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意义及路径探析论文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意义及路径探析论文

19

2024-05-17 15:12:18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推动实现全面发展、提升 人才培养质量,推进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塑造新时代青年,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要: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推动实现全面发展、提升 人才培养质量,推进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塑造新时代青年,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针对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应从深化认知,积极主动践行劳动教育、完善体系,用好课程 教育主渠道、优化机制,为劳动教育提供支撑三重路径来加强劳动教育,发挥好劳动教育的重 要作用,推动劳动教育长效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

  新时代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基础性地位, 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 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特点,高校作为 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更应注重加强劳动教育。坚持开 展劳动教育,推进五育并举,塑造新时代青年良好精神风 貌,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的时代新人。

  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推动实现全 面发展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 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 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 [1]高校开展 劳动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实 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大学阶段的所学所思所悟对大学 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至关重要,高校劳动教 育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对劳动形成正确的认识,认识劳 动的美、劳动的意义。“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不仅直接影 响其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关系到走向工作岗 位以后的价值取向、就业倾向、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精神特 质。”[2]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也享受着 更加舒适优渥的生活,不可否认,部分学生对于劳动是懈 怠甚至是排斥的态度,对劳动者和劳动成果没有给予应有的尊重和珍视,这必然需要劳动教育将大学生拉回正确的 道路,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且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大 学生勤劳奋斗的精神。部分大学生因熬夜、久坐等习惯而 影响到自身身体状况,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则是推动大学 生强身健体的一种途径,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帮 助大学生更加健康自在地成长。此外,通过开展高校劳动 教育,不仅传授给学生劳动观念,而且传授给学生实践技 能,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劳动教育对一个人实现全 面发展的功能显著,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 一个人的和 谐发展在于他的德智体美劳等素养上升到较高的高度时, 才能实现。 [3]高校劳动教育是推动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的重要环节,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推动实现对大学生的 综合培养,在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智力水平的发展、 身体素质的提升、审美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 义。

  (二)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落实高校立德 树人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 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 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4]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必须放在高校教育的关键位置,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 培养质量,推进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劳动教育是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提升 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加强劳动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踏实勤 劳的品德,提升学生的劳动动力和劳动活力,锻炼学生的 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 将学生的潜力激发出来,这是高校立德树人任务落实的重 要途径。当代大学生生活状况的提升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 上缺乏劳动体验,劳动观念较为淡薄,对劳动的认识较为 表面,产生轻视劳动甚至是排斥劳动的行为,而去幻想不 劳而获、坐享其成等。

  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刻 感受劳动的价值,感受劳动的幸福和美,真正身体力行地 热爱劳动,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实践信念,培养大学生 形成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的作风,勤勤恳恳地用自己的双 手去劳动,去创造美好生活,这一定程度上推动高校提升 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将劳动教育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 育相结合,培养劳动美德,弘扬劳动精神,高校不仅培养 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应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推动学生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展劳动教育,践行高校责任使命。

  (三)有助于塑造新时代青年,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 [5]幸福是靠奋 斗出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一代又 一代人的接续奋斗,高校劳动教育能够对青年一代的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引导青年学生形成勤劳勇 敢的奋斗精神、塑造新时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大 学阶段是塑造三观的重要时期,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 向等有待正向引导,在这一阶段开展高校劳动教育有利于 塑造新时代青年,培养深厚的劳动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价值 观,承担起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责任担当,推动大学生积 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此外, 在民族复兴大业迈向新征程的当下,高校要通过劳动教育 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大学生成为有坚定理想信念、高 尚国家信仰的劳动者,切实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培养高素质的青年劳动者。

36C9D079-79B6-450c-90CC-332280114655.png

  二、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师生劳动教育认知存在不足

  劳动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主要内容之一,应当积极重视、认真开展,然而,部分 高校师生将劳动教育于与简单的体力劳动等同,对劳动教 育的认知存在不足,使得劳动教育开展的效果大打折扣。 部分讲授劳动教育课程的高校教师自身对劳动教育的认知 不足,切实影响到新时代劳动教育开展的效果。部分高校 劳动课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认识较为模糊和狭隘, 认为通过劳动教育仅仅使学生获取相关劳动知识或技能, 轻视了劳动教育所蕴含的较为独特的育人作用以及推进实 现中国梦的基础性意义;对劳动教育缺乏重要性的认识, 没有将劳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地发挥出来,没 有重视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部分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 知缺乏,将劳动教育看作自身学习生活中的累赘,较为消 极懈怠地对待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与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剥离开来。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 学生都是从文化课考试一步步走来的,也一直接收着好好 学习才能避免从事体力劳动的观念,因而对劳动的认识存 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体力劳动有着鄙夷和排斥的心理,渴 望不劳而获,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当前高校师生对劳动 教育缺乏深刻地认识的现状,使得劳动的创造性和潜力受 到束缚,进而影响劳动教育基本价值取向的发挥。

  (二)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高校劳动教育必须以相应的课程体系为依托进行开 展,但目前的课程体系尚不完善,影响新时代劳动教育的 有序发展。部分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未将 有效利用课堂这一重要教育阵地。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的学 术能力、专业能力等较为重视,往往忽视了对大学生的劳 动教育,但学术及专业教育并不能替代劳动教育。劳动教 育课程设置单薄,甚至只在进行其他必修课程教学时将劳 动概念泛泛带过,未能对劳动内涵、劳动关系等进行系统 梳理,也未能紧扣当前社会现实揭示劳动意义等,劳动教 育的开展较为浅层,未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 值。此外,虽然有部分高校已经开设劳动教育的专门课 程,但是教育教学体系不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缺乏系统 性和整体性,开展的课程类型较为单一、内容较为简单, 没有将劳动的本质与劳动的技能等进行区分;劳动教育课 程的目标定位较为模糊,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未能有效结 合,未能与时代进行融合,出现较为混乱空洞的情况,学 生不能深切理解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意义,而觉得课程枯 燥乏味,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高校劳动教育帮助大学生树 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及优秀品质等育 人的意义未能得到实现。

  (三)高校劳动教育支撑机制尚不健全

  目前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较为缓慢,劳动教育的支 撑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科学的劳动教育管理机制和经费投 入机制,缺少专门负责高校劳动教育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6] 。高校的劳动教育是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同步进行 的,必须同样重视并给予保障,让劳动教育活动更加丰富 立体,然而,部分高校的资源配置不够完善,缺乏充足的 物质支撑。高校劳动教育需要依托相应的场所、设备等才 能开展,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才能实现,但目前关 于劳动教育的专项投入较少,缺乏相应配套设施,具体的 劳动实践活动展开较为困难,进而影响对大学生劳动素养 的培育,影响劳动教育活动的育人质量。另外,目前部分 高校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存在不足,由于劳动教育在高校 教育中受到的重视不够,使得劳动教育缺乏精细化的实施 方案,也就缺乏过程性和结果性并重的评价机制,不利于 对具体的劳动教育活动进行督促,不利于根据劳动教育开 展的实效及时灵活地进行调整。不可否认,部分高校的劳 动教育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整个过程缺乏系统性和整体 性,未能真正地引导大学生深入完整地参与,评价机制的 缺失容易使得学生缺乏积极性,产生消极应付的情况,也 就不利于劳动教育的充分落实,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不佳。

29D99863-F936-4358-8A55-B3CE6C1337A0.png

  三、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

  (一)深化认知,积极主动践行劳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 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 学办学能力和水平。” [7]高校教 师作为推动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的主力队伍,首先应当 接受专业化劳动教育的培训,提高自身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和劳动情怀,只有教师深刻领会劳动教育并形成正确的认 识,才能确保劳动教育高质量地开展,既要注重劳动教育 理论,又要注重劳动教育技能。其次,教师应当坚持终身 学习,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 深化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以身作则地向学生传达劳动的美 好,发挥好教师的带头作用,使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教育下 深化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情感,理解劳动的光荣和伟大, 从思想上真正地认识劳动,认同劳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劳 动,从而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开展。高校可以 通过定期开展劳动教育知识讲座,劳动教育人物讲座,不 仅让学生在知识讲解中学习劳动教育理论与发展进程,而 且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劳动者学习,从先进模范、典型事迹 中深刻领会劳动品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使他们认识到 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地践行劳动教育,将 自身的能动性应用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努力做到知行 合一,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

  (二)完善体系,用好课程教育主渠道

  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必须用好课程教育主渠 道,既要将劳动教育与相关学科课程相结合,又要将劳动 教育归入学生素质必修课程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将劳动教育渗透于课程教育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好地加强 高校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与多学科课程结合的过程中, 劳动教育的现实价值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对思想政治理论 课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念,深刻领会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通 识课程蕴含的劳动科学知识不能避而不谈,要尽可能地展 开讲授,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实践素养,提升学生 知识与实践的衔接能力;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丰 富专业课教学的内容,提升劳动教育的实用性,有利于高 校学生领悟劳动同所学专业的密切关联性,在具体的实训 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劳动能力。此外,高校应重 视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开展,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该门课程的 学分,引起学生的重视。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不仅仅是劳动 知识的传授,它包含劳动理论、劳动技能以及劳动实践,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加强高校劳动教育。高校学生 能从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了解劳动的历史演进、开拓劳动 思维与潜力等,也能在创业中心与实训基地开展劳动实践 活动,在劳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三)优化机制,为劳动教育提供支撑

  加强高校劳动教育,为劳动教育的长效开展提供较 为完善的支撑机制,既要为高校劳动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又建立贯穿高校劳动教育全过程的考核制度。高校劳动教 育的实施应当规范有序,这要求高校成立专门的工作小 组、对资源设施、质量考核等具体落实。高校应当根据实 际情况增加对劳动教育的资金投入,不断拓宽资金的来源 渠道,这不仅依托于当地政府的支持,而且需要社会资本 的助力,为高校劳动教育提供稳定长期的资金保障。充足 的经费能为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性保障,如教师 的培训经费、配套的基础设施、完备的实践场地等。高校 劳动教育考核制度要围绕着劳动教育综合育人、推进五育 并举的意义展开。考核的内容要全面,对劳动教育理论课 程与实践课程都要进行考核,考查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 精神、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等。对于结果不理想的学生应 及时跟进,反思提升,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多地关 注学生自身的感受与收获。此外,考核制度应当是动态性 的,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阶段灵活的进 行调整,学校、社会、教师、学生、家长都有表达的话语 权,使考核制度更加科学合理。

  四、结语

  基于新时代,高校更应承担起新的职责与使命,不仅 要培养优秀的学科专业型人才,更应坚持开展劳动教育, 推进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青 年。为此,必须坚持深化高校师生的认知,引导他们积极 主动践行劳动教育、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用好课程教 育这一主渠道、优化劳动教育保障机制,为劳动教育提供 充足的支撑,进而培养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 人。

 参考文献:

  [1]常卫国.最伟大的梦想——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 梦”战略思想论述[J].党史纵横,2013.(07):4-8.

  [2]卢心悦.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 学,2020.

  [3]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M].北京:教 育科学出版社,2017.

  [4]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 报,2018-09-11(1).

  [5]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 报,2013-04-29(2).

  [6]公昆.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 教育,2021(22):40-42.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 报,2018-05-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