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论文

2023-12-22 15:29:28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该院收 治的 82 例 ACI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该院收 治的 82 例 ACI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1 例。对照组予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 [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 -6 (IL-6)] 水平、神经功能 [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 Rankin 量表(MRS)] 评分, 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 治疗总有效率为 92.68%(38/41), 高于对照组的 70.73%(29/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治疗后, 观察组血清 TNF-α、IL-6 水平及 NHISS、MR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2.20%(5/41), 与对照组的 7.32% (3/4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5)。 结论: 丹参多酚酸联合丁苯酞治疗 ACI 患者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改善 患者神经功能,效果优于单用丁苯酞治疗。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丹参多酚酸,丁苯酞,神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
Effects of Salvianolic acid combined with Butylphthalide in treatment ofpatientswith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AN Shasha1. SUNYongfa2. TIAN Mengmeng1
(Anyang People’s Hospital No.6. 1. Pharmaceutical Department, 2. Neurological Department, Anyang 4550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Salvianolic acid combined with Butylphthalide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Methods: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82 patients with ACI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22.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 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utylphthalid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alvianolic acid for injection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e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interleukin-6 (IL-6)],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68% (38/41), which was higher than 70.73% (29/41)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serum TNF-α, IL-6 and the NHISS and MR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Further,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2.20% (5/41), compared with 7.32% (3/41)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Conclusions:Salvianolic acid combined with Butylphthalid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ACI patients, which can alleviate the inflammatory state and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Butylphthalide treatment.
【Key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Salvianolic acid; Butylphthalide; Neurological function; Modified Rankin scale
急性脑梗死(ACI)是由颅内或颈部大动脉粥 样硬化、小动脉闭塞等导致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 主要致病因素有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脏病、烟雾 病等 [1]。ACI 患者具有起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的 特点,发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就诊时常错过溶 栓治疗时机,只能采取抗血小板、营养神经等保守 治疗 [2] 。丁苯酞是一种脑保护药,具有较强的抗缺 血作用,能改善大脑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减轻脑损伤 [3] 。丹参多酚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是丹参乙酸,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能 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血液循环 [4] 。本文 探讨丹参多酚酸联合丁苯酞治疗 ACI 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 本院收治的 82 例 ACI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 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5] 中 ACI 相 关诊断标准, 经磁共振成像、颅脑 CT 等检查确诊; 发病至入院时间 <24 h。排除标准: 大面积脑梗死; 心源性脑梗死;合并脑出血或有出血倾向;有颅内 手术史;伴有其他颅脑疾病;对本研究药物存在过 敏反应;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儿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 过。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1 例。观察组:男 18 例, 女 23 例;年龄 48~83 岁, 平 均(62.15±3.29) 岁; 发 病 时 间 6~19 h,平均 (13.75±2.49)h。 对 照 组: 男 20 例, 女 21 例; 年龄 48~82 岁, 平均(62.39±3.41) 岁; 发病时间 6~20 h,平均(13.68±2.45)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降血脂、降颅压、 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控制血压、血糖正常,实 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丁苯酞氯化钠 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00041.25 mg ∶ 100 mL)治 疗, 静脉 滴注, 25 mg/ 次, 滴注时间 >50 min, 2 次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丹参多 酚酸(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20110011. 0.13 g)治疗,将 0.13 g 丹参多酚酸加 入 10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 次 /d。 两组用药时间均为 2 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 估标准如下,基本痊愈:治疗 2 周后,患者头晕、 头痛、意识障碍、四肢麻木等症状消失,美国国 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降低 >90%; 显效:治疗 2 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NIHSS 评 分降低 46%~90%; 有效:治疗 2 周后,患者症状 有所缓解,NIHSS 评分降低 18%~45%; 无效: 治 疗 2 周后,患者症状未见缓解甚至加重,NIHSS 评 分降低 <18%。 总有效率 =(治愈 + 显效 + 有效) 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 疗 2 周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取患者空腹外周静 脉血 3 mL, 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 测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 -6 (IL-6)水平。(3)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 2 周 后神经功能。采用 NHISS 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分值范围 0~42 分, 分数与神经功能呈反比;采用 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状态,分值 0~5 分,0 分表示没有症状; 1 分表示有轻微症状,但不影响日常生活;2 分表示有轻度 残疾,但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3 分表示中 度残疾,需要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但能 独立行走;4 分表示中度残疾,不能独立行走,日 常生活活动严重依赖别人;5 分表示重度残疾,需 要全天候照顾和护理。(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 70.73%(29/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 前,两组血清 TNF-α、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血清 TNF-α、 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 组 NHISS、M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治疗后, 两组 NHISS、MRS 评分均低 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 见表 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 12.20%( 5/41),与对照组的 7.32%( 3/41 )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ACI 是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脑血管疾病,具有 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该病发病机制复杂,血管 病变、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肥胖等因素均会 导致大脑动脉狭窄和堵塞,引发脑部供氧和供血不 足,进而形成 ACI[6-7] 。患者发病早期常伴随头晕、 头疼、耳鸣、四肢麻木等症状,即使得到治疗,仍 会遗留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 力 [8-9] 。尽早采取神经保护及促循环治疗,可降低 神经损伤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丁苯酞是从芹菜籽中提取的化合物,其药理作 用较多,不仅能选择性抑制花生四烯酸和血小板聚 集,减轻炎症级联反应,保护患者神经功能,还能 重建缺血区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缩小梗死 面积 [10]。丹参多酚酸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药用成 分,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ACI,能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大 脑局部血供,减轻缺血区域再灌注损伤,保护患者 神经功能 [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 照组, 治疗后 NHISS、MR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提 示丹参多酚酸联合丁苯酞治疗 ACI 患者可改善其神 经功能,提高疗效。分析原因为丁苯酞能直接作用 于脑细胞线粒体,重建脑缺血区微循环,增加微血 管数量, 减少脑细胞死亡 [12]。丹参多酚酸中含有多 种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拮抗缺 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还可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微循环修复;二者联合可全 面保护脑神经,增加缺血区血流量,改善患者神经 功能 [13]。
卒中后脑损伤与中枢系统发生炎症级联反应有 关。 TNF-α 可参与 ACI 的发生和发展, 其表达过 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纤溶酶原和纤维蛋白溶解酶的释放,促进内皮细胞因子合成,导致内皮细胞表 面产生促凝状态,加快血栓形成 [14] 。IL-6 具有多 种生物学功能,可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 大脑缺血缺氧时,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出现 增生, 从而诱导 IL-6 的产生 [1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TNF-α、IL-6 水平低于对照 组,提示两种药物联合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分析 原因:丁苯酞对线粒体膜流动性具有保护作用,可 保护线粒体功能,提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毒 性,抑制脑缺血产生的炎症反应。丹参多酚酸中的 丹酚酸 B 能发挥抗氧化作用,有效清除氧自由基, 发挥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还能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 的代谢途径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 [16]。此外, 两组不 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用 丹参多酚酸治疗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丹参多酚酸联合丁苯酞治疗 ACI 患 者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改善患 者神经功能,效果优于单用丁苯酞治疗。
参考文献
[1] 叶荣洲,吴海云,杨志燕,等 . 茴拉西坦配合血塞通对老年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血清 TLR4/NF-κB 信号通路的影 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42( 15 ): 3649-3653.
[2] Shimada T, Shindo A, Imai H,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and blood pressure/heart rate variability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J]. 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22.31(7):504.
[3]孙海燕,王云成,田晶 .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 死疗效及对 C 反应蛋白的影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 42( 22 ): 5435-5438.
[4]何地芹,方明昊,俞明明,等 . 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 者 血 清 GFAP、PGP9. 5 IL-5、IL-6、IL-8、IL-10 表 达 水 平 和预后的影响 [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22 ,39( 10 ): 905-908.
[5]饶明俐 .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5-27.
[6]李涛 . Solitaire 支架机械取栓与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 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J]. 医学临床研究,2021. 38( 4 ): 536-538.
[8]Lapergue B, Labreuche J, Blanc R, et al. Combined use of contact aspiration and the stent retriever technique versus stent retriever alone for recanalization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therandomized ASTER 2 study protocol [J]. J Neurointerv Surg,2020. 12( 5 ): 471-476.
[9]陈新,张传玲,吴晖,等 . 不同时间点使用活血化瘀针剂治 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 ,16( 4 ): 753-756.
[10] 张冬子,陈斌 . 丁苯酞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 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J]. 医学临床研究, 2022 ,39( 11 ): 1630-1633.
[11] 杨爱华 . 果糖二磷酸钠联合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浆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 18( 12 ): 1769-1771.
[12] 宋祺,孙西庆 .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J]. 山东医药,2021.61( 13 ):72-75.
[13] 方悦琳,张琳成,姚奇谷,等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 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的 Meta 分析 [J]. 浙江医 学, 2021.43( 7 ): 757-762.
[14] 赵丽艳,龙海霞,赵健,等 .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中西医结合心 脑血管病杂志, 2018 ,16( 18 ): 2757-2759.
[15] 李耀磊,刘丽娜,王莹,等 . 丹参多酚酸对照提取物在丹参药材及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中 药杂志, 2019.44( 24 ): 5446-5450.
[16] 张娟,赵路清,胡风云,等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新生促进作用及对脑灌注改善作用的观察研 究 [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1 ,38( 7 ): 617-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