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医学论文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论文

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论文

8

2024-06-20 11:50:39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目的探索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行维持血液透析的2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感染分感染组(25例),未感染组(274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置管时间≥14 d、置管位

  [摘要]目的探索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行维持血液透析的2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感染分感染组(25例),未感染组(274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置管时间≥14 d、置管位置在股静脉、白蛋白(Albumin,ALB)<30 g/L是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69、11.339、4.847、1.273,P均<0.05)。交互作用分析中,ALB<30 g/L与置管位置在股静脉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5),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RERI)、归因比(Attributable Proportion of,AP)的95%CI包含0,交互作用指数(Synergy Index,S)的95%CI包含1]。结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置留部位、置留时间、ALB。ALB<30 g/L与置管位置在股静脉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关键词]维持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影响因素;交互作用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nd Their Interaction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LIANG Xunshu,LIJinmei,JIANG Chunjin,LU Fengming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Guigang Pingn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Guigang,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537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nd their interaction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99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in Pingn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Guigang City from September 2019 to September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selected.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were inf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infected group(25 cases)and unin⁃fected group(274 cases).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entral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an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se factors.Result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60 years old,catheter placement time≥14 days,catheter place⁃ment in femoral vein and albumin(ALB)<30 g/L were risk factors for CRBSI(OR=1.369,11.339,4.847,1.273,all P<0.05).In the interaction analysis,there was a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ALB<30 g/L and catheter placement location in the femoral vein(P<0.05),with no additive Interaction[95%CI of 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RERI),and attributable proportion(AP)contains 0,95%CI of synergy index(S)contains 1].Conclusi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aintenance of CRBSI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were patient age,placement site,placement time and ALB.There was a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ALB<30 g/L and catheter placement position in the femoral vein.

  [Key words]Maintenance hemodialysis;Central venous catheter;Bloodstream infection;Influencing factors;Interaction effect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方法,通常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1]。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在我国,CRBSI的发生率为4.9%[2]。而70%左右的CRBSI是可以避免的[3]。因此,预防CRBSI成为MHD治疗中的重要问题。针对CRBSI的危险因素,国内外学者已展开许多探讨,但各研究所涉及的因素千差万别,截至目前,未出现任何系统总结的相关文献[4]。此外,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CRBSI的风险增加。因此,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行维持血液透析的2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为预防和减轻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005XpTbZly1hoypumf6aqj30u00u0h08.jpg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本院行维持血液透析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2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感染分感染组(25例),未感染组(274例)。

  1.2诊断标准

  CRBSI的诊断标准[5]如下:①患者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病史;②出现置管部位的炎性反应,如红肿和疼痛等;③从外周血液或导管抽血样本中培养出病原菌,且至少有1次结果呈阳性,而且未发现其他血行感染的明确来源。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肾衰竭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间≥3 d,维护均在本院完成;年龄>15岁,临床资料完整;生活基本能自理,认知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感染病史或感染状态者;治疗期间死亡者;存在严重的肝、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存在免疫系统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4方法

  临床资料中,基本情况涉及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概括性信息,临床特征信息则包括留置时间、置管部位、原发疾病、合并症状、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患者在入院后清晨空腹状态时取静脉血,采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ALB、SCr、BUN、PLT水平。

  1.5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CRBSI发生情况,分析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对CRBSI影响因素进行交互作用分析。

  1.6统计方法

  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年龄、ALB、SCr等)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婚姻状况等)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乘交互作用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加交互作用采用Andersson等编制的Excel进行分析,利用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RERI)、归因比(Attributable Proportion,AP)和交互作用指数(Synergy Index,S)及其95%CI评估CRBSI影响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若RERI和AP值95%CI不包括0,S值95%CI不包括1则有相加交互作用[6]。

  2结果

  2.1两组患者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年龄、置管部位、置管时间、ALB、BUN、S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005XpTbZly1hdvz6oq232j30u00u076u.jpg

  2.2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RBSI多因素分析

  将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RBSI(感染=1,非感染=0)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的因素[年龄(原值输入)、置管部位(≥14 d=1,<14 d=0)、置管时间(股静脉=1,颈内静脉=0)、ALB(原值输入)、BUN(原值输入)、SCr(原值输入)]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置留部位为股静脉、置留时间≥14 d、ALB<30 g/L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见表2。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2.3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RBSI影响因素交互作用分析

  交互分析结果显示,ALB<30 g/L与置管位置在股静脉存在相乘交互(P<0.05),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API的95%CI包含0,S的95%CI包含1),见表3。

005XpTbZly1hi309y0ds5j30j60j5wfq.jpg

  3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然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面临CRBSI的风险。本研究调查显示,CRBSI总发生率为8.36%,本研究结果与欧婷婷等[7]的研究结果(4.49%)存在差异,可能是感染发生情况受地区、医疗、卫生条件的影响有较大关系。本研究中,年龄、置管部位、置留时间、ALB<30 g/L是CRBSI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汪慧智等[8]研究一致。可能是随着患者年龄增加,机体内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导致免疫和抵抗力下降,血管条件骤然变差,身体承受能力下降,极易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9]。颈内静脉和股静脉是常用的置管部位。股静脉置管在腹股沟和会阴部进行,此位置的皮肤非常湿润,容易受到污染[10]。在暴露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长时间置留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比短时间置留导管的患者更容易发生CRBSI。本研究以14 d作为时间分界,结果显示,导管置留时间≥14 d是影响CRBSI的危险因素,此结果与张琳[11]的研究结果一致。长时间的导管置留会导致导管周围的皮肤和黏膜受损,进而导致细菌易于感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导管周围的细菌数量也会逐渐增加,从而增加了CRBSI的发生风险。ALB的降低会影响静脉内导管的壁层,并促进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进而增加导管插管后发生CRBSI的风险[12]。此外,ALB作为反映机体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患者ALB越低说明其营养状态越差,疾病感染率相对越高。

  交互作用分析是对于两个或多个自变量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交互作用发生时,自变量之间的影响不再是简单的加和,而是存在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关联。本研究中ALB<30 g/L与置管位置在股静脉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5),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API的95%CI包含0,S的95%CI包括1)。这意味着当患者置管位置在股静脉且ALB<30 g/L时,患者更容易发生CRBSI。

  综上所述,维持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年龄、置留部位、置留时间、ALB。ALB<30 g/L与置管位置在股静脉之间存在相乘交互作用。本研究为医务人员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此外,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宣教和培训,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降低感染的风险。本研究是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不能代表所有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危险因素,因此需要进行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孙玲玲.护理流程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感染率及投诉率的影响观察[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46(4):81-84.

  [2]蔡源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现状和住院费用负担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18.

  [3]黄华勇,罗勤,胡雅静,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23,23(5):54-57.

  [4]李兰,温贤秀,夏琪,等.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循证护理,2021,7(16):2164-2169.

  [5]门海燕,苏春燕.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2):1116-1120.

  [6]Lee W,Choi HM,Kim D,et al.Synergic effect between high temperature and air pollution on mortality in North⁃east Asia[J].Environ Res,2019,178:108735.

  [7]欧婷婷,郭飞容,王华绵.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8):1157-1161.

  [8]汪慧智,卢亚飞,邵燕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4):44-46,51.

  [9]虞飞儿,王燕波,姜玲燕.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因素分析[J].健康研究,2021,41(1):78-81.

  [10]罗杏英,李佩球,肖菲娜,等.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22):3431-3434.

  [11]张琳.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0):16-19.

  [12]袁祥萍,程振田,刘桂香,等.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32(1):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