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彩贴剪纸在新媒体动画中的创新应用探析论文

2024-05-13 15:23:11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影像为载 体的新型媒介。广义的新媒体包括网络、数字杂志、 手机短信、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与传统媒介相 比,具有数字化、模块化、自动化、可变性、可编 码五大特点。数字动画是以数字技术为主要手段完 成的动画作品,与传统动画制作相比,具有快速、 精确和低损耗的特点。历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白 雪公主》完全由手绘完成, 手绘图画超过 150 万张, 这是电脑绘图技术发明之前动画制作最主流的方 式。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不断发 展,影像、声音、图形、文字等不同形式的信息可 以进行数字化整合。中国动画学派曾享誉全球,水 墨、剪纸等传统文化元素构成了中国动画最具辨识 度的艺术特征。本文将以旬邑彩贴剪纸为例,详细 探究彩贴剪纸艺术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动画创新应用。 一、新媒体动画与旬邑彩贴剪纸简析
(一)新媒体动画概述
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影像为载 体的新型媒介。广义的新媒体包括网络、数字杂志、 手机短信、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与传统媒介相 比,具有数字化、模块化、自动化、可变性、可编 码五大特点。数字动画是以数字技术为主要手段完 成的动画作品,与传统动画制作相比,具有快速、 精确和低损耗的特点。历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白 雪公主》完全由手绘完成, 手绘图画超过 150 万张, 这是电脑绘图技术发明之前动画制作最主流的方 式。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让各种资源随时交换和整 合,大大缩减了动画制作的周期,同时对动画的传 播方式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全媒体成为传播方式的 主流,“泛众传播”转变为“分众传播”。在全媒体 的语境中,新媒体动画应运而生。与传统动画相比, 新媒体动画主要可以从观看模式、创作者、传播渠 道三个方面体现。传统动画的观看模式借助电影院 与卫星频道,而新媒体动画的观看端口为手机移动 端。传统动画的创作模式是多人协同,各司其职。 而数字技术让效果程式化、简便化,动画师独自 一 人便可轻松完成一则小动画的制作。短视频领域不 乏《我的爸爸是条龙》《无厘头西游》等爆款动画, 视频博主既是账号运营者,同时也是独立动画师。 传统动画的传播模式来自院线与电视,而新媒体动画具有网络的交互性,观众在观看时可通过“弹 幕”“评论”“分享”“二创”等形式与更多人进行互动, 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可编辑性对动画进行 及时反馈,这使动画的传播成本大大降低。基于以 上客观条件,新媒体动画的视听语言与传统动画也 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倾向。
(1)时长短,节奏快。80% 的新媒体动画时 长为 15 秒到 1 分钟,很少会超过 3 分钟。极短的 时长下镜头语言便呈现出“短平快”的特点。
(2) 内容偏娱乐化、创意化。新媒体动画的 内容不仅限于传统的叙事动画,科普类、创意短片 亦成为新媒体动画的一大方向,内容具有娱乐性、 幽默性。著名科普动画《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就是 以极具幽默的动画语言,讲述中国朝代历史知识与 人文风情。
(3)创作手法多元化,不局限于数字技术。新 媒体动画属于数字动画的范畴,但是技法上包容并 蓄,除了数字技术外,定格 ( 毛毡、剪纸 )、动画 + 实拍、拼贴等多种技法亦在动画中出现。定格实拍 动画《狐凸凸》便是应用手绘剪纸+ 定格拍摄的方式, 配上富有节奏感的音乐,成为点击率破百万的新媒体动画。
(4)尺寸可变,造型简易,色彩丰富。介于 移动媒体端的物理属性,新媒体动画打破了传统动 画的横画幅比例。如《我是不白吃》采用了竖画幅 的比例,手机屏幕远小于电视和电影,因此美术设 计造型简单,色彩较丰富。
总之,新媒体动画的整体倾向为“重内容、轻 表现”,这与中国传统动画学院派“重表意,轻表 达”的主张截然不同,与强调精工细作的商业动画 也有所区别。动画的嬗变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中国动画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但在新时代新媒体动画要如何做好对传统艺术的创 新传承?传统文化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这是中国新媒体动画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旬邑彩贴剪纸艺术分析
旬邑剪纸出自陕西省旬邑县清塬镇、太村镇、 职田镇等地,多以动物、植物、人物等常见元素进 行创作,多用于点缀门窗、墙壁或进行祭祀、嫁娶、 节庆等。旬邑剪纸分为单色剪纸与彩贴剪纸,通过 贴、拼、衬等步骤完成,华而不繁,艳而不俗,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旬邑剪纸的题材选择离不开当地民俗文化,创 作题材有人物、动物、花卉、民俗、民歌等。以“剪 花娘子”库淑兰的剪纸作品《石榴树树开红花》为例, 石榴有喜庆、红火、多子多福、长寿等寓意,而红 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是喜庆祥瑞的象征,古代人 们常用红花祭祀祖先,祈求神明保佑平安幸福。
旬邑剪纸作品围绕着点、线、面这一二维化的 艺术形式展开。剪纸内容有人物、植物、建筑等, 通过各式各样的彩色纸片堆叠,构图饱满,内涵充 实,创意深刻,拙中含巧,地域风格明显。传统旬 邑剪纸对人物的刻画讲究对称,头部多为正脸和侧 脸,女性的服饰底色以红色为主,用色彩鲜明的锯 齿状纸片堆叠,装饰在女性披肩、衣摆处。男性人 物形象的塑造相较于女性更为简洁,服饰底色多为 蓝黑,以红、黄等鲜亮色彩作为装饰。在面部处理上, 人物面部常常充满笑意。相较于男性,女性面部更 加圆润,有腮红进行妆点。旬邑剪纸的色彩来源于 中国五行色彩体系,即黄、青、黑、赤、白。旬邑 剪纸注重色彩的补色对比、饱和度对比以及色彩比 例搭配。艳红翠绿、明黄暗紫的搭配使画面对比十分强烈,极具视觉冲击力,而协调的色彩比例使彩 贴剪纸看起来鲜明和谐,装饰性极强。
二、旬邑剪纸的困境与机遇
(一)现存困境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旬邑彩贴剪纸凝 结着数代传承人的智慧和心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 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早已被手机等各类电子产品 占据。旬邑彩贴剪纸受众有限,目前与大众融合不深。旬邑县通过建立剪纸传习所等措施,也在对旬 邑剪纸进行保护与传承。但传统手段对旬邑彩贴剪 纸的传承与传播力度有限,容易出现人才短缺、资 金不足、需求不足、保护力度不足等诸多问题,而 在剪纸艺术传播方面,又面临着创意力度不足、影 响力微弱等问题。这些都是目前旬邑彩贴剪纸遭遇 的困境,限制着彩贴剪纸艺术的发展。
(二)新媒体机遇
数字时代,媒介与传播途径日新月异,观众的 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为一种数字艺术语言,新媒体 动画具有直观性、多样性、交互性的特点,是更受 大众青睐的视觉传播媒介,对旬邑彩贴剪纸艺术的 传播具有正向作用,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在数字时 代全媒体语境下,传播导向由泛众传播转变成了分 众传播。新媒体语言能够为彩贴剪纸的传承发展提 供不一样的思路。
三、旬邑彩贴剪纸动画的新媒体传播优势
(一)传播成本低,传播速度快
当下,博客、微信等私媒体成了个人观影的主 要媒介。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在于快捷性。私媒体和 网络能够让成千上万的观众同时观看,让旬邑剪纸 文化快速传播至全球。而传统媒体要做到这一点则 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新媒体的覆盖广、 速度快、成本低廉等诸多优点无疑为旬邑彩贴剪纸 动画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新媒体动画以数字介 质突破时空的限制,展示着数字艺术的独特表现力。
(二)新媒体互动性功能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不仅成为动画播放的主要 平台,同时也赋予创作者自由创作和自由传播的权 利。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新媒体的传播方 式从单向转到了双向。观众在线观看的同时,也可 以通过评论、弹幕等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意见。 观众不仅是旬邑剪纸文化的消费者,还是剪纸“新 文化”的创造者。“二创”等形式不仅是对剪纸艺 术的传播,还是对旬邑剪纸艺术的新时代创新,让 艺术创造再次回归大众视野,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非 遗活化传承。
(三)大数据推动精准传播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流媒体平台可根据系统后台的筛选与计算,将旬邑剪纸动画 精准地投放至目标人群,并通过社群之间的联系进 行二次、三次推送,达到裂变投放的效果。至此, 旬邑剪纸动画的传播将从原本的“00”“90”年轻 人群扩散至“80”“70”等更高年龄段,打破动画 的“少儿化”刻板印象。从传播效率来看,大数据 推动了旬邑剪纸动画的精准投放,且速度快,成本 低,达到了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效果。社群的多维 度属性让传播更容易实现跨界扩散,从而呈现出裂 变传播的效果。
四、旬邑彩贴剪纸在新媒体动画中的应用策略
(一)剧本创作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碎片化、多元化 的特点,极短的时间要求动画的内容精简凝练。新 媒体动画的“短平快”对剧本创作提出了新的要 求。旬邑剪纸的文本叙事大多歌颂美好事物,表达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旬邑剪纸大师库淑兰的代表 作——《剪花娘子》为例,剪花娘子圆脸大眼睛, 头戴花冠身披七彩霞衣,端坐在莲花台上,周围青 烟缭绕,似尽善尽美的菩萨。中国学院派剪纸动画 注重寓意,重表意,轻表达,在当下语境中容易出 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亟待改变。好故事要贴 合时代发展、接地气,同时也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要将“老故事”加上“新元素”进行再编。 如《非人哉》取材中国传统神话《山海经》《西游记》 等,讲述了神仙、妖怪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故事, 其中不乏现代元素,故事风趣幽默,容易引发观众 的共情,同时也介绍了中国神话体系,整个动画作 品充满浓浓的中国味道。
(二)艺术表现应用分析
传统中国剪纸动画造型表现取材于剪纸与皮影 等艺术,造型不受透视关系的限制,不存在阴影, 纯平面化是它最大的一个特征。纯平面化对镜头的 表现力是一个局限,但对于新媒体动画而言,平面 化艺术效果反而出彩。随着播放媒介的改变,手机 移动端的美术设计偏扁平化。有新鲜感和装饰美感 的表现手法比常规的手法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旬邑剪纸为彩贴剪纸,色彩丰富,动画场景中的山 川、河海、建筑物极少出现空间透视变化。人物刻画讲究对称,头部多为正脸和侧脸,人物的运动通 过控制关节进行,因而它更强调线条、色彩的处理。 旬邑剪纸艺术语言偏图案化、装饰化,适当地去繁 就简有利于新媒体剪纸动画的造型表现。《功夫熊 猫 2》中阿宝的回忆部分采用剪纸的元素,其中剪 纸语言更偏现代化,场景造型中的图案起到了画龙 点睛的作用。
(三)视听语言应用分析
由于移动媒介的屏幕较小,播放时间也较短暂, 因此相比传统动画,新媒体动画的镜头语言更加简 洁,偏向平铺直叙。固定镜头偏多,运动镜头中以 推拉移为主,全景以上的大景别较少出现。考虑到 剪纸艺术的二维特点,新媒体剪纸动画中角色运动 比较单纯,少有转体动作或以透视为主的视角运动。 大量近景或者特写镜头的使用,让剪纸艺术的装饰 美学得以充分展示。国风剪纸动画《中国奇谭 ·小 满》美术设计取自中国传统工笔画,全片采用了国 画中的散点透视法,配合大量的移镜头,让画面产 生移步换景之感,恰似在观看一幅悠久的中国画。 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剪纸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声画方面,传统剪纸动画的配乐大多采用传统乐 器,如鼓、琵琶等。新媒体时代不妨将电音、摇滚 乐等流行音乐与剪纸动画相结合。这不仅能为传统 剪纸动画增添不一样的味道,还能满足现代人的审 美口味。动画广告《东方树叶》大胆将剪纸元素做 了 2.5D 的处理,整体动画由拉镜头一镜到底,将 中国茶叶从古至今的发展、与西方文明的交融表现 了出来。拉镜头的使用,不仅体现出茶文化的源远 流长,也体现出东方文化中的传承性。
新媒体动画是时代发展与技术发展下的动画新 形态。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为社会带来了变革, 还为动画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旬邑剪纸元素在新媒体动画中的创新应 用应以数字化的理念对剪纸艺术进行拓展、改善、 开发、补充,在传承传统艺术的同时,创造出符合 当下审美、观念的动画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