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

2023-08-26 14:30:45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的相关性,为临床改善患者肺功能与营养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COPD患者,根据FEV1%水平将COPD患者分为A组(25例,FEV1%≥80%)、B组(22例,50%≤FEV1%<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的相关性,为临床改善患者肺功能与营养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COPD患者,根据FEV1%水平将COPD患者分为A组(25例,FEV1%≥80%)、B组(22例,50%≤FEV1%<80%)、C组(46例,30%≤FEV1%<50%)、D组(20例,FEV1%<30%)。对比4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与PUFA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COPD患者PUFA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B、C、D 4组患者FEV1%、FVC%、FEV1/FVC、PEF及血清α-亚麻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D 4组患者血清亚油酸(LA)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且C、D组均显著低于A组,D组显著低于C组;D组患者血清γ-亚麻酸(GLA)、二十碳四烯酸(AA)显著低于A、B、C组,C组显著高于A组,且B组血清GLA水平显著高于A组,C组血清AA水平显著高于B组(均P<0.05);COPD患者中ALA、EPA、DHA水平与FEV1%(r=0.265、0.231、0.287、0.318)、FVC%(r=0.318、0.257、0.373)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与血清PUFA水平随病情加重变化显著,且其中ALA、EPA、DHA与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于临床指导COPD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不饱和脂肪酸;肺功能;Spearman相关性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是呼吸道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喘息及活动耐力下降等。COPD患者营养状况差、免疫功能低下,为维持细胞代谢与器官功能,防止进一步的营养消耗,应尽早开始营养支持和免疫调节。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人体生长和健康所必需的物质,主要包括ω-3系和ω-6系,其中ω-3系包括α-亚麻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ω-6系包括亚油酸(LA)、γ-亚麻酸(GLA)及二十碳四烯酸(AA),PUFA平时只能通过食物摄入。相关研究发现,膳食补充鱼类和ω-3系脂肪酸的摄入量可改善COPD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等肺功能指标[1];另有研究报道,PUFA的摄入可增加COPD患者体质量、去脂体质量及肌肉力量,改善患者运动耐力,促进患者病情恢复[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OPD患者PUFA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为综合评估COPD患者营养状态、指导临床营养干预、改善患者肺功能及预后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3例COPD患者,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2015年更新版)解读》[3]中的相关标准,根据FEV1%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25例,FEV1%≥80%)、B组(22例,50%≤FEV1%<80%)、C组(46例,30%≤FEV1%<50%)、D组(20例,FEV1%<30%),进行前瞻性研究。A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6例;体质量指数(BMI)18.53~29.51 kg/m2,平均(24.75±1.43)kg/m2;年龄66~82岁,平均(72.00±2.17)岁。B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4例;BMI 19.67~29.05 kg/m2,平均(24.08±0.90)kg/m2;年龄62~80岁,平均(72.10±2.25)岁。C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8例;BMI 19.63~29.41 kg/m2,平均(24.06±0.50)kg/m2;年龄59~84岁,平均(74.65±1.27)岁。D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4例;BMI 18.84~28.35 kg/m2,平均(24.63±1.11)kg/m2;年龄61~81岁,平均(72.42±2.14)岁。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2015年更新版)解读》[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处于稳定期者;神志清醒,能自主呼吸,具备排痰能力者等。排除标准:具有影响肺功能的免疫系统相关疾病者;伴有哮喘、尘肺病等其他肺部疾病者;有肺性脑病、认知功能障碍或其他神经系统病变者等。本研究已获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在患者入院后使用肺功能仪(德国耶格公司,型号:Master Screen)检测FEV1%、FVC%、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并计算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 1/FVC);另采集所有患者入院后空腹静脉血3 mL,经离心处理15 min(转速:3 000 r/min,时间10 min,离心半径:7 cm)取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美国AB SCIEX公司,型号:API 3200MD)测定血清LA、ALA、GLA、AA、EPA、DHA水平,试剂盒由江苏豪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经K-S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COPD患者血清LA、ALA、GLA、AA、EPA、DHA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4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A、B、C、D组患者FEV1%、FVC%、FEV1/FVC、PEF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4组患者血清PUFA水平比较A、B、C、D组患者血清ALA、EPA、DHA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C、D组患者血清LA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且C、D组均显著低于A组,D组显著低于C组;D组血清GLA、AA显著低于A、B、C组,C组显著高于A组,且B组血清GLA水平显著高于A组,C组血清AA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COPD患者血清PUFA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COPD患者血清ALA、EPA、DHA水平与FEV 1%、FVC%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265、0.231、0.287、0.318、0.257、0.373,均P<0.05),见表3。
3讨论
COPD患者早期症状轻,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处于身体消耗的状态,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从而损伤呼吸肌力量,导致肺通气功能受损,加速疾病进展;同时营养不良时出现的低蛋白血症常加重肺水肿,进一步加重呼吸肌的功能紊乱[4]。
肺功能检查是鉴别诊断COPD和评估患者肺通气受损严重程度的主要方法,可以为患者后继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指导。在肺功能指标中,FEV1%、FVC%均是体现小气道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而气道炎症与抗感染治疗疗效的评价主要源自肺功能检测与症状控制程度,临床以检测FEV1%、FVC%水平为主要方法,以此评估COPD的严重程度。在外周气道(内径<2 mm的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由于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导致气道壁损伤和修复过程循环反复发生。修复过程导致气道壁结构重塑,胶原含量增加及瘢痕组织形成,造成气腔狭窄,引起固定性气道阻塞,气流通过受限,导致气流流动受限的病理生理改变,从而引起肺通气的功能障碍[5]。本研究结果显示,A、B、C、D组患者FEV1%、FVC%、FEV1/FVC、PEF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COPD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气道阻塞程度逐渐加重,因此对于COPD患者在规律治疗的同时需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PUFA是指脂肪结构中含有≥2个双键且长度为18~22个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主要包括ω-3系和ω-6系,PUFA不仅可为机体提供能量,还参与肺部、全身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过程。ω-3代谢物在体内具有抗炎作用,可通过生物合成特殊的前分解介质(SPMs)包括分解素、保护素,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因子及趋化因子的产生,诱导巨噬细胞清除凋亡的中性粒细胞,从而抑制COPD患者慢性气道炎症过程[6]。本研究结果显示,A、B、C、D组患者血清ALA、EPA、DHA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COPD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ALA、EPA、DHA水平逐渐降低。ω-6代谢物AA可生成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等,诱导炎症细胞活化、细胞因子生成,促进COPD患者气道炎症发生、肺泡结构破坏等[7];而有关LA与GLA目前相关报道尚不充分,本研究中,A、B、C、D组患者血清LA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且C、D组均显著低于A组,D组显著低于C组;A、B、C、D组患者血清GLA、AA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组间两两比较,D组显著低于A、B、C组,C组显著高于A组,且B组血清GLA水平显著高于A组,C组血清AA水平显著高于B组,提示随着COPD患者病情加重,血清AA、LA、GLA水平呈现出异常波动,但变化规律不明显,且本研究中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A、LA、GLA与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分析原因可能是受样本量、患者其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偏倚,因此仍需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关研究显示,COPD患者ω-3的摄入量会随病情加重而降低,同时通过增加ALA、EPA、DHA的摄入,可明显降低COPD患者慢性咳嗽、咳痰及喘息等症状的发生情况[8]。徐庆连等[9]研究发现,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补充ω-3 PUFA可显著减轻气道炎症,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相关研究显示,ω-3在降低肺血管阻力、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肺组织炎症因子水平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有助于减少血管内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减轻肺水肿、透明膜形成,对肺组织有着良好的保护作用[10]。本研究中,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COPD患者血清ALA、EPA、DHA水平与FEV1%、FVC%均呈正相关,提示ALA、EPA、DHA水平与COPD患者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综上,血清ALA、EPA、DHA水平可反映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ALA、EPA、DHA与FEV1%、FVC%均呈正相关,与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对于临床指导COPD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少,对ω-6代谢物研究不够深入,后期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罗亮,陆肖娴,周书琴.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COPD患者IMV期间细胞免疫功能[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2):38-39.
[2]叶家欣,葛敏.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肺损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6):756-759.
[3]路明,姚婉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2015年更新版)解读[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22):1715-1718.
[4]耿翠萍,张冰清,刘新林,等.COPD患者营养不良-炎性反应状态与其住院风险的关系研究[J].重庆医学,2020,49(16):2728-2731.
[5]李玉群,梁贤球,何晟,等.稳定期COPD患者营养状况与血清脂联素、肺功能、CAT评分的关系[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7):969-972.
[6]许凤琼,胡学宁,王君钰,等.ω-3鱼油脂肪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16,24(12):924-926.
[7]马晶晶,孙冲,张牧焓,等.ω-6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物4-羟基壬烯醛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9):57-64.
[8]葛凯杰,孟佳,郭萍.ω-3鱼油脂肪乳联合生长激素治疗有创机械通气危重患者的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6,37(9):55-56.
[9]徐庆连,王帅,章杰,等.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13,29(4):360-361.
[10]廖新成,郭光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急性肺损伤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进展[J/CD].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0,15(3):219-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