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叙事护理结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影响论文

叙事护理结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影响论文

3

2024-06-29 11:20:28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护理结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当阳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叙事护理结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效能、心理复原力、心理痛苦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效能、心理复原力、心理痛苦和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

 【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护理结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当阳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叙事护理结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效能、心理复原力、心理痛苦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效能、心理复原力、心理痛苦和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痛苦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心理复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叙事护理结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自我效能、心理复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自我感受负担和心理痛苦程度。

  【关键词】叙事护理;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心脏瓣膜置换术;自我感受负担

  Effect of Narrative Nursing Combined with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Undergoing Heart Valve Replacement/DAI Jianjiao,LIU Lu.//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24,22(10):73-76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arrative nursing combined with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with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ethod:A total of 140 patients undergoing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of Dangya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2 to Jan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 70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arrative nursing combined with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self-perceived burden,self-efficacy,psychological resilience,psychological pain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Result:Before intervention,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lf-perceived burden,self-efficacy,psychological resilience,psychological pain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physical burden,emotional burden score and total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psychological p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scores of self-efficacy,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Narrative nursing combined with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self-efficacy,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patients,and reduce the degree of self-perceived burden and psychological pain.

  [Keywords]Narrative nursing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Self-perceived burden First-author's address:Dangyang People's Hospital,Dangyang 444100,China

  心脏瓣膜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的疾病[1]。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心脏瓣膜病首选的手术方式,该手术危险系数较大,术后并发症多,患者住院时间长,患者住院期间与家庭社会脱节造成患者心理痛苦程度增高,影响患者术后自我效能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2]。因此,维持并恢复患者疾病住院期间正常的心脏功能和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有重要意义。叙事护理以叙事医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人文关怀,是人文关怀回归医学和护理的产物,强调尊重、倾听、好奇心探索被护理者的生活经历,从而发现被护理者的优势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3]。适用于各类疾病和年龄的患者,对提高管着配合程度有显著效果[4]。认知行为疗法广泛应用于精神类疾病和非精神类疾病的治疗中,是一种有结构的、疗程较短,基于认知行为取向的治疗方法[5]。而团队认知行为疗法基于团队力量,相较于一对一心理疗法更能够发挥患者“社会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教育的作用,可显著提高认知行为疗法的速率及效果,节约医疗护理资源[6]。基于此,本研究将叙事护理结合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开展护理,以期降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当阳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14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纳入标准:(1)在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2)首次进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障碍类疾病;(2)合并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3)住院时间≤48 h。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其中观察组男37例,女33例;体重指数(BMI)21~25 kg/m2,平均BMI(23.41±0.71)kg/m2;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1.48±9.71)岁。对照组男38例,女32例;体重指数21~25 kg/m2,平均BMI(23.15±0.58)kg/m2;年龄40~63岁,平均年龄(50.71±9.2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当阳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1)讲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注意事项及抗凝药物服用的相关知识,强调抗凝剂服用时注意出血倾向的自我检测。(2)讲解术后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定时用药等知识,强化患者的健康信念。(3)讲解术后自我管理相关知识,如注意劳逸结合,强调康复锻炼的作用,强调患者在运动时注意检测自身部分指标的变化,指导患者按时复诊。

  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给予叙事护理结合团队认知行为干预,将患者分为7人为1个小组,每周干预1次,共干预5周,具体干预方案如下:(1)故事叙述:通过引导性的语言指导患者讲述自己在生命历程中对患者影响巨大的故事,特别是确诊心脏瓣膜病之后的故事,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引导患者对人生和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护理过程,唤起患者的个人生命力量。(2)故事外化:通过倾听患者的故事,了解患者对带心脏瓣膜置换术及对自己人生的态度,在此过程中关注患者的消极情绪带给患者的影响,引导患者将重心放在有效分离患者自身和消极情绪,帮助患者从上帝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消极情绪。(3)认识改变: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解释心脏瓣膜疾病的相关概念、临床表现及治疗护理的相关知识,介绍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作用、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帮助患者重新认识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自我管理,从而刺激患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进行认知重评,使患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有清晰的认识。(4)对话改写:此阶段通过引导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捕捉患者“一带而过”的事件,引导患者挖掘易被自身所忽视的优点,详细讲述是体现患者优秀价值的微小事件,证明患者的自身价值,通过对上述事件的叙述和展示,能够激发患者重新掌控自己优势的潜能,使患者意识到,即使我患有心脏瓣膜病,进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但我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能,我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5)身心放松:指导患者通过呼吸放松、冥想放松、听轻音乐等方法进行放松训练,从而使患者保持积极稳定的治疗心态,反思在心脏瓣膜置换术过程中患者心理状态及对疾病治疗护理在认知方面所产生的改变,从而引导患者真诚的接纳自己。(6)行为转变:总结患者在整个干预过程中思想、态度及疾病认知方面的转变,对患者在上述方面积极的改变及自身性格优势的挖掘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患者强化优势特征病给予正向评价,从而引导患者完成在行为方面的转变,更积极地配合治疗、掌握心脏瓣膜病自我管理能力等。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自我感受负担: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估两组的自我感受负担,该量表包括身体负担(3~15分)、情感负担(4~20分)和经济负担(3~15分),10个条目,各条目评分1~5分,满分10~5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越重[7]。

  (2)自我效能: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该量表共10个条目,总分为10~40分,分数越高提示自我效能感越强[8]。(3)心理复原力:采用心理复原力量表(CD-RISC)评估两组的心理复原力,该量表包含3个维度,25个条目,满分100分,得分与心理复原力程度成正比[9]。(4)心理痛苦:干预前后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估两组的心理痛苦水平,该量表是心理痛苦视觉模拟评分工具,总分0~1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心理痛苦水平越重[10]。(5)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后采用施小青等[11]研发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药物管理、饮食管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管理、症状管理4个维度,共20个条目,满分8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005XpTbZly1hdvz6oq232j30u00u076u.jpg

  2.2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2.3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复原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心理复原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复原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2.4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痛苦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心理痛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痛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005XpTbZly1hoypumf6aqj30u00u0h08.jpg

  2.5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5。

005XpTbZly1hoypump1caj30u00u0dvj.jpg

  3讨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常常面临疾病本身、手术创伤、对手术预后及术后并发症、抗凝剂应用等多方面的压力,患者因不熟悉治疗环境及疾病相关知识,受长期处于对疾病及手术治疗不确定感等因素的影响,易产生对未知事件的焦虑感,造成患者心理痛苦,引起患者术后自我感受负担加重[12]。研究表明人类的情绪反应与患者自我效能感息息相关,高自我效能感可直接预测正向情绪状态,反之则可预测负向情绪状态[13-14]。因此有必要开展系列研究提高患者的情绪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叙事疗法可促进有效的护患沟通,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悲观情绪,研究表明叙事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15-16]。而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行为,改变患者的不良情绪[17-18]。

  在本研究中,叙事护理结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和心理痛苦,提高患者的心理复原力,分析原因如下:自我感受负担是患者能感受到的包括心理、情感及经济方面的负担[19]。自我感受负担常常和病耻感相互联系,叙事护理结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以叙事护理模式为模型,提高倾听患者的故事,挖掘患者的闪光点,剖析患者性格、能力或行为优势,从而帮助患者实现对自我认知的重新评价,从而降低患者在治疗护理中的自我感受负担和心理痛苦。心理复原力又称为心理弹性,可衡量患者经受心理逆境时的复原或弹性程度,本研究中,患者在接受叙事护理结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过程中逐步获得个人优点(自信心)的发掘、负性情绪和情感的调节,从而提高心理复原力[20]。

  在本研究中,叙事护理结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原因如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效能感受到患者的认知能力、既往经历及心理状态等的影响,叙事护理结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提高患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相关知识及心态等方面的刻意练习,达到提高患者自信心和心理复原力的效果。本研究同时验证了提高患者正向的心理情绪,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积极自我效能行为的水平及能力的观点。随着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提高,患者对自我的认知、心理状态和积极健康行为逐步提高,有助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叙事护理结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自我效能、心理复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曾清清,韦靖,梁芳,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恐动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3,39(12):924-930.

  [2]何晓宁,黄燕玲,黄宝玉,等.康复操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住院期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5):867-870.

  [3]彭涛,何永琴,张玉梅.临床护士开展叙事护理培训的范围综述[J].中国护理管理,2023,23(7):1026-1032.

  [4]黄黎烜,周晨枫,张程程,等.叙事护理中文文献研究[J].医学与哲学,2023,44(12):63-67.

  [5]刘寅,李秀玲,孙莉.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眩晕疾病的研究进展[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2):100-102.

  [6]陈羽,叶燕华,蔡梦霞.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急性胰腺炎病人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J].循证护理,2021,7(11):1535-1539.

  [7]杨桦,邵院玲.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8):175-177.

  [8]李亚琦.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GSES评分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J].淮海医药,2021,39(5):521-524.

  [9]周雁荣,张严丽,罗亮春,等.叙事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0,35(21):81-84.

  [10]侯春艳,谭娟,张文江,等.双心护理结合揿针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7):185-188.

  [11]施小青,曹伟新,吴蓓雯,等.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量表的初步构建[J].护理研究,2012,26(35):334-335.

  [12]谢贵华,成忠莎,万艳平,等.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23,38(1):73-76.

  [13]吕梦颖,陆春婉,韩瑞玲,等.赋能健康教育对喉癌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存预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24):3654-3659.

  [14]卢慧芳,戴晓婧,胡海涛,等.野战医疗所/队驻训官兵的应对方式在自我效能感与情绪体验间的中介作用[J].海军医学杂志,2023,44(6):577-583.

  [15]周雁荣,张严丽,罗亮春,等.叙事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0,35(21):81-84.

  [16]杨蕾,邹永辉,王腾飞.叙事护理结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7):1007-1008.

  [17]刘丹,李佳.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在前列腺癌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2):236-238.

  [18]朱俊美,周娟.认知行为团体心理护理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恐动症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3):3563-3567.

  [19]高艳,王彩星,申丽,等.恶性骨肿瘤病人病耻感现状及其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相关性[J].护理研究,2023,37(11):2006-2010.

  [20]杨玲.叙事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弹性的影响[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2,32(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