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效果论文

2023-08-26 15:37:12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6 月该院收治的 60 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6 月该院收治的 60 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核心稳定训练,观察组在 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 Schober 试验距离及指地距离(FFD)。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29/30), 高于对照组的 73.33%(22/30),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 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腰椎 JOA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 Schober 试验距离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两组 FFD 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温针灸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腰椎功能,降 低疼痛程度,改善脊柱活动度,效果优于单纯核心稳定训练。
【关键词】 温针灸,核心稳定训练,非特异性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Schober 试验距离,指地距离,疼痛
Effects of warm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on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YANG Fei1. LI Peng2. ZENG Xiangrui3
(Jiamusi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 Prevention Department,
2. Orthopedics Department, 3. Manipulation Department, Jiamusi 154002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warm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on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60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21 to June 2022.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3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arm acupuncture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 the Schober test distance, and the finger to ground distance (FF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67% (29/30), which was higher than 73.33% (22/3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V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umbar JOA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Schober test distance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ng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FFD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Warm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can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the JOA score, reduce the VAS score, prolong the Schober test distance, and shorten the FFD.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Keywords】 Warm acupuncture;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Visual analogue scale; Schober test distance; Finger to floor distance; Pain
非特异性腰痛是指无法查明病因、无明显组 织病理学结构改变的一类腰痛总称,约占腰痛的 85%[1] ,疼痛部位常集中在腰部、腰骶和臀部 [2]。核心稳定训练主要对核心肌群进行稳定、力量、协 调等能力锻炼,有助于增强核心肌群的稳定性,但 部分患者单用训练效果欠佳 [3]。中医学认为, 外伤、 久坐及长期劳累等均会造成腰部经脉不畅、气血运 行失常,气滞血瘀致脉络拘急、腰府失养,进而导 致腰痛,应治以活血化瘀、通调气血 [4] 。温针灸结 合针刺和艾炙, 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功效 [5]。
本文观察温针灸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 痛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6 月 本院收治的 60 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 究。纳入标准:符合《腰痛防治指南》中非特异性 腰痛诊断标准 [6] ;经临床表现、体格和影像学检查 确诊;入组前 2 周未接受相关治疗;依从性良好, 可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既往有腰椎手术史; 存在强制性脊柱炎、椎间盘突出、脊柱滑脱等器质 性疾病;伴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及家 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KY2019-108)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 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男 17 例, 女 13 例;年龄 28~54 岁, 平均(41.82±5.98 )岁;病程 15~21 周, 平均( 18.42±1.28) 周。观察组:男 14 例, 女 16 例;年龄 31~52 岁, 平均(41.68±6.23 )岁;病程 13~24 周, 平均( 18.36±2.68)周。两组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核心稳定训练。( 1 )双桥 运动:患者取仰卧位,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 小腿放于瑞士球上,抬起骨盆,保持肩部、骨盆与 双足在一条直线上,维持 30 s,然后缓慢返回最初 位置,每组 10 次;( 2)单桥运动:在步骤( 1 ) 动作完成后,缓慢抬起一侧下肢,维持 15 s,再换 另一侧,交替进行 10 次;( 3)双膝屈曲双桥运 动:在步骤( 1 )动作完成后,双脚共同发力,将 瑞士球移向臀部,膝关节缓慢屈曲,同时身体维持 在同一平面,维持 15 s,每组 10 次;( 4) 反桥运 动:仰卧于瑞士球上,双脚叉开,与肩同宽,双膝 屈曲 90° ,维持 60 s,每组 10 次;( 5)髋膝关节 屈曲反桥运动:在步骤(4)动作完成后,屈曲一侧 髋关节成 90° ,维持 10 s,缓慢返回最初位置,再 换另一侧, 交替进行 10次;( 6)单腿伸直反桥运动: 在步骤(4)动作完成后, 伸直一侧膝关节, 维持10s, 再换另一侧,交替进行 10 次。以上动作 1 组 /d, 共治疗 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取命 门、腰阳关、阿是、央脊、关元俞、肾俞、环跳及 委中穴,其中 2 个穴位为 1 组,同时进行温针灸。 患者取俯卧位, 医师先行手部消毒, 再行穴位消毒, 选用 0.25 mm×75 mm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 20162200970), 各 穴位均直刺进针 30~45 mm;留针时,取 1.5 cm 紧 实艾条插于针柄,点燃艾条下端,灸完后再换下一 组穴位继续施炙,每穴灸 2 壮,隔天 1 次,共治疗 4 周。
1.3 观察指标 ( 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参照《中 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估疗效 [7] 。治愈:腰痛症 状消失,腰椎功能恢复正常,日常活动不受限;显 效:腰痛症状显著减轻,腰椎功能明显改善,日常 活动偶尔受限;有效:腰痛症状有所减轻,腰椎功 能有所改善,日常活动明显受限;无效:未达上述 标准。总有效率 = (治愈 +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 例数 ×100%。( 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 和腰椎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 痛程度 [8] ,总分 0~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剧 烈;采用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数 评估腰椎功能 [9] ,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 活动受限度和膀胱功能,总分 0~29 分,分值越低 表示腰椎功能障碍越明显。(3)比较两组治疗前 后脊柱活动度指标 [Schober 试验距离和指地距离 ( FFD )] 水平。 Schober 试验:于双髂后上棘连线 中点上方垂直距离10cm及下方5cm处分别作标记, 然后嘱患者弯腰(保持双膝直立位)测量脊柱最大 前屈度 [10] 。采用 FFD 评估腰部屈伸度,患者双脚 并拢站立,膝关节伸直,向下弯腰时两手自然下垂 垂直于地面,患者出现腰部屈曲受限或疼痛时停止 继续弯腰,测量中指尖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若双手 不一样,则取两者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7% ( 29/30) ,高于对照组的 73.33% ( 22/3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前后 VAS 评分和腰椎 JOA 评分比 较 治疗前,两组 VAS、JOA 评分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治疗后,两组 VAS 评 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腰椎 JOA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脊柱活动度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 Schober 试验距离和 FFD 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治疗后,两组 Schober 试验距离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两 组 FFD 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非特异性腰痛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多患者 由久坐、缺乏运动引发,部分患者由运动损伤所致, 后者多为肌肉、韧带或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腰痛 [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 照组。分析原因为温针灸所选穴位中,命门为元气 之根,具有益精补肾、温煦命门相火之功效。腰阳 关为腰腿运动之枢纽,乃阳气通行的关隘,可通利 关节、温肾壮阳、强筋壮骨、止痹祛痛;阿是、夹 脊穴可刺激腰部气血,使局部经脉畅通;肾俞是肾 之精气聚集之处,具有补肾纳气、强筋健骨、舒筋 活络等功效,是治疗腰痛的重要穴位,其与关元俞 同属足太阳膀胱经上重要的背俞穴,在肾俞、关元 俞穴中施针,具有温肾阳、散寒湿之功效,并可使 足太阳膀胱经的气血运行顺畅;环跳穴归属足少阳 胆经,为足少阳与足太阳经之交会穴,针刺环跳穴 能够同时调理足少阳与足太阳之经气,还能疏通经 络,通利腰腿;委中是治疗腰背疼痛的常用穴位,针刺该穴位可通络止痛 [12-13] 。温针灸上述穴位可补 肾强督、温经通络、祛邪止痛,与核心稳定训练联 用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 JOA 评分高于对照组, Schober 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FFD 短于对照组。 分析原因为艾叶可温经散寒,温针灸将针刺与艾灸 相结合, 先用针刺刺激特定穴位, 再给予艾灸处理, 将针刺疏通经络之功与艾灸温通之力相结合,于留 针时可将温热之力沿着针身一直传至针刺部位,并 向下深入组织,从而达到温阳散寒、祛风除湿的目 的 [14]。同时, 艾绒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会加强针刺效 果,进而促进腰部血液流动和新陈代谢,利于水肿 和炎症的吸收,进而减轻疼痛程度,改善 Schober 试验距离和 FFD。
综上所述,温针灸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 异性腰痛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腰椎功能,降 低疼痛程度,改善脊柱活动度指标,效果优于单纯 核心稳定训练。
参考文献
[1] 刘海文,董宝强,李光明,等 . 从“肝肾 - 经筋”理论探讨非特异性腰痛 [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 ( 6 ):1021-1023.
[2]翟永夷,崔燕红,徐浩坤 . 核心稳定运动对慢性非特异性 腰痛患者 β- 内啡肽和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J]. 颈腰痛杂志, 2021.42 ( 1 ): 100-102
[3]李绍康,赵洁,曹晓雯,等 . 针刺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 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J]. 针刺研究, 2022.47 ( 2 ): 160-164.
[4]何霞,李学文 . 中医外治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急性期的研 究进展 [J]. 中国中医急症, 2022.31 ( 10 ): 1869-1872.
[5]王健 . 温针灸联合督脉灸治疗寒湿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 观察 [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19 ( 7 ): 132-134.
[6]王炳强 . 腰痛防治指南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87.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 南京:南京 大学出版社, 2012:58.
[8]徐睿华,马艳,刘金明,等 . 呼吸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慢 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2.44 ( 5 ): 418-421.
[9]陈文杰,曾屹峰,柳满燕,等 . 易罐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慢性 腰痛 37 例的临床观察 [J].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9.37 ( 6 ):717-719.
[10]肖国东, 尹翎, 张罗健, 等 . 基于“中药 -腕踝针 - 肌力训练” 的三联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J]. 中医药信 息, 2019.36 ( 3 ): 51-55.
[11]孙良彬 . 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行核心稳定性运动的多指标疗效 评价 [J]. 颈腰痛杂志, 2019.40 ( 5 ): 607-610.
[12]依奥博,刘晓亭,董宝强 . 经筋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非 特异性腰痛的理论探讨 [J]. 中医外治杂志,2022.31 ( 1 ):126-127.
[13]陈振华,郑其开,陈水金,等 . 温针灸联合三步七法推拿治疗阳虚寒湿痹阻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随机对照试验 [J]. 中 国针灸, 2022.42 ( 5 ): 505-510.
[14]宫玮,范家桂 . 温针灸治疗寒湿型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 分析 [J]. 临床研究, 2021.29 ( 11 ): 8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