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法律论文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路径论文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路径论文

38

2024-04-11 09:09:41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加重,老年人的权益保障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本文旨在论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问题。文章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二部分论述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基础理论;第三部分论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研究;第四部分论述如何完善老年人权益法律制度。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加重,老年人的权益保障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本文旨在论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问题。文章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二部分论述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基础理论;第三部分论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研究;第四部分论述如何完善老年人权益法律制度。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做出贡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医疗保障、社会参与等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为了保障老年人的权益,让人民群众安心,加快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人口老龄化大势所迫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愈发严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不完善给老年人带来的不利影响逐渐凸显。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医疗保障、社会参与等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加快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1]

  目前我国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框架并不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及权益和保障机制存在规范不全和部分停留纸面的现象,一些重要的方面并未完全涵盖。例如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和精神关怀规范不足等。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政策制定和法律完善。

  (二)研究意义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所能享有的权益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这是与人民群众切身相关的利益。第一,该项法律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维护老年人权益。老年人是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群体,他们应受到社会的尊重。第二,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与社会格局带来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而法律制度本身作为社会规范,其本身的改善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机制,推动社会各界进一步关注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第三,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长久稳定和发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合作和综合施策。加快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可以为探索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模式和机制提供经验和借鉴,为我国未来迎接社会老龄化奠定基础。

  二、老年人权益保障基础理论

  (一)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概念

  老年人权益保障是指社会、政府和法律制度通过各种措施和机制,确保老年人享有平等、有尊严的生活,保护和维护老年人的基本权益。

  与老年人权益保障紧密相关的制度包括:养老保障、养老保险、社会救济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其中,养老保障指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的制度和政策;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通过个人和单位的缴费,建立起老年人的养老金账户,以确保他们在退休后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保障;社会救济制度是为了解决困难群体生活困难而设立的一种制度。社会救济主要面向无法参加养老保险或养老金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人群,通过提供经济援助、物质救助、临时救助等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2]社会福利制度是为了提供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而设立的一种制度,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括社会福利服务和社会福利保障两个方面。

  (二)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基本内容

  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应得到保障,包括食品、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以此来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第二,老年人健康保障。老年人的健康权益保障,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保障。社会应当提供老年人适宜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需求。第三,老年人经济权益保障。保障老年人的经济权益,包括退休金、养老金、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维持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经济基础需要老年人的经济安全和稳定来保障。第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权。老年人的社会交互需求同样应该被关注,应当为老年人提供所需的社交和文化活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发挥自身的能力和价值。第五,老年人受教育和培训权益的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老年人有学习新知识的追求,我们应认识到老年人这一合理需求,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要。

360截图20230324162931037.jpg

  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是指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为目标而设立的法律规定和制度安排,指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老年人的各项权益,包括基本生活保障、健康保障、经济保障、社会参与保障等方面的权益。它是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和制度。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特点如下:第一,多层次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是一个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定。不同层次的法律规定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第二,综合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制度,包括了多个方面的法律规定,涉及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社会参与等多个领域。它综合考虑了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和权益保障的方面。第三,可操作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它不仅规定了老年人的权益,还明确了相关部门和机构的职责和义务。第四,动态性。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对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是一个动态的制度,它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年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和调整。

  (二)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现状

  时至今日,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已经有了一定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第一,我国将老年人的权益保障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老年人的人权、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等内容。并且,我国于199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规定了老年人的基本权益,包括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障、社会参与、精神需求等方面的权益保障。第二,我国现存社会保障制度已将老年人归入其中,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障。同时设立了老年人教育和培训制度,包括开设老年人大学、老年人培训班等,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第三,我国建立了老年人维权途径,包括建立老年人维权组织、设立老年人维权热线等,为老年人提供维权服务和支持。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保障措施不够完善、执法和监督不到位、服务不够便捷、养老金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不够普及等。从思想到法律规定再到实施,老年人权益的保障仍是当下重要任务。

  (三)我国古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纵观我国传统文化,悠悠几千年历史长河,以孝为先的理念闪耀其中,历朝历代皆有针对老年人的权益保障制度。如唐、宋、明、清朝的律法都规定了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唐朝将“不孝”归入“十恶”之中,唐《户令》规定:“诸鳏寡、孤独、贫穷、老疾、不能自存者,令近亲收养,若无近亲,付乡里安恤。”作为对立面,各朝也规定了严厉的子女侵犯老年人权益的惩罚制度,如《唐律疏议·斗讼》中规定:“诸子孙违犯教令及供养有阙者,徒二年。”

  由于这种敬老养老的理念被公众所认可并推崇,古代社会老年人的权益保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对于老人,以礼让为指导规范,以“老”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家族大事的主持和决断也多数由老人来掌握,可以说老人受到社会实质的尊重。这对我们现在的老年人权益保障理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从理念推动行动。

  (四)世界各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综览各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规范的立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门立法。例如我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另一种是如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挪威等国家采取的分散立法模式,即老年人的权益保障法律由多部与老年人权益保障相关的法律形成法律规范群。这些法律法规共同作用组成了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体系。发达国家的老年人保障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障、健康保障、精神保障三个方面。

  西方发达国家对于老年人健康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制度中: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制度、老年人护理制度。对老年人的精神保障则主要体现在教育和就业两方面,就教育来说,美国通过立法,为老年人受教育提供了很多机会,展览馆、图书馆等也为老年人的教育提供了必需的基础;在就业方面,一个重要的法律制度就是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反老年人就业歧视制度,旨在给老年人提供平等就业机会。

  四、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完善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下,社会对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需求已十分紧迫。第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社会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多。健全本领域法律制度,可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如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居住、劳动等方面的权益。同时,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例如,可以通过加大养老金的发放力度、提高养老金水平,保证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第二,老年人的健康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完善的法律制度势必会加强老年人医疗保障,为其提供更加全面和更加适合的医疗服务,减少老年人健康隐患。第三,科技进步带来的互联网交互,使得老年人对社会参与度和精神关怀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需要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以帮助老年人便于进行各类社会活动,使其获得更多的精神层面的满足,保障其生活质量。第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老年人被侵权事件频发。因此,应当降低老年人维权成本,提供让老年人易于接受的专门化维权方式,对老年人进行专项法律普及与维权意识教育,防止老年人权益被侵害。[3]

  (二)完善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对策

  1.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规范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老年人权益保障的范围。包括生活、健康、教育、劳动、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让老年人享有与其他年龄群体平等的权益,并充分保障其特殊需求和利益。第二,健全老年人福利和社会保障。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失业保险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提高养老金水平和覆盖范围,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第三,设立老年人权益保护机制。包括投诉举报渠道、法律援助、维权机构等,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全方面多角度打击针对老年人的侵权行为,加大惩罚力度,让针对老年人的侵权成为侵权雷区。第四,提供老年人教育和培训的权利。推广设立老年人教育培训公共机构,培养老年人的法律意识、权益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增强老年人的权益保护意识和能力。第五,保障老年人决策权和社会参与度。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和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确保老年人的声音得到听取和尊重。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适老性的社会活动,增加老年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2.根据我国国情建设老年人养老保障制度体系

  老年人养老保障制度包括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市场养老等制度。但根据我国基本国情,笔者认为可发展的制度主要为家庭养老制度和社区养老制度。

  家庭养老是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理念且延续数千年的养老模式,其与我国独特的“孝”文化相互衔接。但是时至今日,此种养老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的需要,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有更新的养老模式来与其互补。虽然家庭养老有其缺陷,但根据我国国情,其在较长时间内仍会作为我国主要养老模式,故国家应该加强对家庭养老相关的立法工作,减轻家庭养老压力,让其更适应当下社会。

  社区养老是一种以社区为基础,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和关怀的模式。它强调老年人在社区中的居住、生活和社交,通过提供社区养老服务和支持,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幸福和社会参与。[4]此种养老模式确保老年人的自主性和尊严,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相比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可以减少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营成本,降低老年人的养老费用负担。其还可促进社区互助和社会融合,鼓励邻里间的互助和支持,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老年人与其他社区成员的交流和互动,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会孤立。

  综上所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完善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制度,不仅有利于老年人权益的保障,也是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才能更好地解决老年人面临的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王莉莉.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理论、实证与政策研究综述[J].人口与发展,2011,17(3):35-43.

  [2]鲁晓明.积极老龄化视角下之就业老年人权益保障[J].法学论坛,2021,36(4):120-128.

  [3]李洪祥,陈凤.我国老年人居家养老权益保障问题研究[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1):2-9.

  [4]李谟介.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困坷与对策[C]//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新时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文集·2022.北京:华龄出版社,2022:33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