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艺术论文 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14

2024-05-13 15:15:22    来源:    作者:zhoudanni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世界各个国家正在走向全 球化,而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歌让人们感受到 兴奋,礼仪让人们在社会上立足,音乐促使人完 成事业。音乐是一个无边界、无国界的特别存在, 它的存在让世界都更加细微而又密切地联系在一 起,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也是国与国之间友好交 流的渠道之一。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中国歌手刘欢与英国歌手莎拉 · 布莱曼共同演绎了一首《我和你》,这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彼 此渗透,才给我们带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对社会有用、高素质、有 道德的创新型人才。德育和美育属于教育的重要 分支。提起音乐教育许多人感到这仅仅是美育, 是义务教育期间课后的娱乐,是走向社会后闲暇 的消遣,但以音乐教育命名的这门学科的性质并 不是仅此而已,它本身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如果 把音乐教育看作是一门对于教育的认识和思考的 学问,亦即音乐思想,让它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 得到更多的重视,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将会迈出 更大的一步,因为人们在创造音乐的同时,也就 开始了对它的认识与思考。那么,音乐教育究竟 与德育教育有着怎样密切而又紧密的关系与作用, 我们来进行浅析。

  音乐教育对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世界各个国家正在走向全 球化,而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歌让人们感受到 兴奋,礼仪让人们在社会上立足,音乐促使人完 成事业。音乐是一个无边界、无国界的特别存在, 它的存在让世界都更加细微而又密切地联系在一 起,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也是国与国之间友好交 流的渠道之一。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中国歌手刘欢与英国歌手莎拉 · 布莱曼共同演绎了一首《我和你》,这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彼 此渗透,才给我们带来了如此的视听盛宴。

  在音乐学习中,音乐教育相比于其他教育对 于学生来说更加富于趣味性,如果每一个音乐教 育者给予学生正向的引导,学习乐理知识以及乐 器表演,通过总结学习方法以及锻炼自己的耐力, 并让学生也能运用到其他科目门类,那便是音乐 教育给予的外部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image.png

  二、音乐教育增加国家荣誉感

  在通过音乐的学习后,学生对于音乐作品产 生自己的想象,比如在欣赏与学习《黄河大合唱》 《义勇军进行曲》等,我们在歌曲聆听后,可以讲 解给学生歌曲背景,以及普及历史知识,并且投 放历史影响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了解歌曲,爱 国歌曲让学生感受到祖祖辈辈走来的不易、前辈 先烈的辛苦付出。不论是我们传统的乐器表演作 品, 还是民歌表演作品,流露出鲜明的爱国情感, 从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国家历史,这是文化的传播 与传承,在音乐学习中我们不仅仅要学会音乐作 品基础的表面旋律、歌词、节拍,还要用心感受 音乐作品蕴含的细腻情感。音乐教育在不经意间 培育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在 今后的认知中更加坚定了忠于国家、忠于党的决 心。

  三、音乐教育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面向世界以及未来,那么就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 能力。学生的创作不仅需要一定的乐理知识以及 音乐技能,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无论是个人 的情感生活还是社会与学校的阅历,在经历中总结, 产生自己的情感,带入音乐作品中,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产生对音乐的兴趣,代代相传,相互影响。

  创新能力与想象力从不止于社会技能的一个 方面,它可以延伸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 个人生活与工作领域,大到科研与技术领域,用 恰当的创新手段在各个领域施展才华,才是每一 种教育的最终目的。

  音乐教育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交错

  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 上显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门类,音乐教育属 于美育,是技术门类的教学,学唱一首歌曲、学 习一门乐器;而德育教育主要是学生的思想教育, 告诉学生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明辨是非,拥有积 极向上的正面思想。

  在音乐教育中,教育者从小方向着手,激发 学习兴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感受力, 孩童时期的学生在他们的感知里,由于经历与认 知少之又少,他们认为欢快的节奏、简单并且重 复的歌词会使自己的心情愉悦起来,我们通过这 样的心理去进行教学,如何让他们感知世界的美 好以及对音乐学习产生初期的强烈兴趣,在初高 中的音乐教育上则又有大不同,这个时候的学生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也了解了一些音乐 知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音乐素质。

  在德育教育中,进行着思想教育、心理教育、 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主张精 神思想教育,有强大并且富足的正向人格,在社 会与学校中才会有余力去更好地学习与进步,并 且做出自己的贡献,心无杂念,才可以无所畏惧。 德育教育在教育中非常重要,我认为它是教育的 基础,如果学生的思想扭曲、态度消极,将不会 在任何一个门类有所造诣,所谓精神主导一切, 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不 攀比、懂善恶,才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最应该先做到的。

  二、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渗透

  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虽然在教育方法上截然 不同,但是本质上却有着很多共性。每一部音乐 作品在背后都有着自己的创作背景,在具体教学 中,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子之 歌中的《大海啊,故乡》,在进行这堂课的教学时, 我们首先在自己多年的音乐学习熏陶下认知,这 首歌是美好的,这里的美好并不单单是因为它的 旋律走向让人舒适、音程和谐等浅层面,而是你 有自己的音乐审美力,你了解它的音乐功能,懂 得表演与欣赏,你从心里热爱,才更愿意去表达 与传达给别人,你深切地投入于音乐,学生才会 调动起积极性,从而被感染。在我看来,音乐是 一个独特的存在,它不同于美术画像直接给予你 一个直观的画面,在音乐中需要自己去感受与分 析,带入自己的经历,从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 也就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随后, 旋律学唱后,进入更深度的歌曲情感解析,我们 也需要有一点自己聆听后的情感抒发与艺术总结, 哪怕是微乎其微的,慢慢也会越来越自然地产生。

  深度了解歌曲后,我们情感以及思想都会调 动出来,教育者在这个时候进行德育教育,学生 会更加容易接受以及产生共鸣,不论是思想上的 熏陶与提升,还是心理上的疗愈与安抚,都更好 的事半功倍,得到更加好的教育效果。

  三、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相互成就

  在我看来,德育教育与音乐教育都是特有的, 并且极具自己教育模式与风格,音乐教育不仅仅 是告诉学生这首歌曲应该怎么样唱对唱准,德育 教育也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你应该具备怎样的思想, 从根上去进行教育,没有感情的演唱和演奏是没 有灵魂的,我们不需要去效仿原曲作者的所有细节, 我们从中取其精华,带入自己对乐曲理解的情感, 演绎出自己的风格,在德育学习中,通过正向的 理论知识,完善自己的底线与准则。

  在良好的德育教育下成长,带着自己富足正 向的态度与精神去更好地接受音乐教育,有更多 的精力去投身于音乐研究,而不是让自己的心理 去被许多世俗影响,让自己内耗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在这一方面,我相信音乐教育与德育是互相成就的。

  德育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一、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

  在《音乐美学基础》书中提到,看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音乐学的发展水平,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就是要看他们音乐美学的研究水平,以及这门学 科对其他音乐学科以及整个音乐实践的影响和作 用。音乐教育者具备审美力是不可或缺的,我们 面对的学生由于年纪阅历有限,他们并不能很深 刻地去认知每一部音乐作品背后的精神,需要教 育者的引导与解析,音乐评论是音乐教育的重要 部分,而从音乐美学和音乐评论两者之间的关系 来说,音乐美学作为基础理论,它的作用在于为 音乐评论提供原理,所以两者就是这样一种相互 依存、然而又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关系。艺术哲学 在美学中是极其特殊的,有着自己独特的领域和 研究对象,具有艺术哲学的性质和高度的抽象性 和涵盖力。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教育,所 以音乐教育和音乐美学密不可分。提升音乐审美 也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主要基于现实存在和理念存在,在 现实存在中,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于宽敞明亮的教室、 干净整洁的黑板、精美优雅的乐器、先进优越的 多媒体设备等实物的优异条件。而理念性的良好 教学环境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地教学与引导,前者 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优秀的教学设备, 后者需要每一个教育者严于律己,有正确的价值 观并且具有深厚的知识与技能的功底。

  我们可以在班级创造自己的班训,班训的存 在是每一个班级前进的方向以及动力,让学生不 断发掘自己的潜能以及更加有目的地前进,有集 体荣誉感,从小培育班级集体荣誉感才有助于未 来有国家荣誉感,这也是进行德育教育。设计自 己风格的黑板报,轮组制作,让每一个学生参与 进来,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个学 生得到知识与艺术的熏陶。

image.png

  三、有效运用德育美育结合

  德育教育与美育教育相互辅佐,不同年龄阶 段的学生对“美”有着不同的审美感受力。孩童 时期的学生在他们的感知里,由于经历与认知少 之又少,他们认为欢快的节奏、简单并且重复的歌词会使自己的心情愉悦起来,我们通过这样的 心理去进行教学,首先在于歌曲的选择,门类划 分的儿歌是一个较大的范围,我们要进行更佳的 筛选,那么又是需要教师的审美能力,如何给儿 童正能量的教育,如何让他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以 及对音乐学习产生初期的强烈兴趣,除了选择歌 曲外,教育方式也尤为重要,加入简单的肢体动 作等等。在初高中的音乐教育上则又有大不同, 这个时候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也 了解了一些音乐知识,这时候,我们教育者在选 曲方面就要跟着年龄的变化做出巨大改变,本质 上也就是根据他们即将成熟的认知力,更好地培 养他们的音乐素质,他们可以理解更深层次的情感, 如何与他们共鸣比枯燥的传统教学更加重要,普 及民族音乐、世界音乐、伟大的乐器乐曲等,教 学的音乐种类繁多,也增加了施教者的教学难度。 同时,我们也应该进行审美教育,在一个孩子成 长的过程中,他有很多我们不为人知的经历,或 许是美好的,或许并不美好,音乐是有治愈性的, 安抚心灵,带来灵魂慰藉,我们教育者的存在也 就尤为重要。

  在音乐教育的道路上,音乐形式不断地发生 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面临的障碍着实不小,我 国虽然有着悠久的音乐史,但是系统的音乐学习 进程并不快,这也给到了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者 压力。大多数音乐教育专业沿用已久的传统课程, 传统课程的内容已经非常饱和,我们应该依靠传 统音乐的核心,在教学方法上途径与方法更加多 种多样,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造诣后,再去更好 地施教于学生,代代相传。我希望每一个音乐教 育者都可以深深认识到音乐教育与音乐美学的密 切关联性,让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可观, 这在于你我不可独善其身、隔岸观火,认为自己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旁若无事。愿我们都可以 投身于自己的音乐爱好,致力于自己的音乐事业。 音乐教育和德育教育两者都不可以忽视或者只着 重于其中一方面,这样会让学生思想贫瘠,很好 地利用音乐教育去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学生认知 中更舒服的方式。