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乡村法律服务工作中的作用论文

2024-04-10 09:48:39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而农村的法律服务就是其中 的重中之重。但广袤的农村地区面临着法律工作人员缺乏、人员长期紧张的现状,律师等法律工 作者对农村法律服务并不重视这些现实,导致农村地区法律服务资源的短缺。而乡村振兴、营造 良好的营商环境、构建高质量乡村发展新格局都少不了法律服务的参与。本文就从人工智能技术 在解决乡村法律服务的视角出发, 为乡村地区的法治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而农村的法律服务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但广袤的农村地区面临着法律工作人员缺乏、人员长期紧张的现状,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对农村法律服务并不重视这些现实,导致农村地区法律服务资源的短缺。而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构建高质量乡村发展新格局都少不了法律服务的参与。本文就从人工智能技术在解决乡村法律服务的视角出发,为乡村地区的法治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乡村法律服务;法治乡村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一、农村法律服务的现状
(一)国内现状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在政策上陆续推出了医疗下乡、科技下乡、科技助农等政策和服务。但是在司法服务方面提出的送法下乡相比其他几个下乡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其中有多方面原因,比如律师执业放宽政策其实就是针对落后地区及乡村法律服务设立的,但是在实践中体现的效果并不明显,并且司法机构推动的法治宣讲与法治下乡活动一般时间较短,只起到普法教育的作用,并没有切实解决诉讼中的问题。虽然国家重视基层矛盾、乡村矛盾的解决,推出了“枫桥经验”等多元化解决纠纷的措施,但是应当意识到,调解和信访替代不了诉讼,调解、信访和诉讼本来是互为补充的[1]。但是在现实中往往因为基层司法资源较为薄弱,导致本来通过诉讼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寻求解决无果,人们最后又去寻求信访途径解决问题,既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又使本来可以解决的矛盾得不到解决,群众的诉求得不到实现。
(二)区内现状
从内蒙古司法厅的网站可以查询到目前我区有803家律所,有律师8900多名,但是大部分律所都集中在呼包鄂三市,乡村地区的法律服务资源是明显不足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各地律所对乡村及牧区的重视程度,但是乡村地区的纠纷其实并不少,而且近年出台的土地流转的政策,农村地区的老龄化人口家事和继承问题,包括农资农具的买卖方面,都是诉讼业务的“蓝海”[2]。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诉讼效率问题及诉讼成本问题,往往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对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并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乡镇司法单位也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公益律师等一系列的服务,但是由于进行公益服务的律师往往只是咨询的性质,而且不少对当地的情况及涉农的相关政策及法规并不了解,使得这些服务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也很难保证法律服务的质量[3]。
(三)实践要求
目前乡村地区的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而乡村地区的法律服务现状较为薄弱的情况就为法律人工智能服务提供了基础。而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构建高质量乡村发展新格局都少不了法律服务的参与。在国外与国内部分地区,目前法律服务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已经开始有了新的趋势[4]。
二、目前域外及国内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一)美国的相关经验
在美国,自2016年起,由IBM的人工智能认知计算机Watson所支持的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律师ROSS,就开始被美国加州的律师事务所采用,因为ROSS能够使用人类语音与律师沟通,给人一种可以与其无障碍交流的感觉。人工智能律师的法律服务在合同检索、法律文书的提供,到企业评估、法律顾问、取证侦查、司法风控、文书处理,以及诉讼结果判断、起诉策略选择等法律事务中,都可能起到关键作用。十多年以前,美国法官们在准备重大并购案件的同时,还必须雇用上百个高薪法官来检验数百万份文件。不过,硅谷的一个电子取证事务所推出的人工智能Blackstone Discovery,却能够以不高于十万美金的价格在数天内分析一百五十万个法律文档。
(二)英国的相关经验
在伦敦律所Berwin Leighton Paisner中,员工可以在特定的土地所有权纠纷诉讼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这个系统由律师服务领域的初创企业Ravn所研制,能够在英格兰房地产登记管理局提供的官方房屋所有权档案中获得信息。软件能够核实这些信息,从而在房地产案件中精确地给出针对产权当事人的司法建议。过去,Berwin Leighton Paisner会在处理该项业务前成立一个由初级律师和律师助理组成的小组,然后由他们从几百页档案中人工提取信息——这一流程大概需要花费几周时间,而使用Ravn系统后,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够确认并提取出相同的数据。另一个同在伦敦的律所Slaughter and May,采用的则是Luminance的计算机程序。由于Luminance是由Autonomy的前董事长迈克·林奇所投资的初创公司,能够帮助并购律师研究他们在分析目标公司时必须查阅的数千份文件。例如,Luminance的机器学习技术,意味着律师们只需要敲击一次键盘,就可以看到全球销售合同的条款中所有适用的法律,并识别出与规范不符的法律措辞。Slaughter and May律所的合伙人萨利·沃凯斯称,Luminance可以为尽职调查节省一半时间,“它省去了人们认为最无趣的工作,却并没有省去客户重视的结果分析,以及对交易重要性和相关细节的审查”。
(三)国内先进经验
而在国内,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司法局率先使用“乡村法治通——小度智能屏X8”这种人工智能机器人来提供法律服务,这些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二十四小时全天候为群众进行法律咨询、编写法制公文、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支持,切实提高了乡村法治管理信息化能力,进一步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5]。人工智能法律服务机器人到乡村,有效克服了律师人才缺失和农村法律服务资源分配不匀的问题,有效解决了基层群众法律服务需要,切实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畅通了农村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乡村法治通”机器人具备法治宣传、以案释法、乡村法治智能咨询、远程视频咨询法官、民众协调、法治救助、公证服务、司法援助等多种硬核功能,智能机器人的“大脑”已收集了大量的法律法规文件、农村常见法制问题和法庭的有效裁判,具体内容包括了婚姻家庭、劳务人事管理、消费维护合法权益、交通事故等,与农村民众日常生活服务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而且这个智能机器人还可以直接和人交流,村民们在询问有关农村家庭赡养的法律问题之后,智能机器人能够将有关法律法规一一提供,并举出相应例子加以说明阐述,最后在经过几番交谈互动了解状况和要求后,智能机器人还能够提交出一个比较详尽的司法报告,以供参考。这些智能机器人,不但可以协助群众进行法律咨询、撰写法律文书等,还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实时连接律师事务所进行沟通咨询,并利用机器人、律师的多方协作帮扶村民调解纠纷,以保障群众正当权益。
三、人工智能对乡村法治服务的完善
(一)推进路径
通过对以上国外和国内人工智能在法律诉讼方面的应用例子,可以知道,目前很多先进的经验并没有在国内大规模地推广开来,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目前法律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尚不成熟,对法律行业可以起到多大的帮助尚有疑虑;另一方面是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大部分律师的工作,那么会对律师行业造成冲击,如果原来一个团队来做的法律服务项目目前一个人工智能就能做,会造成律师助理的失业,和法律服务费用的下降[6],这些原因都可能造成律师和相关司法从业人员对人工智能这种技术的抵触,所以目前人工智能在法律诉讼方面的推动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而我国历次新的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基本是先由一线城市开始,在成熟以后才会全面推开至二三线城市及乡村,但是法律人工智能服务在农村的发展有着城市不具有的独特条件,比如乡村地区面临着法律工作者缺乏,人员长期紧张的现实,这就为法律服务人工智能的实验与开展减少了很多人为的阻力。而且乡村地区大部分诉讼请求、案由等较为简单,地域化、类型化案件特征较为明显,比较容易总结规律与经验,没有较为复杂的案情及法律关系,这样在技术上实现较为容易。此外,即便人工智能在使用中出现问题,因为乡村地区的大部分案件诉讼标的额度也并不高,也不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二)完善方式
对于法律服务人工智能的完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开展:
1.法律咨询方面
目前乡村地区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在电脑和手机软件使用上均有一定困难,而出现法律问题后可能会产生不知向何人咨询的问题,且目前即使有很多渠道寻找律师,或经人推荐或通过介绍找到相关的律所和律师,但是由于当事人不了解该律所和律师的背景及擅长方向,可能导致咨询效果不佳。而目前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可以识别并回答大多数问题,如果使用者描述自己的诉讼请求和案件事实后,人工智能可以对应给出解决纠纷的方法,那么就可以顺利解决相关法律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后台系统也可以经过大数据比对,推荐合适的律所及律师进行下一步的咨询。这样有的放矢地精准匹配,可以使法律服务的资源更好的用到实处。
2.在文书方面
目前合同的起草是农村法律服务的一个重点,农资的买卖、土地的流转以及乡村企业的购销,均是以合同为基础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同的起草和履行就成为其中的关键,而现实中由于文书工作的繁琐和费用的问题,导致很多律师不愿意代理这些距离远、事项繁杂的案件,而乡村地区律师的缺乏导致很多企业及个人没有法律顾问,对法律问题没人把关,导致其中很多环节都不规范。人工智能则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在合同的起草上,人工智能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检索到对应的合同范本,并检索当地法院的判决,在合同中提示相关风险[7],且可以在相关软件中提醒在合同签订及履行中需要注意哪些风险,以及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保留哪些证据。这样即使出现法律纠纷,有后续的律师接手案件,通过查询前期的合同和证据等资料可以很快了解案件事实,大大减轻了律师的负担,也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8]。
3.在诉讼方面
如果出现了法律纠纷,人工智能软件可以通过对过去案件事实的输入或者调取,合同和证据等的比对,自动生成立案申请和起诉书等法律文件,这样即使没有相关律师的代理和协助,当事人也可自行进行相关诉讼程序[9]。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对接法院的系统进行远程开庭,当事人只要远程出庭即可,大大降低了诉讼的难度和成本。
四、结语和展望
“乡村振兴,法治先行,数字乡村,高效便捷。”这句话并不只是一句口号,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引入人工智能法律服务平台,解决律师不在身边、乡村工作人员法律知识不足等问题,能够有效弥补农村法律资源欠缺等短板,全面提升乡村法律服务水平,并有力推进基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从而发挥法治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玲.数字赋能:法律服务在家门口“触”手可及[N].池州日报,2022-04-01(1).
[2]杨玉晓.智能化法律服务平台建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2):37-44.
[3]梁诗静.我国智慧法院建设的理论分析与实践进路[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1.
[4]杨凯.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应用新视野——以人工智能技术与审判辅助办案机制建构为中心[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0,33(5):28-40.
[5]崔鹤.中国智慧法务经营新模式及其市场管制[J].中国市场,2020(25):3-4.
[6]张小余.建设法治中国——以人工智能法律服务的应用为视角[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9(6):7-11,31.
[7]叶静.人工智能在法律服务领域的应用[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18(3):5-8.
[8]赵鑫,邵奇,李东艳.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化法律服务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技术,2019,13(1):62-66.
[9]邢琤.变革与挑战:当法律服务邂逅人工智能[J].上海信息化,2018(2):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