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西药和中成药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西药和中成药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17

2025-03-07 13:46:5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西药和中成药配伍致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损害为最多,临床应重视药物配伍的合理性,方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究西药和中成药配伍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配伍使用西药和中成药后产生不良反应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合理配伍、不良反应的症状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西药和中成药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的88例患者中,神经系统损伤者42例,约占47.73%,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类型的占比(P<0.05)。分析不良反应的原因可知,有51例患者因中成药用药剂量过大所致,约占57.95%,明显高于其他因素的占比(P<0.05)。在给药方式方面,有45例患者为注射给药,约占51.14%,较其他方式的占比明显偏高(P<0.05)。结论西药和中成药配伍致不良反应以神经系统损害为最多,临床应重视药物配伍的合理性,方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西药;中成药;配伍;不良反应


  0引言


  西药与中成药配伍的目的在于实现药物之间的优劣互补、相互协同,以增强药效,从而提高临床疗效。西药与中成药配伍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药物之间的毒副作用很难把握,不良反应时有发生,而且二者经常不仅无法起到预期的协同作用,还会相互制约,影响药效的发挥,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1]。中成药通常含有几十味或十几味中药材,药物成分相对复杂,各种中药材的药性与毒性相互叠加、制约,与西药配伍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2]。本次研究针对西药与中成药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了解不良反应的类型、原因,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88例配伍使用西药和中成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41例,男47例;年龄为20~57岁,平均年龄为(33.87±3.46)岁。全部患者均已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并自愿签字。


  1.2方法


  归纳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合理配伍情况、不良反应的症状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良反应类型分析


  在西药和中成药配伍致不良反应的88例患者中,神经系统损伤者为42例,约占47.73%,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类型的占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分析不良反应的原因可知,有51例患者因中成药用药剂量过大所致,约占57.95%,明显高于其他因素的占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给药方式


  在给药方式方面,45例患者采取注射给药,约占51.14%;口服用药者为31例,约占35.23%;药物外用者为12例,约占13.64%;注射给药占比较其他方式的占比明显偏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西药与中成药配伍不合理情况分析


  在西药与中成药配伍致不良反应的病例中,溴化钠、溴化钾等西药与柏子养心片、苏合香丸、安宫牛黄丸等中成药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者为26例,约占29.55%,较其他中药和西药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的占比明显偏高,详见表3。

  3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临床治疗使用西药与中成药配伍的情况越来越广泛。但是,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治疗效果具有不利影响[3]。


  在西药与中成药配伍治疗中,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以中成药用药剂量过大为主。目前,一般中成药为复方制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与西药配伍使用时,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药物成分为水合鞣质类、有机酸碱类、麻黄碱类、金属阳离子类等[4]。首先,临床中麻黄碱类中成药的使用频率较高,一般被用于治疗平喘、止咳。但是,这类中成药与单胺氧化酶制剂的西药配伍使用时会互相制约,降低麻黄碱的代谢水平,抑制儿茶酚胺的分泌,从而引发心率过速、血压增高等不良反应[5]。其次,有机酸碱类中成药在临床治疗中,如果与弱碱性西药配伍使用,会减弱药物的作用。因为这两类药物均属于酸性,配伍使用会导致患者肾脏负担过重,从而引发泌尿系统损伤等不良反应[6]。再次,水合鞣质类中成药在临床治疗中,若与氯丙嗪、红霉素等西药配伍使用,会导致患者肝脏受损,如果长时间使用还会引发药源性肝病[7]。此外,金属阳离子类中成药在临床中具有通便、去火的功效。但是,这类中成药与地高辛、洋地黄配伍使用治疗时,药效会直接作用于心脏,对钠钾泵的活性造成明显抑制,导致机体钙离子含量明显增多,出现钙离子超载的现象,从而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8]。


  从本研究结果可见,在西药和中成药配伍致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不良反应多表现为嗜睡、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例如臣功再欣片、速效伤风胶囊、泰诺片等抗感冒类药物与鼻康片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同时服用后导致药物剂量过大,很容易使患者出现口干乏力、嗜睡、头晕等症状[9];引起不良反应的给药方式以注射居多,这可能是因为注射给药不需通过胃肠道,药液能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迅速地被人体吸收,作用速度快,若药物之间存在相互制约、作用叠加等情况时,易在短时间内引发不良反应。


  西药与中成药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既会影响临床疗效,还会影响药物的临床安全性。所以,临床应重视西药与中成药的合理性使用,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总结了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0]。(1)临床信息:西药与中成药配伍使用前,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详细询问患者过往病史、过敏史,谨慎用药。(2)药物选择: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结合患者病程适当调整药物用量、用法,灵活选择药物,同时应综合考虑西药与中成药的有效药物成分,有效规避配伍禁忌,确保药物配伍的合理性及安全性。(3)给药方式选择:在充分了解患者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选择有效的药物种类、用量、用法,进行综合分析后方可选择给药方式。(4)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性:增强医护人员在西药与中成药配伍使用方面的安全意识,完善临床用药的规范制度,并严格要求医护人员落实、执行,从而提高临床药物配伍、使用的安全意识。同时应针对西药与中成药的药性、配伍的适用证、禁忌证等相关内容,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开展专业性培训,以增加医护人员对药物信息的了解,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使用。(5)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用药指导:要求患者遵医嘱用药,指导患者及家属药物正确使用药物,包括方法、用量、间隔时间等常识,并告知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关注患者饮食情况,进一步促进药物的合理性使用。


  对西药与中成药进行合理配伍,能增强药效,削弱药物的副作用。医护人员充分了解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及药理性质,可使药物配伍更合理、有效。此外,药物的分布与临床疗效具有密切联系,同时也会影响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合理配置药物是发挥药物最佳药效的重要因素。因此,西药与中成药配伍使用时,须谨慎用药并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以提高药物对靶向组织的渗透性,发挥药物间良好的协同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西药与中成药配伍使用时,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但浪费了药物资源,削弱了药效,还会加重患者的病痛程度。所以,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中,应充分了解患者信息,注意药物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高合理用药的意识,尽可能避免不当配伍,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丁振汉.西药和中成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4(6):449-450.


  [2]房伟.我院中成药和西药配伍不良反应的报告及原因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6(20):117-118.


  [3]彭艳.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应用引起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6(36):2-3.


  [4]赵熙婷.我院中成药与西药配伍不良反应报告及原因分析[J].中国处方药,2020,14(11):30-31.


  [5]李余良,姚丹梅,王喜鹊.我院西药与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配伍应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20,12(6):46-47.


  [6]AN G H,GENG X F,JI M C.Current analysis of drug therapy to outpatient depar-tment cases with type2 diabetes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J].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epidemiology,2019,12(2):80-82.


  [7]DU G A,WANG H W,LI J H,et al.Incompatibility of combining us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s[J].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l research,2020,16(8):808-809.


  [8]宋雪英.含化学成分的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应用引起不良反应情况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院,2020,32(3):397-398.


  [9]叶柳贤,古婕,刘燕清.中西药的合理配伍与配伍禁忌研究[J].河北医学,2020,14(3):180-181.


  [10]黄彬彬.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J].当代医学,2019,13(1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