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论文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论文

1

2024-09-11 11:20:39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24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皮下积液发生情况,依据是否发生皮下积液将其分为发生组80例与未发生组16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24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皮下积液发生情况,依据是否发生皮下积液将其分为发生组80例与未发生组16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组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无皮瓣固定、未使用沙培林、未使用凝血酶等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无皮瓣固定、未使用沙培林、未使用凝血酶等均为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无皮瓣固定、未使用沙培林、未使用凝血酶等均为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皮下积液;影响因素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手段,但腋窝区域解剖学结构特殊,加之术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风险较高[1-2]。皮下积液可延缓切口愈合,诱发感染,进而提高疾病复发或淋巴转移的风险,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3]。本文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24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乳腺癌相关诊断标准[4];经病理活检穿刺确诊;原发于乳腺组织;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术中及术后大出血;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切口感染;术后伴有其他并发症。患者年龄39~53岁,平均(45.86±3.25)岁;左侧121例,右侧119例。

  1.2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淋巴结转移数量、引流时间、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量、沙培林使用情况、肿瘤部位、凝血酶使用情况、临床分期、有无术前新辅助化疗、皮瓣固定、引流量。

  1.3观察指标

  (1)统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皮下积液发生情况。(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的单因素分析。(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皮下积液发生情况

  24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80例,发生率为33.33%(80/240),设为发生组,其余设为未发生组。

  2.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肿瘤部位、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切口类型、淋巴结转移数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无皮瓣固定、未使用沙培林、未使用凝血酶等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的多因素分析

  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是否发生皮下积液为因变量(发生=1,未发生=0),将表1中P<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无皮瓣固定、未使用沙培林、未使用凝血酶等均为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3讨论

  皮下积液可严重影响手术切口正常愈合进程、手术效果及患者生存质量[5]。本研究结果显示,240例乳腺癌改良根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80例,发生率为33.33%(80/240),提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的风险较高。因此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并制订相关预防措施,对患者快速康复及改善预后均有显著意义[6]。

image.png

  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组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无皮瓣固定、未使用沙培林、未使用凝血酶等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无皮瓣固定、未使用沙培林、未使用凝血酶等均为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1)BMI≥24 kg/m2。超重患者皮下脂肪较健康人厚,接受乳腺癌根改良治术后创伤面积较大,易出现大范围出血或渗血表现,增加了皮下积液发生风险[7]。(2)合并糖尿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增加感染风险,延长切口愈合时间,且促进了皮下积液的发生[8]。因此,建议术前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既往病史,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对症诊治,控制血糖水平。(3)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未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者肿瘤相对较大,手术切除范围较广,创面较大,术后渗出较多,推迟了拔管时间,增加了皮下积液发生风险[9]。(4)无皮瓣固定。皮瓣未进行固定时,皮瓣与胸壁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粘连,使得皮瓣与创面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导致皮下积液的发生[10]。因此,术后可采用皮瓣固定预防皮下积液的发生。(5)未使用沙培林、未使用凝血酶。沙培林能促进组织修复,抑制积液生成并促进其吸收、限制淋巴漏,且可在一定程度上灭杀肿瘤细胞。凝血酶能直接作用于创面渗出的血液及淋巴液中的纤维蛋白原,促进其凝固成块,封住毛细血管出血点及淋巴管,减少创面渗出,促进创面愈合,降低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11]。因此,皮瓣缝合前应采用凝血酶对创面进行处理,或者采用沙培林。

image.png

  综上所述,BMI≥24 kg/m2、合并糖尿病、无术前新辅助化疗、无皮瓣固定、未使用沙培林、未使用凝血酶等均为影响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刘小娟,路小庆,任跃君,等.乳腺癌放疗患者主要照顾者预期性悲伤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9):1482-1485.

  [2]杨丽,何建信,张春霞,等.切口选择对女性浸润性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检出及皮下积液的影响[J].安徽医药,2022,26(8):1623-1626.

  [3]王茂,邱春丽,郑伟,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前和腋下置管时间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9):1028-1031.

  [4]中国抗癌协会,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J].中国肿瘤临床,2019,46(9):430-432.

  [5]汤志英,万芳.乳腺癌发病流行病学影响因素调查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0):2349-2353.

  [6]吴云云,叶建东,王晓东,等.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3,26(1):28-32.

  [7]袁芊芊,侯晋轩,苏科华,等.基于上肢淋巴引流的乳腺癌术后水肿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1,36(8):579-584.

  [8]齐小梅,苏小君,梁燕,等.外科方法处理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皮下积液的临床效果[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28(4):332-334.

  [9]马亚松,王静.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22,49(5):6-9.

  [10]赵侃侃,王子祥,杨浩,等.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的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4):38-41.

  [11]李景刚,杜伟坡,张晓雷,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36):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