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头颈部 CTA 联合多模态磁共振扫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论文

头颈部 CTA 联合多模态磁共振扫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论文

3

2025-08-12 14:13:26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头颈部CTA联合mp-MRI的诊断价值高于单一诊断,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联合多模态磁共振扫描(multi‐mod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目的选择2023年1月—2024年6月东莞市凤岗医院接诊的60例疑似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头颈部CTA和mp-MRI检查,比较CTA、mp-MRI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显示,60例疑似AIS患者中,阳性41例,阴性19例。头颈部CTA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9例,阴性21例。mp-MRI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8例,阴性22例。头颈部CTA联合mp-MRI的灵敏度为95.12%(39/41)、特异度为89.47%(17/19)、准确度为93.33%(56/60),高于头颈部CTA的85.37%(35/41)、78.95%(15/19)、83.33%(50/60)及mp-MRI的80.49%(33/41)、73.68%(14/19)、78.33%(47/60),三种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3、3.577、5.490,P均<0.05)。结论头颈部CTA联合mp-MRI的诊断价值高于单一诊断,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头颈部CTA;多模态磁共振扫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价值


  中风是全球第二大死因,25岁以上人群中风风险达24.9%[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占中风的87%,表现为肢体无力、言语障碍、视力障碍和严重头痛[2]。及时诊断和疏通血管不仅对迅速恢复脑组织血液供应极为重要,也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诊断AIS但具有侵入性,会增加并发症风险[4]。头颈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则是一种无创、成熟的技术,能够清晰显示颅内血管结构,快速诊断动脉狭窄程度,已在临床检查中广泛应用,但存在辐射暴露、可能诱发对比剂肾病等问题[5-6]。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ultimod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具有高灵敏度,最早可在症状出现后30 min进行检测,可全面评估脑组织功能和结构,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对小血管病变识别不足,早期缺血变化和动态变化监测有限[7-8]。本研究旨在探讨CTA与mp-MRI联合诊断AIS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结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的选择2023年1月—2024年6月东莞市凤岗医院接诊的60例疑似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头颈部CTA和mp-MRI检查。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4~82岁,平均(63.15±8.7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0 min~1 d,平均(12.75±5.39)h;合并高血压36例,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胆固醇症12例;吸烟史33例,饮酒史47例。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存在AIS的典型临床症状[9];年龄≥18岁;体重指数<30 kg/m2;单侧血管出现狭窄或闭塞;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对含碘造影剂过敏者;近3个月内有颅内出血、颅脑外伤或肿瘤病史者;伴有溃疡性胃病等出血风险者;合并严重甲亢、肾衰、心功能失代偿者;影像学资料缺失或图像质量不佳者;存在双侧前后循环大血管病变者;正在使用抗凝药物者;有语言障碍或意识不清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颈部CTA、mp-MRI检测,并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


  1.3.1头颈部CTA使用飞利浦64排型CT设备检查,先开展平扫,范围控制在主动脉弓至颅顶,由头部开始扫描,经肘窝主静脉注射造影剂(碘试剂),浓度350~370 mg/mL第一时相注射50~60 mL:第二时相注射0.9%NaCl40~50 mL,速度为4 mL/s。设120 kV电压、250 mAs管电流,0.75 mm层厚,1.0 mm螺距,0.5 s管球的旋转时间,设265 mm视野窗。上传至软件去骨骼处理,重建颅内血管的三维影像。


  1.3.2 mp-MRI采用西门子1.5T型MRI扫描仪,从颅顶至枕骨大孔平面进行扫描,采用常规序列(矢状位T1WI、横轴位T2WI、冠状位T2-FLAI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3D-TOF-MRA、SWI、3D-ASL。扫描参数: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5 900 s,回波时间(echo time,TE)80 ms;层厚6.0 mm,层间距1.0 mm,视野(field of view,FOV)240 mm×240 mm,扫描时间64 s。DWI扩散弥散系数b值为b值0 s/mm2和1 000 s/mm2;3D-TOF-MRA参数:TR=25 ms,TE=6.9 ms,层厚=0.6 mm,FOV=20 cm,Average=1;3D-ASL进行两次扫描,反转时间为1 525 ms和2 525 ms,TR=4 600 ms,TE=15 ms,层厚=4.0 mm,FOV=23 cm,Average=1;SWI参数:TR=49 ms,TE=40 ms,层厚=3.0 mm,FOV=23 cm,Average=1。


  1.4观察指标


  ①分析头颈部CTA、mp-MRI及两者联合的检查结果。


  ②计算头颈部CTA、mp-MRI及两者联合的的诊断效能值。若头颈部CTA和mp-MRI检查中均为阳性,则判断两者联合检出结果为阳性。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值均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配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头颈部CTA、mp-MRI及两者联合的诊断结果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显示,60例疑似AIS患者中,阳性41例,阴性19例。头颈部CTA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9例,阴性21例。mp-MRI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8例,阴性22例。见表1。

  2.2头颈部CTA、mp-MRI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比较


  头颈部CTA联合mp-MRI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高于单一诊断结果,三种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3讨论


  AIS是一种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的脑血管疾病,致残和致死风险高。据研究,颈动脉斑块积分、血清蛋白水平、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史等均为AIS的危险因素[10]。早期识别并干预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降低AIS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至关重要,CTA和mp-MRI已成为诊断AIS的重要工具。


  神经细胞因组织缺血缺氧而受损是AIS的病理基础[11]。本研究结果,头颈部CTA联合mp-MRI诊断AIS患者,有助于减少误判,其准确度较单独使用头颈部CTA或mp-MRI更高。分析原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有创性可能导致血栓脱落,不适合作为AIS的首选诊断方法[11]。头颈部CTA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狭窄、闭塞等状况,但如果检查时间超出最佳时间窗,可能无法准确显示病变[12];不当的对比剂注射速度、剂量和时机可能导致血管显影不佳;仅从横断面观察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存在一定的放射损伤,对患者的肾功能有一定要求。此外,患者体内的骨质结构等可能产生伪影,CT设备的分辨率、扫描速度等参数设置后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均会影响诊断结果。Mp-MRI无须注入碘影剂,避免肾功能损害,具有无创、耗时短、可重复性高的特点,因此在急慢性脑血管病中应用非常广泛。Mp-MRI结合不同成像技术的优势,如DWI、3D-ASL等多序列、多参数全脑成像,能从不同角度获得组织内标记的血流图像,信噪比和标记有效率高,射频能量沉积少、磁化传递效应轻,能对AIS患者脑部病变进行多方位定量分析,评估AIS血流和细胞代谢的变化,从而提供更全面和更准确的脑实质信息。然而,在AIS的早期阶段,影像上的低密度表征可能不明显,mp-MRI容易丢失血流信号,放射科医师仅凭肉眼难以区分一些小血管,可能导致误诊[8];且mp-MRI诊断费用高,扫描时间长,对患者的配合度要求较高;部分mp-MRI序列如T2-FLAIR序列受时间、梗死模式、血管受累程度等影响,对于微小血管病变的识别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准确反映AIS的病理生理状态;此外,mp-MRI组织分辨率高,对AIS的诊断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但同时也增加了影像解读的难度。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头颈部CTA联合mp-MRI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高于单一诊断结果(P均<0.05),说明本研究联合两种技术,相互补充、弥补不足,可以更全面地评估AIS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


  综上所述,头颈部CTA联合mpMRI在AIS的检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少,未能对比联合诊断AIS患者梗死部位及面积、缺血半暗带及斑块内钙化情况,未来将使用先进的影像处理技术,如人工智能等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进一步提高影像的识别和分析能力,减少AIS诊断中的误诊和漏诊。

 [参考文献]


  [1]LIANG D,GUAN Q,HUANG M,et al.Changing trends of disease burden of stroke from 1990 to 2019 and its predictions among the Chinese population[J].Front Neu‐rol,2023,14:1255524.


  [2]吉廷举,朱雯雯,张力.头颅CT血管造影联合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4,47(5):523-527.


  [3]SUMMERLIN D,WILLIS J,BOGGS R,et al.Radiation dose reduction opportunities in vascular imaging[J].To‐mography,2022,8(5):2618-2638.


  [4]秦元林,于昊,陈月芹.多模态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22,13(8):112-116.


  [5]鲍红图,李志强.基于CTA的侧支循环评分对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浙江医学,2024,46(10):1047-1055.


  [6]张沐源,崔瑜,胡娜,等.多模态MRI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24,26(2):218-222.


  [7]李蕾,徐建,辛奕,等.基于晚期CTA图像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评估价值及对治疗的指导作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3,32(10):954-959.


  [8]邱传珍,杨少春,刘明,等.DSA、CTA联合MR影像评估AIS患者脑支循环及预后性关系[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22,40(1):192-197.


  [9]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4,57(6):523-559.


  [10]潘景江,余翔,刘斌.CTP联合m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后出血性转化(PH2型)的预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3,42(5):722-728.


  [11]徐志嘉,曹月洲,赵林波,等.基于机械取栓术前CTA的侧支循环评分对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型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预测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3,32(2):114-118.


  [12]辛奕,苗重昌,顾艳,等.CTA联合CTPI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和临床预后[J].放射学实践,2022,37(8):96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