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术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持续阳性的易感因素与应对策略分析论文

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术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持续阳性的易感因素与应对策略分析论文

2

2024-02-25 15:31:10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

  【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 )感染患者术后 HPV 感染持续阳性的危险因素, 并制定针对性的应对 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3 月至 2022 年 5 月连云港一四九医院收治的 216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 HPV 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术后均持续随访 12 个月,据其是否存在 HPV 持续感染分组,分为 HPV 持续感染组(23 例,术后 3 、6 、9 、12 个月时均 HPV 感染阳性)和 HPV 转阴组( 193 例,术后 12 个月 HPV 转阴)。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对其进行 单因素分析、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筛选影响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 HPV 感染患者术后 HPV 感染持续阳性的易感因素。结果    216 例 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 HPV 感染术后患者中,共有 23 例患者术后 12 个月内存在 HPV 感染持续阳性,发生率为 10.65%(23/216);单因 素分析结果显示,HPV 持续感染组中年龄≥40 岁、初次性生活年龄 <18 岁、无性生活保护措施、手术切缘阳性、有阴道内上皮瘤变、 HPV 16/18 感染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 HPV 转阴组, 切除标本厚度小于 HPV 转阴组(均 P<0.05 );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上述因素均为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 HPV 感染术后患者存在 HPV 感染持续阳性的独立易感因素(OR=1.119 、1.141 、1.125 、1.104 、 1.150 、1.154 、1.149 ,均 P<0.05 )。结论   年龄≥40 岁、初次性生活年龄 <18 岁、无性生活保护措施、手术切缘阳性、有阴道内上皮瘤 变、 HPV 16/18 感染、切除标本厚度小均属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 HPV 感染术后患者存在 HPV 感染持续阳性的独立易感因素, 后续临床 工作中可据以上因素给予对应的防治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易感因素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导致女性发生宫颈癌的主要发病 因素之一,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多合并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HPV 属于乳头多瘤空泡病毒,可破坏机体皮 肤、黏膜,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发展 [1] 。宫颈环  形电切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主要方式,可利用高频 电波在接触患者病变组织后进行快速切除,具有操作简 单、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但由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 一,该手术方式无法完全清除 HPV,导致部分患者术后  仍持续存在 HPV 感染,易出现病情复发,严重威胁其生 命安全 [2] 。因此,降低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 HPV 患者术 后 HPV 持续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尤为重要。 为能更好地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 HPV 患者,预防其 术后发生 HPV 持续感染,特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本宫 颈上皮内瘤变合并 HPV 患者术后 HPV 感染持续阳性的易 感因素与应对策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3 月至 2022 年 5 月 连云港一四九医院收治的 216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PV 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宫颈环形电 切术治疗,且术后均持续随访 12 个月,据其是否存在 HPV 持续感染分组,分为 HPV 持续感染组(23 例,术 后 3、6、9、12 个月时均 HPV 感染阳性者)和 HPV 转阴组 ( 193 例,术后 12 个月 HPV 转阴者)。纳入标准:所有患 者均符合《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3]  中宫颈上 皮内瘤变和 HPV 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且 HPV 持续感 染组患者术后随访 12 个月均显示 HPV 感染阳性,HPV 转 阴组患者则于术后 12 个月内 HPV 转阴。排除标准:术后 12 个月内进行二次手术;存在免疫缺陷型疾病;合并严 重代谢性疾病。本研究已经连云港一四九医院医学伦理委 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①术后 12 个月内 HPV 持续感染情况。 分别于术后 3、6、9、12 个月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 HPV 感 染情况,统计患者 12 个月内 HPV 感染持续阳性发生 率。②单因素分析。记录两组患者年龄、初次性生活年 龄、妊娠次数、经阴分娩次数、性生活保护情况、手术切 缘情况、阴道内上皮瘤变情况、切除标本厚度、是否为 HPV 16/18 感染等,进行单因素分析。③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 自变量,将患者术后 12 个月内存在 HPV 感染持续阳性为 因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影响患 者术后 HPV 感染持续阳性的易感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 处理,计量资料均经 K-S 法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单因素分析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 行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 12 个月内 HPV 感染情况  216 例宫颈上皮 内瘤变合并 HPV 感染术后患者中,共有 23 例患者术 后 12 个月内存在 HPV 感染持续阳性,发生率为 10.65% (23/216 ); 据此将患者分为 HPV 持续感染组(23 例)和 HPV 转阴组(193 例)。

  2.2    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 HPV 感染患者术后 HPV 感染  持续阳性单因素分析  HPV 持续感染组中年龄≥40 岁、 初次性生活年龄 <18 岁、无性生活保护措施、手术切缘 阳性、有阴道内上皮瘤变、HPV 16/18 感染的患者占比均  显著高于 HPV 转阴组,切除标本厚度小于 HPV 转阴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image.png

  2.2    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 HPV 感染患者术后 HPV 感染  持续阳性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将患者术后 12 个月内 存在 HPV 感染持续阳性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年龄≥40 岁、初次性生活 年龄 <18 岁、无性生活保护措施、手术切缘阳性、有阴道内上皮瘤变、切除标本厚度小、HPV 16/18 感染均属于  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患者 HPV 感染持续阳性的独 立易感因素(OR=1.119、1.141、1.125、1.104、1.150、1.154、 1.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image.png

  3  讨论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常见于妇科的一类感染性疾病,多 由于HPV 感染所致, 临床多将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癌前病变、发生宫颈癌的主要因素。宫颈环形电切术是目前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首选方式,可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减 少对邻近组织的损伤,治疗效果显著,但部分患者术后可 因 HPV 感染持续阳性而出现复发,导致患者二次手术, 或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4] 。本研究结果显示,216 例宫颈 上皮内瘤变合并 HPV 感染术后患者中,共有 23 例患者术后存在 HPV 感染持续阳性,发生率为 10.65%,与王欢欢 等 [5]  报道相似。因此控制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 HPV 感染 患者术后发生 HPV 感染持续阳性的危险因素对于改善患 者预后至关重要。

  本研究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40 岁、 初次性生活年龄 <18 岁、无性生活保护措施、手术切缘阳 性、有阴道内上皮瘤变、HPV 16/18 感染、切除标本厚度 小均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 HPV 感染术后存在 HPV 感染 持续阳性的独立易感因素。分析其原因在于, 年龄≥40 岁 的患者随年龄的增长会降低对 HPV 的免疫抵抗力,已无 法通过自身免疫功能自然清除 HPV,故此类患者术后较易 出现 HPV 感染持续阳性。临床应做好此类患者的随访工 作,并嘱咐其定期回院复诊,进行相关检查,若有异常则 应立即给予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初 次性生活年龄 <18 岁的患者在进行性生活时, 其宫颈发育 尚未成熟,局部细胞代谢能力较为活跃,且对性生活刺激 有着较高的敏感性, 会导致局部免疫功能受损, 发生 HPV 感染后病毒清除难度较大, 故其术后发生HPV 感染持续阳 性的风险相对较高。故应加强对未成年女性的性教育,详 细为其普及性健康方面的知识, 并建议其早期接种HPV 疫 苗,预防 HPV 感染。性生活是 HPV 传播的主要途径,加 之男性HPV 感染多为隐匿性, 若在进行性生活时未行相关 保护措施则可导致女性持续感染 HPV。有研究表明, 在性 生活中应用工具避孕可避免生殖器官直接接触,可起到屏 障作用,保护女性宫颈健康 [6] ,故建议无性生活保护措施 的患者在后续性生活中使用保护措施, 降低HPV 持续感染 风险。

  由于 HPV 大多存在于宫颈病变组织中,若手术切除 组织后切缘不净则可由残存的HPV 感染,加之手术创面的 病毒防御能力低下, HPV 可在残存病灶中进行复制, 造成 患者术后 HPV 感染持续阳性 [7],故临床应密切关注手术切 缘阳性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及时给予相关干预措施,必 要时应用辅助药物治疗或二次手术。当患者发生 HPV 感 染后, 部分感染亚型可累及阴道壁, HPV 可在阴道鳞状上 皮内进行复制、繁殖,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阴道内上 皮瘤变, 持续发展仍可侵及宫颈, 造成 HPV 持续感染。因 此,临床应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阴道镜全面检查,明确其 除宫颈病变外是否由阴道病变等情况存在,若患者存在阴 道内上皮瘤变则可在手术时一并处理,以此避免其出现术 后 HPV 持续感染。由于 HPV 病毒可广泛存在于宫颈各个 组织中,且其复制、繁殖能力均较强,若切除标本厚度较 小则可存在病灶切除不完整、病毒未完全清除等情况,故 此类患者术后仍较易发生 HPV 持续感染 [8]。临床应在患者 接受手术前明确其病变组织及潜在病变范围,充分切除相关组织, 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避免其出现术后 HPV 持续感染。HPV 16/18 均属于高危型病毒,其与宫颈癌有 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致癌能力较高,病毒清除难度相对较 大,故 HPV 16/18 感染患者术后发生 HPV 持续感染的风险 相对较高 [9-10] 。临床应告知 HPV 16/18 感染患者术后转阴 时间相对较长,同时给予相关辅助治疗措施,密切随访患 者病情状态,降低其术后 HPV 持续感染风险。

  综上,年龄≥40 岁、初次性生活年龄 <18 岁、无 性生活保护措施、手术切缘阳性、有阴道内上皮瘤变、 HPV 16/18 感染、切除标本厚度小均属于导致宫颈上皮内 瘤变合并 HPV 感染患者术后存在 HPV 感染持续阳性的独 立易感因素,后续临床工作中可据以上因素给予对应的防 治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赵海丽 , 陈华 , 怡萍 , 等 . 高危型 HPV 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 阴道微生态及 T 细胞亚群变化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21,31(17): 2633-2637

  [2]   李焕香 . 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 变患者的近期疗效比较及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J]. 中国妇幼 保健 , 2017, 32(18): 4578-4580.

  [3]    郎景和 .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 [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1, 9(5): 340-341.

  [4]    冯磊 , 任红娟 , 杨建敏 , 等 .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切缘阳性 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J]. 实用癌症杂志 , 2022, 37(11): 1869-1871.

  [5]    王欢欢 , 李萍 , 徐亚平 . 影响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人 乳头瘤病毒感染持续阳性的相关因素调查研究 [J]. 中国妇幼保 健 , 2019, 34(21): 5021-5023.

  [6]    刘玉兰 , 周涛 , 尤佳 .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宫颈锥切术后 人乳头瘤病毒转归及危险因素分析 [J]. 北京医学 , 2022, 44(12):1136-1139.

  [7]    张菲菲 , 高广云 , 张海燕 , 等 .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宫颈环形电切 术后 HPV 持续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其对阴道微生态和免疫调 节功能的影响 [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22, 22(15): 2854-2859.

  [8]   董蔼玲, 宋晓婕, 孔繁丽, 等.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HR-HPV 持续感染影响因素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21, 31(20): 3191-3195.

  [9]    汤建利 , 金笑天 , 潘敏 .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 LEEP 术后 HPV 持续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J]. 现代实用医学 , 2020, 32(5): 490-492.

  [10]  周佳怡, 张跃明, 何静, 等. 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宫颈 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J]. 肿 瘤预防与治疗 , 2021, 34(5): 40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