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在自身免疫性胃炎诊断中的效能比较论文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在自身免疫性胃炎诊断中的效能比较论文

7

2024-01-18 09:24:53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在自身免疫性胃炎(AIG)诊断中的使用价值,为AIG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并疑诊为AIG的5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采用白光模式及NBI-ME模式进行观察,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NBI-ME模式、白光模式对AIG的检出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疑似患者中阳性35例,阴性21例。经NBI-ME模式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3例,阴性23例,其中27例为真阳性;经白光模式检查结果显

  【摘要】目的探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在自身免疫性胃炎(AIG)诊断中的使用价值,为AIG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并疑诊为AIG的5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采用白光模式及NBI-ME模式进行观察,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NBI-ME模式、白光模式对AIG的检出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疑似患者中阳性35例,阴性21例。经NBI-ME模式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3例,阴性23例,其中27例为真阳性;经白光模式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1例,阴性25例,其中17例为真阳性;NBI-ME模式阳性检出率[58.93%(33/56)]高于白光模式[55.36%(31/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NBI-ME模式对AIG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白光模式组(均<0.05)。结论NBI-ME模式诊断AIG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AIG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自身免疫性胃炎,白光模式,诊断效能

  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AIG)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慢性胃炎,患者可出现黏膜萎缩,也被称为A型胃炎。AIG主要是以胃体、胃底黏膜腺体萎缩变化为主,严重者会因长期缺乏维生素B12而出现恶心、贫血表现,甚至可能发展为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最后发展为胃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早期确诊AIG并给予针对性治疗能够降低胃癌的发生率。窄带成像技术(NBI)能够更好地区分胃肠道上皮,其通过增加对比度可发现常规内镜技术无法发现的早期病变,具有检查时间短、安全无辐射等优势,临床上可将其应用于消化道、耳鼻咽喉等范围疾病的诊断中[1]。放大内镜(ME)通过增加变焦镜头可对消化道黏膜表面进行不同倍数的光学放大进而便于观察,有利于对黏膜病变的病理学性质进行判断[2]。相关研究表明,普通白光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仅为45.37%,而NBI-ME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符合率高达78.31%,明显高于普通白光胃镜[3]。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比较NBI-ME模式及白光模式两种不同模式诊断AIG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明确NBI-ME在AIG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并疑诊为AIG的5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男性24例,女性32例;年龄43~78岁,平均(55.94±6.36)岁;病程5~13个月,平均(8.15±1.33)个月。纳入标准:①伴有上腹饱腹感、乏力、头晕等典型症状;②近1个月未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等类型药物;③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不能耐受麻醉;③确诊胃癌或有胃部手术史。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审核并批准此研究,选取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1.2.1检查方法胃镜检查前详细了解研究对象病史情况,签署胃镜检查相关知情同意书,检查前1 d晚餐仅进食白粥,检查前10 min口服二甲基硅油及盐酸达克罗宁胶浆,采用放大内镜(日本奥林巴斯公司,型号:Olympus GIF-H260),主机为OlympusCV-260SL、内镜灯为CLV-260SL。由同一内镜医师用Olympus GIF-H260内镜对入选56例研究对象先进行白光模式检查后再进行NBI-ME模式检查。两种模式下观察胃黏膜表面形态和血管,详细记录病变部位、数量、范围及表面腺管、血管形态,储存内镜图像,并在NBI-ME模式检查完成后在胃窦、胃体大弯、胃底各取4块组织送病理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1.2.2病理诊断标准按照相关研究表明AIG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的特点是胃体腺(包括固有膜全层)被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渗透,常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聚集,呈现出多灶性,胃体腺呈现片状损伤,壁细胞存在假性肥大。第2个阶段的特点是,淋巴细胞继续渗透固有层,胃体腺萎缩,胃黏膜厚度相对减少而胃小凹厚度相对增加,广泛的假幽门腺化生及逐渐增加的肠化生。第3个阶段的特征是胃体腺减少甚至消失,形成增生性炎性息肉,假幽门腺化生、胰腺腺泡化生和肠化生广泛存在并且黏膜肌显著增厚。在这一阶段尽管经常存在散在的淋巴细胞聚集,但是炎症并不严重,萎缩的黏膜呈现出空洞的表现[4]。

  1.2.3阳性诊断标准内镜下白光模式:AIG胃窦无萎缩或轻度萎缩[如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体、胃底部黏膜变薄,血管清晰可见;黏膜粗糙,呈颗粒状或结节状[5]。NBI-ME模式:观察胃窦未见或可见局部表面微结构及上皮下毛细血管袢消失(如合并Hp感染),胃体、胃底黏膜正常上皮下毛细血管袢消失,见圆形或类圆形胃小凹,汇集小静脉不规则排列或消失,以胃体、胃体萎缩区域明显[6]。

  1.3观察指标①比较NBI-ME模式、白光模式对AIG的检出结果。②比较NBI-ME模式、白光模式对AIG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阳性)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阳性)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阴性)例数×100%。③NBI-ME模式、白光模式诊断AIG的典型病例分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NBI-ME模式、白光模式对AIG的检出结果和诊断效能)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NBI-ME模式、白光模式对AIG的检出结果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研究对象中阳性35例,阴性21例。经NBI-ME模式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3例,阴性23例,其中27例为真阳性;经白光模式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1例,阴性25例,其中17例为真阳性。NBI-ME模式阳性检出率[58.93%(33/56)]高于白光模式[55.36%(31/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6,>0.05),见表1。

111.jpg

  2.2 NBI-ME模式、白光模式对AIG的诊断效能NBI-ME模式对AIG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白光模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222.jpg

  2.3典型病例分析患者,男性,47岁,胃体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10倍)显示,黏膜固有层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可见肠上皮化生及腺体有轻度非典型增生,泌酸腺体减少,可见少量肠嗜铬样细胞增生,见图1-A。胃体HE染色检测(40倍)显示,肠上皮化生,泌酸腺体缺失,淋巴细胞高度浸润,见图1-B。胃镜白光模式检查示胃体黏膜变薄,血管纹理可见,呈逆萎缩改变,见图2-A。NBI模式检测示胃体规则的白色区域形成较大型的圆形+椭圆形的开口部密集地排列着,并且伴有表层平滑的影像,见图2-B。

333.jpg

  3讨论

  AIG的慢性炎症病变主要是局限于胃体、胃底的黏膜萎缩,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胃神经内分泌瘤、增生性息肉、假性息肉等相关并发病变[7]。鉴于出现AIG后所致的一系列相关危害,尽快明确AIG的诊断,做到早诊治非常关键,因此寻找有效的诊断方法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胃镜下取活检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AIG的重要标准。NBI模式是利用血红蛋白对光波有蓝光415 nm和绿光540 nm的2个吸收峰的原理,通过消化道黏膜上毛细血管内血红蛋白对窄波光的强吸收和黏膜表面的强反射形成的鲜明对比,使上皮下的毛细血管显示为棕色,黏膜下层的血管显示为蓝绿色血管形态和黏膜构造被清晰地展现出来[8-9]。随着对消化道早期肿瘤的不断研究,NBI模式在相关领域不断推广使用,采用NBI-ME对病灶进行观察,整个过程属于无创性操作,且能够避免常规内镜检查的盲目性,提升诊断的准确度[10]。其中的NBI模式能够增加光源中的滤光板并对蓝/绿滤光片进行干涉,将宽带光谱进行窄化处理,过滤红光而保留蓝光与绿光,进而可提升成像的清晰度与准确度。在检查过程中能够明确病灶的分界线,进而针对不规则的微血管结构进行详细观察,进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11-12]。高宏等[13]对42例胃黏膜可疑病变研究对象应用NBI-ME与白光内镜检查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结果提示NBI-ME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白光内镜。刘晶晶等[14]通过对150例患者行血清学及NBI-ME检查,收集相关病例的发病年龄、性别、血清学相关指标及NBI-ME内窥镜检查图像,将其胃黏膜图像和血清学标志物与组织学进行比较,并行相关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尽管血清学指标对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ME-NBI内窥镜检查在萎缩性胃炎诊断方面更准确。在本研究中,疑诊AIG患者共56例,经病理确诊AIG患者35例,NBI-ME模式组对AIG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白光模式,其原因可能与NBI-ME能够提高胃黏膜萎缩诊断及指导精确活检有关。

  综上,NBI-ME模式较白光胃镜模式在诊断AIG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可为AIG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白荣庆,徐永辉.放大胃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15):216-219.

  [2]曾丽妮,吴伟东,雷延昌.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及内镜下表现(附31例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2022,28(1):77-81.

  [3]纪文静,阿里木江·阿不杜热合曼,丁永年.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5):86-88.

  [4]武鸿美,刘超,肖泽斌,等.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49(7):721-726.

  [5]洪静,冯珍,程中华,等.普通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11):1189-1192.

  [6]刘欣,张晓敏,张军,等.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对慢性胃炎诊断价值的探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4):516-519,544.

  [7]武鸿美,刘超,肖泽斌,等.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J].中华病理学杂志,2020,49(7):721-726.

  [8]沈国菊,王代文,肖华静,等.自身免疫性胃炎23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2,38(4):471-473.

  [9]郭锋,梁军才,张磊,等.结肠镜窄带成像技术对直径小于2 cm结肠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11):1719-1722.

  [10]王中良,许贺春,白洁.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与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在消化道早期癌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36(9):875-878,882.

  [11]杨洋,付新新,罗晓旭,等.自身免疫性胃炎40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22,35(2):5-8,15.

  [12]吴义娟,陈现亮,周胜云,等.白光内镜、放大内镜及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的诊疗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1,29(6):110-116.

  [13]高宏,马莹.NBI-ME与白光内镜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9,17(1):75-77,4.

  [14]刘晶晶,崔静,王颖,等.放大窄带成像和血清学检测对萎缩性胃炎诊断的对比性评估[J].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0-4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