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微创痔疮手术治疗严重痔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微创痔疮手术治疗严重痔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10

2024-11-29 15:26:0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目的评估微创痔疮手术应用在严重痔疮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目的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湖北省康复医院的118例严重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9例,给予传统手术)、观察组(59例,给予微创痔疮手术),评价组间手术相关参数、肛肠动力学[直肠静息压(Rectal Resting Pressure,RRP)、直肠最大耐受容积(Maximum Tolerable Rectal Volume,MTV)、肛管最大收缩压(Maximum Sys⁃tolic Pressure In Anal

  [摘要]目的评估微创痔疮手术应用在严重痔疮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目的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湖北省康复医院的118例严重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9例,给予传统手术)、观察组(59例,给予微创痔疮手术),评价组间手术相关参数、肛肠动力学[直肠静息压(Rectal Resting Pressure,RRP)、直肠最大耐受容积(Maximum Tolerable Rectal Volume,MTV)、肛管最大收缩压(Maximum Sys⁃tolic Pressure In Anal Canal,MSP)]、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术后并发症。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相关参数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RRP、IL-6、CRP、TNF-α更低,MTV、MSP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9%)低于对照组(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3,P<0.05)。结论对严重痔疮患者实施微创痔疮手术,可以优化手术相关参数,减少炎症介质释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之不易影响肛肠动力学,有临床借鉴意义。

  [关键词]微创痔疮手术;严重痔疮;肛肠动力学;炎症介质

  痔疮是与感染、遗传、肛肠解剖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常见肛肠疾病,严重痔疮多表现为痔核脱垂、严重疼痛等,甚至会出现出血、嵌顿坏死等情况,威胁生命安全,故需积极治疗。手术是治疗痔疮的重要手段,既往多采用外剥内扎术,该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对于孤立、单发的痔疮有较好效果,但是难以一次性切除3个以上痔块,加之术后恢复时间长,所以仍需完善严重痔疮的手术方案。随着临床对痔疾病认识的深入、微创化理念的推广,能否利用微创痔疮手术治疗严重痔疮患者引起热议。自动痔疮套扎术(Automatic Hemorrhoid Ligature,RPH)是一种痔疮微创手术,可以直接套扎痔疮基底部,阻断供应痔的动静脉,消除痔疮发病根源,不过关于其对严重痔疮患者的实用性尚待证实。本研究目的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湖北省康复医院的118例严重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微创痔疮手术应用在严重痔疮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的选取本院118例严重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24~68岁,平均(46.0±3.6)岁;病程11~54月,平均(32.6±2.1)月;Ⅳ度23例,Ⅲ度36例;混合痔20例,内痔39例。观察组:男34例,女25例;年龄26~69岁,平均(46.8±4.1)岁;病程9~52月,平均(31.9±1.8)月;Ⅳ度21例,Ⅲ度38例;混合痔18例,内痔4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湖北省康复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20612)。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参照《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并且基于肛门视诊、肛门指检等确诊;②检查、治疗资料完整;③知情且接受研究方法。

  排除标准:①有痔疮手术史者;②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肛门功能形态感觉异常者;④多系统慢性疾病者;⑤直肠息肉、直肠癌等其他直肠肛门疾病者;⑥精神疾病者;⑦处于月经期、哺乳期、妊娠期者;⑧顽固性便秘者;⑨布-卡综合征者;⑩盆腔肿瘤者。

  1.3方法

  术前准备:均行输血前筛查、心电图、血尿粪常规、腹部B超、肝肾功能、结肠镜等检查,排除其他肛门疾病,消除手术禁忌,签订手术同意书。

  手术方法:①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选择外剥内扎术,即:取截石位,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清洁、消毒会阴、直肠部位;扩张肛门,暴露痔核,以“V”形方式切开痔核外痔,剥离外痔静脉丛,钳夹内痔底部,完全剥离痔核,缝合切口,去除内外痔团。②观察组(给予微创痔疮手术):选择RPH,即:术前30 min诱导排便,清洁直肠下段、肛管,检查负压吸引器;取侧卧位或折刀位,常规消毒铺巾,明确齿状线,连接负压吸引器与自动套扎器,套扎组织与套扎枪头保持45°,将套扎组织借助负压抽吸力吸入枪管,待负压值合适后释放套扎胶圈,从而套扎目标组织,之后打开负压开关;肛管内不同平面能够同步套扎3~5个点。结束上述操作后,在肛管置入1颗太宁栓,平卧6~12 h,术日晚进食流食。

  术后处理:两组术后接受常规抗感染、止痛等相关处理。

  1.4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参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时间。

  ②肛肠动力学指标:对比项目为直肠静息压(Rectal Resting Pressure,RRP)、直肠最大耐受容积(Maximum Tolerable Rectal Volume,MTV)、肛管最大收缩压(Maximum Systolic Pressure In Anal Canal,MSP),检测仪器为水灌注式消化道压力监测仪。

  ③炎症介质:对比项目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方法:采血(术前、术后3 d的3 mL空腹肘静脉血),离心(半径10 cm,时间5 min,转速3 000 r/min),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

  ④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愈合不良、肛缘水肿、切口渗血。

  1.5统计方法

  选择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术后并发症)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手术相关参数、肛肠动力学指标、炎症介质)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参数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相关参数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image.png

  2.2两组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RRP、MTV、M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RRP更低,MTV、MSP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image.png

  2.3两组患者炎症介质比较

  术前两组IL-6、CRP、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IL-6、CRP、TNF-α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image.png

  2.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较之对照组(15.2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9%)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image.png

  3讨论

  痔疮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一旦发病,需要尽早接受正规治疗,而在治疗方案方面,既往多对Ⅲ~Ⅳ度的严重痔疮患者采用传统手术——外剥内扎术。然而临床实践中发现该术式存在疼痛感重、创伤大、并发症等多不足之处,所以仍需积极探索治疗严重痔疮的手术方案[7-8]。RPH以传统结扎法为基础,通过用橡皮胶圈替代线,以及以套扎方式套扎痔核根部,可以阻断其血供,促使痔核萎缩,实现治疗目的。

  本研究呈观察组手术相关参数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9%)低于对照组(15.25%)(P<0.05),与佟铁钢[10]的报道一致,其将90例痔疮患者纳入研究,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外剥内扎术,45例研究组患者实施RPH,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9%)低于对照组(48.89%)(P<0.05)。分析原因:外剥内扎术主要从内外括约肌浅部肌层面向上“V”形剥离外痔与静脉丛,可以彻底处理痔疮,消除痔的出血、脱垂问题,但是一次性切除痔块的数量有限,同时还需在切口创面间保留足够黏膜桥,若是切除过多,可能造成肛门失禁、肛门狭窄,另外,术区痛觉敏感,所以术后恢复时间偏长。RPH术中使用的自动负压套扎枪能够借助负压调节而有效控制套扎大小、深度,进而克服传统套扎术术野小、套扎难度大、套扎范围小及深度浅等不足之处,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同时RPH操作期间不使用金属吻合钉,可以规避金属异物相关不良反应,另外,RPH使用弹力线能够缩小内孔径,确保痔块脱落且不形成较大创面,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因此,微创痔疮手术——RPH更有助于优化手术相关参数,减少并发症。

  本研究呈观察组RRP更低,MTV、MSP更高(P均<0.05),分析原因:肛肠动力学指标可以反映肛门直肠功能,并且RRP、MTV、MSP均是常用肛肠动力学指标,而从研究结果来看,外剥内扎术、微RPH均对严重痔疮患者的肛肠功能有一定影响,但是后者影响程度更轻,提示RPH更能保护此类患者肛肠功能,可能是因为RPH不遗留瘢痕,并且不破坏肛管和直肠外观和结构,对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较小。

  本研究中,观察组IL-6、CRP、TNF-α更低(P均<0.05),分析原因:手术容易引起机体应激性炎性反应,本研究借助IL-6、CRP、TNF-α3项指标评估围手术期炎性反应,从研究结果来看,外剥内扎术、RPH均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容易升高IL-6、CRP、TNF-α水平,但观察组RPH术后炎性因子的水平偏低,提示RPH创伤较轻,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微创痔疮手术既能优化严重痔疮患者的手术相关参数,减少术后并发症,也能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亦不易影响肛肠动力学。

       [参考文献]:

  [1]李乾国,张正勇,代剑波,等.PPH双荷包缝合法与RPH串联套扎法在老年Ⅲ~Ⅳ度脱垂性痔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3,29(1):67-72.

  [2]华伟,李龑杼,雷挺,等.主动选择拉力吻合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的疗效评价[J].临床外科杂志,2023,31(9):873-876.

  [3]张杰.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小“V”切口外痔剥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随机对照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3,29(4):73-75.

  [4]苏其玲.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联合外剥内扎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对比[J].吉林医学,2022,43(2):346-347.

  [5]吴云子,邱婷婷.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治疗重度混合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3,23(22):81-83.

  [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5):519-533.

  [7]黄玉宝,陈至玉,周雄.RPH与PPH分别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高龄患者的手术分析[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20,20(4):448-451,455.

  [8]张玲,张秀岭,杨光,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结合电刀治疗与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疗效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21,49(2):190-191.

  [9]邵秋香,史亮亮,李晓华,等.痔疮自动套扎术联合中药熏洗及九华膏换药对出血性内痔患者临床效果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24):2636-2641.

  [10]佟铁钢.分析自动痔疮套扎术与传统痔疮手术治疗痔疮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30):88-90.

  [11]马淑莹,霍振楠.RPH(自动痔疮套扎术)结合剪口结扎术在混合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20,41(12):2979-2981.

  [12]王蒙,宁豫勇,武伟,等.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部分肛门括约肌切断术对重度混合痔术后创缘水肿及肛门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1,27(7):1152-1156.

  [13]张慧嫦,熊秋华,罗秀琼.PPH联合部分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应用于重度混合痔并直肠肛管静息压高压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20,27(4):454-459.

  [14]聂辉,熊炳贤,刘建金,等.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术对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学和伤口愈合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24):114-118.

  [15]梁朝洪,单剑锋,盛笑形,等.TST低位吻合联合潜行剥离术治疗Ⅳ期混合痔的疗效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23,28(4):70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