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兴县地区恙虫病的临床特征 及早期诊疗恙虫病的临床价值论文

2023-12-21 10:57:06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目的分析广东新兴县地区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疗恙虫病的临床价值,为恙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来自于新兴县地区且于云浮市新兴县人民医院经临床诊断并确诊的60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新兴县地区恙虫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特征,分析其早期临床诊断价值。记录60例患者的年龄、职业、发病季节分布情况;按照患者病程将60例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发热1~6 d内入院患者(30例)为A组,发热7 d后入院患者(30例)为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布情况,血清天冬氨酸
【摘要】目的分析广东新兴县地区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疗恙虫病的临床价值,为恙虫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来自于新兴县地区且于云浮市新兴县人民医院经临床诊断并确诊的60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新兴县地区恙虫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特征,分析其早期临床诊断价值。记录60例患者的年龄、职业、发病季节分布情况;按照患者病程将60例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发热1~6 d内入院患者(30例)为A组,发热7 d后入院患者(30例)为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布情况,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治疗结局。结果60例恙虫病患者中,以51~60岁、61~70岁患者占比最高;职业分布中,民工占比最高;发病季节分布,以7~9月较为集中;60例恙虫病患者中,发热症状占比最高;与A组患者比,B组发生乏力畏寒及全身酸痛临床症状患者占比更高(均<;0.05);两组患者发热症状、焦痂或溃疡、头痛、淋巴结肿大、咳嗽或咳痰、皮疹、肺部啰音、无脏器损坏、单脏器损害、两脏器损害、3个以上脏器损害患者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与A组患者比,B组患者血清AST、ALT、BUN、Scr、CK-MB、CRP水平均更高(均<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B组的80.00%(<0.05)。结论广东新兴县地区恙虫病多发生于51~70岁的民工,且多集中发生于7~9月份,发病人群均伴有发热症状,且发热1~6 d内早期诊治对于预防患者心、肝、肾损伤至关重要,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恙虫病,流行特征,早期诊断,临床特征,器官损伤,预后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各类鼠类是此病的首要传染源,鸟、家畜、野鸡等也可成为储存宿主,恙螨及地里恙虫是传播该病的媒介,人对恙虫病有普遍易感性。既往有研究指出,恙虫病以沿海岛屿地区为多发,我国南北方流行的季节有所不同,南方各省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一般是在5~11月份;北方好发秋冬季节,发病是以9~12月为主,流行高峰一般是出现在10月份[1-2]。因此不同的地区,其流行病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恙虫病具有起病急的特点,大多数患者均伴有高热、全身酸痛、疲乏、食欲减退等急性感染性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在患病第2周,患者病情会明显加重,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部分患者可伴有多器官损伤,对其预后十分不利[3]。近年来,恙虫病在我国多个城市流行起来,但由于该病的临床特征不典型,很难引起患者自身重视,导致病情延误,且经常会出现误诊的情况。基于此,为提高对恙虫病临床表现的认识和减少误诊、漏诊现象,现对广东新兴县地区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疗恙虫病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来自于新兴县地区且于云浮市新兴县人民医院经临床诊断并确诊的60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36例,按照患者病程将60例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发热1~6 d内入院患者(30例)为A组,发热7 d后入院患者(30例)为B组。纳入标准:符合《恙虫病临床诊治特点及预防》[4]中恙虫病的诊断标准者;近期有户外活动史,如农村垂钓、草地坐卧、野营训练、田间劳作等;症状为急性发热、叮咬部位焦痂或溃疡形成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外斐试验抗体效价>1∶160者等。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者;合并慢性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等。研究经云浮市新兴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2研究方法①记录60例患者的年龄、职业、发病季节分布。②记录A、B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布情况。③记录并比较A、B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待其血液凝固后,进行离心(转速为3 000 r/min,时间为10 min)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指标。④统计A、B组患者的治疗结局。所有患者均接受保肝、降酶、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并给予注射用盐酸多西环素[广东健信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74,规格:0.1 g/瓶],静滴治疗,成人0.1 g/次,2次/d,连续使用7 d,未成年人减半。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疗效评价标准如下,治愈:治疗7 d后患者体温和各项临床症状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显效:治疗7 d后患者体温基本恢复,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主要检查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7 d后患者体温有所降低,但未恢复正常,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实验室主要检查指标有所恢复,但未恢复正常;无效:患者体温未下降甚至升高,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未变化甚至加重[4]。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均经K-S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60例患者年龄、职业、发病季节分布情况60例恙虫病患者中,年龄分布中以51~60岁、61~70岁占比最高;职业分布中,民工占比最高;发病季节分布中,以7~9月发生占比最高,见表1。2.2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布情况60例恙虫病患者中,发热症状占比最高;与A组比,B组发生乏力畏寒与全身酸痛临床症状患者占比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发热、焦痂或溃疡、头痛、淋巴结肿大、咳嗽、咳痰、皮疹、肺部啰音、无脏器损坏、单脏器损害、两脏器损害、三个及以上脏器损害患者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2.3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检查结果比较与A组比,B组患者血清AST、ALT、BUN、Scr、CK-MB、CRP指标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治疗结局比较A组患者中治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30/30);B组患者中治愈14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24/30),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
3讨论
我国是全球恙虫病传统疫区之一,近几十年来发病区域不断扩大,1985年以前仅分布于长江以南广东、浙江等省份,1986年以后扩散至山东、北京等长江以北地区,广东省于1948年于全国首次分离出恙虫病立克次氏体,此后每年均有病例报告,成为我国恙虫病的主要流行省份之一。相关研究报道,恙虫病报告增加可能是由于该病流行区域扩散,超出了先前的自然疫源地,同时报告制度的逐步完善和医疗系统对恙虫病认识水平的提高[5]。但由于恙虫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及皮肤溃疡等,患者一般会认为是普通疾病,难以引起患者的重视,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患者在7 d或7~14 d病情加重后就诊,导致病情延误,因此找出快捷诊断该病的方法尤为重要。
恙虫病的潜伏期是5~20 d,流行于夏秋季节,农民与草地接触频繁的青少年及从事野外劳动的人容易得此病[6]。本研究中,60例恙虫病患者中,年龄分布中以51~60、61~70岁占比最高;职业分布中,民工占比最高;发病季节分布,以7~9月较为集中。分析认为,国内退休人员的年龄女性为50~55岁,男性为55~60岁,此年龄段人群时间较多,且体力与精力尚可,结伴去野外游玩、爬山次数较多,户外活动较频繁,更容易接触感染源,发病风险高;恙虫病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民工从事户外活动,与恙螨接触概率较大,发病风险高,而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中老年居民在家务农,故而恙虫病患者中,以51~70岁人数占比最多,民工占比最高;加之我国7~9月份天气炎热潮湿,草木繁盛,有利于媒介昆虫的滋生繁衍,提早出蛰,因此7~9月份感染恙虫病的患者的占比也最高[7]。对此,医院与社区应加强对退休人员的健康宣讲,嘱咐7~9月份注意尽量避免野外游玩,一旦发生高热、畏寒或寒颤、疲乏等急性症状,立即到院就诊,以防疾病加重。
恙虫病发病后急起发热,体温迅速上升可以达到39℃~40℃,其次发热的同时可以出现乏力畏寒、全身酸痛症状,可伴有食欲减退,随着病情进展,可以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患者可发生昏迷,部分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8]。本研究中,60例恙虫病患者中,发热症状占比最高,其他症状不典型;与A组患者比,B组发生乏力畏寒及全身酸痛临床症状患者占比更高,提示恙虫病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能够随着疾病恶化程度进展而提升。因此,应强化恙虫病疾病知识宣教,不仅在医院内宣教,也可借助自媒体或宣传手册等工具为患者进行疾病知识讲解,从而有效提升群众疾病知识掌握度,减少病情延误的情况。
恙虫病常会累及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多样化,当患者早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长时间的发热能够导致肝、肾、心肌损伤,严重情况甚至导致多器官衰竭[9-10]。本研究中,B组患者血清AST、ALT、BUN、Scr、CK-MB、CRP水平均高于A组患者,表明发热1~6 d内应及时采取救治措施,以免病情延误。且发热1~6 d内的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而发热7 d后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0.00%,这也提示临床需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宣教,让伴有症状的患者及时到院就诊,早期诊断、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改善临床预后效果。
目前临床上对于恙虫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且无有效疫苗,故而此疾病的预防十分重要。现今预防恙虫病的方法包括:消灭传染源(如灭鼠),应强化民众灭鼠意识,社区组织群众进行综合灭鼠。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恙虫病病程延长,患者发生脏器损伤的概率越大,疾病预后越差。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恙虫病的防治宣传,强化群众对恙虫病的认知,大力宣传恙虫病的相关知识,提倡尽早就医。同时也要加强医护人员对恙虫病的认知,降低恙虫病的误诊率,提升恙虫病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率。
综上,广东新兴县地区恙虫病多发生于51~70岁的民工,且发生于7~9月份,患者普遍伴有发热症状,且发热1~6 d内早期诊治对于预防脏器损伤至关重要,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金堤,宋志英,吴玉婵,等.江西地区恙虫病74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3,23(1):34-39.
[2]屈宏宇,张立芹.北京市平谷区208例恙虫病流行特征及临床症状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6):696-697,735.
[3]李文,马德龙,赵嘉欣,等.广东省恙虫病流行特征及发病风险预测[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1,32(3):334-338.
[4]栗绍刚,郭东星,李静宜,等.恙虫病临床诊治特点及预防[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19,26(2):118-123.
[5]吴秋美.早期诊断及治疗恙虫病的临床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6):19-20,23.
[6]辛化雷,李晓静,徐士林,等.2006—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19):3475-3478.
[7]丁飞,杨珂,张承中,等.江苏省射阳地区2017—2018年34例恙虫病临床特征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12):721-724.
[8]魏跃红,李晓宁,吴新伟,等.广州市恙虫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2):171-174.
[9]邝仕成,吴彪,陈贻彪,等.海口市某医院330例恙虫病流行和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1,21(5):512-516.
[10]廖云珍,叶晓光.广州地区恙虫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6):709-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