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法律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特色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特色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论文

0

2024-04-23 11:31:53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 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是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解决新 “ 三农 ”问题的重大战略调整。党的二十大继续 推进这一战略部署,并将其纳入实现农业农村现 代化、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

  摘要: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落实,为解决好“ 三农 ”问题,单纯依靠传统农业的发展显 然无法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传统 农业为依托,以农耕文化为灵魂,以特色产业为抓手,以休闲旅游为载体,推进特色农业和乡村旅 游融合发展,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挖掘农村经济内生发展潜力,从而带动农业农村经济 繁荣,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改变其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最终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农业,农旅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 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实施乡村振兴 战略是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解决新 “ 三农 ”问题的重大战略调整。党的二十大继续 推进这一战略部署,并将其纳入实现农业农村现 代化、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结合农村发展现 状,仅仅依靠传统农业的发展显然对推动乡村经 济的发展助力有限,无法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 发展要求。基于此,本文以山西省榆社县为例, 深入分析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探析 对策,采取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举措,扎实推进 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底盘,底盘托 稳了,才能托举起整体设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我国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需求不断提升,假 日旅游成为当下的热点,乡村开始探索以传统农 业为依托、特色农业为引擎、农旅融合为路径的 农村发展新模式,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注入 强劲动力。

  一、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融合的价值意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调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1]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乡 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发展特色农业和 旅游融合已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引擎, 对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一 )夯实农业基础,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加快建设农 业强国,发挥农业“ 压舱石 ”作用。习近平总书 记曾强调:“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 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山西省榆社县地处晋中市 东南部,气候冷暖适宜,雨水适量充足,土壤丰 富多样,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最新的榆社土地变 更调查结果显示,榆社县目前耕地面积 36.24 万 亩,传统农作物种植以玉米、土豆、红薯、谷子、 大豆为主,少量种植高粱、莜麦、糜子、黍米、红 小豆等粗粮作物,经济作物主要种植大棚蔬菜、 油葵、小麻、中药材等。榆社县利用优越的地理环 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强化农业科技和装 备支撑,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手把手培 训,因地制宜改进传统耕种方式,通过轮作、间 作、套种增强土壤肥力,科学检测土壤配方合理 施肥,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引进高产优质种 子,做好病虫鸟害防控,加强种、管、收全环节田 间管理,多措并举、多点发力,确保减损增效、丰 产增收,逐步把永久农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打 造高产稳产农田,夯实农业基础。2022 年粮食产量 292.9 亿斤,亩产 619.7 斤,双创历史新高,为粮 食稳产保供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发展特色农业提 供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image.png

  ( 二)推动三产融合,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基础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在 产业。山西省榆社县交通便利,有太焦铁路贯穿南北,太长高速公路、汾邢高速公路十字交错, 是省城市府的后花园,城市群众假日休闲旅游的 首选之地。全县七个乡镇,镇镇各有特色。发展 特色农业资源丰富,既有种类繁多的农产品、林 产品、水产品等传统农业资源,又有独具特色的 农村手工艺、民俗产品、民约乡规和风土人情等 乡村文化资源,还有依托传统农业资源和乡村文 化资源而延伸出的文化旅游资源等,这些丰富多 样、独具特色、体量可观的资源,都为农旅融合发 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党中央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 丽乡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尤其大力倡导农村产 业振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山西省榆社县 搭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快车,诸多政策文件 和利好举措也为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融合提供了 扎实的政策保障。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 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有了更高的期待,城市 居民消费需求也发生了转变,慢节奏的田园风光 更受市民青睐,绿色无公害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深 受欢迎,而榆社农村的独特资源以及由此拓展延 伸出的特色产业及产业链,在实现供给与需求有 效对接后,必然能够从周边市场中汲取到乡村振 兴的发展红利,进而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 惠 ,为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注入强劲的活力。

  (三 )创造美好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 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特色农业和 旅游融合以“ 乡土文化、农耕文明 ”为灵魂,以 绿水青山、田园人家为底色,以传统农业生产生 活模式为依托,以优质特色农产品为品牌,传承、 传播优秀乡土文化,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各资源 要素,让外地游客能领略美景、品尝美食、感悟 文化,本地村民能守住故土,增加收入、改善环 境 ,是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文旅农融合将农耕文化、乡土文明和农业生 产生活一体化发展,是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发展 的新模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山西省榆 社县各镇各村特色鲜明,结合各村镇资源禀赋, 积极构建“ 基础农业、特色产业、休闲旅游、文旅 融合 ”产业矩阵,努力打造“ 绿水青山生态美, 千里沃野丰收美,硕果累累特产美,田园生活风 情美,农事节庆文化美 ”美丽乡村,因地制宜地 发展农文旅产业,激发乡村活力,创造农民就地 就近就业的机会和价值,增强年轻农人返乡创业的热情和信心,吸引人才建设乡村,擘画宜居宜 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二 、乡村特色农业和旅游融合的现实问题

  近些年,乡村特色农业和旅游融合在市场需 求的拉动下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山西省榆社县 下辖七个乡镇,具有得天独厚生态优势的云竹镇 依托千顷云竹湖发展生态康养休闲度假区,年接 待游客 5 万余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西马乡借 助地理优势精心打造设施蔬菜、肉牛笨鸡养殖, 户均增收 1.5 万元;北寨乡仰天村彩椒产业园彩 椒产量达 17 万斤,采摘乐园接待亲子团 1000 多 家 …… 镇镇有特色,村村谋发展,榆社县特色农 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借助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劲 东风,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 在一些问题:

  ( 一)旅游休闲设施配套不完善

  乡村旅游的灵魂是营造一个让城里人安放乡 愁、农村人安居故乡的场所,而这一美好愿景的 展现,绝大部分是通过完整的旅游规划、完善的 设施建设、完美的体验感受来实现的,所以旅游 休闲设施的配套化要求比较高。山西省榆社县现 阶段已经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项目,交通设施、 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环境卫生等这些游客使用 量大的方面基本完善,但能较长时间留住游客的 配套设施就出现了短板。比如娱乐设施种类少, 甚至单一,导致游客欣赏完田园风光之后缺少 衍生旅游项目的支撑,留不住游客过夜,这样周 边的餐饮、住宿、特色农产品销售都无法带动起 来;购物规划简单粗暴,不能将购物自然融入旅 游休闲观光行程中,特色农产品、农事体验纪念 品、田园风光微景观等销路不畅,农旅融合的经 济效益受限。

  ( 二 )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农业旅游是在农业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开发其 旅游功能,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比如农田、果 园、蔬菜、牧场等),经过对农业资源的开发整 合,开展适宜游客的农业体验、田园观光、科普教 育、农家生活等旅游项目。但目前榆社县农旅融 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整体规划趋于粗放型, 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存在“ 就农论农 ”的短板,产 业的延伸性有待加长:比如以传统玉米种植为依 托,从种植初始可以让游客有偿认领小块农田, 到玉米拔节抽穗时以欣赏田园风光为卖点吸引周 边游客短期度假,再到玉米成熟时引导游客掰玉 米体验农事活动,再通过烤玉米、爆米花感悟传 统乡土文化,再到布置以玉米为主题的展厅进行 科普教育学习,最后加工玉米大礼包作为特色农产品进行售卖。诸如此类,借助传统农业生产生 活,深度开发旅游项目,打造集休闲观光、体验学 习、度假娱乐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这是榆社 县目前农文旅融合发展有待继续提升的发力点。

  (三)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不显著

  现在市场上农产品种类繁多,品牌五花八门。 推广特色农产品,必须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受消 费者认同的特优品牌。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是 建立在产品质量和市场的长期需求之间形成的 良性口碑上的,通过包装标识和推广手段让消费 者清楚地了解到原产地、生产日期、用途性能等 信息,帮助其更好更快地选到心仪的特产。好的 品牌效应不仅能增加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还 能提高一个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当地打广 告。榆社县特色农产品品种多样,质量上乘,与同 类产品相比,具有很明显的质量优势,但现阶段 由于全国生产技术的提高,互联网和物流的飞速 发展,同类农产品多不胜数,特色农产品的普遍 化模糊了消费者的品牌概念,给本地特色农产品 品牌创立带来一定的冲击。此外,榆社本地特色 农产品大多是农户个体经营,规模小产量不高, 资金不足导致产业链延伸不长,无法利用规模生 产形成巨大影响,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多渠道大力 推广品牌特色,缺乏差异性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无 法脱颖而出 ,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自然受限。

  (四 )农旅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

  乡村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产物,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动力支撑,在建设 美丽乡村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人才短缺 问题日益突出,制约着农文旅融合向高质量、好 效益方向发展。山西省榆社县乡村旅游在政府支 持下,多数采用个体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从 业人员多为从事农业的当地农民和返乡创业年轻 人,这些经营者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的旅游行业 知识、经营理念和创新意识不强,尤其是擅长策 划和宣传的人才匮乏,导致在各地雨后春笋般推 出的特色农产品和形式各样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 中并不占绝对优势。此外,乡、村两级的旅游管理 人员少,专业性不强,这就造成了乡村旅游在组 织、经营、推广等方面由于人才缺口大而发展后 劲不足的局面。

  三、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融合的实现路径

  我国乡村旅游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推 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 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开始寻找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特色产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相 融合的新发展模式,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融合就 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作为一个内陆小 县,榆社县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近十几年才逐 渐发展起来,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旅融合同样面 临着提档升级的机遇和挑战,针对榆社县发展农 旅融合的过程和特点,借鉴国际国内农业旅游发 展模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谋划发展,我们探 析本地特色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五大路径:

  ( 一 )生态建设和乡村景观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优质的生态 产品、优美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 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 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 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实施乡村振兴要 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以优美乡村环境 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 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 健康价值。时代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 忙碌的市民想逃离城市的喧嚣去生态环境优美的 乡村走走看看,在美丽的田园风光中放松心情, 体验“ 乡情 ”,找回“ 乡愁 ”;久居乡村的农民也 渴望人居环境更加优美舒适,适宜安居乐业。因 此,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以乡村固有的 青山、绿水、云海、飞鸟、树林、农田、耕牛、屋 舍、炊烟为基调,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景观设 计理念相结合,利用乡村资源改善乡村景观,打 造集乡村生活生产、生态康养、休闲娱乐等多种 功能为一体的景观体系,兼顾农业和旅游功能, 一方面满足城市客源对乡村旅游的期望值;另一 方面增强现代农民对特色农业发展的推动力, 在特色农业、生态建设和旅游发展中保持一种平 衡,使乡村景观成为乡村旅游的厚重底色,为乡村振兴换挡提速。

  ( 二 )文化建设和本土文化融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2] 同理,文化也是一个地域的根与魂,立足本土文 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打造特色小镇是当今乡村旅 游的一条可行路径。山西省榆社县历史悠久,文 化厚重,既有亿万年历史的化石文化,也有跨越 千年的佛教文化,又有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还 有独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文化底蕴深厚,文 化形态多元。榆社县可以依托数量大、种类多、层次连续、延续时长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资源打造科 普教育、研学旅游的化石基地,利用藏品展示、 VR 技术、文创产品等形式,让来自远古的古老化 石活起来、会说话;可以利用榆社是炎帝八世孙 榆罔氏建国中心、商纣王叔父箕子采邑地、后赵 皇帝石勒出生地这些厚重的历史打造帝王小镇, 讲述乡村的历史故事;作为太行山上的革命老区, 榆社县可以将 28 处革命遗址连点成串,打造赓续 红色血脉、传承爱国基因的红色小镇等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榆社本土文化相融合, 历史文化璀璨、风土民俗丰富的榆社县立足自身 资源,挖掘文化底蕴,将乡村历史、建筑文化、 民俗文化、耕读文化、节庆文化、宗教文化、作坊 文化等文化元素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形成独具特 色的人文精神和地域魅力,更好地推进文旅融合 发展,既能深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重视本 土文化的传承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又能以文化 人,以多元化的榆社文化元素吸引远近游客的到 访,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给乡村振兴 注入新的活力。

  (三 )产业振兴和农旅产品融合

  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产业振兴,其核心是振兴 现代农业。现代农业产业化可以直接带动农业 强、农民富,夯实农村经济基础,进而促成“ 三 农 ”发展良性循环。[3] 山西省榆社县地处太行山 西麓,浊漳河滋养着这片土地,地理位置优越,气 候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药材、经济园林等,近年 来,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呈现出沃野千里、蔬果 满园的盛景。云竹湖坐落在榆社县城西南方,是 华北罕见的高山湖泊,海拔超过 1000 米,水域面 积是杭州西湖的 2.5 倍,远山含春,湖水潋滟,恰 如太行山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的 土地上。近些年,山西省榆社县抓住乡村振兴和 旅游扶贫的新机遇,以云竹湖为中心,辐射云簇 镇、河峪乡、西马乡、郝北镇、社城镇、北寨乡、 箕城镇周边七个乡镇的十几个村落,将下赤峪梨 花岛、云簇村云竹湖、西沟村悟云山、北山晕采摘 园、桃阳村古村落、高崖底手工醋坊、北寨村木梁 压榨小麻油工艺坊、西河底村崇圣寺、岩良村福 祥寺、偏良村农家乐等特色景点串联成线,打造 旅游廊带。以传统农业为基础铺就生态底色,农 副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业产品、民间 手工艺品、新型文创产品、文旅纪念品等构建产 业支撑,农旅融合项目为发展推手,使农业形成 产业化。工业利用自身优势反哺农业,发挥好衔 接作用,旅游业发挥产业综合带动功能,一、二、三产业合理融合,形成积极良性、相互促进的发 展势头,不断推进农旅文功能深度融合,延长具 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四 )生活方式和旅游业态融合

  伴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游客的旅 游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过去人们旅游目的地更 多地选择一线大城市或者全国著名景点,相当一 部分人是为了增长见识;现在人们旅游开始把目 光转向一些风光同样秀美的小众旅游地,这部分 游客旅游的目的是放松身心,体验不一样的生 活。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乡村以其有别于城市 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生产方式成为吸引游客的焦 点,追求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的人 群也会更多关注到小城和乡村,进而到这些区域 旅游。随着需求的转变,榆社县借鉴山东淄博烧 烤、贵州榕江“ 村超 ”、 山西太原古县城游的成 功案例,各乡镇深度挖掘本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 化、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传 统手工艺、有趣的民俗节庆、休闲垂钓和自行车 赛事等,形成田园农业游、生态观光游、务农体 验游、农业科普游、农耕文化游、乡土文化游、休 闲运动赛等旅游新业态,借助新媒体和自媒体的 营销优势“ 快速出圈 ”,提升本土乡村旅游竞争 力。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旅游业态的深度 融合,带动乡村旅游乃至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 兴注入新的活力。

image.png

  四 、结语

  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 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在高质 量发展基础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特色 农业,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融合优秀乡土文 化,让农文旅融合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力“ 引擎 ”, 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筑牢乡村产业振兴的 基石 ,努力绘就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美新画卷。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 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 日报,2022-10-26(1).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 28(1).

  [3]  李清云.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振兴乡村经济 [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8-06-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