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法律论文 “法言法语”和“新鲜话语”论文

“法言法语”和“新鲜话语”论文

0

2024-04-19 10:32:32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一直以来,如何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摆在经济法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课程兴趣不高,课堂表现是玩手机、闲聊,发呆、打瞌睡等现象

  摘要:针对如何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一问题,从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入手,提出造成学生兴趣不高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话语体系的错位。通过教学实践,提出“ 新鲜话 语 ”的概念, 以生活语言、学生语言、网络语言替代传统教学语言。将“ 法言法语 ”和“ 新鲜话语 ”融入教学方法之中, 平衡“ 法言法语 ”和“ 新鲜话语 ”之间的关系, 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法,讲授教学法,“ 法言法语 ”,“ 新鲜话语 ”

  一直以来,如何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 和教学效果是摆在经济法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课程兴趣不高,课堂表 现是玩手机、闲聊,发呆、打瞌睡等现象。这个问 题在高职院校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表面上看 是学生不遵守校纪校规、自制力差,背后的原因 之一其实是教师的授课缺乏吸引力导致的。面对 零法律基础的学生,如何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如 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 题。但是现实中总有教师能把看似枯燥的法律术 语转化为适应大学生特点的话语表达,深受学生 的喜爱。因此,要吸引学生,就要从教师自身和 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用学生熟悉的、生动的话语 授课,就容易与学生进入同一话语空间,从而产 生思想上的共鸣 ,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 法言法语 ”和“ 新鲜话语 ”的提出

  传统的讲授教学法是学校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利用讲授法在课堂时间内把知识传授给学 生,有助于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讲授法  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 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是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 、技能的重要方法。[1]

  讲授教学法离不开话语表达。讲好法律课程, 首先离不开“ 法言法语 ”的应用。“ 法言法语 ”是 法律语言的一种通俗的说法。尽管学界对于“ 法 言法语 ”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根据司法 领域实践,可以化繁为简地把“ 法言法语 ”理解为:涉及法律领域的专用术语与语言,是司法机 关或法律工作者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形成的表述程 式化的法律专业用语与语言[2]。可以帮助学生建 立法律思维 ,并使学生的语言符合法律规范。

  由于“ 法言法语 ”具有冷静、刚硬、简洁、 合逻辑等特征,导致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 非法律专业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仅 仅使用“ 法言法语 ”就想讲好经济法课程,显然 是不够的。按照《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 要求,职业教育院校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提 高课堂教学质量[3]。基于此,在这里笔者提出了 “ 新鲜话语 ”这一概念。目前已有研究中,“ 新鲜 话语 ”只是作为词汇出现,还没有具体的定义。 例如刘正东认为,“ 应把文件式话语表达转化为 适应大学生特点的话语表达。从大学生活中提炼 新鲜话语 ”;张俊红提出“ 清新话语 ”这一概念, 认为清新话语的特点是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晓 畅明白、顺其自然、表里和谐、打动人心,是内容 与形式有机结合的学生喜欢的话语方式。田建国 将“ 清新话语 ”总结为:说短话、说明白话、说 管用的话、说事实的话、说故事的话。

  笔者认为,“ 新鲜话语 ”是指在课堂讲授法教 学中,从学情分析出发,以生活语言、学生语言、 网络语言替代传统教学语言,目的是提高课堂教 学质量。“ 新鲜话语 ”有三个来源:一是原有的话 语。要加以重新梳理、解读,同时借鉴网络话语和生活话语,反映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二是对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话语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  发展,彰显“ 新鲜话语 ”的中国风格;三是借鉴   和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充实到“ 新鲜话语 ” 之中。

  二、经济法课程讲授教学存在的问题

  要想提高经济法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离不 开“ 法言法语 ”和“ 新鲜话语 ”之间的转换和应 用。建立符合大学生特点的、以提高经济法课程 授课效果为目标的话语方式。现在从话语错位和 对象错位两个方面分析当前经济法课程讲授教学 中存在的问题。

  ( 一)话语错位:使用“ 法言法语 ”在经济法 课程教学中的现实困境

  当前学生对学习经济法课程兴趣不高的一个 主要因素就是话语体系的错位。由于社会生活的 多样性,在不同的人群中会产生各自不同的语言 体系,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会产生特有的语言,而 这些话语体系又是存在差别的,比如官方话语、精英话语、大众话语等。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使 用什么话语是由所面对的学生决定的。教师给法 学本科学生授课时,使用“ 法言法语 ”无疑是符 合教学培养目标的。因为所谓“ 法言法语 ”指的 就是法律专业人员之间经常使用的语言,主要组成 部分是各种法律术语,彼此之间通过法律规定、法理和法律逻辑进行严密有序的联系。有人说,“ 法言法语 ”的特点主要是准确性、严谨性、特定   性[4];也有人认为,用语准确、逻辑严密、文句简   洁、风格典雅[5],是“ 法言法语 ”的风格。正是   因为“ 法言法语 ”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对于“ 法   言法语 ”的适用场合有特定的要求。“ 法言法语 ” 的使用范围主要在法律专业人员之间,比如律师   之间、律师与法官之间、检察官之间,也包括给法   学本科学生授课之中。因为法学本科学生的专业   教育包括三个主要功能,一是法律专业知识的传   授,二是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三是法律信仰的   树立[6]。但是,如果高职院校的经济法教师在课   堂上对非法律专业学生大量使用“ 法言法语 ”进   行教学,就会导致学生无法理解,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语言就是一种工具,目的在于实现沟通,而 有效沟通则取决于所使用的语言沟通对象能否接 受。为了提升经济法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确定 我们的教育对象 —— 大学生,考虑他们习惯怎么 样的话语体系。讲授法是一种教师通过口头语言 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如果话语体系错位,就 会导致我们忽略大学生的特点而盲目开展教学工 作。不使用学生熟悉的、生动鲜活的话语进行授课,大量使用“ 法言法语 ”就会导致尴尬失语的 状态。尽管教师在教学时用尽全力,依然是“ 与 受传者没有共识,传者使用了某一符号而受传者 不知道符号指代的意思,这样也不能把自己的思 想感情传给受传者[7]。”结果往往是双方不在一 个频道上,无法走进同一个话语空间。俗话说,见什么人讲什么话。因此,只有纠正了话语体系定 位错误,明确了对象、贴近了学生,只有使话语体 系衔接 ,才能使讲授法教学发挥作用。

  ( 二)对象错位:法律零基础学生的学习困惑

  讲授法教学必须做好学情分析,需要搞清楚 课堂上所面对的学生是什么专业的,在学习方 面有何特点、学习基础怎样、习惯怎样、兴趣怎 样等。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呈现多样化,以单 招学生为主体,同时包括高考统招生、五年制学 生、百万扩招全日制学生等四种类型。学习基础 参差不齐,由此导致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不高。 以本学期笔者所带的五个班为例:第一,专业方 面:23 级学前教育专业三个班,23 级广播影视节 目制作专业两个班。经济法课程对于这两个专业 学生来说,仅仅是一门公共课,以后进一步学习 法律的可能性几乎是零。有部分学生认为这是非 专业课,态度上不太重视;第二,知识基础方面: 班内学生接受过中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具 备一定的文化基础,但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法律基 础知识的教育。学生起点低,基础比较差;第三, 认知能力方面:大一新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 又不深刻,处于思想不成熟的阶段。有想学好的 内在要求,但在具体学习时又缺乏动力,自制力 差,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第四,学习特点方 面:在学习经济法课程以后,大多数学生对法律 的学习比较感兴趣,但兴趣点主要集中在与现实 生活联系紧密,或者他们认为有用的法律知识。 例如,在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部 分内容时,笔者就以每天学生去食堂吃饭,其实 是学生与食堂之间形成买卖合同关系,周末学生 乘坐火车、地铁、公交回家,实际上学生与承运公 司之间构成了旅客运输合同关系为例。讲到这些 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时,学生就会感兴趣。但讲 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范市 场运行的基本法律时,由于该内容与学生现实生 活距离较远,部分学生就听不懂了,明显兴趣不足 ,课堂上提不起精神。

  三、“ 法言法语 ”和“ 新鲜话语 ”在讲授教学 法中的应用

  ( 一 )从教师层面来说,要用好“ 法言法语 ” 和“ 新鲜话语 ”, 坚持“ 育人为本 ”的原则,帮助学生建立法律信仰
       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 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因此,经济法教师承担着双 重任务,除了教书,当然还承担着育人的职责。理 应用好“ 法言法语 ”和“ 新鲜话语 ”, 坚持“ 育 人为本 ”,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同时,经 济法课程的教学也不仅仅是法律知识的简单传 播,而是以法律知识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法律 信仰、增强权利意识、提高解决纠纷的能力,培 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引导大学生成为社 会主义法治的真诚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话语是思想的形式,是思想传播的途径,它 的意义不在表面,而主要在其背后的思想[8]。教 师在课堂上使用“ 新鲜话语 ”吸收和借鉴网络 话语和生活话语的时候,不能为了迎合学生而迎 合学生,一味求新求异,甚至无厘头,追求吸引 眼球的轰动效应,而忽略话语所表达的思想是否 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否能实现知 识传播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 二)从教学内容来说,经济法课程讲授法教学中应当平衡“ 法言法语 ”和“ 新鲜话语 ”之间的关系,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从学生角度看,听讲是获得间接知识的主要 途径。从教师角度看,上课是对教学内容、学生、 课堂气氛的有效把控。课堂教学是丰富学生法律 知识的主要渠道 。因此,高职院校的经济法授课 内容要立足于职业院校的教学实际,秉承“ 知识 的实用性 、方法的训练性 、教学的趣味性 ”和 “ 理论讲透、实务讲够、案例同步、实训到位 ”的 原则。[9]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学情分析,注 重学以致用,重点在“ 用 ”上下功夫,让学生学 有所获。

  高职院校教师应当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尽量 平衡“ 法言法语 ”和“ 新鲜话语 ”之间的关系。 “ 法言法语 ”的基本特点是注重准确而不追求生 动效果,表述上具有专业性、朴实性和严肃性的基 本要求。在概念讲解时,必须使用“ 法言法语 ”, 帮助学生积累法律用语。而在讲述案例时,就要 使“ 法言法语 ”向“ 新鲜话语 ”转换,用学生更 喜欢听、更容易懂,从而更能够接受的“ 新鲜话 语 ”来表达案例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 极性。因此讲授教学中,应该在“ 法言法语 ”和 “ 新鲜话语 ”之间做好转换,兼顾法律的严谨性 和课堂的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有 一次上课时笔者发现学生情绪不高,故意问学 生,“你们有没有做过违法的事情?”学生说没 有。笔者就会说,“老师就做过违法的事情 ”。 学生很惊讶,立马来了精神。笔者接着说,“ 十一长假期间老师开车出去旅游,到了景区,人头攒 动,开车转了几个圈都找不到车位。突然发现一 个地方,尽管不是车位,但停了几辆车,此时老 师内心被法不责众的心理占据,就停在了这个地 方。结果,等回来取车时,车身上被交警队贴了 《 违法停车告知单》。”这时,笔者就会问学生, “ 老师的行为有没有违法?”并由此引出《 中华人 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 条的讲解,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这段授课内 容实际上就是说真话、说实话、说“ 家常话 ”,这 种“ 接地气 ”的话语就是“ 新鲜话语 ”。

  法治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和人类的普遍追 求。[10]法治国家的标志之一是全民具备较高的法 律意识[11]。大学生作为社会大众中文化程度较 高的群体,在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上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法律意 识能否在学生头脑中落地生根,这绝非多讲、多 灌输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而最终评判的决定权在于学生。教师要坚守立 德树人的初心使命,以讲授法教学为手段,用好 “ 法言法语 ”和“ 新鲜话语 ”, 切实提高经济法 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遇春.高等教育学[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2021 .

  [2]  党德强.法制报道中的法言法语[J].青年记者, 2018(30):84-85 .

  [3]  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 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 OL].(2021- 10- 12)[2023- 12-07].https://www .  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

  [4]  许章润.法言法语的规范化(性)——一个基于近 代中国语境的历史法学解释[J].法学,2010(11): 30-44 .

  [5]  本刊评论员.法言法语[J].中国卫生法制,2005(2): 50 .

  [6]  邢娜.论大学法学教育中法律思维的培养[J].云南 大学学报(法学版),2015,28(1):87-92 .

  [7]  林之达.传播心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12 .

  [8]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三重基础[J].思 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5):120-123 .

  [9]  仇兆波.经济法:第2 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出版社,2021 .

  [10] 张文显.法理学:第 5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8 .

  [11] 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入学联考考试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