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广西边境地区中职学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广西边境地区中职学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

8

2024-05-16 14:06:15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文章通过对广西边境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研,分析了这些学校的办学基本 情况、政策及环境,并总结了它们的发展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广西边境地区中职学校

  摘要:文章通过对广西边境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研,分析了这些学校的办学基本 情况、政策及环境,并总结了它们的发展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广西边境地区中职学校的 发展与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同时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 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滞后、校企合作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策略,包括加 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设施、深化校企合作等。以期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广西边境地区 中职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推动其向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迈进。

  关键词:边境地区;中职学校;发展策略

  为贯彻落实中**、国**关于兴边富民的系列重 大决策部署和习**视察广西“4.27”重要*话精神及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1] ,2022年3月18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广西边境地区教育 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桂政办发〔2022〕22号,以下简称 “方案”)。方案指出,边境地区是一个国家较为特殊的 区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其教育事业是中华民族教育事 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双重属 性,对维护国家边境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快 提升广西边境地区教育水平,对于有效促进边境地区民族 团结和谐,实现兴边富民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广西边 境地区中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办学情况、依托政策 与环境,探索其未来发展策略,以期实现广西边境地区教 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广西边境地区职业院校的基本情况

  通过调研及考察了解到,广西边境地区3个设区市的8 个县(市、区),涵盖防城港区、东兴区、百色区、靖西 区、崇左区的大新县、宁明县、龙州县、凭祥市等地,共 有20多所中职学校。正常招生授课的中职院校为28所。其 中,23所为公办院校,5所为民办院校。从办学时间来看,这些院校里面有20年以上建校史的院校14所,20至30年建 校史的院校1所,30至40年建校史的院校7所,40至50年建 校史的院校5所,50年以上建校史的院校1所。从办学空间 和师生数量来看,公办学校的占地面积普遍较小,民办院 校占地面积略大。学生超过5000人以上的学校有7所,教 师数量超过100人的有7所。从设备价值与专业设置角度来 看,设备总产值超过1千万元的有2所,专业设置数量超过 10个的有3所。广西边境地区的中职学校建校史还算比较 久,但办学的占地面积小、学生数量少、教师资源有限, 设备总产值偏低,专业设置简单等,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 西边境地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发展。

05D8FCCC-C0B9-436b-BE87-BF0A0165B7E9.png

  二、广西边境地区中职学校的区位环境与政策环境分 析

  自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广西边境地区的教育事业得 到稳步发展。在边境8个县(市)的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 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些学校具备了基本的办学基础, 为当地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 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学校应充分利用区位和政策优 势,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发展路径,推动学校的高质量发 展。

  三、广西边境地区职业院校的政策及环境分析

  (一)区位环境

  广西边境地区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具有得天独厚的 区位优势。在广西边境的8个县(市)中,凭祥市因其独特 的地理位置,被视为我国的“南大门”,与越南谅山省紧 密相邻。这种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为双方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机会。凭祥市是多个区域合作的关键 节点城市,正在积极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 区域合作以及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等区域性经济合作,有 效促进了沿边地区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这些合 作项目为推动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越南 的职业教育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因为特殊的区位环境,该地区中职院校的教 育教学情况受一定程度的制约。广西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 居,民族众多,且节日和习俗丰富,许多孩子在上学前大 部分讲民族语言,很少讲汉语,进入小学后,在还未熟练 掌握汉语语言的情况下,又要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压力 倍增,渐渐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加之,少数民族地 区,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较弱,教育成本高,以及外部世 界对边境地区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外出务农、务工带来的 年收益,或许比读书更加直接。因此,许多学生初中毕业 便走出大山、去城市打工。

  (二)政策环境

  “ 一**路”愿景与行动的重点合作内容与职业教 育直接相关,合作与建设是“一**路”的关键内容[2] 。 在民心相通方面,要“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 办学”,并“积极开拓和推进与沿线国家在青年就业、创 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等的合作。”“一*-*路”沿线国 家和地区众多,穿过东亚、东盟、西亚、南亚、中亚、独 联体,以及中东欧约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发展阶段不 同,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

  虽然广西边境地区具有良好的政策优势,但历史遗留 问题也不容忽视。统计数据显示,边境地区28所职业院校 中,投入超过千万的学中职学校只有2所,校区占地面积、 图书册数等也相当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中职院 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加之政策影响,边境地区中职学校教 师们培训的机会偏少,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更新 以及课程改革等方面会相对滞后。

32754A62-A958-4cde-8118-A3C0BB1266F2.png

  四、广西边境地区中职学校的发展策略

  近年来,边境地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但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广西边境地区中 职学校的发展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优化教育资源和调整专业配置

  1.优化教育资源。加大对边境地区中职学校的基础设 施建设和教育资源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建 设,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学设施,如建设多媒体教室、 实验室、实训室等教学设施。同时加大公共教育资源及教 育基础的投入,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2.调整专业配置。结合当地产业布局和产业特点,合 理规划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针对边境地区的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开设相应的专业。广西边境地 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殊,水稻、茶叶、果蔬等农产 品在该地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职教育可以开设农业 技术和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培养与农业生产、农村经营 管理相关的技能人才;广西边境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 和民族文化资源,如龙脊梯田、壮族风情、侗族民俗等。 中职教育可以设置旅游管理、饭店管理、导游服务等专 业,培养与旅游业相关的服务人员和管理人才;广西边境 地区有着丰富的手工艺传统,如壮族刺绣、侗族银饰等。 中职教育可以开设艺术设计、工艺制作等专业,培养与手 工艺品制作和设计相关的技能人才;柳州螺蛳粉、荔浦芋 头等地方特色美食在广西边境地区备受欢迎。中职教育可 以设置餐饮管理、烹饪技术等专业,培养与当地特色餐饮 业相关的技能人才;通过与当地特色产业相结合的中职教 育,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产业升级 和人才培养的双向融合,以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

  (二)强化师资力量建设

  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可以通过引进优秀教师、加强教 师培训、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和奖励制度、加强师德建设等 方面实施。通过多种渠道引进方式,如招聘、调动、外聘 等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 训和教育理论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从 而提升教学质量;建立健全的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 极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如设立优秀教师岗,注重教 师的师德培养,为教师提供晋升机会和待遇提升等激励措 施,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师德宣传等活动,树立师德典 型,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4] ;同时创新教学模式,如 采用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 外,还可以通过企业实践和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 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企业也可以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学 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 师资水平。

  (三)推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种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推进校企合 作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提供实践教学机会等方面实施。也可以通过与学校的合 作实现人才储备和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潜 力。

  1.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学校可以与当地特色企业建立 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通过该平 台,学校可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就业信息,企业也可以参 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共同培养符合当地市 场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2.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 适用于当地特色产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产业发展实际需 求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相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和实用性。通过企业的参与,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当地企业 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及需求,有效预防人员外流及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3.共同推进产教融合。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 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就业信息,同时企业也可以参与到学校 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为学生提供就业和职业规划指 导,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合作,教 师参与到企业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实践能力和 职业素养。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技能和工作经验, 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加强国际交流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广西边境地区中职学校发展 的重要策略之一。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产业互补性 强,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方面可以促进边境地区社会 经济及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 和教育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 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1.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与周边东盟国家建立长 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国际交流与合作计划。通过 定期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互派留学生和教师交流等方式, 增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同时可以针对特色行业人才需求, 制定中职技能人才国际定向培养机制,助力广西边境中职 院校的国际办学水平。

  2.加大国际项目研究加强推进联合办学。与国外学 校开展合作项目的研究,共同探索符合边境地区特点的教 育模式和发展路径。与国外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共同培养 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通过联合办学,引进国 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资源,引进优秀的教材和教学资 源。开展语言培训和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 力,学生以此获得更多的国际教育和就业机会。此外,除 了教育领域的合作,还可以拓展到经济、文化、科技等更 多领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

  3.加强安全保障和管理。在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 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安全保障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保 障机制和管理制度,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五)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 设,注重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氛围,是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增强学校的凝聚 力和竞争力的核心。

  1.明确校园文化主题和目标。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 地域文化、专业特色等,确定校园文化的主题和目标。例 如,以“工匠精神”“传统文化”“守边铸魂”等为主 题,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强 化师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发 挥师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师生共建活动、听取师生的 建议和意见,形成全员参与、共同建设的良好局面。

  2.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将文化元素融 入校园建筑、雕塑、绿化等设施,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同时,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形 式,弘扬学校精神、地域特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鼓励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和职业资格 证书考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开设职业 规划课程、开展职业素养培训等,引导学生学习就业的主 动性及正确的职业观念。加强学校管理、评价和奖惩等制 度建设,通过制度的约束和引导,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 和学风。

  3.打造特色品牌。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 设中,可与当地艺术团体合作,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活动, 与当地特色产业,如壮族刺绣、侗族银饰、龙脊梯田茶、 柳州螺蛳粉、广西荔浦芋头等合作开展职业文化展示活动 等。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打造具有特色的品 牌活动或文化产品,通过开设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开展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举办职业文化节、开展文化创新活动 等,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总结

  边境县区承担着守护国土、保卫边疆的重责,是国 家安全屏障的第一道防线。优化教育资源和专业配置、强 化师资力量建设、推进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加强国 际交流与合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等都是提升广西边境地 区中职院校的发展策略。未来,广西边境地区的中职学校 教学也将依托地域特色,加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 职业技能,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和数字化校园建设,扩大国际化办学力度,通过全社会的 共同接续,形成合力才能让广西边境地区的中职学校教学 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迈出新步伐彰显新担当凝心聚力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中共广西区委 党校(广西行政学院)主体班学员学习贯彻习**视察广西重要*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J].桂海论 丛,2021.37(03):122-128.

  [2]娄珊,苏鸣禹,石伟平.“一**路”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 “走出去”的逻辑起点、现状分析及策略优化[J].教育与职 业,2023.(23):101-106.

  [3]白杨,代显华 .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现状及 实现路径——以四川省阿坝州为例[J/OL].民族学刊,1- 8[2023-12-0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731. C.20231204.1022.002.html.

  [4]杨英,牛冰鑫.习近平师德治理观:科学内涵、价值意蕴和实 践路径[J].教育探索,2023.(11):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