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角膜塑形镜与多点近视离焦镜片预防青少年近视的效果论文

2024-09-07 16:07:51 来源: 作者:zhuyashu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与多点近视离焦镜片预防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青少年近视儿童,按照等量电脑随机法分为对比组(n=75)和研究组(n=75);对比组予以多点近视离焦镜片佩戴(日间),研究组予以角膜塑形镜佩戴(晚间),展开为期18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戴镜前后屈光度、眼轴及调节功能指标。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与多点近视离焦镜片预防青少年近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150例青少年近视儿童,按照等量电脑随机法分为对比组(n=75)和研究组(n=75);对比组予以多点近视离焦镜片佩戴(日间),研究组予以角膜塑形镜佩戴(晚间),展开为期18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戴镜前后屈光度、眼轴及调节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较之对比组,戴镜后屈光度、眼轴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戴镜后调节功能指标(调节幅度/灵敏度/正、负相对调节)差异较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多点近视离焦镜片与角膜塑形镜的应用均能够促进近视患儿双眼调节功能的改善,并有效控制患儿近视度数的增长;但在近视防控方面,角膜塑形镜的应用更优。
关键词:青少年近视;角膜塑形镜;多点近视离焦镜片
0引言
青少年是最常见的近视眼群体,其发病率较高,有年轻化的趋势,若不加以有效治疗,很容易形成病理性近视。目前,针对近视眼的治疗有多种方式,如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低浓度阿托品等。角膜整形镜利用特殊的逆向几何结构,改变角膜前方的形状,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它可以让佩戴者在白天有很好的裸眼视力,并且可以达到将近50%的控制近视的效果[1]。近年来,多区域正向光学离焦眼镜因可有效缓解中周远视离焦所致的眼轴生长而备受关注,该眼镜可克服眼珠转动,可持续地给佩戴者提供近视离焦,从而达到防控近视的目的,但其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本研究以2021年7月—2023年6月150例青少年近视儿童为调研对象,采取分组试验形式,探究青少年近视预防中上述两种镜片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青少年近视儿童,按照等量电脑随机法分为对比组(n=75)和研究组(n=75)。对比组:男33例,女42例;年龄为6~16岁,均值(11.93±1.50)岁。研究组:男32例,女43例;年龄为7~15岁,均值(11.44±1.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青少年近视标准,均伴屈光不正;②年龄<18岁;③无眼部手术/外伤史;④无角膜塑形镜、多点近视离焦镜片佩戴禁忌指征;⑤一般资料内容完整。
排除标准:①患儿家属对研究持有异议,拒绝参与;②认知/神志障碍;③一般资料内容缺失,不齐全;④研究中途自主脱离。
1.2方法
(1)初诊检查:对比组、研究组两组近视儿童均一致接受眼部常规检查,检查内容包含眼轴、视力以及眼压与角膜内皮细胞等多项。
(2)双眼调节功能检查,检查内容包含如下:①调节幅度检测;②调节灵敏度检测;③正、负相对调节检测。
(3)对比组:首先对儿童进行双眼集合功能、调节功能检查和散瞳验光检查,完善上述检查之后,对儿童双眼屈光度进行矫正,待其双眼视力矫正后≥1.0后,再对儿童单侧眼睛的瞳距进行测量;之后,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选择适合的镜架,进行多焦点配装眼镜加工;加工制作后,正确指导本组近视儿童佩戴多点近视离焦框架眼镜。注意,戴镜时,需尽可能地保证镜片光学中心位置与患儿瞳孔中心位置一致。研究组:首先对患儿进行散瞳验光检查,以明确其屈光度以及角膜离心率等多项参数,之后根据上述参数为本组近视儿童选择符合需求的镜片进行试戴,试戴后,基于裂隙灯辅助下,动态观察镜片活动度与中心定位,静态评估角膜荧光素染色后钴蓝光下镜片4弧区,以此明确近视患儿镜片验配参数;正确指导患儿佩戴角膜塑形镜(日本AlphaCorporation),并就镜片护理要点和方法向其进行详细讲解,并告知本组近视儿童每日夜戴镜时间必须满足8~10h,确保日间裸眼视力≥0.8。
(4)复诊检查:均对两组近视儿童展开为期18个月的随访,并告知75例研究组近视儿童戴镜前6个月,需分别于戴镜后1d、7d、30d、90d和戴镜后6个月进行复诊,之后可每间隔60~90d复诊1次,且复诊期间依然佩戴镜片;复诊时,主要进行下述检查:①测量眼压;②视力检查;③眼表染色检查;④适配情况检查。另外,每间隔6个月对其双侧眼睛调节功能和眼轴进行测量。告知75例对比组近视儿童戴镜后每间隔6个月进行1次复诊,复诊时,均检查和测量其眼轴、双眼调节功能以及视力和屈光度。
1.3指标观察
①戴镜前后屈光度;②戴镜前后眼轴长度;③戴镜前后双眼调节功能,共包含4项指标,具体如下:a调节幅度;b调节灵敏度;c正相对调节;d负相对调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变量资料以“t”计算,定性数据用χ2核实,分别以(x—±s)与(%)表示,P<0.05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戴镜前后屈光度对比
研究组较之对比组,戴镜后屈光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戴镜前后眼轴长度对比
研究组较之对比组,戴镜后眼轴长度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戴镜前后双眼调节功能对比
研究组较之对比组,戴镜前双眼调节功能差异较小,戴镜后双眼调节功能依然差异较小,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近视是一种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也是最常见的致盲眼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青少年目前近视的发病年龄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国家卫健委统计,2018年,中国少年儿童近视率高达53.6%,近视患病率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运用合适的科技手段对青少年近视进行防控,对有效地防止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目前,矫正近视的手段很多,包括手术、药物、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等,但均存在着一些缺陷。在青少年人群中,框架眼镜仍是最常见的一种矫正方式,但其效果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2]。
角膜塑形镜片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治疗近视的手段,它是一种可以暂时减轻角膜中心区域屈光力、降低近视度数、改善裸眼视力的非外科治疗手段。这种逆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在佩戴过夜后,可以让角膜从中央陡峭、周边平坦的形态变成中央平坦、周边陡峭的形态,让近视儿童的中央屈光度正视化,周边屈光度近视化,从而将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变为近视性离焦,从而可以延缓眼轴生长,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长。一些学者认为,矫正眼镜对近视眼的治疗也是通过提高近视眼患者的调节能力来实现的[3]。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近视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动物试验已证明,双焦或多焦镜片的离焦可以抑制甚至逆转近视眼的轴向生长,并在临床上发现,与常规非球面单焦相比,非球面单焦镜片的佩戴比例明显降低。本项目拟采用前向光学离焦镜片(DIMS),在中心9mm口径的范围内,通过400个口径1.03mm的小口径+3.50D口径的小口径镜头,实现对远场屈光不正的矫正。佩戴者不但能得到清晰的视觉还能形成持久的近视离焦,而且还能避开因镜片运动而引起的离焦区域变化。在视网膜平面的正前方,有许多近视离焦,这些离焦以一种模糊的影像形式被大脑所接收。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佩戴DIMS眼镜的孩子近视率下降52%,眼轴生长下降62%。在开始角膜塑形镜6个月后,其控制效果最明显。另外,佩戴DIMS透镜减缓近视的作用和每日佩戴6~8h的光学离焦软质透镜的作用差不多[4]。
本研究所获的数据显示,经展开为期18个月的随访观察,可很好发现,研究组近视儿童双眼调节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戴镜前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结果显示,角膜塑形镜组的平均屈光率为0.15D,而儿童眼底矫正镜组的平均屈光率为0.68D。此外,该研究数据中还显示,在戴镜18个月后屈光度方面,研究组显著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文献一致。还有的实验结果表明,在7年的时间内,佩戴角膜塑形镜者的眼睛轴长逐渐变长。其他的实验结果显示,在两年的时间内,年轻人的眼轴长较对照组增长了2倍。经过为期18个月的随访,可以发现,在戴镜后眼轴增长情况方面,研究组明显短于对比组,与既往文献所获得结果相似[5]。
DIMS是2018年发布的一款用于预防近视的眼镜。DIMS镜片的中心为远用光学区域(直径9mm),在镜片的光心周边直径大约32mm的区域,396个微型正透镜分布其中,其中一些光线通过微型透镜在视网膜前形成近视离焦,而另一些光线通过微透镜之间的缝隙,在视网膜上聚焦[6]。这样的设计可以让佩戴者在看远的时候,可以通过中心区形成清晰的视野,当佩戴者在看近的时候,可以通过多焦区,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视野,还可以在视网膜的前面形成聚焦,这样就可以形成近视的离焦,减缓近视的进一步发展。有学者通过两年的追踪观察发现,佩戴DIMS镜片和使用单焦点框架眼镜后,他们的近视度数增加了(-0.41±0.06)D,(-0.85±0.08)D。眼轴的平均生长速度是(0.21±0.02)mm,(0.55±0.02)mm。多点近视离焦镜片充分发挥了人眼的“正视化”效应,将人眼的视力、视觉发育、视网膜成像等与正视眼的视觉效应规律相结合,降低了单焦框架眼镜的近视程度和眼轴的生长速度。这一结论与本次调查的结果医学实践相吻合[7]。
此外,眼镜能调节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人眼因缺乏对外部目标的调控能力,使其进入眼底后,在视网膜后方产生了远视离焦,而长时间的远视离焦又会导致周围视网膜的聚焦生长和眼轴的增长,最终导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从研究中表3可以发现,对比组、研究组两组近视儿童,经戴镜治疗18个月后,双眼调节功能均较戴镜治疗前改善,据此,我们提出假说:这两类眼镜都能通过降低周围视网膜的远视屈光度,使其调整精度得到提升,调整延迟得到显著减少,进而导致眼轴生长速度减慢,延迟近视屈光度的发展[8]。
经分析本研究在控制屈光度及眼轴的增长方面,角膜塑形镜的应用效果更优一些。另外,在控制近视的效果上,角膜塑形镜片要好于多点离焦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是一种夜间佩戴,白天取下的角膜塑形镜,给青少年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这也对角膜塑形镜的选择和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点近视离焦镜是一种框架眼镜,它的验配和护理相对安全、简便,适应证也比较宽泛,是对角膜塑形镜过敏的最好选择[9];但是,由于多点近视离焦镜的透镜结构的特性,在通过透镜中心的离焦区时,光线会被分离成远视镜和近视镜的两个部分,从而造成对比度下降,导致周边视觉模糊;另外,在佩戴眼镜的时候,需要保持一个比较好的佩戴位置,这样才能让佩戴者获得较好的视网膜周边近视离焦效果[10]。
综上所述,青少年近视预防和控制中,角膜塑形镜的应用效果优于多点近视离焦镜片,可有效控制和延缓近视儿童近视进展和眼轴增长,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田琴,刘兴德,万俊梅.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23,23(4):660-664.
[2]赵榕萍,张运江,李欣,等.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效果及对眼表泪膜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4):585-587.
[3]杨立群.角膜塑形镜对于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轴增长的控制效果及NIBUT、CFS的影响观察[J].智慧健康,2023,9(6):218-223.
[4]王广勇,王雅慧,张金萍,等.多点近视离焦眼镜配合低浓度阿托品对青少年近视度数控制的研究[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22,(10):138-140.
[5]崔晓剑,李林,郭疆,等.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脉络膜厚度及眼轴的变化[J].国际眼科杂志,2022,22(9):1533-1538.
[6]郭艳霞,王渝淇.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近视患者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2,45(4):177-178,181.
[7]赵淑娜,张清生,丁磊,等.高度近视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联合框架眼镜后视觉质量分析[J].实用防盲技术,2022,17(3):97-99,103.
[8]林景华,林泰南.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护理、疗效[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2,28(4):93-95.
[9]张健,石晓庆,刘志明,等.多区正向光学离焦眼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2,50(6):735-738.
[10]赵国良.周边离焦功能性眼镜与单焦点眼镜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22(5):12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