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下腹穿支皮瓣(DIEP)在乳房重建中的应用论文

2024-04-30 10:18:06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乳房切除术是乳腺癌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方式, 为了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满足患者心理需要,常需 进行乳房重建术[1] 。重建后的乳房有自然下垂和随 着体质量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同时改善了供体部位 的身体轮廓[2],患者术后满意度高,得到广泛应用 。 在进行乳房重建时,应选择适宜的供体位置,最大 限度地利用可用的人体组织,尽量减少对供体部位 的损伤。
[摘要]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 。随着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及生活 质量要求的提升,乳房重建成了很多患者的选择,在乳腺恶性肿瘤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乳房重建可以 使乳房得到较好外观和对称性,使乳房外观方面得到提升 。深下腹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 ‐ tor, DIEP)是目前自体组织重建手术最常用的术式之一,其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得到广泛应用。 本综述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对 DIEP 在乳房重建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归纳。
[关键词] DIEP 皮瓣,自体乳房重建,乳腺癌,综述
乳房切除术是乳腺癌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方式, 为了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满足患者心理需要,常需 进行乳房重建术[1] 。重建后的乳房有自然下垂和随 着体质量变化而变化的特点,同时改善了供体部位 的身体轮廓[2],患者术后满意度高,得到广泛应用 。 在进行乳房重建时,应选择适宜的供体位置,最大 限度地利用可用的人体组织,尽量减少对供体部位 的损伤。深 下腹 穿 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 ‐ rator, DIEP)乳房重建自 1989 年引入并于 1994 年推 广 以来 已 受 到 相 当 多 的关 注[3] 。DIEP 皮瓣 有 足 够的 组 织 面 积 且 保 留 了 腹 直 肌 皮 瓣(Transverse Rec ‐ tus Abdominis Musculocutaneous, TRAM)血运丰富利 于存活的特点,对肌肉造成的损伤小,不破坏腹壁 深层结构,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与腹部并发症的风 险[4-5] 。与 TRAM 相 比 ,DIEP 患 者 腹 壁 强 度 的 整 体 保留更好,伤口愈合较好[6],产生疝气或隆起风险降 低 50%,并 发症少 ,恢 复 快 。下 面将具体 阐述其 在 乳腺癌乳房重建中的应用。
1 术前评估
1.1 围术期评估
手术风险因素包括体质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等级 、 手术次数、血管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等 。有研究对 670 名接受了延迟显微手术乳房重建的患者回顾性 比较重建时接受和未接受他莫昔芬治疗的患者微 血管瓣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得出微血管瓣并发症 在 他 莫 昔 芬 患 者 中 更 为 常 见(21.5% vs 15%,P= 0.04)。 他们的并发症风险是未服用他莫昔芬患者 的 1.7 倍(P=0.015),随 访 并 发 症 风 险 是 1.8 倍(P= 0.03)。 在 他 莫 昔 芬 组 ,心 血 管 并 发 症 显 著 增 加 皮 瓣并发症的风险(P=0.002)。 他莫昔芬组患者即刻 全 皮瓣 丢 失 率 显 著 增 加(P=0.041),皮瓣保 留 率 显 著降低(P=0.023)。 因此在手术干预前的激素和化 疗可引起患者组较高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在怀 孕期间做选择性游离皮瓣、曾做过腹部成形术的人 是禁忌的,吸烟是一种相对禁忌证[7] 。精准术前穿 支定 位对 DIEP 术前评估 非 常 重要 ,不 仅 可 以 减 少 手术时间 、并发症和失败率,还有助于术者对各种形式DIEP的设计和切取,可使用手持式多普勒 (Handheld Doppler, HHD)、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CDU)、计算机层析血管造影术(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磁 共 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以及红外温度记录(Infrared Temperature Recording, DIRT)[4]。
1.2 手术方案制订
DIEP 手术前,外科医生应制订好手术方案,包 括受体血管和皮瓣的选择,以下措施可以保证手术 的顺利进行及患者更好的术后恢复,因此需要外科 医生格外重视。
1.2.1 受体血管的选择 内乳血管:若患者腋窝处有瘢痕或接受过放射治疗,优先选择内乳血管[8]。 内乳血管位置浅表,更易于皮瓣的插入,与腹壁下血管吻合度高,血流量高,利于术中顺行或逆行方向的吻合[4] 。 但 暴 露 内 乳 血 管(Invasiv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s, IMVs)需要切除一段肋软骨,可能 会导致乳房内侧区域的轮廓缺陷 。根据相关报道, IMVs 在 第 二 肋 间 隙 的 直 径 更 大 ,更 有 利 于 血 管 吻合[9]。
胸背血管:对 于 IMVs缺失或腋窝处无瘢痕的患者,可选用胸背血管(Transcript-Deleterious Vari ‐ ants, TDVs)作为受体血管 。采用 TDVs 术后患者淋 巴水肿的风险低,且该血管不易受之前放疗辐射的影响[10] 。但该血管位置深,进行血管吻合较困难 , 腹部皮瓣插入后会导致重建乳房的侧面肿大,降低 了美观度。
1.2.2 受体皮瓣的选择 若 患 者 较瘦 、腹部 中 线有疤痕或需要更换大量组织的情况下 ,传 统 的 DIEP 皮瓣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容量,此时可以考虑使用 重叠皮瓣[11] 。常见重叠皮瓣有:两个腹壁下动脉穿 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加股深动脉穿支皮 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加臀上动脉穿支皮瓣等 。 重叠皮瓣较单个皮瓣更利于乳房的塑形,但因需多 个供体皮瓣 ,术后会残留过多瘢痕 。无论受体血 管、肋间隙及皮瓣的选择都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 体实施。
2 术中
2.1 术中注意事项
DIEP 乳房重建时,需关注多方面问题,包括手 术设置、技术操作、供体部位管理,和最终的美学效 果,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促进术后恢复。
如果想达到一个理想的乳房重建外观,在术中 对移植皮瓣的简单摆放很难实现,还要对乳房胸壁 处的组织瓣进行修整、对游离皮瓣的血管进行调整 以及对比两侧乳房后对健侧乳房行相应的修整手 术 。上腹部开放手术中,应避免在上腹壁区长时间 钩住腹直肌皮瓣 。否则会造成皮瓣损伤,从而阻碍 腹直肌皮瓣的血供,不利于乳房的重建[12] 。 目前保 留肌肉的穿支皮瓣、多个窄皮瓣的组合使用和超显 微外科手术已应用到临床以减少不必要的创伤[3]。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有多种手术切口方式, 其中用得比较多的是横形、斜形和纵形 。但是纵形 切口的瘢痕较长,乳房外观美观度低,对后期进行 乳房再造手术有许多不利因素,增加了手术难度 。 在进行乳房塑形时可以通过局部增加辅助“Z ”字切 口,避免环形凹陷性瘢痕,患侧乳房因位置变化在 外观上可能产生两侧不对称的情况,此时对侧乳房 可行缩乳上提,确保双侧乳房对称[13]。
2.2 术中皮瓣血供的判断
目前临床使用激光多普勒 、血管造影 、动态红 外热像(Dynamic Infrared Thermal Image, DIRT)等技 术对皮瓣微血管灌注进行客观评估 。激光多普勒 扫描主要收集有关穿支血管的位置、大小和流量的 详细数据,以及有关脂肪组织厚度和丰度的信息 。 使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术还可减小组织切除体积,并且 与脂 肪 坏死 概率 的 降低 相关 。CTA 有 助 于术 前皮瓣和穿支的选择 。现代影像学技术受限于二 维平面,因此 3D 打印模型更直观,用于绘制腹壁深 下 动 脉(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DIEA)穿 支 的皮瓣内路径,选择合适的穿支[14]。
3 术后并发症
DIEP 术后并发症有脂肪坏死 、皮瓣损伤 、乳腺 癌复发等,已有研究从重建手术的时期、皮瓣类型、 是否接受化疗等方面对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探究。
相关学者对德国 22 个乳腺癌治疗中心提供的 4 577 例 DIEP 病例进行了 Meta 分析 。该研究主要对 即时乳房重建(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tion, IBR) 和 延 迟 乳 房 重 建(Delayed Breast Reconstruction, OBR)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IBR 患 者术后腹部疤痕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 。在围术期 IBR 组的平均缺血时间明显更短[44 min(SD=26.1), 53 min(SD=25.4)](P<0.001),IBR 组受体部位的血肿 发生率也显著降低(2.2% vs 6%,P=0.03)[15]。
与 DIEP 相比,带蒂 TRAM 的部分皮瓣丢失率更 高(P=0.002),脂 肪 坏 死 率 更 高(P<0.001),腹 部 疝 气 在带 蒂 TRAM 中也 较 明显(P<0.001)[16] 。而 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在并发症 发生率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17]。
4 展望
目 前 DIEP 重 建 术 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脂肪坏死 、皮瓣丢失等并发症,术后对乳房感觉恢复是如 今临床重建的难题[18] 。相关前瞻性研究证实,由第 三肋间神经前皮支配的 DIEP 皮瓣与无神经支配的 皮瓣相比,术后乳房感觉恢复更好[19] 。 因此未来应 积极完善神经支配皮瓣的手术技术,并及时对术后 乳房感觉恢复进行评估,提高重建效果。
目前我国乳房重建手术的应用率与发达国家 之间仍存在差距,其原因可能是手术费用高 、医患 沟通不足 ,手术技术不成熟等 。 因此临床进行DIEP乳房重建时 ,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全面 的术前评估 ,将相关并发症及术后注意事项及时 告知患者 ,做好医患之间的沟通 。手术时提倡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医疗模式[20],整合乳腺外科手术医生 、肿瘤学专家 、手术室护士等专业人士 , 从不同的专业角度进行术中评估及监测 ,积极借 助血管造影 、腔镜等成像技术来提高重建手术的 成功率 。
[参考文献]
[1] He WY, El Eter L, Yesantharao P, et al. Complications an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after TRAM and DIEP Flap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Plast Reconstr Surg Glob Open,2020.8(10):e3120.
[2] Rose J, Puckett Y . Breast Reconstruction Free Flaps[M].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 ‐ ing; 2021 Jan.2021 Jun 7.
[3] Allen, RJ, Treece, P.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 for breast reconstruction[J]. Ann Plast Surg, 1994. 32: 32-38.
[4] Thiessen FEF, Tondu T, Cloostermans B, et al. Dynamic InfraRed Thermography (DIRT) in DIEP-flap breast re ‐ construc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20.247:273-274.
[5] 陈阔 ,Reshetov I,Sinelnikov M. 应用浅表静脉引流腹壁 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乳房再造术[J]. 中国医疗美容, 2018.8(10):21-23.
[6] Jo T, Hur J, Min K, et al. Immediate breast reconstruc ‐tion after salvage mastectomy: Case control outcome com ‐ parisons of DIEP flap and DTI reconstruction[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21.74(7):1495-1502.
[7] Muller-Sloof E, de Laat HEW, Hummelink SLM, et al.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closed incision negative pres ‐ sure therapy on the incidence of donor site wound dehis ‐ cence in breast reconstruction patients: DEhiscence PREvention Study (DEPRES), pilot randomized con ‐ trolled trial[J].J Tissue Viability,2018.27(4):262-266.
[8] Li G,Mu L,Yang K, et al. Application of dual-pedicle ab ‐ dominal flap for unilateral breast reconstruction[J].Zhong Guo Xiu Fu Chong Jian Wai Ke Za Zhi, 2019. 33(1): 70-74.
[9] Seong IH, Woo KJ. Comparison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intercostal spaces regarding the use of internal mammary vessels as recipient vessels in DIEP flap breast recon ‐ struction: An anatomical and clinical study[J]. Arch Plast Surg,2020.47(4):333-339.
[10] Moon KC, Lee JM, Baek SO, et al. Choice of recipient vessels in muscle-sparing 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 breast reconstruction: A comparative study[J].Arch Plast Surg,2019.46:140-146.
[11] Hernandez Rosa J, Sherif RD, Torina PJ, et al. Use of both antegrade and retrograde internal mammary ves ‐ sels in the bipedicled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 for unilateral breast reconstruction[J].J Plast Recon ‐ str Aesthet Surg,2017.70(1):47-53
[12] Nakagawa T, Oda G, Mori H, et al. Laparoscopic ab ‐ dominal surgery after primary breast reconstruction us ‐ ing an abdominal flap[J]. Medicina (Kaunas), 2021. 57(9):952.
[13] Song D, Tang Y, Li Z, et al. Effect of free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 flap transplantation in breast shaping of two-staged breast reconstruction with verti ‐ cal scar[J].Zhongguo Xiu Fu Chong Jian Wai Ke Za Zhi, 2021.35(10):1323-1327.
[14] Chae MP, Hunter-Smith DJ, Rostek M, et al. Enhanced preoperative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 flap planning with a 3d-printed perforasome template: technique and case report[J]. Plast Reconstr Surg Glob Open,2018.6(1):e1644.
[15] Prantl L, Moellhoff N, von Fritschen U, et al. Immediate versus secondary DIEP flap breast reconstruction: a multicenter outcome study[J].Arch Gynecol Obstet,2020. 302(6):1451-1459.
[16] Macadam SA, Zhong T, Weichman K, et al. Quality of life and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in breast cancer sur ‐ vivors: a multicenter comparison of four abdominally based autologous reconstruction methods[J].Plast Recon ‐ str Surg,2016. 137(3):758-771.
[17] Beugels J, Meijvogel JLW, Tuinder SMH, et al. The in ‐ fluence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n complications of immediate DIEP flap breast reconstructions[J]. 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19. 176(2):367-375.
[18] 穆兰花,辛敏强,栾杰 . 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的研究现 状及其评价[J]. 中华乳腺病杂志,2011.5(2):215-221.
[19] Beugels J, Bijkerk E, Lataster A, et al. Nerve coaptation improves the sensory recovery of the breast in diep flap breast reconstruction[J]. Plast Reconstr Surg, 2021. 148(2):273-284.
[20] 刘 荫 华 , 朱 玮 . 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国专家共识(2019 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 志 , 2019. 39(11): 1145- 1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