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路径论文

2024-05-25 14:15:25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智慧物流的发展为物流行业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其中人才的匮乏一直是行业、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应该把握智慧物流发展下企业需求的变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机制,依据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模块化、项目化实训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技能认证及技能竞赛,及时更新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完善教材建设,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深化课程改革,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思路,最后论述了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路径。
关键词:智慧物流,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高职院校
智慧物流的发展为物流行业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其中人才的匮乏一直是行业、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应该把握智慧物流发展下企业需求的变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机制,依据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模块化、项目化实训课程体系,对接职业技能认证及技能竞赛,及时更新教学标准、教学内容,完善教材建设,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深化课程改革,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课程体系与内容构建滞后于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
随着智慧物流的发展,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智能化仓储管理、智能化调度、智能化设备操作、智能化配送、跨境电商运营等相关智慧化物流岗位的出现逐渐改变了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方向,而大部分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缺乏与新岗位对接的虚拟仿真、大数据分析、智慧物流技术应用、智能设备维护与管理等课程,加上原有专业课程内容缺少智慧物流技术在行业发展、岗位操作中应用的知识,导致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明显滞后于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亟须重构、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以适应行业的转型升级及物流新岗位的需求。 (二)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智慧物流背景下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智慧物流发展过程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慧技术的运用,使物流业务过程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物流公司的业务线上化、信息化趋势明显,业务综合性较强,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纯地从事简单操作的工种,而是需要既懂得物流业务运作,又具备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现有的教学理念重理论而轻实践,重专业技能而轻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中缺少与企业现场对接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无法落实。智慧物流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需求倒逼高职院校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二、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秉持“一体化设计”理念,对接物流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基于“岗位调研—职业能力梳理—总结提炼—对标行业前沿—模块组建—课程体系构建”的路径,建立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依据“岗课赛证创”深度融合的理念及人才培养的需求,逆向开发课程教学内容[1],优化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考核机制,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开发新形态教材。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岗课赛证创”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三、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路径
(一)以“岗课赛证创”为理念整体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和终点,为了实现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立体化升级,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师应该把握好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大方向,以岗位作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起点和教学指导方向,将物流技能竞赛融入模块化课程体系,以物流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作为课程建设依据和验证标准,根据“单独模块每年一更新,整体课程三年一升级”的原则,及时对接行业领先企业最新的岗位需求、物流技能竞赛最新规程和物流职业技能认证最新标准,以项目化、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重组推进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重构、重建,将现代物流企业的工作岗位和职业技能、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职业技能竞赛及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有机融合,实现课程升级与技术迭代的高度耦合,有效拓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深度和效度[2]。
1.对接智慧物流岗位,重构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智能化仓储管理、智能化调度、智能化设备操作、智能化配送、跨境电商运营等智慧物流企业相关基层岗位,培养能够适应智慧物流的发展,具备物流相关基础知识、智慧物流技术、智慧供应链等专业知识,能够跟踪智慧物流发展的前沿技术,具备创新能力、决策能力、敏捷反应能力,具备胜任物流企业各岗位工作的职业技能,可以熟练运用智慧物流技术、创新的作业方法与模式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并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高技能高素质物流人才[3]。依据培养目标划分智慧物流岗位群,结合智慧物流岗位需求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重构后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2.对接“赛”“证”,构建“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课程体系。课程与“赛”“证”融通,能够进一步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与物流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同时与物流相关的职业证书不断更新变化,因此,选择职业教育领域认可度高的职业技能大赛,以及国家、行业广泛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是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现“课、赛、证”融通的必要条件。目前,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主要对接的职业技能竞赛有两个,即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货运代理,对接的证书主要是物流管理“1+X”证书,主要情况如表2所示。
(二)逆向开发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开发以课程对应的岗位为起点,以对应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基础,对接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规格,确定课程对应的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标准,进行职业能力、素养细分,分析物流课程每个章节模块、项目任务衔接的“岗”“赛”“证”知识技能点,将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融入课程各个章节模块,依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景,开发、梳理课程内容体系,即“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逆向开发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岗位需求[4]。逆向开发课程内容的基本思路如图2所示。
(三)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智慧物流发展背景下,行业、企业对用人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以理论为主、以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只注重专业知识及结果考核的课程教学,升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做好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统筹安排,为实现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一方面,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完善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资源,依托智慧物流企业真实案例、真实业务场景、物流相关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教学,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物流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合作,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将物流实训类、实习类课程教学内容融入物流企业,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四)构建多元化课程考核机制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课程考核机制一方面可以帮助师生全面、有效地了解教学情况和学习状况,及时反思、纠正偏离教学目标的行为,适时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5]。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构建多元化课程考核机制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过程性考核,促进“五育”元素融入教学。过程性考核包括自主学习、阶段性理论测验、小组任务、实训考核、实训过程评价、学生评价等,主要围绕线上信息资源学习、课堂表现、任务等方面,全面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促进“五育”元素融入教学,做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修订课程成绩认定比例,加大过程性考核成绩的占比,至少为50%。第二,在过程性考核中,注重“五育”元素的融入:一是以德为先,量化思想政治素养、行为素养、人文素养及职业素养四个维度,并结合教学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考核项目;二是以智为基,“岗课赛证创”融通细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考核项目,促进知识的转化及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三是以劳育人,在日常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将实训/实践环节动手能力与积极性、教室/实训室卫生清洁、设备整理等纳入过程性成绩考核,并对积极主动参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加分,从而提升学生的劳动品质,培养其劳动精神[6]。
2.注重企业考核,构建立体评价模式。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可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借鉴领先智慧物流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的成熟标准,构建课程考核方案,同时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联动,形成考核评价主体。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时,需要结合智慧物流企业对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各方面的重视程度,基于校企合作中的“顺丰订单班”“京东班”,构建“多元主体、多维指标”的立体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以教师、企业专家、学生为评价主体,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为维度细化考核标准。职业道德主要围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服务社会方面,结合不同的教学场景细化考核指标,如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积极主动性、认真细致程度、是否有抄袭情况或其他不负责任的行为、纪律性,以及服务、帮助他人的意识等;职业技能主要围绕企业岗位、职业技能认证、竞赛及“双创”要求掌握的专业知识及达到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行考核[7]。
(五)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师资团队建设方面,大部分专业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物流知识储备阶段,不了解如何教授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智慧仓储、智慧运输、智慧供应链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智慧物流师资团队建设,一是要借助“双师”认定的契机,围绕智慧物流方面的专业教学能力、技能水平、智慧物流企业或行业的工作情况、实践经历等设定认定标准,由学校、行业协会和智慧物流企业联合培养能够熟知智慧物流知识体系、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且能够较好地运用于教学的师资团队[8]。二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大力组织并鼓励教师参加智慧物流相关线上线下的讲座、培训、交流会等,同时引导教师主动通过网上的学习资源,尤其是慕课平台上的优秀课程进行智慧物流系统的学习,从而提升教师智慧物流相关专业素养和技能[9]。三是深化校企合作,聘请智慧物流企业专家、工匠到学校担任课程导师,与校内教师一起承担课程教学任务,互帮互助、互相研讨、互相提升,将智慧物流相关的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有机融入教学过程[10]。四是与智慧物流企业合作共建教师实践基地,现有的教师赴企业实践模式还无法满足教师自身能力提升和教学的需求,对此,高职院校应该从校企合作企业中选取优秀的智慧物流企业,从实践时间、实践方式、实践岗位、实践内容等方面探索适合企业及学校的教师实践锻炼方案,进而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
(六)开发新形态教材
教材的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现有物流管理类教材逐渐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的方向发展,但是按照学科体系编写教材的痕迹依然存在,活页式教材、工作式手册、项目式教材依然稀缺,缺少对于智慧物流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融入,无法满足智慧物流行业发展及企业的用人需求。对此,在教材开发上,高职院校需要结合教材的需要,选择领军型智慧物流企业,深入合作,共同编写教材,即针对智慧物流企业的岗位需求,聚焦典型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及职业能力要求,梳理典型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以典型工作案例、工作场景为载体,以提升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为目标,设计教材框架及教材内容,并采用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编制形式,配合信息化资源,巧妙融入承载知识与能力培养的二维码链接等教学资源,打破传统教材的局限性,满足智慧物流发展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结语
智慧物流的快速发展使得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面临严峻的挑战,而国家层面提出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为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如何将“岗”“赛”“证”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建设,同时能够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根据行业发展变化、职业技能认证标准及职业技能大赛要求和标准实时更新完善课程体系,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基于智慧物流的发展背景,将“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理念深度融入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为高职院校物流类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2]马玉霞,王大帅,冯湘.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23):107-111.
[3]杜怡萍.“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15(9):8-14.
[4]王丽新,李玉龙.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内涵与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6):5-11.
[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3-12-12].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6]何丹,叶杨翔.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岗课赛证融通协同育人的逻辑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8):37-41.
[7]王欣,金红梅.基于大职教观的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学理基础、内在要求及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2):21-28.
[8]李建颖.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研究[J].物流科技,2023,46(24):155-158,162.
[9]吴星,陈声廉,林华瑾.基于“双导向”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物流科技,2023,46(23):178-181.
[10]邱聪聪,袁丁.基于三教改革视域的高职课堂革命策略和路径: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为例[J].秦智,2023(10):11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