.动植物检验检疫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79-303.
[5]杨婧.动植物检验检疫相关问题探究[J].农家参谋,2017(23):79.[6]饶相君.“动植物检验检疫法规”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J].黑河学院学报,2017,8(2):84-85.
[7]王国平.动植物检疫法规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42.[8]黄卫平,程大为.国际贸易中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壁垒含义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3):54-60.
[9]江虹,王洋子.国外动植物检验检疫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农家参谋,2018(23):225.
[10]邱小燕,曾军英,向孙军,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动植物检验检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3):180-181.
[11]寇叙,刘永华,唐峰,等.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4):157-158.
[12]王海花,孙彦婷,井汇源.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以《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为例[J].中国兽医杂志,2021,57(2):122-124.
[13]梁毅锋,何树发.出入境检验检疫职责划入后海关“多查合一”的困境分析及解决建议[J].海关法评论,2020(1):256-268.
[14]汪月.关于出入境检验检疫划入海关的探讨[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9(6):6-10.
[15]李海莲.“关检合一”改革落地“新海关”迈入新时代[J].紫光阁,2018(11):57-58.
[16]李有文.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9):2196-2197.
[17]葛海.加强本科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J].林区教学,2007(10):3-4.[18]程顺昌,魏宝东,吕春茂,等.项目教学法在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9(1):87-88.
[19]吴江超,美合热阿依·木太力甫,任小娜.应用型本科《食品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喀什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J].食品工程,2021(1):11-12,57.
[20]王长平,王建波,朱德全,等.保证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改革途径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1):256-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