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基于小学美术教育实践的思考论文

2024-05-17 15:05:10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实施一年来,给小学美术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 通过不断深化教学研究来进一步强化学科综合意识、素养育人意识、任务驱动意识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实施一年来,给小学美术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 通过不断深化教学研究来进一步强化学科综合意识、素养育人意识、任务驱动意识、实践活动 意识、学科评价意识,时刻保持时代性和鲜活性,恰当地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提升新课标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转化能力,努力让美术教育在人的全面教育中成为终生教育。
关键词:新课标;美术教育;核心素养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发布,梳理了21世纪以来我国艺术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 借鉴吸收国际艺术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新课程标准是既 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纲领性教学文件, 将指导义务教育学校更好地实施艺术课程,推进学校美育 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美育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 的教育目标,以超前思维定位新时代美育、以专业学识解 读新课标、以独特视角解构学科教学,积极落实核心素养 教育,定位学生终生发展,教育学生不仅有浓厚的家国情 怀,更具崇高的人生目标。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美术教育
小学美术教育处于新时代美育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之 中,美术教师在新时代的感召下、新课标的引领下主动承 担美育责任,积极开展学科教学,在传授美术知识和专业 技能的同时,通过优化教、学、研活动来推动学科教学, 反思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明确让学生在获得美术教养的同 时拥有美术文化,培养学生通过美术教育实践生成视觉艺 术的眼睛,感受生活之美。
(一)坚持课标引领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从指导思想和修订原则出 发,以新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为前提基础, 确定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的具体 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调“以美育人”, 为新时代的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1] 。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新课标的修订实施 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具有重要意义。
1.问题呈现
实施新课标以来,小学美术教育在新时代美育背景下 得到很大程度提升,但也暴露出学校美育教育行动迟缓的 现象。表现为:美育教师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不高;对 新课标的认识、体会不足或存在误区;对美育概念的理解 不到位。只是照本宣科的传授美术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 充分认识美育的价值所在,导致美育教育在区域发展不均 衡,美育教师教育观念滞后等问题, 一定程度制约学校美 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改进策略
积极引导小学美术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组织开展 新课标的“学、研、用、评”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新课标 的认知及对新理念的认同,不断强化学科综合意识、素养 育人意识、任务驱动意识、实践活动意识、学业评价意 识,提升新课标的转化能力[2] 。具体活动如下:①“学” 阶段:深入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引导教师深度准确理 解、完整领会把握新课标。 一是抓实全员培训,二是创新 培训形式,三是丰富培训资源。②“研”阶段:在全面学 习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学校以教研组为 单位,分学科、分层次开展新课标集中研讨活动,通过研 讨明确实施新课标的任务目标和措施;教研中心跟进指 导,建立小学教学视导与调研制度,及时分析、解决实施 中的问题。③“用”阶段:围绕新课程标准,科学合理 设计实施教学活动。各学校教研组和教研中心开展诊断 性听课评课活动,检验新课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落实情 况。④“评”阶段:组织开展一次新课标学习检测,并及 时反馈学习成果。依据新课标要求,指导教师上好“四节课”,即:所有教师的“过关课”“展示课”,骨干教师 的“示范课”“优质课”等。
(二)拓宽美育路径
在核心素养时代全学科育人的理念引导下,美育教 育需要全方位、多角度拓宽美育路径,充分利用学校、家 庭、社区和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深入开展教学实践。创建 立体式美育情境,以境带心,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一双发 现美的眼睛,学会“一生会看秋叶飘飘”,感受人生之 美。
1.问题呈现
当前学校艺术教育重视程度逐步上升,但部分地区存 在课程设置结构形式单一,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专职美 术教师的配额不足,学校美育课时量不足,社会美育资源 不足等现象。无法满足学生对艺术感知和审美体验的现实 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美术教育的发展,呈现“理性丰 满、现实骨感”的窘境。
2.改进策略
学校美育教育的推进,难在补充优质教师资源、提升 教师的综合素养和丰富美育课程,关键在学校领导的美育 意识程度。教学科研部门应结合学校加快美育课程建设, 积极探索美育课程实施新路径,开发和利用优质社会美育 资源,积极考察、学习、借鉴美育教育领先地区学校的先 进经验和优秀做法。具体做法有:①落实开足、开全美育 课程,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增加课时量。②创建、美化校 园育人环境。③以校本课程或社团的形式完成相关课程, 灵活展开丰富多彩的授课内容。④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地方和校本美育特色课程。⑤利用 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等优质社会 美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⑥积极创建美与特色学校,打造 美育精品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⑦形成科学有效的 美育评价、监测、督导和问责机制,促进学校开齐、开 足、开好美育课程。
(三)丰富教研活动
教研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成长的源泉,“以教 促研、以研优教”成为学校教育的新常态,有助于学校美 育工作的提升。有效发挥学科专家、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 作用,在学术交流中解决教学实际困惑,激发美术教师的 教学活力,实现“教研提优、教师提能、教学提质”良性 教研新常态。
1.问题呈现
当前学校重视教学常规管理,丰富学校教研活动,但 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科教研组织建设不完善,缺 少具体教研制度规范,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教研活动形 式单一,教研计划缺失或流于形式,组织参与教研活动的 积极性不高等等,严重制约着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2.改进策略
学校重视和加强美术学科教研组织建设,制定详细 的教研制度、活动计划和评价督导细则。具体做法有:① 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观评课活动,如:推门听课、公开 课、示范课、研讨课等等。②科学落实观评课制度,做到评价项目细化、评价内容具体化,即要从课程目标、组织 教学、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方面评价教师的教,也要从核 心素养培养导向下评价学生的学,客观品评授课教师的优 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总结反思教学活动。③落 实集体备课制度,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提升学科团队 教研水平。④积极承办、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做好区 域教学业务交流,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创建丰富立 体的教、学、研平台,如:坚持城乡共同体的协同发展, 开展片区联合教研评比,开展“强镇筑基”活动、优秀教 师送课等活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⑤关注骨干教师培训 和青年教师培养,开展不同规模的教学专题研摩、同课异 构、教学基本功展评等教研活动,定期开展骨干教师专题 讲座,打造专业领军教师队伍。⑥定期组织美术专业教师 开展户外采风写生活动,并组织教师举办、参与、参观专 业的美术展览,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学术交流, 推动教师专业培训和业务提升。⑦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 动、校园文化、书画展览四位一体的美育实施路径,提升 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推动素质 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深化。
(四)改进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建立在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之间的桥梁,是 教育目标达成与否的关键,好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深化教学 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学、用新课标的过程中,我 们熟知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学科任务,但多数只存于观 念,一定程度制约着学校美育教育的发展。
1.问题呈现
通过教研活动不难发现,美术学科教育实践中存在的 薄弱环节、关键问题值得关注和探讨。具体表现在:①教 材分析不到位。就教材而教教材,教师把教科书当教本, 受雇于教材脱离实际,很多时候把教材中的内容当作美术 学习的最终目的。②学情把握不准确。对学生的认知需求 了解不全面,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实际,学生作为 教学主体参与度不高,学生的主观意识没有得到尊重,将 伪认知强加于学生,出现前理解、前认知,导致学生对这 门课的不认可、不喜欢,对教师产生怀疑,形成学习倦 怠,缺乏行之有效的师生互动和拓展探究。③教学目标不 明确。目标的设定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联性低,不能体现 学科育人价值,教学活动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难以实现 教学目标的达成。④教学模式单一。学科知识满堂灌,课 堂导入与教学内容脱节,无情景化、启发式教学,多封闭 式问题缺乏探究性,指向性不明确。⑤教学内容脱离学科 本位。美术课堂只是纯粹的、简单的知识重复和堆砌,不像 美术课,更像是一个带有美术知识的文化课,讲得很像历史 课和语文课。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不感兴趣,没有调动学 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缺失了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⑥课堂 评价单一。课堂评价只存在于对与错、好与差的层面,课 堂评价没有回归到教学目标和重点知识,轻过程性评价。
2.改进策略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中永恒的主题,教学 工作由关注教师教的质量,转为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学的质量。美术教育应主动更新教育理念、把握新形势、改进 教学行为、创新教学策略、努力开创美术学科教育的新 局面。具体应体现在:①充分研读美术教材。教材作为 课程内容的具体化,是课堂中师生进行美术学习活动的 中介和依据。教材不能完全等同于学科内容,它虽离不开 对学科的重要概念、知识,原理、技能的讲授,但更多的 应该是借助精巧的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核心 素养,提升学生艺术感知力。②重视教学设计,积极探索 大单元教学。作为研究型教师,需要我们研究课标、研究 大单元、研究大概念、研究基本问题,研究怎么样通过基 本问题分解和整合大单元的主题概念等等。在新课标的指 引下,丰富教育教学策略和手段,教师由“教什么?怎么 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在 整体任务观念的驱动下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③ 推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从仅仅学习脱离生活的“书 本知识”转变为形成联系生活情境的“实际经验”,关注 学生如何在不可预测的真实情境中学习“像艺术家一样思 考”去解决复杂问题,强调“特殊时空体验”和“真实情 景学习”。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观看体验,针对学生 的认知特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联系文化和生活情境进行 教学,培养学生生成视觉艺术的眼睛,感受生活之美。④ 将基本问题和方法贯通于不同学习单元、学习内容中去。 通过持续学习,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呈现的基本问题、形 式特征、艺术手法和重要细节的感悟和认识,获得审美经 验,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和艺术品位,实现核心素养的提 升。⑤因时、因势开展跨学科教学。将优秀传统文化、革 命文化和先进社会主义文化融入美育教育中来,以多角度 分析和深层次解读跨学科多领域的知识技能与美育相碰 撞,以启发式带动方式激发学生形成头脑风暴,进而将美 术跨学科素养培养融入学科教学。⑥重视教学评价。评价 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充分发挥其 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促进美育目标的达成。以新课标 为导向,参照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和学业水平质量 描述,构建科学合理教学评价体系。基于课堂表现和作业 目的来设计课堂评价标准,重视书面或口头反馈,发挥评 价的引导、激励功能。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 美术教育,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模式 上大胆尝试、敢于突破,开展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模式的 研究和探索[3] 。将核心素养教育融入美术教育实践中去, 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破课程综合,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师成长
新课标背景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 帮助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 能力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美术教师作为学校落实学科核心 素养的执行者,用美术文化帮助学生生成恒定自适的人生 力量,成为美育教育中的关键。同时,教师作为学生锤炼 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提升自 己的教学素养和专业素养具有紧迫性、必然性。我们应在精修专业的基础上成为“懂历史、懂文学、懂哲学”的全 能型教师。
(一)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
新课标背景下的美术教育对美术教师带来了新要求。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美术教师需转变教育思想、更 新教育理念,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和学生,积极参与各级 各类教育培训和教研活动,强化提升个人教学素养。教学 中做到用美术专业用语鉴赏交流美术作品、了解中外美术 的基本脉络和代表作品、学会尊重他人的审美趣味、能进 行美术作品的跨文化比较分析、能分析生活中的审美现 象。以“指导学生发展”为己任,具备指导学生发展的强 劲美术教学资助力、跨学科素养教育执行力、高水平教育 教学研究力。成型一套自己的美术教学知识系统,提高 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实现教师“教有常法——教无定 法——贵在有法”的职业提升。
(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新课标对小学美术课程的建构提出了新要求,“既能 讲、又会画”成为全能型美术教师的必备能力。教育实践 中以专业提升引领课程改革、丰富美育课程、落实美育教 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着眼于让美育成为终生教育、引 导学生像艺术家一样思考……都指向了美术教师的专业素 养。美术教师应时刻重视个人专业创作能力和专业教学引 领示范能力的提升,深刻理解美术教育不仅是技能教育更 是路径教育的道理。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 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 让“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深入人心,为 学生的成长护航、为美育教育助力。
总之,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美术教育立足于课堂教 学、专注于教学研究、致力于以美育人,在“立德树人” 这一根本任务的驱动下不断探索创新美育新路径,落实学 科核心素养教育。作为影响新时代美育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的外因——教育环境正在改善;作为内因——一方面我们 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吸收世界各民族 的优秀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时刻保持时代性和鲜活性,恰 当地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树立教育影响学 生终生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把中华民族优 秀的审美传统留给学生,指导和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 成长,努力让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教育中成为终生教育。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尹少淳,陈美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 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J].福建教育,2022.(27):21-24.
[3]张凤云.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 建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