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津渡铁牛群雕的别样审美和育人功能论文

2024-05-18 15:02:48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从整个中国古代美术史的范畴来看,蒲津渡铁牛群雕既有唐代艺术庞大壮美的布 局,又是风格内涵独特的实用型雕塑,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吸收中国传统艺术价 值
摘要:从整个中国古代美术史的范畴来看,蒲津渡铁牛群雕既有唐代艺术庞大壮美的布 局,又是风格内涵独特的实用型雕塑,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吸收中国传统艺术价 值,结合高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古代雕塑鉴赏有机融合,能够引导大学生提 升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实现思想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共同提高。
关键词:铁牛群雕;艺术遗产;文化自信;思政教育
习**指出:“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 念是灵魂, 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 载体。” [1]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对人的精神世界和社 会精神生活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同时文艺铸魂也是一 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它在培育时代新人和促进社会 和谐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唐朝开元年间为修复黄河蒲 津渡浮桥而铸造的铁牛群雕,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铸造和 雕塑艺术的精湛技艺,还融合了实用价值与独特的审美理 念,体现了对雄壮美学风格的有意追求,同时展现了唐代 的精神风貌和国家的强盛意志。深入探索中国古代雕塑中 的教育元素,并将其整合到思政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体系,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理想人格塑造以及综合 素质提升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蒲津渡铁牛群雕的历史渊源与艺术审美
1.历史背景与铸造意义
蒲津渡,这个位于黄河中游的重要交通要道,自春秋 时期以来,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的发生,成了中国古代历 史的一个重要篇章,从春秋时期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 年)开始,蒲津渡便开始了其桥梁建设的历史。当时,由 于黄河的湍急水流,常规的桥梁建设技术难以适用,因此 采用了浮桥技术,这种桥梁建设方式,虽然在当时已经是 一项创新,但仍然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随着时间的推 移,特别是到了西魏高欢时期,蒲津渡的桥梁建设开始逐 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工匠们开始尝试更加复杂和稳固的 建造技术,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到了唐代,尤其是唐玄宗时期,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和军事上的需要,开 始大规模地投资桥梁建设,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蒲津桥的重 建。
在唐代的蒲津桥重建过程中,“铁索连舟的想法首 次被实现,这是当时工程技术的一大突破。与此同时,铁 牛群雕的诞生,更是这一时期的一个艺术和工艺上的创新 高峰。这些铁牛群雕不仅仅是作为桥梁的物理支撑,更重 要的是,它们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象征意义。铁牛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勤劳和力量,它们的存在不仅展示了当 时的铁艺技术水平,而且反映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驾 驭。
2.蒲津渡铁牛群雕的造型特征与艺术风格
蒲津渡的铁牛群雕以其雄伟的体量和精细的造型闻 名。每尊铁牛的高度都超过3米,体重介于45至75吨之间, 展现了一种令人震撼的力量感。这些铁牛群雕在形态上壮 硕而富有力量,细节处处理精细,无不展现出唐代工匠的 精湛技艺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每尊铁牛的下方都连 接着重达40吨的厚铁板,这些铁板不仅增加了整体结构的 稳固性,还体现了古人在工程设计上的精妙构思。进一步 下方,长达3米的齿状铁柱深埋于河床中,起到了重要的支 撑作用。这种设计既展示了对工程力学的深入理解,也反 映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
铁牛群雕不仅仅是静态的雕塑,它们的姿态、表情以 及与之相连的结构都透露着工匠对动态美学的深刻理解。 每一尊铁牛都仿佛在黄河的洪流中奋力前行,展现出一种生命力的象征。这些铁牛不仅仅是实用的桥梁支撑物, 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古人对力量、坚韧和稳固的追 求。
蒲津渡铁牛群雕是唐代艺术的杰出代表,展现出那个 时代工匠们在铁艺术制作上的高超技艺。铁牛群雕不仅在 造型上精准把握了动物的力量感和动态美,而且在细节处 理上体现了工匠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铁牛的每一部分, 无论是肌肉的线条,还是身体的弯曲,都流露出动态之美 和力量之感。铁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勤劳和力量, 它们在蒲津渡的出现,不仅是对黄河的一种物理驾驭,更 是对自然力量的一种敬畏和象征。这些雕塑作品是古代人 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技术水平和艺 术审美。
铁牛群雕在唐代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文化和艺术地 位。它们不仅是工程技术的产物,更是当时社会审美观念 和艺术风格的体现。通过对铁牛动态姿态的精心刻画,工 匠们不仅展示了动物的力量和美,也传达了一种对生命力 和自然力量的赞美。这种艺术创作在当时社会中极具影响 力,是对美的追求和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
3.铁牛群雕与多民族融合的社会特征
除了铁牛群雕外,蒲津渡的铁人雕塑也是一个不可忽 视的艺术组成部分。这些铁人雕塑展现了唐代多民族融合 的社会特征。每一尊铁人都身着不同民族的服饰,这不仅 体现了唐代社会的多元化,还反映了当时中国与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和融合。铁人雕塑的存在证明了唐代社会的开 放性和包容性。在这个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不同民族和文 化的相互尊重与交流,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了共鸣。铁牛和 铁人的并置,不仅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而且在文化上展示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理念。
铁牛群雕和铁人雕塑的结合,不仅是工程建设的需 要,更是文化交流和社会融合的象征。它们代表了唐代中 国对内部多样性的接纳和对外部文化的吸纳,展示了一个 文化大熔炉的形象。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为唐代 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铁牛群雕的历史与现代价值
蒲津渡铁牛群雕是研究唐代以及中国古代历史的宝贵 资源。这些雕塑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工艺技术、社 会结构、文化交流以及艺术审美的直观证据。考古学家通 过对铁牛群雕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科技 水平和文化背景。铁牛群雕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教育 和文化角色。它们不仅是展示古代中国工艺技术和艺术成 就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启发现代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入理 解的重要媒介。通过对铁牛群雕的学习和欣赏,现代人可 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和历史传承。蒲津渡铁牛群 雕也对现代艺术和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艺术家和设计 师们从这些古代雕塑中汲取灵感,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 同时,铁牛群雕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现代艺术 创新的灵感源泉。
蒲津渡铁牛群雕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以及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见证,其未来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历史研究上。这 些雕塑作品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 文化的机会,特别是对年轻一代而言,它们是历史教育的 生动教材,可以促进观众对于传统艺术的兴趣并获得认同 感。同时,铁牛群雕也启发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 及在保护文化遗产和环境中的责任,可以说,蒲津渡铁牛 群雕不仅是过去的遗产,它们也是未来文化创新和发展的 重要基石。通过对这些雕塑的保护和研究,我们不仅能够 更深入地理解过去,而且还可以为未来的文化发展奠定坚 实的基础。铁牛群雕的存在,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尊重和 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文化创新和发展。
二、蒲津渡铁牛群雕的思政价值
1.传统艺术鉴赏融入文化自信建构实践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累沉淀 下来的艺术瑰宝,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 族艺术审美价值的集中体现。 [2]
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民族特色。这 些艺术作品不仅在技艺上达到了高度的精致与炉火纯青的 境界,而且在文化内涵上也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深度。受中 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熏陶,古代雕塑呈现出一种贯穿始终的 精神内核,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历经千年依 旧辉煌灿烂。古代中国雕塑的创作主题和表现形式与中国 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艺术中强 调的儒家思想,尤其在道德伦理、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方 面的重视,直接影响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这种影响不仅体 现在雕塑的主题选择上,而且深入到艺术风格的每个细节 中,如线条的柔和流畅、色彩的淡雅含蓄、造型的简洁朴 实和构图的对称平衡等,这些艺术特点反映出古代艺术家 对于审美和形式美的独到理解和追求。
当今时代,重新审视中国古代雕塑的传统意义,深 入探索其背后所承载的思想和民族精神,能够加深大众对 文化自尊的认同感。中国古代雕塑不仅仅是视觉艺术的展 现,更是中国文化精神和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这种文化 观和哲学观深深植根于其艺术创作之中,融合了认识论和 方法论的独特艺术体系,映射出中国文化的独特精神特 质。在传统雕塑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民族的艺术魅力, 而且还能感受到文化自信的力量。这些雕塑作品的产生与 演变深深扎根于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和艺术实践之中。它 们与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及审美趋势相互融合,从而 形成了独有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影响力。通过雕塑艺术的 魅力,不仅可以引导大众进行多样的艺术实践,还能激发 思想上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振,从而在不自觉中加深民族 情感的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民族意识和塑造民族精 神。[3]
另一方面,传统雕塑以其独特的精神内核,强化了 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雕塑, 它们都是在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交汇中形成、发展并繁 荣起来的。这些作品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也表达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历程中, 将古代雕塑所体现的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中,同时结合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社会伦理道德到社会 实践中,不仅能够保持和发展传统艺术的连续性,还能促 进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这种做法是提升国民素质、 塑造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锻炼个人精神品 格,以及增强大众文化归属感的关键路径。
2.艺术感知塑造审美思维
审美素质是构成个人全面素质的关键要素之一,它不 仅是个人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也是其精神文化生活的重 要构成。审美素质的内涵广泛,主要涵盖了审美观念、审 美能力和理想人格等方面。在这个框架下,对传统雕塑等 艺术形式的欣赏和理解,自然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之 一。审美教育,即是关于美的感知和体验的教育,它影响 着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领域,旨在提升人们对美的感知、 创造和评价能力,通过审美教育,大学生能够学会以审美 的眼光看待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 提升。
对传统雕塑的赏析在提升大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发挥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传统艺术在提供审美经验的 积累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鉴赏和感知优秀的 传统艺术作品,学生们不仅能够加强对美的识别和欣赏能 力,还能在审美过程中深化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理解和 感受到美的多样性和深度。个体层面上,艺术鉴赏是培养 和提升审美感受力的主要途径,并与大学生的审美兴趣和 情感体验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在思政教育中,培养审美 鉴赏力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能力不仅涉及识别和评价审美 对象的美丑,而且代表着更高层次的审美能力——它包括 理解、判断和想象等更高阶的认知方法,是一种综合了感 性和理性的高级思维。
同时,传统艺术对大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塑造也至关重 要。审美创造力不仅包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还包括通过 具体活动中的创造性体验来创造美,这种能力的提升是个 人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所在。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传 统艺术鉴赏的审美价值和品格对其人文涵养和精神世界的 升华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鉴赏活动的开展,大学生 不仅能够提升其精神层面的品质,还能够净化心灵、解放 情感,拓宽视野。传统艺术的精髓在于其通过艺术作品映 射出的深层次内涵,这些内涵成为个人内在心理品质的组 成部分,在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成长和提升过程中扮 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青年学生正处于性格思想形成塑造 阶段,对美的追求强烈,情感丰富,充分利用艺术的感染 力和吸引力,可以有效地培育大学生追寻真理、善良和美 好的理想人格特质。
3. “人定胜天”精神激励协作奋斗
蒲津渡铁牛雕塑不仅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更是中华民族“人定胜天”精神的具象化。铁牛的形象深 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勇 于改造自然的哲学理念,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统治力。可以说,蒲津渡铁牛不仅是一种历史的传 承,更是一种精神的启迪,这种精神在当下高校的思政教 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蒲津渡铁牛的存在本身,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一种 简单征服,更是对和谐共生的深刻领悟,体现了古代中国 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大自然力量的有效利用。作为一 种文化符号,铁牛雕塑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更 显示出古人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依 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坚韧不拔、勇于探索、敢于创 新,从而面对各种挑战。其次,蒲津渡铁牛展现的“人定 胜天”的态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不断传承并弘扬的 不屈精神, [4]这体现了人类在与自然环境斗争中的积极态 度和对未来的乐观信念,对当代人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 在思政教育中弘扬这种精神,对于大学生使命感和责任感 的培养极为重要,激励他们在新时代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 量。再者,蒲津渡铁牛还象征着古代中国人的集体智慧和 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对这种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感知,大学 生能够进一步加强他们协作与创新相结合的精神特质。
可以说,具有中国古代智慧和精神象征的蒲津渡铁牛 雕塑,传递出对自然的尊重、对困难的克服、对文化的传 承以及对团队合作的重视,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 容转化为情感体验和品格塑造,能够更好实现大学生的思 想、道德、人格和价值观教育。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不仅提 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还拓展了教育的资源和内容, 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世界观和价值观发挥 着关键作用。
三、结语
黄河蒲津渡的开元铁牛群雕不仅是一件艺术杰作,更 是一个文化符号,集中体现了盛唐时期的时代精神和艺术 风貌,传递着盛唐时期的激荡和振奋,成为独特的艺术范 型。其所蕴含的传统雕塑文化内涵具备深厚的理论与政治 价值,这对于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道德素养和文化修 养至关重要。将传统雕塑的鉴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为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思路方法。
参考文献:
[1]习**.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M].人民出版社,2016.
[2]尚明利.探索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 创新与发展路径[N]光明网,2023(08.29).
[3]魏琦.坚定文化自信,繁荣戏曲文化[N].中国文化报,2021 (08.31).
[4]尹悟铭.从《愚公移山》谈主题性雕塑创作的实践路径[J]. 美术大观,202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