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战略下大学生就业权益与法律保护探究论文

2024-04-25 09:42:01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 术的进步,科教兴国战略已成为国家实现现代化 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然而,在当前就业市场竞 争激烈的环境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面临 诸多困扰,如就业歧视、虚假招聘、劳动权益受 损等问题。
摘要: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 旨在强化科学技术和教育对国 家发展的支撑作用。在这一战略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 量,其就业权益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将以科教兴国战略下大学生就业权益与法律保护为切 入点,探讨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大学生就业权益保 护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科教兴国战略,大学生就业,权益与法律保护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 术的进步,科教兴国战略已成为国家实现现代化 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然而,在当前就业市场竞 争激烈的环境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面临 诸多困扰,如就业歧视、虚假招聘、劳动权益受 损等问题。为维护大学生就业权益,我国政府采 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 规,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仍存 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一、科教兴国战略与大学生就业权益的关系
( 一)科教兴国战略对大学生就业权益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兴产业和领域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 源等,这些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旺盛,尤其是那些 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 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正是这些新兴产业所青 睐的对象。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无疑是为他们 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和机会。同时,科教兴国 战略还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在传统的教 育模式下,大学生可能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学 习,但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仅有理论知 识是远远不够的。科教兴国战略提倡的是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 新思维[1]。因此,许多高校纷纷与企业、研究机 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 机会,确保他们在校期间就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 验 ,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环境。
科教兴国战略带来的不仅仅是就业机会和创 业平台,更重要的是,它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 个展现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更应该珍惜机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 己 ,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二 )大学生就业权益对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作用
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是科教兴国战略中 不可或缺的一环。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 们的充分就业和权益保障,关系到国家的稳定、 发展和创新。首先,平等,是大学生就业的基石。 在求职过程中,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有平等的竞 争机会,不受性别、地域、家庭背景的歧视和影 响。只有当每个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才能 真正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新精神,为国家的科技 进步和产业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确保大 学生的劳动报酬权和休息休假权,也是对他们付 出和努力的尊重和肯定。合理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更能增强他们 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归属感,从而更加全身心地投 入工作中[2]。同时,保障休息休假权,可以让大 学生在工作之余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 提升和充电,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 础。最后,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保障大学生的就 业权益,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稳定和 谐。当大学生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当他们 的权益得到了切实的保障,他们对社会的信任和 归属感会更加坚定,更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中坚力 量,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因 此,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权益保障工作, 从制度、法律、政策等多个层面入手,确保每一位 大学生都能公平、公正、公开地参与就业竞争,享 受到应有的权益和待遇[3]。
二 、科教兴国战略下大学生就业权益法律保 护存在的问题
( 一 )法律法规不完善
为了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实施科教兴国 战略,必须高度重视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目 前,我国关于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法律法规还存在 不完善之处,这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利用自身优 势地位侵犯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因 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每位大 学生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待遇。首先, 需要将重要的就业权益纳入法律保障范围,如性别 “ 歧视 ”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法律规定和处罚措施 应该更加明确和严格,让用人单位不敢侵犯大学 生的就业权益。通过加强对执法部门的监督和管 理的方式,确保他们能够公正、公开地处理每一 起涉及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案件。其次,需要加强 宣传和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维权意识和能力。通 过开展普法教育、法律咨询等活动,让大学生了 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保护方法,增强他们的自我 保护意识。不断鼓励大学生在遇到侵权行为时积 极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4]。最后,政府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及时发现 并纠正他们在招聘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在此 基础上,还应该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大学生就业 权益的信息,增加透明度和社会监督力度。
( 二)侵权现象凸显
除了立法和执法方面的不足,当前大学生就 业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首先就是 部分用人单位侵犯大学生的就业权益。这些单位 或个人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大学生的个人信 息、进行恶意招聘等行为,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 困扰和损失。其次,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在签订劳 动合同后,违反合同规定,拖欠工资、不提供应有 的待遇和福利等,也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合法权 益。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加强 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惩处。最后,社会各界也应 该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中来,共同维 护大学生的就业权益[5]。作为大学生自身,也要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及 时发现并举报违法行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就业环境。
(三 )维权机制不健全
为了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推动科教兴国 战略的实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维权机 制。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维权机制还存在一 些问题,如维权意识不足、维权渠道不畅等,这 导致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受到不公平待遇时 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为此,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和教育,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和 能力。通过开展普法教育、法律咨询等活动,让 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和保护方法,增强他 们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不断畅通维权渠道的方 式,确保大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维权;政府 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专门的投诉举报平台或机构, 接受大学生的投诉和建议,并及时处理和解决相 关问题[6]。此外,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大学生就业 维权问题,积极参与监督和帮助大学生维护自身 权益。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和管 理,规范招聘流程和标准,防止出现性别歧视、户 籍歧视等问题。对于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个人,应 当依法追究其责任并予以处罚。
三 、科教兴国战略下完善大学生就业权益法 律保护的对策建议
( 一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深化以及网络信息 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招聘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 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现有的法律规范主要适用 于传统招聘方式,对于网络招聘的适用性较差。 因此,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规范来明确网络招聘 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首先, 实习和就业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机会,也是 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法 规的约束和管理,一些企业和单位存在不公平、 不合法的实习和就业现象。因此,需要完善实习 就业的相关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为大学 生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其次,为了更好地为大 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大学生 就业服务机构,负责管理招聘信息发布、职业培 训、就业指导等事项;最后,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管 理制度,确保这些机构的运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 求,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大学生就 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纠纷和问题。为了及 时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就 业纠纷处理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为大学 生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处理渠道。
总之,为了更好地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 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的法律 法规体系。通过制定网络招聘、实习就业等方面 的专门法律法规,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的管 理制度以及健全大学生就业纠纷处理机制等措 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法律保障和 服务支持。
( 二)加大执法力度
在科教兴国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是国家 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当前, 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在不断发展壮大,但同时也 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就业歧视、虚假招聘、工资拖欠等,为了保护大学生的就业权益,政府应继 续加大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 侵犯大学生就业权益的行为。同时,完善执法协 作机制,强化部门间的协同监管,提高执法效率。
1.应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用人单 位在招聘过程中的禁止行为,如歧视性别、年龄、 户籍等;其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对涉及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查 处,确保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最后,加强对网络 招聘平台的监管,规范平台的信息发布,预防虚 假招聘、欺诈行为的发生[7]。
2.应完善执法协作机制
首先,加强部门间的协同监管,形成合力, 提高执法效率。例如,劳动监察部门与市场监管 部门可以共同开展大学生就业市场整治行动,共 同打击侵犯大学生就业权益的行为。其次,建立 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各相关部门及时互通执法信 息,提高执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最后,强化执 法队伍建设,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 执法素质和能力。
3.应加大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
首先,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 生提供就业咨询、职业规划、技能培训等服务,帮 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其次,加强校园招聘活 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招聘活动的公平、公正、 公开;最后,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就 业服务,如创业孵化器、人力资源企业等,为大学 生提供更多就业渠道。
4.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 康问题。首先,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 传和普及,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其次,设立心理 咨询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 最后,关注患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为他们提供 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服务。
(三)提高法律救济渠道的便捷性
在科教兴国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权益保 护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 律意识,增强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政府和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 ,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
首先,要将法律知识融入校园教育,将法律 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提高法律知识普及 率。通过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让大学生了解劳 动、合同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他们提供维护自身 权益的法治基础。其次,开展丰富多样的法治宣 传活动,如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治讲座等,激 发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高法律素养。最后, 加强实践教育,组织大学生参加法律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 知识维护自身权益。
2.优化维权程序,降低维权成本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大学生就业权益 受损时的维权途径,确保大学生能够迅速找到合 适的维权方法;其次,优化司法程序,加快案件审 理速度,减轻大学生维权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再 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法律援助服务的 效率,让大学生能够在线咨询、申请法律援助,减 少他们的出行成本;最后,加大对法律援助基金 的投入,为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法律援助,使 他们能够在维权过程中得到实质性的帮助[8]。
除此之外,要让大学生在就业权益受损时能 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还需加强以下几个 方面的工作:首先,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权益保 障机制。政府应加强与高校、企业等方面的沟通 协作,建立侵害大学生就业权益的黑名单制度, 对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查处,保 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其次,加强对于大学生就 业市场的监管。政府应加大对虚假招聘、工资拖 欠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净化就业市场环境, 为大学生提供公平竞争的就业机会。再次,发挥 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鼓励新闻媒体、社会团体 等关注大学生就业权益问题,及时曝光侵害大学 生权益的违法行为,形成舆论压力。最后,建立健 全大学生权益受损的投诉举报机制。政府应设立 专门的投诉举报平台,方便大学生在权益受损时 及时反馈问题 ,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综上所述,在科教兴国战略背景下,大学生 就业权益的法律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全面提 高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水平,才能为我国科技创 新和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田伟.探究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与大学生权利的法 律保护[J].祖国,2019(7):228-229 .
[2] 徐颖.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 护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24):40-44 .
[3] 崔静,陈其煌,冯丽.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维权对 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9(12):134-135 .
[4] 韩宇.新时代就业优先战略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 研究[J].经济师,2023(8):167-169 .
[5] 张美玲,印芝.高校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就业保障研 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1):124-127 .
[6] 张旭.大学生就业维权法制化困境及对策研究[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17(4):114-117.
[7] 林桂宏.浅谈高校大学生就业权益问题及其对策 [J].现代交际,2020(10):165-167 .
[8] 赵玉英,陈永华,荆明.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研 究—— 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为例[J].辽宁工程技 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229-2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