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课程地域特色建设助力方言保护与传承研究论文

2024-05-13 15:20:49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教育部国家语委2022年11月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 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明 确提出将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思政。 [1] 陆 丰市处于多样化语言沃土上,保留福佬话、客家话、军话 等方言,其中青塘军话是陆丰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重要影响。丘学强等学者曾实地考察青塘村及其他习 军话之地,并形成相关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数 都基于整个军话系统而言,或概述军话整体情况,或对某 个地方军话进行专门研究,或将两处及以上军话系统进行 比较,虽对军话的研究已形成比较成
摘要:方言作为宝贵的语言资源,其背后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青塘军话亦是, 但开放教育却未将这濒危方言带入课堂。选取青塘军话对语言类课程进行地域特色建设,善用 语段介绍或民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方言实例巩固新知识,创新方言调研作业设计提 升学习成效,构建“课堂+基地+中心”教学联动模式,能够让学生在知识获得基础上坚定方言 保护与传承的信念,维护地方语言多样化,培养家国情怀。
关键词:语言类课程,青塘军话,地域特色,开放教育,方言
教育部国家语委2022年11月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 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明 确提出将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思政。 [1] 陆 丰市处于多样化语言沃土上,保留福佬话、客家话、军话 等方言,其中青塘军话是陆丰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具有重要影响。丘学强等学者曾实地考察青塘村及其他习 军话之地,并形成相关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数 都基于整个军话系统而言,或概述军话整体情况,或对某 个地方军话进行专门研究,或将两处及以上军话系统进行 比较,虽对军话的研究已形成比较成熟的系统,但将军话 这一方言系统与学校语言类课程或跟语言相关课程内容进 行地域特色建设的较少,尤其是利用本地军话方言系统作 为开放教育语言类课程地域特色建设的研究几乎没有。本 研究将以开放大学语言类课程和陆丰青塘军话为例,总结 其在语言类课程地域特色建设方面探索得到的经验、问题 及其解决对策,以此推进语言类课程地域特色建设完善。
一、语言类课程与陆丰青塘军话
(一)陆丰青塘军话概述
1.历史渊源
青塘军话与其他很多军话一样,都与明代“通语” 有着紧密联系。据青塘村村民族谱及陆丰县志记载,青塘 军话是明朝初年卫所军制的产物。青塘村村民祖先能公在 洪武朱太祖招兵时投军随征并平定乾坤建都,接着调到惠 州府海丰县(今海陆丰二县),建立碣石卫。后能公年老回广东番禺两潭村,长子随其自番禺县到碣石卫军,嘉靖 六年立籍海丰县坊廓都青塘乡,即如今陆丰青塘村。随军 时,各士卒来自五湖四海,操不同方言土语,交流不便, 只能用众人较熟悉的“通语”;后立籍青塘,又有来自不 同地区的人,所持方言不同,也只能继续用“通语”。又 因原先都是在军户中使用,遂称“军话”。
2.分布情况
广东、海南、广西、浙江等省份(自治区)均有讲 军话者,以粤、琼、桂军话最具代表性,而广东讲军话的 地区以平海、坎石潭和青塘三地比较有代表性。坎石潭和 青塘皆位于汕尾市陆丰市,且仅一河之隔,但青塘讲军 话者数量为坎石潭讲军话者数量十余倍。据《陆丰年鉴 (2022)》记载:青塘村“全村现人口约7532多人,1322 户” [2] ,全村人均讲青塘军话。又由于青塘军话独特性语 言特征,因此讲青塘军话者几乎都是青塘村村民。
3.语言特征
在较多研究青塘军话成果中,笔者对青塘军话的描述 和解释与丘学强《军话研究》较为一致。语音上,青塘军 话包括17个声母、63个韵母和6个声调,与粤语、客家话、 闽语有较多相同或相近语音现象;声母方面,声母f趋于消 失且摩擦成分轻,无v声母,对tʃ、tʃ‘、ʃ更敏感且三者与ɿ 相拼时舌位较前,存在文白异读现象等;韵母方面,韵母 没有撮口呼, a音位大致上与坎石潭军话相同且单独作韵 母时舌位偏中央, o在oi 、oŋ 、ok韵母中较开且音值为ɔ ,i在ien 、iet中较弱,有声化韵ŋ和m ,有与ai 、uan分别相对 的ɐi 、uɐn韵母,入声韵和阳声韵对应较整齐;声调方面, 平声不分阴阳,去声、入声分阴阳且阴入比阳入高,含超 出声调系统的51调;在词汇上,因方言岛性质含有较多粤 语、客家话及闽语成分。 [3]
(二)开放教育语言类课程
笔者所在陆丰市开放大学承担着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 育业务与广东开放大学学历教育业务,开设有专科中文专 业和本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等,主要为陆丰市民众 提供高等学历教育服务。语言类课程多为专业课形式,囊 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基础”,使用国家开 放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现代汉语”一般包括绪论、语 音、文字、语汇、语法、修辞、语言运用七个部分,旨在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借以提高理解和 表达的水平” [4] ,而“古代汉语”则由选文、知识通论、 选词综述、思考与练习四部分组成一讲,层层深入,并形 成“选文—知识—训练”三位一体学习模式[5] 。开放教育 更多是服务于当地发展的教育,对语言类课程而言,通过 将方言纳入语言类课程教学环节中,有助于该类课程达到 通俗易懂的程度,有助于达到理解和传播当地传统文化的 目的,有助于学生树立语言文化保护意识并落实落地。
二、开放教育汉语言类课程地域特色建设探索
开放教育语言类课程也需课程导入、理论学习、实践 探讨、作业展示等教学环节。本研究将从教育教学各个环 节入手,探索运用方言对语言类课程进行地域特色建设的 经验,并发现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建议。
(一)语言类课程地域特色建设经验
1.优化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有趣的课堂导入能够对学生“进入”课堂产生积极影 响,例如通过导入本土民歌或当地方言,引出需要学习的 内容。运用《月光光》《妹妹妹》《黄氏祖宗诗》等耳熟 能详的青塘军话民歌[3]作为课堂导入,得以有效引出需要 学习的近古汉语部分。心理学上有种曝光效应(或称多看 效应),指一种偏好自己熟悉的刺激物的心理现象。对熟 悉青塘军话的学生而言,在课堂上通过导入将青塘军话再 次呈现到学生面前, 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对此方言的评 价,增强自身喜爱程度,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开展 学习。对于不熟悉青塘军话的学生而言,青塘军话因地域 性特征含有粤语、客家话、福佬话等语言成分,学生又多 为广东陆丰本土人,能够听出其中较多粤语、客家话或福 佬话等语言成分,让学生对该语言以及其中的语言学知识 产生一定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带着兴趣学习。
2.对比方言实例,深化学习内容
在进行语言类课程学习时将方言作为比较对象,对学 生深入学习语言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张积家《高等教育心 理学(第二版)》中提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相互影响,会 形成一种知识迁移的知识获得现象。 [6]针对陆丰开放教育 而言,学生在学习新的语言学知识时,对新知识必然表现 出一知半解甚至不解的状态,此时将熟悉的青塘军话等方言与新知识进行对比,比如青塘军话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都有齐齿呼韵母,在学习前发出青塘军话中部分齐齿呼韵 母,再讲授《现代汉语》中齐齿呼韵母知识,让学生得以 在原有方言知识基础上获得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新知识,这 样就达到知识顺向迁移目的。但是对于不熟悉军话的学生 来说,此方法却对他们知识获得帮助较少。此时,这些学 生就只能直接学习新知识,并在顺向迁移知识获得基础上 对原有语言学基础进行补充或改组,这就形成知识逆向迁 移。知识获得的逆向迁移在后续学习中也会存在于熟悉青 塘军话的学生中,比如青塘军话韵母没有撮口呼、声调含 有分阴阳的去声调和入声调[3] ,学生因这两点与现代汉民 族共同语存在较大不同特征只能直接学习撮口呼韵母和不 分阴阳去声调的新知识,从而修正这两方面普通话发音问题。
3.创新作业设计,提升学习效果
有效的作业设计,能够检验学生知识学习成果,巩固 知识积累。开放教育《现代汉语》教材中含有“语音•方 音辩证” [4]章节,在此章节插入一个形成性作业任务,即 要求学生将所习方言与普通话语音两相比较,指出两种语 言在声、韵、调方面存在的异同。通过此次形成性作业任 务,学生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又可以找 出方音对学习普通话的影响。再者,《现代汉语》课程即 将结束时,组成方言研究小组,要求学生各自完成自己小 组合作探究作业任务。如,青塘军话研究小组,以下乡调 研、采访身边青塘老乡等方式,录下老年、中年、青年、 儿童四个阶段被采访者用青塘军话转述同一段话的音频, 小组成员寻找此段话中各个阶段被采访者转述的异同,分 析其中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得出青塘军话部分演变历程 结论。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所 习方言中,因材施教,让学生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完成作 业,再进一步小组合作,加强学生之间互动学习,充分调 动自身认知结构,如分析得出青塘军话在其他方言环绕下 的消极影响,让学生在提升学习效果和不忘担当保护和传 承方言意识两方面均有所成,从而达到课程地域特色建设目的之一。
4.融入实践环节,培养调研能力
语言类课程地域特色建设优势在于学校地理位置。陆 丰市开放大学既处于青塘军话所在市县,又与海陆丰方言 文化研究中心处于同一城市,对构建“课堂+基地+中心” 三位一体教学联动模式而言意义突出。学校当与青塘村村 委、海陆丰方言文化研究中心达成合作,共同探索适用于 开放教育学生的实践课堂。利用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 动,强调推广普通话与保护和传承方言并不冲突。 [7]课堂 前半节讲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知识结构,打牢现代汉语基 础;后半节播放以青塘村为“课堂”中心,以海陆丰方言 文化研究中心专家为讲解员的青塘军话方言宣传片,让学 生通过远程学习形式,在方言专家带领下,共同参与到 “调研实践”中,于“调研”中探讨青塘军话背后承载的 历史渊源、“尚武”精神以及盖仔狮文化等,于“实践” 中学习调研的方式、过程等知识,逐步加深推广普通话与弘扬方言同样重要的意识,率先培养起学生的调研能力。
(二)语言类课程地域特色建设存在问题
尽管课程地域特色建设有成功经验,但在具体实施过 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开放教育语言类课程的地域特色建设。
1.考核内容与地域特色相关性不大
开放教育语言类课程一般为平时网络形成性考核和期 末纸质考核相结合的形式。网络形成性考核需要观看学习 平台上的教学视频并完成相应考核作业,纸质考核为卷面 考试,考试内容均为教材上汉语言基础知识,即考核方式 及其内容已固定下来。因此,教师将课程进行地域特色建 设施展空间较小,即使能够布置相应方言作业,学生一旦 知晓考核与这些作业无关,他们的积极性也会相应减弱许多。
2.教师方言了解度比较单一
开放教育教师多为本土人,如陆丰市开放大学汉语言 文学专业教师几乎为陆丰人,且多讲福佬话或客家话,对 青塘军话、坎石潭军话都知之甚少,遑论了解这些方言语 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特点,更不用说选取青塘军话等稀 有方言作为课堂导入环节内容以引出所学新知识。
(三)语言类课程地域特色建设问题解决建议
现今处于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语言类课程地域特 色建设需与时俱进,紧跟信息化时代步伐,善于运用各种 信息化手段来解决存在问题。
1.创新考核方式或考核内容
语言类课程基础性知识尤为重要,就需要保留期末纸 质考核方式,但开放教育多服务于当地发展,为当地培养 和输送人才,且形成性考核作为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阶段 性任务,就需要创新形成性考核方式或内容。 一是保留在 学习平台上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教育学生年龄段跨度较 大,存在不熟悉信息化技术的学生,保留这种作业形式能 够有效提升学生信息化水平以适应现今时代。二是创新形 成性考核作业内容,将基础知识与地域性实践相结合。学 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探索自己所讲方言与普通话不 同方面的异同,清晰、辨别、稳定认知结构,并形成保护 和传承方言的使命担当意识。
2.善用信息化多媒体手段
无论是线上直播或录播教学课堂,还是线下面授教 学课堂,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教师上课需用到课件、 音视频播放等多媒体手段。在语言类课程中,教师方言单 一的问题不足为惧。教师在备课时如需以青塘军话朗诵或 青塘军话民歌导入时,只需提前在网上找好相关讲该方言 的音视频资料,或提前调研青塘村并录制好一段话或者民 歌,到上课时播放这些音视频资料即可。同时,教师也可 以提前跟习青塘军话的学生商量好,邀请学生运用自身方 言优势参与到教师教学环节当中,既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 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又为课堂带来轻松活跃气氛,有效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开放教育语言类课程地域特色建设价值
方言作为地方语言,是了解地方历史、弘扬地方优秀文化、传播地方声音的形象具现,是丰富语言类课程及其 他课程的重要地域资源,将其作为地域特色建设内容之一 具有重要价值。
(一)缓解枯燥之感,形成乐学氛围
把方言融入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一开始就被课堂 吸引注意力,由熟悉的认知结构进入课堂学习中,逐渐被 激起学习兴趣,率先缓解课堂学习的枯燥之感,以更高效 率学习知识。尝试将方言认知结构与《现代汉语》等课程 认知结构进行对比学习,从比较中产生“原来如此”的熟 悉感,从熟悉感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学习,在兴趣中学 习,有效形成乐学氛围。
(二)展现方言魅力,培养家国情怀
将开放教育语言类课程进行地域特色建设,让学生能 够在熟悉两种语言的情况下巩固语言学基础知识,能够感 受到方言的独特魅力,能够了解并有兴趣去深入探索语言 背后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进一步展现方言区的独特表现 性和生命力,对于保持语言多样化和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 一定价值。方言进入语言类课程,有助于学生纠正对方言 的歧视、忽视态度,加强对自身所肩负保护和传承当地方 言的担当意识,自觉承担起保护和传承方言的责任,逐步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情怀。
四、结语
在开放教育语言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地域特色建 设具备可行性,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成效,而且能够更 好服务于当地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本研究巧用课程导 入、教学以及作业设计三个环节,又构建起“课堂+基地+ 中心”的教学联动模式实践,创新性以濒危语言之一的青 塘军话为例,全方位对语言类课程进行地域特色建设总结 阐述。目前,开放大学虽服务于当地发展,能够对已有课 程进行地域特色建设,但都缺少专门的地域性方言课程, 相信随着对语言文化愈加重视,会专门研究制定出适用于 当地的方言语言类课程。
参考文献:
[1]刘芳.方言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实现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09):50-53.
[2]陆丰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陆丰年鉴(2022)[M].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2022.
[3]丘学强.军话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张斌.现代汉语(第四版)[M].北京:国家开放大学出版 社,2021.
[5]朱振家.古代汉语[M].北京: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22.
[6]张积家.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6.
[7]崔霞.山西方言在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评《现 代晋语的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23(Z1):144-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