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论文

2023-12-28 09:55:30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盐城市大丰中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前瞻性研究,各30例,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24 h炎症因子水平,术前与术后1周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更长,总出血量更多;与术前
【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盐城市大丰中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观察组(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前瞻性研究,各30例,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24 h炎症因子水平,术前与术后1周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更长,总出血量更多;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更高;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更高;与术前比,术后1周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均显著升高(均P<0.05);但两组间术前与术后1周HBV、LBV、P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假体松动、髋臼磨损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耗时更长,出血量更多,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但其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两种手术均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因此,临床需结合患者手术耐受程度合理选用手术方案。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炎症因子;血液流变
股骨颈骨折作为临床骨科的常见疾病,患病群体大多为老年人,由于其自身机体各项功能退化,骨质疏松程度不断加重,导致骨强度降低,在外界的突然应力影响下会产生股骨颈骨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可以保留其关节囊,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且该术式操作较为简单,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得以良好控制,患者能更好地耐受手术;但有学者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将患者股骨头、髋臼全部置换为人工生物假体,虽手术操作难度较高,但比半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头与髋臼匹配效果更好,具有更高的关节强度[1-2]。因此,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纠正骨折,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盐城市大丰中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骨折Gardon分型[3]:Ⅲ、Ⅳ级分别18、12例;年龄61~83岁,平均(69.53±4.42)岁;男性17例,女性13例。观察组患者中骨折Gardon分型:Ⅲ、Ⅳ级分别17、13例;年龄63~82岁,平均(70.42±2.70)岁;男性18例,女性12例。比较两组骨折Gardon分型、年龄、性别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符合《成人股骨颈骨折诊治指南》[4]中诊断标准者;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髋臼软骨无明显退变者等。排除标准:其他因素导致的股骨颈骨折者;存在患侧半/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史者;因机体情况对手术不耐受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手术方法两组麻醉方式均为硬膜外麻醉,并取健侧卧位。对照组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切口选取部位为髋关节后外侧,将皮下组织逐层切开分离至骨折端并完全暴露,随后将关节囊切开,取出股骨头,切断股骨头圆韧带,在保留1.5 cm左右残端的基础上,截取股骨颈,并对股骨进行扩髓,选取合适股骨头假体及股骨头柄,进行髓腔冲洗后安装固定假体,将关节复位成功后,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观察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切口选取位置为髋关节后外侧,将皮肤组织逐层切开之后暴露患者的关节囊,而后继续向下切开至露出股骨头,髋关节进行内收外旋后取出股骨头,并将股骨柄生物假体植入其中,清理髋臼内的软骨、损伤组织、破损肌肉等,而后按照患者髋臼的大小选择人工髋臼,对髋臼位置、股骨柄进行调整,对髋关节置换进行检查完好之后再将引流管放置好,然后将切口进行缝合。术后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其自身恢复情况引导其开展早期功能性锻炼,并指导其定时翻身,告知患者定期复查。术后随访3个月。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总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通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5]评估髋关节功能,满分100分,>9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尚可;<70分为差。②炎症因子。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术前与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并检测。③血液流变学。采血方式同③,术前与术后1周采用血液流变仪(淄博恒拓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型号:HT-100A)检测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水平。④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假体松动、髋臼磨损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 2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均经K-S法检验证实均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延长,总出血量增多;且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ri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术后1周两组患者HBV、LBV、PV均与术前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假体松动4例,髋臼磨损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00%(6/30);观察组中假体松动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3.33%(1/30)。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8,P>0.05)。
3讨论
手术是针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常用方式,包括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等,其中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指将股骨头置换为人工股骨头假体,其在手术过程中,可将髋臼侧的骨性结构和软骨结构保留原来正常的组织结构,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在临床上,具有操作简单、失血量少的优势,但研究发现,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臼下软骨组织容易与人工关节的股骨头产生磨损,从而导致髋部疼痛[6]。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将人体骨性髋关节的髋臼软骨打磨去除,将股骨头连同部分股骨颈截除,再置换成人工的髋臼和人工股骨头制成的人工髋关节,具有股骨假体与人工髋臼匹配度高的优势,相较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其可缓解髋臼磨损[7-8]。本研究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长、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对照组延长,总出血量较对照组增多,且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ris评分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更高,表明相较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机体创伤更大,术中出血量更多,致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长,但其更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还需结合患者耐受程度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此外,有研究表明,机体可受假体、异物的置入及手术创伤等因素的刺激,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应激反应,表现为炎症应激因子水平升高[9]。本研究中,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IL-6、CRP水平均较术前更高,且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更高,也进一步证实了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机体的创伤更大。究其原因可能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将人体自身的髋关节骨性部分全部换成人工的髋关节有关。
在王志等[10]研究中发现,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凝血酶原、组织因子等大量释放,造成一系列酶原被激活,致使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合成增加,血栓调节蛋白受到抑制,进而引起血栓。基于此,本研究关注了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与术前比,术后1周两组患者HBV、LBV、PV均呈升高趋势,但对两组间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手术均会一定程度上导致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机体微循环障碍,而全髋关节置换术不会进一步加深对其的影响。分析其原因,两种手术均会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而术后均会根据所有患者自身情况进行早期的康复指导,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因此未出现较大的差异。同时,本研究通过术后3个月的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相较于半髋关节置换术所出现的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究其原因,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臼及股骨头均进行替换,手术过程中可以将患者的髋关节与假体进行更好地匹配,从而降低假体与关节间的摩擦,因此,其稳定性与匹配度更好,假体松动、髋臼磨损率更低[11]。但由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样本量较少,且随访时间较短,因此并未对比出两种手术的显著差异。此外,还需注意的是,髋关节置换术后要保持患肢外旋外展,避免因体位错误引起髋关节脱位。
综上,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耗时更长,出血量更多,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但其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两种手术均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因此,临床需结合患者手术耐受程度合理选用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
[1]罗大辉.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6):54-56.
[2]李世峰,关江,赵鹏飞,等.老年股骨颈骨折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J].河北医药,2016,38(13):
2029-2031.
[3]张保中,常晓.股骨颈骨折的分型及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国骨伤,2016,29(11):973-976.
[4]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成人股骨颈骨折诊治指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8,20(11):921-928.
[5]罗殿中,张洪,程徽,等.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量表在髋臼周围截骨术评价中的应用69例报告[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6,
5(2):105-108.
[6]林榕镔,尹金铭,林家永,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性及并发症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37(11):116-117.
[7]郭涛,张亚奎,张星火,等.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15(8):1498-1500.
[8]杨昆,解小彬,郭维忠,等.不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1,33(9):54-57.
[9]王雷,张浩沙强,郭瑞,等.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对血清OPG、BGP、ALP、CRP、IL-6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15):2973-2976.
[10]王志,杨卫新,张秀花,等.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22(15):1684-1687.
[11]田伟超,杨阳.半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23,26(1):4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