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使用利培酮治疗的不良反应与处理方法分析论文

2024-04-16 11:34:00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后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入组时间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2)选择氯氮平药物治疗,观察组(n=32)给予利培酮治疗,将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综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头晕、流涎、肝功能异常、嗜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摘要目的: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后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入组时间在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2)选择氯氮平药物治疗,观察组(n=32)给予利培酮治疗,将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综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头晕、流涎、肝功能异常、嗜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采用量化评分方法,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即一般精神病理、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SF-36的自我效能管理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即躯体感觉、工作能力、健康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利培酮联合有效处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效果,改善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利培酮,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思维与感知、情感行为方面的障碍,由于外部刺激导致精神活动的不和谐,是一种常见的、持续性、慢性的精神疾病。由于精神分裂症目前无明确的物理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导致起病隐匿[1-2]。即初期的临床表现为情感冷淡、与外界不联系、学业或工作成绩下降、怪异的行为或言语等,这些都是非特异性的,可能被误解为正常的青少年行为或者其他心理问题,如抑郁症或焦虑症等。因此,该种疾病的患者由于长期服用药物会产生依赖性。研究发现,长期服药会影响患者的血糖增高以及血脂出现代谢紊乱,出现较多不良反应,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降低机体免疫力[3]。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配合有效的处理干预,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非常重要。为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后不良反应以及处理方法,本次选择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展开调研。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就诊的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观察组(氯氮平治疗、利培酮治疗),每组32例。
对照组:女性19例、男性13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6.49±3.43)岁;患者病程均在2~10年,平均病程时间(5.49±2.13)年。
观察组,女性17例、男性15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36.59±4.15)岁;患者的病程均在2~11年,平均病程时间(5.51±2.22)年。分析了两种患者的具体信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纳入标准:(1)患者对于研究与治疗无抵触情绪;(2)该类疾病患者通过协商主动参与入组,并且家属及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3)鉴定为该类精神疾病患者标准(CCMD-Ⅲ)。排除标准:(1)由于长期服药导致合并综合症,排除合并心肝肾等疾病障碍的患者;(2)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氯氮平(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2963,规格:25mg*100片)治疗,口服治疗,开始的药剂量为25mg,每天2次,随着药物对病情有所疗效,调整为200mg~400mg/天。
观察组,给予利培酮(生产厂家: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410,规格:1mg*30片)治疗,开始的剂量每天两次,每次1mg,第二天每天2次,每次2mg,从第3日开始每日两次,每次3mg。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药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天6mg。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加强患者对于治疗的接受度和依从性,针对两组精神分裂症换着设计了干预措施。(1)治疗前,医护人员会对该种疾病患者进行全身体检,进行身体体征的健康评估,收集患者关于的信息资料,充分了解患者的体质和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2)结合不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定期体检,监测患者治疗期间的身体状况,监控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心跳过速、胸闷、头晕、头疼等症状,对症治疗患者因外界刺激出现的病症反应及长期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会立即采取适当的人文护理措施,促进患者配合使用适量的药物。
1.3评价标准
(1)观察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含头晕、流涎、肝功能异常、嗜睡。通过量化表来测量和评估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此项评定由四名专业人员在治疗开始后的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各种单一病体的发生情况。无论一个病体是否出现多个症状,都将其视为一次发生。此外,还需要每周1次检测患者研究阶段的血液(血清标本)数据,这些标本在室温下放置2小时或在4℃下放置8小时,然后进行1000×g的离心处理20分钟,取得上清液,进行①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指标的检测。
(2)通过观察,分析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量化表评分PANSS的阴性和阳性。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包括一般精神病理(16~112分)、阴性症状(7~49分)和阳性症状评分(7~49分)三个维度。通过PANSS评分系统,精确评估不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病症改善程度,定期进行评分检测患者的情绪缓解程度,进行跟踪治疗,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药物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和分析氯氮平和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的有效性和差异性。
(3)观察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核算两组的躯体感觉、工作能力和健康感染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ANS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使用t检验,以%为单位表示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卡方检验,两组相关的统计学数据存在差异性,<0.05。
2结果
2.1观察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分析了通过PANSS评分后的观察组患者,易出现(头晕、流涎、肝功能异常、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数据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2.2观察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
两组干预前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通过药物和评分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出现一般精神病理、阳性与阴性症状均小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2.3观察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
两组患者在治疗和干预评分前,通过SF-36生活质量的评分,两组数据无明显统计学差异(>0.05)。观察经过干预治疗的患者,身体状况健康感觉、躯体感觉、工作能力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甚至终身的药物治疗。然而,这种持续性的药物使用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长期用药带来的糖代谢紊乱问题,导致患者经济方面生活方面增加了很多的负担,甚至可能诱发其他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必须选用合适的药物来避免或减轻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4-5]。
选用氯氮平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后,观察患者出现的服药后不良反应,会增加患者代谢紊乱,出现血脂和血糖指标升高[6]。氯氮平和利培酮会通过影响人体内多巴胺及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平衡,从而达到缓解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但同时,这些药物也可能影响体内的脂肪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导致血脂、血糖升高,形成所谓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在服用氯氮平5个月后,由于药物激素导致身体出现体重增加,如果治疗一年以上,身体的体重逐渐上升。而且体重的骤升属于不可逆性,镇静和抗精神作用,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依赖性,可以缓解患者的心情,与氯氮平相比,利培酮对机体血脂与血糖的影响更小,且不良反应更少[7]。利培酮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对研究患者检验出来的多巴胺D2受体水平,进行阶段性临床治疗的研究过程,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例如改善患者的幻觉、妄想症等病症体征。同时,这种5-HT2A受体具有亲和力,有助于改善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动机缺失等。然而,患者在口服药物治疗期间,患者长期服药会对药物出现依赖性,影响治疗整体效果。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期间配合处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服药效果,改善心理健康,对于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利培酮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优于氯氮平,特别是在降低患者体重和代谢紊乱的风险方面。接受利培酮治疗的患者,相较于使用氯氮平的患者,体重增加的幅度更小,同时在血糖和血脂指标上也表现出更稳定的情况。利培酮相比氯氮平,在改善该类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阴性和阳性症状方面,均表现出了更加可观的疗效。而且,他们的研究结果还指出,使用利培酮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利培酮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更少。这些研究与本文的研究成果一致,更加证明本文的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普适性。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头晕、流涎、肝功能异常、嗜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健康感觉、躯体感觉、工作能力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综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的不良反应低于氯氮平,为保障患者预后可以辅助预防护理干预,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吴全峰,杨二女,郭巧莉,等.全程护理干预对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不良反应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5):619-620,623.
[2]郑佩瑶.全程护理干预对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0):134-135.
[3]丁慧琴,崔向波,刘晓利.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3):182-183.
[4]张静.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不良反应及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0):110-112.
[5]韩霞.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2):72-74.
[6]薛庆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对比观察[J].临床医学,2021,41(3):92-93.
[7]吴兆明.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率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1):151-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