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早期康复的影响论文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早期康复的影响论文

6

2024-03-27 09:52:5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灌南县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2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41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与镇痛药物用量,术前及术后2、12、24、48 h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4、48 h炎症因子水平,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对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灌南县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2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41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与镇痛药物用量,术前及术后2、12、24、48 h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4、48 h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定向力恢复、导尿管拔除、术后卧位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与术后2 h比,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 VAS疼痛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术后镇痛药物用量较对照组更少;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24、术后48 h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24、术后48 h血清IL-6、TNF-α、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中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同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术后尽快恢复,加快其康复进程,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后康复

  腹腔镜手术是临床中常用的外科手术方法,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其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已是临床妇科疾病的主要手术方法[1]。但其术后仍存在明显疼痛,从而诱发一些应激反应,对患者术后造成一定的影响。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其用于子宫切除术中,若麻醉效果不理想,易增加患者疼痛感,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心搏骤停。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是通过麻醉神经来消除手术中的疼痛,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临床常用的躯干阻滞技术之一,且通过超声引导,定位精准、安全性高[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灌南县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2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年龄46~72岁,平均(53.68±4.63)岁;BMI 17.62~27.52 kg/m2,平均(21.82±2.52)kg/m2。观察组(41例)患者年龄45~76岁,平均(54.76±3.79)岁;BMI 18.22~26.88 kg/m2,平均(22.15±2.42)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妇科疾病诊治精要》[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均择期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②沟通无障碍;③对本次药物无过敏,且无神经阻滞禁忌。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②穿刺点存在皮肤感染情况;③合并精神疾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相关要求,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进入室后均进行常规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及进行无创血压监测。对照组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静脉缓慢泵入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效公司,国药准字H20163388,规格:1 mL∶0.1 mg),0.2μg/(kg·h),术前30 min停止输注,总量控制在100μg以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69,规格:10 mg)0.2 mg/kg体质量+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82,规格:20 mL∶0.2 g)3 mg/kg体质量+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规格:1 mL∶50μg)0.5μg/kg体质量,然后行气管插管,固定气管导管后连接麻醉机(上海德尔格医疗器械有效公司,型号:Fabius plusXL),听诊两侧呼吸音是否清晰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设置为8~10 mL/kg体质量,呼吸频率为10~14次/min,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和气道压及时调整呼吸参数。麻醉维持: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5,规格:2 mg)0.1 mg/(kg·h)、丙泊酚2.5~3 mg/kg体质量,间断静脉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0.05 mg/kg体质量。观察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后切皮前进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患者肋弓至髂嵴处皮肤,对穿刺点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采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粤械准注20142230246,型号:S8 Exp),用无菌包裹的线阵探头进行探查,频率为6~13 MHz,对髂嵴与肋弓下缘之间的前外侧腹壁皮肤进行扫描,以准确分辨腹部3层肌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肉以及腹横肌。通过调整探头位置,直到上述肌肉层显示清晰为止。显示清楚后固定探头,在探头上方采用平面进针技术进针,当针尖进入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回抽确保针尖不在血管内后,将生理盐水2 mL快速注入,若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之间出现低回声梭形的影像,则表示进针正确;随后注入浓度为0.25%的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716,规格:10 mL∶75 mg)20 mL,对麻醉药物的扩散速度、扩散范围进行观察。对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法如上。

  1.3观察指标①术后恢复情况。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定向力恢复、导尿管拔除、术后卧位及住院时间。②疼痛评分与术后镇痛药物用量。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4]对两组患者术后2、12、24、48 h疼痛程度进行评价,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评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同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用量。③炎症因子水平。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4、48 h抽取两组患者空腹状态肘部静脉血2 mL,离心(3 000 r/min,10 min),取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进行测定。④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嗜睡、低血压、皮肤瘙痒等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定向力恢复、导尿管拔除、术后卧位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360截图20230617141653081.jpg

  2.2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及镇痛药物用量比较与术后2 h比,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VAS疼痛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 h VAS疼痛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IL-8水平比较与术前比,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24、48 h血清TNF-α、IL-8与对照组IL-6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术后即刻及术后24、48 h血清TNF-α、IL-8、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60截图20230617141728411.jpg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Dingtalk_20230810102745.jpg

  3讨论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为临床治疗妇科疾病的常见微创术式,具有创伤小的优势,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患者术后疼痛持续的时间要明显缩短,但大部分患者术后仍需给予镇痛药物进行镇痛。腹腔镜手术一般将二氧化碳气体打进腹腔内,形成气腹,气腹的建立会将膈肌向上抬,进而压迫心脏和肺脏,心肺的顺应性会降低,从而使肺通气和心输出量减少,不仅患者生理功能受到影响,而且因手术刺激,使患者产生应激,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预后[5]。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以减轻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促进术后尽快恢复健康。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因操作简单、穿刺损伤小,阻滞时间长的优点,常用于剖宫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直肠手术的麻醉中,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6]。由于腹横肌平面阻滞是将局麻药物注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形成的筋膜平面内,由于目标平面内血管分布极少,药物经血管吸收少而慢,能够精确实施交感神经阻滞麻醉,故能维持较长的镇痛时间,大幅度延长其阻滞时效,因此可减轻术后患者疼痛感[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导尿管拔除时间、术后卧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12、24、48 h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小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方法不仅能缩短患者苏醒和意识恢复的时间,促使患者可尽快下床进行活动,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还可以大大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从而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尽管腹腔镜属于微创术式,但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系统改变,促进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其浓度与持续时间与手术创伤形成正比,通常可持续至术后3~5 d才会逐渐恢复正常。IL-6、TNF-α、IL-8是机体中常见的炎症因子,当机体受到或伤害性刺激时可导致IL-6、TNF-α、IL-8水平异常升高[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24、48 h炎症因子水平更低。可见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大大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减轻炎症因子释放。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方式是全身麻醉后切皮前进行麻醉阻滞,阻断经过此平面的感觉神经,降低了感觉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助于减轻痛觉,从而减轻炎症介质释放[10-11]。此外,有研究证实,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可作为术后多模式镇痛的重要方法,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摄入,减轻相关不良反应[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方法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综上,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同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术后尽快恢复,加快其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小娟,唐晓芳,袁园,等.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7,30(6):1397-1399.

  [2]胡松权,宋劼,周群.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激状况及术后镇痛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6):1140-1143.

  [3]李静.临床妇科疾病诊治精要[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154.

  [4]陈鹤.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18,38(4):327-329.

  [5]王金丽,常杰.全身麻醉联合TAP神经阻滞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麻醉质量与安全性[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1,29(10):2085-2089.

  [6]金晓伟,王和节,蒋毅.竖脊肌平面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围术期镇痛的效果比较[J].浙江医学,2020,42(12):1310-1313,1317.

  [7]袁娜平.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疼痛介质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6):132-136.

  [8]翟晓莉,夏海燕,谢建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23,50(12):31-34.

  [9]廖春英,王云,李慧利,等.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路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子宫切除术中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2,38(7):716-720.

  [10]陈吉鹏,侯景丽.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8):1022-1025.

  [11]曾秋谷,黎瑶瑶,黄秋绮,等.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炎性因子和术后康复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0):8-11.

  [12]梁俊勇.左布比卡因+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7):1340-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