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教育论文 新课标背景下多学科融合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新课标背景下多学科融合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13

2024-05-24 10:47:42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积极探索和创新设计思路,强化学生的多学科能力拓展,发挥多学科融合在教学中的优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多样化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自主学习的兴趣。本文阐述了多学科融合及其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价值,并结合案例探索实践教学方法,旨在积累丰富的跨学科作业设计经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积极探索和创新设计思路,强化学生的多学科能力拓展,发挥多学科融合在教学中的优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多样化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自主学习的兴趣。本文阐述了多学科融合及其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价值,并结合案例探索实践教学方法,旨在积累丰富的跨学科作业设计经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标,多学科融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内容的巩固。小学生正值思维启蒙的关键阶段,通过设计一些拓展性和创新性的作业,可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力,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注重多学科融合理念,将更丰富的元素纳入数学作业设计之中,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合理运用,强化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体验感,使其保持“愿做”“爱做”“乐做”的良好心境,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品质。

  一、新课标背景下多学科融合的内涵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及教学理念的升级,多学科融合已然成为教育创新的主题之一,它的本质在于打破传统学科教学局限,利用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及衔接,拓展知识学习广度和思考问题的跨学科思维,实现全面育人。从概念上看,新课标所强调的多学科融合,通常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性的学习和教学活动,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交叉,追求知识的整体性和深入性。

  多学科融合通常具备如下内容:第一,互动交流。多学科融合鼓励学科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和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讨论。例如,一些实际问题可能涉及数学、科学、历史和语言等多个学科,学生需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第二,融通应用,即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能的相互借鉴和应用,提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深度拓展。多学科融合追求对知识的深度拓展,如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和概念进行关联和拓展,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学科知识的内涵。新课标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育,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应侧重引领,以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二、多学科融合在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1.促进综合能力发展

  与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相比,多学科融合突破了学科限制,不仅能够使作业的设计思路拓宽,还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培育大有裨益。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培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对新事物的理解比较多元,若过度限制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必然会产生人为的思维阻隔。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融入其他学科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运用除数学以外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语言、科学、艺术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协同发展。

  2.深化学科间的联系

  在数学作业设计中,多学科融合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关联,即通过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例如,在数学作业设计中引入历史、科学等学科的元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社会、自然科学的联系,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不仅如此,在多学科融合下的数学作业设计,可以跨越多个层次、维度和视野,拓宽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知,完成由“数学课堂”向“处处皆数学”的转变,使数学作业不再拘泥于枯燥的数字,而是呈现为一种实践性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学科联系。

  3.展现趣味性和创造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单纯的数学作业无疑是枯燥乏味的,无法满足学生爱“玩”、爱探究的现实需求。多学科融合的作业设计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主要在于多学科融合具有多元化特点,从不同的学科中提炼学生的共同兴趣,让学生在数学作业中发挥创造性,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设计可以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和积极性。

889.jpg

  三、多学科融合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应用路径

  1.打造“舌尖上的数学”,强化数学语言设定

  所谓“舌尖上的数学”是指,在进行作业布置时,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说、读、唱等创新方式,增强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引领和鼓励学生参与作业实践,从不同的作业维度感受数学所蕴含的魅力。

  首先,说数学。重点是突出“说”的形式,它与以往的数学作业有所差异,更加强调引导学生开口,把数学知识转化为一种语言。具体的呈现方式是在数学作业中加入口头表达的任务,鼓励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个数学概念或解题思路。如“小明准备将一根木棍锯成9段,每锯一段需要用时6分钟,那么他要完成任务需要多少分钟?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通过设计作业问题,教师可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本质,并引导他们对推理的过程进行阐述,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体验,帮助数学知识进行内化。

  其次,读数学。由于小学阶段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多属于基础类型,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及意识的启蒙,因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阶段,教师可以从“读”的角度入手,利用数学绘本、数学故事、数学历史等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帮助学生了解丰富的数学故事或感受数学情境,使数学作业变成“有声音”的学科。比如,为学生准备多个数学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查找关键信息,并在课堂中相互展示、讨论,将数学文本转化为直观的印象。同时,要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让学生在讨论中使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使其以“读”的方式获取更多信息,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并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

  最后,唱数学。明朝教育家王守仁主张利用唱诗歌引导学生的志趣,通过音律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大小数比较符号运用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其转化为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数学知识,拓展学生领悟知识的新路径。

  2.打造“笔尖上的数学”,优化数学作业创意

  在传统的印象中,数学作业是审题、分析、计算、检验等步骤,虽然在实践中也展现出一定的效果,但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甚至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业压力。在新课标及“双减”政策背景下,数学作业的地位已经逐步转变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特别是在多学科融合的要求下,教师应当弱化单纯的数学作业方式,以更加丰富的呈现手段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打破传统作业设计所带来的禁锢。比如,将数学作业与美术进行融合,即利用“画数学”的创新形态,通过美术引领学生的兴趣,以此来达到双赢的教学效果。又如,在“复式统计表”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将统计表知识与社会调查、美术设计等内容融合起来,使数学作业的知识视野更加开阔,如表1所示。表1利用有别于传统数学表格的方式,让小学生改变对数学知识的看法,学会在表格的视觉上“下功夫”,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创作。比如,可以将活动项目用不同的图形、颜色表示,或者由学生自主对统计表的类型进行转换及变化,而不是再局限于单纯的数学计算。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打破与其他学科的界线,帮助学生提升创造性思维,使其在数学作业中不断发挥内在潜能。

111.jpg

  此外,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新颖的作业项目。比如,在有关“质数和合数”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设计,如图1所示。

333.jpg

  通过在思维导图结构中截取相关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该思维导图设计,既可以使其完成对相关内容的回顾,也可以通过这种创新的作业形式给予学生良好的作业体验,并逐步参与其中。

  3.打造“指尖上的数学”,重视生活实践引领

  基于小学生的成长及学习特点,将多学科融合纳入数学作业设计阶段,能够挖掘出学生“生长点”,如通过眼、耳、口、手、脚、身等一系列刺激,让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全新的认识,并全身心、全方位、多感观、立体化地感受作业乐趣,使数学作业设计富有生命力。通常来说,生活是数学知识的重要发源地,同时也是数学知识应用的归属地。因此,多学科融合视角下,教师应当把握好学生的日常生活场景进行作业设计,使其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从而做好学科知识的融合运用。比如,在“年月日”的课后作业设计中,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教师可以创设趣味化的实践性作业,以改变千篇一律的数学作业设计模式,通过凸显全新的作业设计风格,强调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再学习、再理解、再思考。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实践性作业:

  [作业主题]“食品药品安全小卫士”活动

  [作业内容]统一记录家中各类食品、药品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查看各类食品、药品是否在保质期内;对已经过期食品、药品交由家长处理;根据此项任务执行情况,写一篇心得体会;若条件允许,可录制3~5分钟的常识讲解视频。

  通过上述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实践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潜移默化地推动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

  四、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多学科融合作业设计能够推动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把握多学科融合的内涵及实质,积极创新作业设计的思路和方法,选择更加契合学生特点的风格,从根本上提升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新颖性和体验性,切实为小学生的综合发展而服务,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慧芸.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小学低段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开发[J].数学之友,2022,36(12):65-68.

  [2]韩东.跨学科作业:内涵、特征及设计策略—以小学数学为例[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22(11):29-32.

  [3]苏永军,姚瑶.多学科融合的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3(5):50-54.

  [4]田哲.在小学数学课后作业中融入生活化元素与情境的策略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2(5):57-58.

  [5]胡卫东.“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低年级特色数学作业设计要点[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