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慢性病护理模式对T2DM患者的干预效果论文

2024-06-29 11:41:10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目的:探究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慢性病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荆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慢性病护理模式在本院开始推行时间(2022年1月)为分界线,将2021年1—12月就诊的1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将2022年1—12月就诊的1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实施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慢性病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0 d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
【摘要】目的:探究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慢性病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荆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慢性病护理模式在本院开始推行时间(2022年1月)为分界线,将2021年1—12月就诊的1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将2022年1—12月就诊的1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实施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慢性病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0 d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知觉压力[知觉压力量表(PSS)]、疾病自我负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生活质量[糖尿病生命质量量表(A-DQOL)],比较两组干预30 d后的依从性,记录两组干预30 d内并发症(间歇性跛行、神经病变、足畸形、慢性溃疡)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0 d后,两组血糖指标(FPG、2 h PG)、PSS评分、SPBS评分、A-DQOL评分均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两组SDSCA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0 d后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慢性病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T2DM患者的疾病自我负担和知觉压力,使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进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2型糖尿病;压力与适应理论;慢性病护理模式;血糖;疾病自我负担
Intervention Effect of Chronic Disease Nursing Model under Stress and Adaptation Theory Guidance on Patients with T2DM/GUO Jing,LI Li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24,22(10):89-95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chronic disease nursing model under stress and adaptation theory guidance o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Method:Patients with T2DM who admitted to Jing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 chronic disease nursing model under stress and adaptation theory guidance was implemented in our hospital(January 2022)as the dividing line,130 patient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1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o implement routine nursing,and 130 patient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2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implement the chronic disease nursing model under stress and adaptation theory guidance.The levels of blood glucose indexes[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perceived stress[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disease self-burden[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self-management ability[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SDSCA)]and quality of life[adjusted diabetes quality of life scale(A-DQOL)]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30 d of intervention,the compliance of two groups after 30 d of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neuropathy,foot deformity,chronic ulcer)within 30 d of interven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Result:After 30 d of intervention,the blood glucose indexes(FPG,2 h PG),PSS scores,SPBS scores and A-DQOL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and whic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30 d of intervention,the SDSCA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and whic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total complia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30 d of interven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in 30 d of interven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chronic disease nursing model under stress and adaptation theory guidanc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disease self-burden and perceived stress of T2DM patients,greatly improve the compliance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patients in the nursing process,and the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blood glucose level,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tress and adaptation theory Chronic disease nursing model Blood glucose Disease self-burden
First-author's address:Jing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gzhou 434000,China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和人口老龄化,2型糖尿病(T2DM)已成为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该病由复杂的遗传-环境相互作用以及肥胖和久坐生活方式等其他危险因素引起[1]。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最新数据,2021年全球成人T2DM患病人数为5.366亿(10.5%),预计到2045年全球将有7.832亿(12.2%)人患病[2]。有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差,仅有26%~40%达到目标,因此找到科学的干预方法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3]。由于该病病程长、并发症多、预后差,且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饮食,患者因此面临各种来源的压力,导致产生心理负担,影响疾病控制[4]。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出压力会使患者出现适应性反应,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上,在压力产生时,通过帮助患者成功适应压力,可使人体恢复平衡,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5]。本研究旨在探究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慢性病护理模式对T2DM患者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荆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T2DM诊断标准;(2)年龄≥18岁。排除标准:(1)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底病变);(2)合并恶性肿瘤;(3)合并脏器功能异常;(4)合并语言和听力障碍。以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慢性病护理模式在本院开始推行时间(2022年1月)为分界线,将2021年1—12月就诊的1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并实施常规护理,将2022年1—12月就诊的1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实施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慢性病护理模式。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荆州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入院后指导开展各项相关检查,做好健康指导,指导患者服药、饮食和锻炼,进行血糖监测、并发症预防及出院指导,嘱患者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并进行定期随访。
观察组实施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慢性病护理。(1)组建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7名责任护士,护士长主要负责护理方案的制定,责任护士则负责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实施护理方案以及整理患者预后情况。研究开始之前需进行文献查阅与专家咨询,所有成员需熟悉糖尿病患者心理疏导流程、T2DM护理流程、压力干预管理系统流程和在T2DM中的应用,经过实操并考核通过后可参与后续研究。(2)分析压力产生原因:与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引导患者谈话,找到其压力来源,可能是由于对疾病的认知不足、对康复的不自信、生活环境改变产生的压力、医护行为导致的压力、对治疗费用的压力、对给家庭带去负担的愧疚等,分类整理患者压力来源,对患者有热心与细心,告知患者护理干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控制疾病发展。(3)针对性干预:①对于因认知不足压力较大的患者,可通过不同的健康宣教进行,如图文、视频、健康知识手册、健康讲座等形式,主要内容包括T2DM相关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并发症预防、饮食服药管理等,如遇难以理解的问题,护理人员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建立微信交流群,定时在医院公众号发布关于糖尿病护理的健康知识,鼓励患者在微信群内提问,通过不同形式提高认知水平,逐渐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工作。②针对缺乏康复自信的患者,让患者意识到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向其介绍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例,举办交流讲座,邀请专家和成功患者分享护理经验。③针对因环境改变而压力较大的患者,可详细向患者介绍医院患者与参与护理的医护人员,鼓励患者家属以及亲人朋友参与护理过程,帮助患者与同病房病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每日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清扫、通风,对病房内空气、温度、湿度等进行调整,鼓励患者多去医院小花园放松,营造一个融洽及温馨的医院环境。④对于因经济费用,并且害怕给家庭带去负担的患者,可帮助患者和家属评估自己的支持系统,给予患者充足的情感支持等,减轻患者对压力的反应,耐心地向患者介绍T2DM长期治疗的必要性。(4)运动指导:根据患者血糖、体重、运动耐受量,协助患者制定正念冥想、自我暗示、呼吸训练、肌肉放松训练等行为计划表,30 min/次,4次/周,运动前准备好血糖试纸、糖果、血糖仪、求助卡等,转移患者过度集中在疾病上的注意力,要求患者家属监督患者,每次运动后在微信群内打卡。(5)饮食管理:根据患者体力活动、身高、体重、血糖水平制定饮食管理方案,以低脂、低糖、低盐、优质蛋白质为主,忌暴饮暴食,戒烟戒酒,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50%~60%,选择能量密度高、高纤维及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荞麦、燕麦等;蛋白质摄入量占总热量的15%~20%,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脂肪摄入量占比15%,尽量选择花生油、菜籽油;指导患者摄入适量的新鲜蔬菜,同时减少高糖水果(如鲜枣、榴莲、菠萝蜜、香蕉)的摄入量。(6)出院指导:出院后每周定期随访,了解患者饮食、用药、运动及血糖控制情况,向患者强调严格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胰岛素使用方法、药物的用法用量等。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血糖水平于干预前及干预30 d后,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
1.3.2知觉压力于干预前及干预30 d后,使用知觉压力量表(PSS)对两组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紧张感(7个条目)、失控感(7个条目)2个维度,共14个条目,按照0~4分评分法,总分0~56分,评分越低知觉压力越小[6]。
1.3.3疾病自我负担于干预前及干预30 d后,使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对两组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身体负担(4个条目)、情感负担(4个条目)、经济负担(2个条目)3个方面,共10个条目,按照1~5分评分法,总分10~50分,评分越高自我感受负担越重[7]。
1.3.4自我管理能力于干预前及干预30 d后,使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对两组饮食管理(4个条目)、运动管理(2个条目)、血糖监测(2个条目)、足部护理(2个条目)4个维度进行评估,每个条目0~7分,评分与自我管理能力呈正相关[8]。
1.3.5生活质量于干预前及干预30 d后,使用糖尿病生命质量量表(A-DQOL)对两组进行评估,该量表由4个维度组成,包括满意程度(15个条目)、影响程度(20个条目)、忧虑程度Ⅰ(与社会、家庭或职业相关,7个条目)、忧虑程度Ⅱ(与疾病相关,4个条目),共46个条目,按照1~5评分法,总分为46~230分,评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好[9]。
1.3.6依从性干预30 d后,评估两组关于服药、饮食、运动3个方面的依从性,完全依从:严格遵守护理方案;部分依从:部分操作按照护理方案进行;不依从:完全不遵守护理方案。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3.7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干预30 d内酮症酸中毒、眼底病变、足部病变、低血糖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一般资料、血糖水平、知觉压力、疾病自我负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一般资料、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依从性)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FPG、2 h 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两组FPG、2 h PG水平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干预前后知觉压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PSS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两组PSS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干预前后疾病自我负担比较
干预前,两组SPBS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两组SPBS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SDSCA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两组SDSCA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5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A-DQOL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两组A-DQOL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2.6两组干预30 d后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干预30 d后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2.7两组干预3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干预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
3讨论
T2DM患者具有胰岛素抵抗增加和β细胞胰岛素分泌逐渐丧失的双重缺陷,临床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较高,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微血管(周围和自主神经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和大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中风),对机体、精神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10-11]。该病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在临床上主要通过控制血糖水平,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12]。常规护理针对性较差,没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并细化护理内容,导致护理效果不理想。已有研究发现,基于压力与适应理论的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有效控制血糖水平[13]。
由于T2DM患者需要控制疾病发展,患者饮食、服药等行为长期受到约束,会加重其身心负担,加上疾病自身的困扰和经济的负担,加重患者自身的压力,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因此护理干预的首要任务就是缓解患者的疾病自我负担[14]。本研究结果可知,经过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慢性病护理模式干预的T2DM患者知觉压力和疾病自我负担都得到有效控制。这是因为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慢性病护理模式中的运用。首先,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到不同患者的压力来源,分类后可根据不同压力源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不仅能加强对患者的关注,还能提高护理效率。其次,针对压力源不同的患者实施不同的干预方案,如由于认知较低的患者,进行不同形式的健康宣教,能使其认识到T2DM可通过药物、饮食、运动、自我监测血糖等手段进行联合控制,降低对疾病的恐惧,以此减轻患者知觉压力和疾病负担。对于缺乏康复自信的患者,向其介绍控制较好的病例并分享护理经验,能让其看到护理干预的效果,提高对护理方案的自信。最后,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及出院指导,能规避护理中的错误行为,减少患者的疾病负担。由于T2DM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因此提高干预效果的关键在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方案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15]。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观察组患者依从率和自我管理水平优于对照组。首要原因在于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当患者了解到该病可控时,就会增强对护理的自信,提高其配合度,同时结合健康行为指导,就能有效帮助患者展开疾病护理,进一步提高自我管理水平,促使患者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
IDF建议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是FPG<7.0 mmol/L或HbA1c<7%[16]。然而,部分患者因为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易导致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进一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各血糖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1)血糖主要受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影响,根据观察组体力活动、身高、体重、血糖水平制定饮食的合理配比,可以保障饮食的科学性。(2)有研究指出,吸烟、文化水平和体育锻炼是血糖控制不佳的影响因素[17]。而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不同形式的健康宣教,制定符合其体重、运动耐受量的运动方案,以及嘱患者戒烟,可以有效规避以上危险因素,进一步增强对血糖的控制。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先前已有学者指出,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8]。而依从性和自我管理水平的提高,促使患者能遵守护理方案的顺利实施,使血糖水平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压力与适应理论指导下的慢性病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T2DM患者的疾病自我负担和知觉压力,使患者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进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YOUNG H M,MIYAMOTO S,DHARMAR M,et al.Nurse coaching and mobile health compared with usual care to improve diabetes self-efficacy for persons with type 2 diabetes: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L].JMIR Mhealth Uhealth Uhealth,2020,8(3):e16665.
[2]OR C K,LIU K,SO M K P,et al.Improving self-care in patients with coexisting type 2 diabetes and hypertension by technological surrogate nursing: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L].J Med Internet Res,2020,22(3):e16769.
[3]吴春玲.延续性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9,33(14):2518-2520.
[4]魏晓艺,刘衍芮,李灵玉,等.2型糖尿病患者压力知觉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2,17(1):83-87.
[5]薛惠,楼大钧,王红敏.压力与适应理论在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广东医学,2019,40(16):2370-2374.
[6]NIELSEN M G,ØRNBØL E,VESTERGAARD M,et al.The construct validity of the perceived stress scale[J].J Psychosom Res,2016,84:22-30.
[7]COUSINEAU N,MCDOWELL I,HOTZ S,et al.Measuring chronic patients'feelings of being a burden to their caregivers: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of a scale[J].Med Care,2003,41(1):110-118.
[8]李延飞,陈伟菊,许万萍,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改良及其信效度检验[J].现代医院,2011,11(3):148-150.
[9]丁元林,倪宗瓒,张菊英,等.修订的糖尿病生命质量量表(A-DQOL)信度与效度初探[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4):160-161,176.
[10]杨沛,王艳梅,王志英,等.基于Triangle模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层分级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22,37(7):85-89.
[11]纪伟.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J].中国医刊,2023,58(2):191-193.
[12]唐婷婷,周珈瑀,孙琪媛,等.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感恩拓延-建构理论的延续护理[J].护理学杂志,2021,36(5):96-99.
[13]陈靓,周海云,周秀娟.压力与适应理论应用对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9,40(12):1777-1780.
[14]魏璐,冯春秀,李青青,等.2型糖尿病患者的知觉压力和抑郁、焦虑水平的相关性[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4):697-699,706.
[15]兰梦斐,阴其玲,张弘强,等.日记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23,38(8):697-701,710.
[16]程晓冉,张笑天,李明月,等.医防融合背景下慢性病随访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及血压/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28):3482-3488.
[17]杨宏,谭震华,段小英.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3,25(2):235-237.
[18]杨洲,张雅薇,肖冬梅,等.多元化糖尿病管理系统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症控制的效果评价[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20,38(3):75-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