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数字素养对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创新的研究论文

数字素养对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创新的研究论文

2

2024-05-23 14:34:37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数字化在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数字素养成为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核心能力,不仅仅关乎民众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展示国家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不仅承担日常基础实践教学,而且承担着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服务。文章将探究数字素养对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创新。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数字化在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数字素养成为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核心能力,不仅仅关乎民众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展示国家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不仅承担日常基础实践教学,而且承担着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服务。文章将探究数字素养对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创新。

  关键词:数字素养;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创新

  作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平台,公共实训基地在社会夯实技能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关系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顺利进行,而且关系着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进步、生产组织方式的信息化及自动化。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的基本且重要的一项职能是社会服务,包括为专业高技能人才提供培训服务,提供“高、新、专、特”专业技术服务和创新,并开展交流合作、培训指导、竞赛承办、宣传科普等业务。要完善并创新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高水平实训基地,必须发挥社会服务需求驱动力、社会资源整合力和高职院校理实一体的促进力,综合各方面有利因素,实现合力,从而推进公共实训平台社会服务的提升。作为发挥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和落实数字素养行动纲要的前沿阵地,高职院校需考虑地方发展需要与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体系,以数字素养为抓手,创新社会服务内容。

  一、优化创新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开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完善创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机制,建立“双高”(高水平、高技能)教师库和企业专家库,签署合作协议,制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明确了校企双方权利与责任。通过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在共建公共实训基地同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企业科技成果成功落地转化,带动就业促进经济效益,,也为在校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机会,达到了互利共赢。

  (二)有利于社会服务资源的建立

  公共实训基地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共同组成“双师型”团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计划,开发实习实训教材,完善丰富管理制度。校企“共建、共享、共管”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新模式,即校企共享优势资源,共同打造高水平合同平台,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习岗位无缝对接企业就业岗位,赋能“产业、专业、就业”三业的融合发展。

  坚持整合共享,多措并举合力发展。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汇聚政府、院校、企业、协会等各方智慧力量,整合实训场所、设备、师资等多种资源,加强政策集成,加快功能完善,努力形成多方共赢的发展局面。探索基地创新发展模式,组织开展共建共享试点示范,鼓励支持多方合作、共同参与基地建设运营管理,促进企业学校产教融合、技能人才供需对接、产业链条协同联动。

  (三)有利于校企合作育人机制的完善

  依托公共实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企业职教部门、企业专家、专业教师组成校企联合工作组,实行校企合作自主招生、交互联合培养。从招生工作开始,企业专家、院校老师全程参与其中,双方根据岗位需求共同编制专业招生计划,共同编制单独招生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联合企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校和企业作为育人双主体对学生进行分段培养。

  通过学校与学生签订岗位实习安全协议,企业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明确学徒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落实校企双主体责任及分工。学生通过招生考试进入专业学习,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第一阶段学校完成通识素养和专业基础培养,企业进行文化渗透;第二阶段校企交替式学习实践;第三阶段通过“师带徒”形式进行岗位实践能力培养。

  (四)有利于社会服务项目的实施

  切实发挥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效能。公共实训基地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示范性特点,为职业院校、社会培训和企业生产提供服务。扩大服务覆盖面。对于学校和企业因客观情况,尤其是重点开展单个学校和企业无法承担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解决社会上技能技术性人才短缺的问题。除此之外,以公共实训基地为依托,监理技能鉴定所(站),进行高校的组织管理工作和技能评价服务;组织行业交流和技能竞赛等活动,承接各类培训,推动技能人才宣传等各项工作。

  二、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实训基地实施社会服务的硬件设施不足

  拓展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硬件基础是其制约的重要因素。目前,高等职业学校已开始重视公共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职能,逐步完善拓展,丰富服务内容。但在建设规划时期,受到公共实训基地施工周期、政府制定、资金投入等多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大部分公共实训基地并不能满足企业实际成长需求,只有重点项目中公关实训基地配有对应的社会服务功能和基础条件。

  (二)公共实训基地实施社会服务的软环境不足

  公共实训基地实施社会服务的软环境不足主要表现在缺失必要的软件平台和工具,就无法开展学习和实践;软件环境版本过低,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需求;软件环境配置问题,可能存在无法启动或者使用软件的情况;软件安装和测试问题就会存在学生无法完成实训的情况;软件使用限制,在某些特定的软件环境中,有可能会存在使用限制,如过期的许可证或者免费版不能支持特定的功能等。

  (三)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运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高

  公共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场所,是检验理论知识学习和巩固技能实训实践的重要平台。但由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规模逐步扩大、软硬件设施要求逐渐提高、人员配置的发展和完善等原因,其基础功能要求也日益提高。例如,当下的公共实训基地缺乏职业技能培训、技术创新平台等内容。另外,脱离社会经济生活,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缺乏敏锐的洞察和前瞻性设计,在服务地方经济时,时间上容易滞后或者跟不上当下所需;在完善和丰富社会服务内容时,由模拟仿真的实训实操环境向全真实操的生产作业环境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的有力措施,在技能竞赛、技术鉴定、科普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而影响其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根据公共实训基地目前的情况,存在以下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表现: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不同的服务对象和部门提供的服务可能存在差异;缺少服务质量监督机构,导致服务难以保证一致的质量水平;服务流程不清晰,公共实训基地的服务流程不规范,操作不一致,服务策略不明确,从而导致服务质量的不稳定性,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公共实训基地的各部门和服务对象之间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一致;忽视了服务的反馈和改进,公共实训基地没有建立服务反馈机制,无法及时获得服务反馈信息,也无法进行改进和优化,导致服务质量不稳定,缺少整体和系统的服务能力[1]。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三、数字素养对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创新的优化路径

  (一)借力数字素养,科学融入区域产业发展做好基地规划

  面对疫情重塑产业链结构和国家“新基建”战略背景的双重需求,依靠城市节点、行业支点、企业重点的模式,公共实训基地规划建设时候,充分考虑深化拓展教融合改革。把握国家发展机遇,做好顶层设计,借助数字化技术来拓展公共实训基地发展空间,贯彻高职院校高水平、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重任。同时,公共实训基地有利于数字教育供给新结构形成,应用于真实场景,创新引领产业,完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快公共实训基地促进数字技能[2]。高职院校可通过公共实训基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实现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发展中可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发展公共实训基地数字,从而达到高水平、专业化、数字化,实现高质量的产教融合,最终实现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培养[3]。

  (二)以“数字取胜”,引入多元主体力量共建公共实训基地

  通过合理编制预算,安排购置高新数字化运用和管理的实训设备,并整合线上学习平台资源,打通线上培训模式,实现实训规模的扩大。打造数字技能领域的公共实训基地、结合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实现数字人才全真公共实训服务线上模式,更广泛地服务数字新产业发展需求的数字人才培养。

  以数字经济为背景,共建公共实训基地为目标,建设教师、企业专家、业界学者三位一体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为地方提供更强劲的智力支持和创新动能,打造政企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样板[4]。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需要深入探索,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经验。要通过开展宣传、组织实训,不断形成实训品牌;通过强化考核,不断提升实训绩效;通过优质服务、优质管理、优质实训,不断扩大影响;通过政策调研,制定政策措施,扶持高技能人才培养,支持实训平台建设。通过加大投入,提升内涵,强化实训,提高绩效,使公共实训基地真正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5]。

  (三)以数字化手段,实训基地的建设融入当地的产业发展

  《2022年中国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报告》中提出:要优化智慧教育资源投入,接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国家过去十多年的数字化实践和智慧化转型的深入,必须要把原来的思维方式从系统的思维转向数据的思维。在推动公共实训基地新基建时,数据已经成为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科技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践行数字发展理念,以“数据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为架构,打造公共实训基地数字化底座,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完善城市数字治理体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为公共实训基地能够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及人才的培养,通过场景化的载体提供更好的学习场所和机会[6]。

  (四)多方协作,共同提高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

  公共实训基地要聚焦“公共”,在开放共享、高效利用上做文章、下功夫,必须以国家层面出台的要求为根本遵循,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要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动力,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制定好科学合理的培训人员规划,通过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实训基地的公共效应[7];二要围绕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对城乡各类劳动者开放,统筹兼顾各类就业重点群体,切实为企业职工以及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困难妇女、残疾人等提供亟须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8];三要创新制度,建立大师、专家引进和聘用机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和共享职业技能培训的师资库,切实发挥实训基地人力资源的公共作用;四要提升公共实训基地课程开发的覆盖面,开发和引进多种形式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动态、共享的公共实训基地职业培训的资源库;五要积极承担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任务,尤其要强化高校毕业生技能操作训练,切实提高技能水平,增强就业创业能力,不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四、小结

  目前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如何以丰富的场景应用和创新技术的积累为各类教育场景中所遇到的痛点和难点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如何有效推动智慧教育走向多元协同,同时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已经成为当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亟待回答的社会议题。结合数字化手段,以数字素养为辅助,加强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既能为企业输送人才,提供技术服务,推广科技成果,又能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实训基地通过与社会紧密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服务,不新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白凤秋.高职实训基地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必要性、存在问题与主要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35),73-76.

  [2]刘朝霞.把握“新基建”契机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布局建设国家数字技能成长体系的建议[EB/OL]https://www.rmzxb.com.cn/c/2020-05-24/2580933.shtml.

  [3]万文娟,崔博雅.基于5W模式的高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体系构建分析[J].图书馆,2022(07),10-14.

  [4]王雪健.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个案分析[J].职教通讯,2017(31),42-45.

  [5]隋明,张阳,荣加超,张崇军,谢慧蓉.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与提升途径[J].市场论坛,2019(08),87-89.

  [6]郑晓东.高水平实训基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20),81-84.

  [7]王栋,张海涛.高校实训基地管理机制的创新研究[J].大学,2021(22),38-41.

  [8]张建新.高职院校数字化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2,24(0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