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时的应用研究论文

2025-01-20 14:23:26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时的应用价值。方法目的选取2022年7月—2024年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瘢痕疙瘩形成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时的应用价值。方法目的选取2022年7月—2024年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瘢痕疙瘩形成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曲安奈德混悬液,观察组则在给予曲安奈德混合液治疗前,先于瘢痕疙瘩局部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分析两组治疗时疼痛评分及治疗后12 h瘙痒症状积分,统计两组麻醉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为(0.5±0.2)min,快于对照组的(1.6±0.3)min,麻醉持续时间为(25.8±2.4)min,长于对照组的(6.5±0.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95、48.826,P均<0.05);观察组治疗时疼痛评分及治疗后12 h瘙痒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发生局部感染、血肿形成及皮肤破溃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提高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时的麻醉效果,延长麻醉时间,改善瘙痒症状,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
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疾病,形成后可给予局部注射治疗。常用的局部注射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注射、玻尿酸注射、肉毒杆菌注射等[1]。这些治疗方法可减轻瘢痕疙瘩的红肿、硬结等症状,促进皮肤恢复平滑。以往针对瘢痕疙瘩进行注射治疗时多采取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但部分瘢痕疙瘩相对坚硬或者较为敏感,局部利多卡因麻醉可能无法作用到深层组织,导致患者治疗过程中仍存在痛感[2]。同时利多卡因麻醉的作用时间有限,可能无法覆盖整个治疗过程[3]。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麻醉膜,减轻或消除局部疼痛感,适用于小型手术或短时治疗过程,如皮肤注射、皮肤手术等,具有给药方便,持续效果长等优势[4]。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的选取2022年7月—2024年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瘢痕疙瘩形成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18~48岁,平均(28.5±3.6)岁;瘢痕疙瘩形成时间1~15年,平均(8.2±2.1)年;瘢痕疙瘩部位:头面部10例,四肢15例,颈部者15例。对照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18~49岁,平均(28.8±3.8)岁;瘢痕疙瘩形成时间1~15年,平均(8.1±2.2)年;瘢痕疙瘩部位:头面部9例,四肢16例,颈部者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202206-01LCYJ-10),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瘢痕疙瘩时限超过1年;瘢痕疙瘩位于体表部位,影响日常美观;瘢痕疙瘩存在瘙痒症状;精神状况正常。
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者;对利多卡因过敏者;严重感染者;瘢痕疙瘩局部感染者。
1.3方法
对照组使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国药准字H33020762;规格:1 mL∶5 mg)1 mL,联合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42021839;规格:5 mL∶100 mg)1 mL,充分混匀后,实施皮损部位注射治疗。
观察组则在给予曲安奈德混合液治疗前,先于瘢痕疙瘩局部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国药准字H20063466;规格:10 g/支),以1.5 g/cm2剂量在皮损表面实施均匀涂抹,且确保涂抹范围超出病损边缘2 mm,再涂抹药膏后快速使用保鲜膜进行覆盖,并在30 min后揭去保鲜膜,随后进行局部注射治疗。
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分析两组治疗时疼痛评分及治疗后12 h瘙痒症状积分,统计两组麻醉后并发症。
疼痛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进行,通过有标尺的直线,两端分别标有“无痛”和“最剧烈疼痛”,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疼痛。瘙痒症状积分:0分为没有瘙痒,1~3分为轻微瘙痒,可以忍受,4~6分为中度瘙痒,影响日常生活,7~9分为严重瘙痒,难以忍受,10分为极度瘙痒,无法忍受。麻醉后并发症主要观察发生局部感染、血肿形成及皮肤破溃的总比例。
1.5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治疗时疼痛评分及治疗后12 h瘙痒症状积分)经Shapiro-Wilk检验满足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麻醉后并发症)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时疼痛评分及治疗后12 h瘙痒症状积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时疼痛评分及治疗后12 h瘙痒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麻醉后并发症比较
两组发生局部感染、血肿形成及皮肤破溃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在进行瘢痕疙瘩注射治疗时,常见的麻醉选择有多种,其中局部注射麻醉最为常用,将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通过注射器注入治疗区域,以麻醉局部组织,减轻疼痛感[5]。冷冻麻醉虽然有一定临床应用,但需要结合特殊冷冻麻醉设备,通过冷冻治疗区域的方式以麻醉局部组织,减轻疼痛感[6]。表面麻醉药膏麻醉受到临床推广,表面麻醉药膏麻醉是在治疗区域局部涂抹麻醉药膏,让药物透过皮肤表面麻醉局部区域[7]。针对瘢痕疙瘩进行注射治疗时,局部注射麻醉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整个瘢痕疙瘩区域,导致治疗过程中部分区域仍然感到疼痛[8]。且局部注射麻醉的持续作用时间有限,可能无法覆盖整个治疗过程,导致在治疗过程中麻醉不完全。
本研究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发现,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为(0.5±0.2)min,比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持续时间为(25.8±2.4)min,比对照组麻醉持续时间更长(P均<0.05)。牛黎利[9]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利多卡因乳膏进行瘢痕内注射其麻醉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分别为(0.5±0.1)min和(25.0±2.5)min,两者结果具有一致性。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中的辅助成分有助于促进利多卡因在皮肤上的吸收,使药物更快地进入皮肤组织,从而加快麻醉起效时间;而其他成分有助于延长利多卡因的作用时间,使其在皮肤组织中停留的时间更长,从而延长麻醉持续时间[10-11]。
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时疼痛评分及治疗后12 h瘙痒症状积分发现,观察组治疗时疼痛评分及治疗后12 h瘙痒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秦晓民等[12]研究发现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干预后,患者疼痛评分控制在(2.5±0.5)分左右,两者具有一致性。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可以增强利多卡因的镇痛效果,从而使疼痛评分降低。故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中的多种成分可能相互作用,产生综合效果,不仅可以提供更好的麻醉效果,还可以减轻疼痛和瘙痒症状,缓解患者治疗的不适感。最后比较两组麻醉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阮静等[13]指出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瘢痕内注射,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2.0%,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利多卡因可通过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钠通道,阻止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促使局部区域失去感觉,减轻或消除疼痛感[14]。另外利多卡因可延长神经元的去极化时间,使神经元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再次兴奋,从而延长局部麻醉效果的持续时间[1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中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这些成分可能通过增强利多卡因的吸收、延长作用时间和增强麻醉效果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局部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提高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时的麻醉效果,延长麻醉时间,改善瘙痒症状,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柳宏,詹济滂,钟静,等.环钻减容术联合浅层X线放射和局部注射治疗泛发性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4,31(4):232-236.
[2]徐瑛琪,杨兰兰,区伟婷.A型肉毒毒素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11):114-116.
[3]吴杰,吴烈霞.预用局部浸润麻醉对瘢痕疙瘩内药物注射疼痛的影响[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4,35(3):175-178.
[4]羊逸飞,许辉,龙卫国,等.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34(1):57-60.
[5]林玲,张明莉,陈楠.曲安奈德注射液皮损内注射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23,20(10):178-180.
[6]柯锦城,张明莉,焦云鹤.维A酸乳膏联合得宝松局封治疗瘢痕疙瘩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14):137-140.
[7]王俊,李恒,张成书,等.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结合CO2点阵激光对增生性瘢痕患者瘢痕厚度与VAS评分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8):55-57.
[8]谢丽萍,雷敏,郝平生.皮损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在皮肤科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22,24(8):83-88.
[9]牛黎利.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瘢痕疙瘩的麻醉效果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2019,41(2):272-273.
[10]李贤周.皮损内注射曲安奈德序贯CO2点阵激光在增生性瘢痕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3):107-110.
[11]陈庆娥.得宝松单独注射与得宝松加利多卡因治疗瘢痕疙瘩效果比较[J].皮肤病与性病,2021,4(5):718-719,724.
[12]秦晓民,朱梓波,李锦锦,等.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火针治疗瘢痕疙瘩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3):82-84.
[13]阮静,李卓雅,陈萍,等.5-氟尿嘧啶联合利多卡因及确炎舒松治疗900例瘢痕疙瘩的注射及护理效果分析[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8,14(4):194-196,237.
[14]化红霞.醋酸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注射治疗瘢痕疙瘩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5):118-119.
[15]乐绮英.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皮损内注射治疗疤痕疙瘩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21):4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