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法律论文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特征、原因及有效预防论文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特征、原因及有效预防论文

1

2024-04-24 09:48:39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呈现急剧上升趋 势,其犯罪形式新颖、手段隐蔽、危害较大。因而 了解其基本特征、原因,进而探索出预防与遏制 该种犯罪数量激增的方法迫在眉睫。

  摘要: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数量呈现急剧上升趋势,其基本特征包括增长速度快、以网 络为中介的共同犯罪多、犯罪目的网络化、作案手法专业化、犯罪信息传播便捷化、黑色链条产业 化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原因主要有过多接触网络不良信息、犯罪成本低、家庭环境影响、叛 逆的青春情绪和对网络诱惑的沉迷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有效预防措施主要有落实相关法律规 定、完善家庭教育、注重个体引导等。

  关键词: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特征,原因,预防

  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呈现急剧上升趋 势,其犯罪形式新颖、手段隐蔽、危害较大。因而 了解其基本特征、原因,进而探索出预防与遏制 该种犯罪数量激增的方法迫在眉睫。

  一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 一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定义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是指未成年人运用计算机 信息技术对他人网络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 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1]。

  ( 二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基本特征

  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基本呈现出以下六个 方面的特征:

  1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增速快

  2022 年 6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未成年 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 白皮书指出,未成 年人涉电信网络犯罪数量上升较为明显。2019 年、 2020 年、2021 年检察机关分别起诉未成年人涉嫌 利用电信网络犯罪 2130 人、2932 人、3555 人,2020 年 、2021 年同比分别上升 37.65% 、21.25% 。 而未成年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也呈现 上升趋势,2020 年起诉 130 人 、2021 年起诉 911 人,同比上升 6 倍[2]。

  2 .以网络为中介的共同犯罪多

  共同犯罪是指数人共同实施犯罪的情形和现 象。根据张明楷教授的观点,“ 违法是连带的,责 任是个别的 ”,责任能力、责任年龄只能进行个别 判断。未成年人即使不符合责任年龄,但是在客观层面上,仍然符合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3]。因 此,未成年人之间,以及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可以 成立共同犯罪。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决定了共同 犯罪多发于互相熟识的人之间,但互联网使不同 年龄的人都可以在线上交流。一些成年人便利用 网络教唆和利诱未成年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甚 至原本没有犯罪意图的未成年人在网络上接触、 学习了犯罪手法后,也能通过微信群、QQ 群等方 式交流合作,进而产生共同犯罪意识,实施共同 犯罪。

image.png

  3.犯罪目的网络化

  社交媒体时代,以往传统的网吧上网成为过 去时,手机成为未成年人最常用的上网设备,这 为未成年人网络消费提供了条件。浙江省消保委 所发布的《未成年人消费观现状调查报告》显示, 61.04% 的未成年人将零花钱用于线上购物,其 中有 37.59% 的人用于网络游戏充值,26.91% 的 人有虚拟货币消费的习惯,并且少数人有直播打 赏的经历。网络新现象包括网络游戏、网络送礼 物、网络评论以及网络直播,打破了过去单一的 交友形式和交友渠道。而与之相伴的问题都是将 互联网这一便利工具变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培 养皿 ”的原因。

  4.作案手法专业化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使得犯罪分子极易接   触到未成年人。他们利用钱财或者所谓“ 义气 ” 欺骗、裹挟未成年人成为其犯罪团伙中的一分子。实务中较为多见的便是诈骗团伙利用未成年人心 智不成熟、识别风险能力弱和自我保护能力差等 特点欺骗、胁迫、教唆未成年人加入其团伙。未 成年人网络犯罪中较为多发的帮助网络犯罪活动 罪,就是通过在网上发布租借电话卡、银行卡、 身份证、收款二维码信息,并允诺给予可观报酬 让未成年人在不知不觉中为网络诈骗犯罪提供帮 助。这些行为既严重损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也 破坏了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

  5.犯罪信息传播便捷化

  电信诈骗、行窃手法、行骗话术,这些普通人 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犯罪手法,却可以通过 互联网大肆传播。互联网作为便利工具,一方面 促进了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但是其中不可避免地 夹杂了各种犯罪信息。这些犯罪信息使得互联网 成为不法人员的“ 培训机构 ”。而未成年人好奇 心强,学习能力高,接触到这些信息后,便会有许 多人跃跃欲试,使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发生率增加。

  6 .黑色链条产业化

  近年来,实名制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金融与通信领域。骗子不能像以往一样 利用不记名的黑卡来实施网络诈骗,所以他们 转而选择购买他人实名注册的银行卡、电话卡,由此催生了规模庞大的黑色不法产业 —— 实名办 完银行卡、电话卡后出售牟利。而未成年人由于 心智不够成熟,成为骗子的主要目标。他们用高 额报酬引诱未成年人办卡卖卡或者转账提现,形 成了一条“ 黑灰产业链 ”。与传统网络犯罪模式 相比,新型网络犯罪具有更明显的产业链特征,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犯罪分工清晰明确。产业链上   游提供互联网技术工具,制作病毒软件,利用网   页、邮件等形式诱导用户访问并下载,随后在受   害者电脑中种植木马病毒,进而窃取到用户电脑   中的信息或者直接控制该用户的电脑;产业链中   游将获取的用户信息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清洗后用   来盗取财产,同时将用户信息变卖获利,更有甚   者,利用木马病毒所控制的大量“ 僵尸计算机 ” 来发动网络攻击;产业链的下游则多利用所得用   户信息通过敲诈、盗窃、诈骗等方式变现。

  二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主要原因

  ( 一)社会客观因素

  1 .未成年人过多接触网络不良信息

  2022 年 11 月,由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 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共同发布的《2021 年 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 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在 2021 年达到了 1.91 亿,未成年人网民触网低龄化趋势明显。未成年人将 大量时间花费在互联网上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大 量不良网络信息存在和传播的现实。这导致未成 年人经常接触到品质较低的网络人文环境,与其 他人群相比,未成年人更易成为网络不良信息的 受害者。不论是情色信息,还是暴力、凶杀和恐怖 等内容的信息都会成为误导未成年人思想与行为 的源头[4]。

  2 .网络犯罪的成本低于传统犯罪

  犯罪成本主要由三大组成部分:直接成本、时 间机会成本、惩罚成本。近年来未成年人网络犯 罪因具备“ 上网成本大幅降低、未成年人空闲时 间增多、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宽宥 ”的三 个特点,使得未成年网络犯罪的成本相较传统犯 罪成本较低。

  ( 二)犯罪主体因素

  1 .家庭环境因素

  未成年犯罪大多数都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教育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 育的缺失;二是家庭教育的失当[5]。父母作为孩 子第一任老师,应当承担起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不良行为是可以通 过家庭环境“ 遗传 ”给未成年人的。因此,和谐 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助于未成年人 在身体和心灵快速成长阶段得到正确引导,避免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个人因素

  一方面,在未成年人成长至 14 至 16 周岁时, 其叛逆情绪较重、独立意识强,在家庭中会对父 母的要求与命令表现出冷漠态度或者动辄暴躁发 火,对家长的教育表现出不服气,怀疑父母的教 育能力和动机。这使得他们往往会对老师、家长 的意见“ 反其道而行之 ”,故意去做那些家长与 老师所禁止的事情,以彰显其个性。这些不理智 的情绪极易使年轻人一时冲动或急于表现自己而 违法犯罪。另一方面,一部分未成年人通过网络 接触到“ 灯红酒绿 ”的成年人娱乐生活,他们因 为意志薄弱而身陷于网络世界的拜金主义陷阱, 但又因为经济实力的不足而产生通过违法犯罪去 获取资金的念头,这使得他们最终走上违法犯罪 的道路。

  三 、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有效预防对策

  ( 一 )落实相关法律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的规定

  2021 年,第二次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 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未成年人保护  法》修订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  护的相关内容。该法涉及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内  容主要包括未成年人个人隐私与私密信息特殊保  护、未成年人网络文化产品及信息特殊规定、未  成年人网络教育产品的特殊要求和未成年人防网  络沉迷的相关规定。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 将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  国网络安全法》《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 》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  律法规,共同构筑起保护未成年人绿色用网、安全用网的城墙。

  但实务中,由于未成年人用网规模大、涉及 领域广等原因很难有效对未成年人安全用网进行 有效监管,再加上相关法律规定较为笼统,存在 适用困难等问题。因此,应该由监管部门、社会与 网络平台共同发力,将相关法律规定细化后落实。

  1.建设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社会支持体系

  现阶段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支持体系 不够完善。目前关于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刑罚的社 会支持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理论研 究落后,导致法律规定、参与主体、责任范围和 法律地位都不明确;二是社会支持的运行效率不 高,主要表现在信息共享不通畅,跨机构、区域合 作制度不健全;三是涉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专业人 才储备不足[6]。

  为了完善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社会支持体系, 首先应该保障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规范化,明确 司法社工组织与其他社会力量在未成年人刑事 司法中的职责和法律地位。完善司法社工组织的 准入和准出制度,规范管理相关事宜。其次由检 察机关牵头联合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司法局、教 育局等多部门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实现各 部门、各区域的协调管理。最后吸纳社会各界资 金合作 ,培养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社会支持人才。

  2 .网络服务平台加强未成年人用网管理

  如今互联网中信息的丰富度史无前例,20 世 纪 90 年代我国互联网下载网速实际仅为 7KB 每 秒,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的下载网速都 可高达 1.25GB 每秒。未成年人以前所未有的速 度接触到一些以往很难接触的内容与资讯,其中 夹杂着色情信息、暴力内容、犯罪手段。这使得未 成年人可以更容易地掌握与犯罪相关的信息,进 而使其萌生犯罪意图。平台作为网络空间的实际 管理者与责任人,应该履行其职责,探索网络内 容浏览权限的分级制度,对使用其平台的未成年

  人进行更为细致的级别划分,而非简单的未成年 人与成年人区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推 送适合其年龄段的内容,限制其访问不安全或者 可能有风险的信息;严格落实未成年人防沉迷相 关规定,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提供健康的游 戏内容,保护未成年人心智,传递正确的文化与 价值观念。

image.png

  ( 二 )完善家庭教育,注重个体引导

  与未成年人联系最为紧密的地方就是家庭。 但现实中,往往有很多家庭的家长不能做到尽职 尽责,因过于漠视或溺爱而错失培养孩子正确的 价值观和法律观念的时机。

  1 .注重家庭教育

  现代社会压力较大,家长往往只专注于工作, 致力于给孩子提供经济条件,但是忽视了对孩子 法律意识的培养,再加上家长陪伴孩子时间过 少,增加了孩子沉迷互联网的机会和时间,使得未 成年人更容易接触到违法犯罪。实务中,很多未 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便是家长疏 于教育与关爱。因此应该建立家长培训机制,帮助 家长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担当合格领路人。

  2.设置网络心理诊所,疏导未成年人不良情绪

  由于网络世界环境的错综复杂,未成年人在 网络上遭遇侵害或价值观遭受冲击时往往不知如 何是好,进而迷失人生方向。且未成年人大多不 愿或者不敢与家长讨论自己在互联网上的遭遇。 因此应该由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建设一批网络咨 询平台来帮助未成年人适应和解决其在网络上或 者生活中遭遇的各种困惑。相较于传统的线下心 理咨询室,网络心理诊所的线上会诊方式更有助 于未成年人敞开心扉,将自己的心声倾诉出来, 从而避免未成年人在遭受网络冲击后不能及时排 解而走上犯罪道路。

  参考文献

  [1]  殷宪龙.我国网络金融犯罪司法认定研究[J].法学 杂志,2014,35(2):110-119 .

  [2]  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1) [N].检察日报,2022-06-02(6).

  [3]  张明楷.共同犯罪的认定方法[J].法学研究,2014, 36(3):3-25 .

  [4]  李一.网络失范行为的形态表现、社会危害与治 理措施[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7(6): 121-126 .

  [5]  吴进娥.我国司法强制亲职教育的缘起与规范发展 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 47(1):99-109 .

  [6]  宋志军.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社会支持体系[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34(5):9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