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论坛》杂志投稿须知

2021.06.03 19:22:02 来源: 编辑:xuekanba02
《中华文化论坛》变更刊期征稿启事 《中华文化论坛》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刊 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四川省一级期刊、四川品牌期刊。目前主要栏目有:历史论衡、文学研究、儒释道研究、巴蜀文化研究、文化视野、学术述评等。经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批准,自2019年起,由月刊变更为双月刊,单月28日出刊。现面向学术界征集优秀稿件,相关要求及说明如下: 一、内容及字数要求 论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有学术创新性。来稿文责自负,作者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文献引用应符合我刊文献引证规范,严禁抄袭并避免大量征引二手文献,并请作者在投稿前将注释引文逐条核对准确。文章篇幅以8000-20000字为宜。 二、格式要求 论文应包括标题及摘要(300-500字)、关键词(5-7个),并附标题和摘要的英文翻译。标题要求言简义赅,准确表述论文内容,一般不要加副标题。正文各章节标题分级最好不超过三个层次。 三、投稿方式 本刊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从未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组织稿件。来稿请发往我刊投稿信箱,或通过中国知网在线投稿系统投稿。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专业学位、工作单位、职称。为便于联系,请提供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 四、联系方式 她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研楼A605室 电话:028-61355989 投稿邮箱:文学艺术:zhwhltwx@126.com 历史考古:zhwhltls@126.com 哲学宗教:zhwhltzx@126.com 文化视野:zhwhltwh@126.com 《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 2018年12月20日 《中华文化论坛》征稿启事(2018年10期) 《中华文化论坛》(月刊)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四川省一级期刊、四川品牌期刊。目前主要栏目有:历史论衡、文学研究、儒释道研究、巴蜀文化研究、学术述评等。为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我刊特面向学术界征集优秀稿件,相关要求及说明如下: 一、内容及字数要求 论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有学术创新性。来稿文责自负,作者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认真核对引文,严禁抄袭并避免大量征引二手文献。文章篇幅以8000-20000字为宜。 二、格式要求 论文应包括标题及摘要(150-200字)、关键词(3个),并附标题和摘要的英文翻译。标题要求言简义赅,准确表述论文内容,一般不要加副标题。正文各章节标题分级最好不超过3个层次。文献引用应符合我刊文献引证规范。 三、投稿方式 本刊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从未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组织稿件。来稿请发往我刊投稿信箱,或通过中国知网投稿系统投稿。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专业学位、工作单位、职称。为便于联系,请提供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 四、联系方式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研楼A605室 电话:028-61355989 授稿邮箱:文学艺术:zhwhltwx@126.com 历史考古:zhwhltls@126.com 哲学宗教:zhwhltzx@126.com 民族民俗:zhwhltrnz@126.com 欢迎赐稿,谢谢支持 《中华文化论坛》编辑部 2018年7月8日 《中华文化论坛》文献引证规范(2018年10期) 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和推进期刊编辑工作规范化,《中华文化论坛》采用2007年北京“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所确定的《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要求,说明如下: 一、统一以脚注(页下注)形式标注引证文献。 二、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样式,每页重新开始。 三、标引规范示例: 中文专著:责任者(责任方式)/题名/卷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责任者与题名之间一律用冒号;责任方式为“著”可省略。例如: ①钱穆:《国史大纲》(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 996年,第38页。 中文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责任者/文章题名/期刊名/出版年、卷期或出版日期。引用中国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出版的中文期刊时,应在期刊名后括注出版地。例如: ①吴艳红:《明代流刑考》,《历史研究》2000年第6期。 ②王晴佳:《中国二十世纪史学与西方——论现代历史意识的产生》,《新史学》(台北)第9卷第1期,1 998年3月。 外文文献:引证外文文献,以该文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为准。脚注中的英文文献责任者一律名前姓后,责任者与题名间用英文逗号,正式出版的著作题名为斜体,期刊文章或其他析出文献题名用正体加英文引号,例如: (DRichard Hofstadter, The Age of Reform: From Bryan扔FD,月,,New York:Vintage Books. 1955, p.24-26. ②Benjamin Elman,“Early Modern or Late Imperial Philologyl The Crisis of Classi-cal Learning in Eighteenth Century China,”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ol.6,No.1,2011,p.3-25. ③Edward Farmer,“Social Regulations of the First Ming Emperor,”in Kwang-ChingLiu, ed., Orthodox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Press,1 990,p.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