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法律论文 新媒体时代《劳动法》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教育方法论文

新媒体时代《劳动法》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教育方法论文

0

2024-04-18 10:55:34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 劳动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劳动法 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新媒体角度出发,探讨了《 劳动法 》在大学生中的 普及教育方法, 以期提高大学生劳动法法律素养, 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 劳动法 ,大学生,普及教育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 劳动 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和谐稳定以及 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 掌握劳动法法律知识,既有助于维护自身权益, 又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进步。在 新媒体时代,运用多样化手段开展大学生劳动法 普及教育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群体中劳动法普及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者权益 保护日益受到重视。《 劳动法》作为我国调整劳 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法律,对于即将 步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劳动法普及教育的重要 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劳动法普及教育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大学生作为国家 未来的劳动者,掌握《 劳动法》知识有助于维护 自身合法权益,降低入职后的法律风险。通过普 及劳动法教育,可以让大学生了解劳动者的权益 和义务,提高他们在职场中的法律意识。第二, 劳动法普及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和公民素养[1]。掌握《 劳动法》知识,能够使大 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 活动,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贡献力量。同时,劳 动法教育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 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第三,劳动法普 及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求职过 程中,具备《 劳动法》知识的大学生更容易识别 和防范求职陷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此外,大学生在实习和兼职过程中,也可运用《 劳动法 》 知识维护自身权益,为未来的职业生涯积累宝贵  经验。第四,劳动法普及教育有助于促进法治建  设。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备《 劳动法》知识有助于推动法治社会建设进程 ,促进法治国家建设[2]。

image.png

  二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法普及教育的现 状及问题

  ( 一)教育内容单一

  教育内容单一的问题在大学生劳动法教育中 显得尤为突出。第一,当前的教育方式以传统的 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讲解法律条文,学 生在下面听讲和记笔记。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可以 系统传授法律知识,但是却缺乏趣味性和互动 性,难以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第二,由 于大学生的背景和需求存在差异,他们对劳动法 法律制度的关注点和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些 学生可能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变更感兴趣,有些 学生则更关注劳动争议的解决和劳动者权益的 保护[3]。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能提供有 限的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第三, 大学生的法律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社 会实践和法律环境的变化。然而,当前的教育内 容更新缓慢,很难及时反映最新的法律动态和实 践案例。这也导致了教育内容与现实的脱节,进 一步加剧了教育内容的单一性问题。

  ( 二 )实践环节不足

  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劳动法教育中一直占据主 导地位,但偏重理论的教学方式却成为阻碍学生实践应用所学知识的主要障碍。传统的课堂教学 往往只关注法律条文的解释和理论体系的构建, 缺乏实践操作的环节,导致许多大学生在实际工 作中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缺乏实践操作的问题源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 局限。一些教育者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足够的 理论知识,就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然而,实 际情况并非如此,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 着巨大的鸿沟。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学生很难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行动和思考。同 时,现有的教育资源也限制了实践操作的开展。 许多学校缺乏模拟法庭、实习基地等用于实践教 学的场所和资源,使得学生无法进行真实的案例 分析和实践操作。即便有些学校具备这些资源, 但由于人数众多、时间有限,学生无法充分参与 实践锻炼。

  (三)教育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大学生劳动法课程教育效果的评价方式 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然而,这种评价方式存 在一些问题,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 平。考试成绩只能反映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的水 平,无法全面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问题解决、

  法律素养等方面的能力,导致一些学生在考试中   取得高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难以将所学知识应   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出现所谓的“ 高分低能 ” 现象[4]。考试成绩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考试难   度、出题质量、阅卷标准等,因此存在一定的主观   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一些实际水平较高的学生由   于某些因素在考试中得分偏低。而一些实际水平   一般的学生却由于某些原因得分偏高,从而影响   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四)新媒体运用不够充分

  尽管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已经很高, 但在劳动法课程教育中的应用却不尽如人意,没 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教育者对于新媒体的应用还持有保守态度,或者缺乏相关 的技术和方法。许多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课堂 教学,虽然有些也会使用 PPT 等简单的多媒体工 具,但对于更先进的互动教学、在线学习等新媒 体应用方式 ,却鲜有尝试。

  三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劳动法普及教育方法 创新

  ( 一)构建多元化教育内容体系

  针对大学生缺乏《劳动法》基本知识的现状, 第一,教育内容应围绕《劳动法》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条款展开。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等方式,使大学生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 动合同制度、工时制度、工资制度等基本内容。

  结合实际案例,向大学生普及《劳动法》的实际应 用,如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等环节,以及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法律后果。在教育内容中,应重点强调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平等就业、获得 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安全卫生保护等[5]。通过具 体案例分析,使大学生了解在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权益侵害问题,如性别歧视、拖欠工资、强制加班等。教育大学生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 裁、提起诉讼等。教育内容还应包括劳动争议处理 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通过课堂讲解和模拟实践,使大学生了解劳动争议的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环节。重点强调协商和调解的重要性,鼓励大学  生在遇到劳动争议时先尝试通过调解和协商解决  问题。让大学生了解到,如何在协商和调解无果的  情况下,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为提高教  育内容的实用性,应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  课程设置。例如,可以邀请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人  员或专业律师举办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经验  和案例。第二,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模拟劳动仲裁  庭或法庭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劳动争议  处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还可以开展以“劳动法”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劳动法知识竞赛”“劳动法宣传周”等,提高大学生对劳动法法律制度的关注度和认知度。在此基础上,还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6]。通过讲解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和价值观。强调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违反律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教育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权益,还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共同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第三,为确保教育内容 的有效传递和实际应用,应建立持续教育机制。 例如,可以定期举办《劳动法》相关的讲座或培训 班,邀请专业人士分享最新的法律动态和实践经 验。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和学习资 源,方便大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劳动法》知识。并建 立法律咨询和援助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实际帮助 和支持。

  ( 二 )创新教育方式

  为了满足大学生对《 劳动法》知识的需求, 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可以结合 新媒体平台和实践活动,设计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第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  教学,如 MOOCs、在线课程和专业的学习管理系统。这种方式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灵活、便捷的学  习途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 通过精心制作的课程视频、音频和图文资料,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深入了解《 劳动法 》 的各个方面内容。第二,线上学习平台还可以设置互动测试、在线讨论和问答环节,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解答疑惑。通过微视频、直播等形式,进一步增强互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邀请劳动法专家、律师或行业从业者进  行直播分享,解答学生在实际就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7]。通过实时互动,学生可以直观了解《 劳  动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和实用性。不定期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可以  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或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所学的《 劳动法》知识。第三,还可以举办《 劳动法》相关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或案例分析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法律  武器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教育方案,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对《 劳动法》的认知水平,能够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这将有助于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总的来说,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有望为我国劳动法教育开创新的局面,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三)加大新媒体宣传力度

  为了确保未来的职场之星能够充分了解并维 护自己的权益,应当采取多种措施来普及《 劳动 法》知识。第一,利用校园官网、微信公众号等 平台是普及《 劳动法》知识的有效途径。学校官 网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发布 相关的文章、案例分析、常见问题解答等来传递 《 劳动法 》的核心内容。而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 高度互动的平台,可以推出系列的《 劳动法》小 知识、专家解读和学生实际案例分享,让学生能 够在日常的碎片时间中,轻松掌握与自己息息相 关的法律知识。通过开展《 劳动法》知识竞赛、 讲座等活动的方式,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知 识竞赛可以设置为线上或线下的形式,邀请学生 自由组队参与,这样不仅可以测试他们对《 劳动法》的了解程度,还可以在竞赛中深化他们的认 知。而讲座则可以邀请法律专家、资深律师等,为 学生带来最前沿、最实用的《 劳动法》解读和分 享,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感受到职场的真实法律 环境。第二,联合社会力量,拓宽宣传渠道,是提 升《 劳动法》普及效果的关键。大学不应孤军奋 战,而是应该与企业、法律机构、媒体等建立紧密 的合作关系。例如,与法律机构合作开展免费的 法律咨询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中深入了解 《 劳动法》;与媒体合作制作和发布《 劳动法》相 关的公益广告、短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大 学生的法律权益[8]。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增 强大学生对《 劳动法》的认知和了解,更能培养 他们的法治意识,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法治意识的大学生,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希望在未来,每一位走出校园的大学生都能成为《 劳动法》的践行者,为自 己、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image.png

  四 、结论

  在新媒体时代,创新大学生劳动法普及教育 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法法律素养,促 进其全面发展。要从多元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加强新媒体宣传等方面入手,为大学生提 供更加丰富、实用的《 劳动法》知识,使其在今 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为国 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徐竹棉.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生法治教育中的应用探 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42):222-223 .

  [2]  沈蓉.法治教育的自媒体路径探究[J].社会科学前 沿,2021,10(8):1987-1991 .

  [3]  丁胜军,万静.新媒体法治宣传教育的实践困境及 优化路径[J].新闻世界,2023(8):26-28 .

  [4]  王玮.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接受效果研究 [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1,42(1):136-139 .

  [5]  魏俊,彭飞雪.全面依法治国视阈下法治思想贯穿 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 学学报,2022,40(5):204-207 .

  [6]  李栗燕.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互促性 探析[J].法学教育研究,2019,25(2):317-330 .

  [7]  李敏,王永花.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法治宣传教育 效果的思考[J].新媒体研究,2022,8(4):42-44 .

  [8]  王放.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困境和路径研 究[J].池州学院学报,2023,37(2):145-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